「蓄謀已久」與「說走就走」——令和元年霓虹國關西十日
↑京都二條城 ↑京都二條城 二條城作為幕府行轅被開放作為景點,而 京都 御所如今仍然是作為天皇行轅而不被輕易開放,如若是向進入 京都 御所進行參觀也不是不可以,需要根據 京都 御所的開放時間來提前預約進入,而且據說是不需要門票的,當然作為初次來到 日本 ,整體的行程總的來說還是走馬觀花的,所以我們並沒有能夠進入御所參觀,僅僅是繞御所外圍步行了一圈。
京都 御所位於 京都 市中心的一片公園之內,公園裡非常的清靜,除了一些在樹蔭下椅子上乘涼以及騎著自行車穿過的本地人,游客是少有的;據說 京都 御所雖然位於 京都 市中心,但是這片土地依然歸 日本 皇室所有,而 日本 皇室以及天皇作為當今 日本 國家形象的象徵,不消比喻為吉祥物而言,如今依然持有著一些地產, 京都 御所便是其中之一。同樣是川端康成「こと」中描寫 京都 時代祭的部分,寫到祭典隊伍便是由御所出發,穿過御所前寬闊的大路;這條大路實際步行起來的確非常寬闊,路面鋪滿了石子,長度也足有五六百米長,四周樹木環繞,盡頭是御所正門;我走在 京都 御所門前的大道上,頭頂上的團雲飄過,太陽被遮住而後又再出現,光是步行這條路的時間,這個過程就重覆了兩次。圍著御所外圍走了一圈,御所的牆算不 上高 大,配上宮內透出來的一些樹木和天空的白雲,倒也是一番風景;宮牆牆根處有一條水溝環繞,炎炎夏日之下依然有年輕的工作人員在疏通和管理著,附近有一輛警車會不定時的持續巡邏,想必是天皇下榻之處,怎麼都不能懈怠。
↑京都御所 ↑京都御所 ↑京都御所 「於澱川岸的花火大會·京都番外」天神祭大阪天滿宮神社
7月25日,是 日本 三大祭之一的 大阪 天神祭的祭典日期,作為 日本 三大祭之一, 大阪 天神祭分為三部分,即陸渡御,船渡御和晚上的奉納花火;當然了,祭典在 大阪 ,而我們在 京都 ,還好兩者相距不遠,新快速電車僅30分鐘的車程就能抵達 大阪 ,所以制定了當天於 京都 往返 大阪 湊一下天神祭的熱鬧,故作「 京都 番外」。
祭典的第一部分從 大阪 天滿宮神社開始,下午兩點半時,神社已經擠滿了祭典參與者和當地和非當地的游客;據說 日本 的祭典大多是因為古時候瘟疫肆行,人們認為是妖靈作祟,於是組織祭典來達到自我保護的作用,其實這個說法或者說這個做法,與其說是完全迷信,不如說他還有略帶科學的一個層次在其中,從科學一點的角度來講便是通過祭典來組織大家活動筋骨來達到增強抵抗力的目的,像同樣三大祭之一的 京都 衹園祭,祭典持續整個七月份,而且祭典時人們熱情之高漲,活力之四射是非常壯觀的,故我認為,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增強抵抗力的目的並非不能實現。
因為祭典規模之大游行範圍之廣,周邊的道路都實行了交通管制以配合祭典有序的進行;祭典隊伍首先在天滿宮裡進行一系列的儀式,作為外國游客,既不精通 日本 文化,也非對神道教儀式哪怕是略知一二,所以這些儀式固然是看不懂的,只能覺得祭典活動非常熱鬧,祭典參與者非常的賣力,現場的觀眾非常多,既有當地居民,也有像我一樣的外國游客,總之神社內部水泄不通,異常擁擠;祭典的隊伍非常長,參與人數眾多,看起來像是分了很多個板塊和方陣,每個板塊和方陣均是先於神社內部進行儀式,而後由天滿宮正門走出,根據祭典規劃路線一路走去,從谷歌地圖上來看,路線相當之長但是幾乎都是在澱川岸邊,終點即是船渡御的起點,於中之島附近。作為游客我肯定是無力在烈日下跟隨隊伍繞澱川而行的,我和絕大對數游客一樣,擠在了天滿宮正門口的一條小路上看著隊伍方陣一個個的走過去,我隨手拍了一些視頻剪輯成了上面這個15秒的小視頻,裡面也包含了小部分的船渡御鏡頭和一些煙花鏡頭,由於小路兩邊也是游客成群,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空檔的我自然無力變換多樣的角度拍攝,只能在同一個角度拍著一個個不同的方陣。祭典隊伍規模相當之大,絡繹不絕的祭典參與者著不同風格類型的 日本 傳統服裝,既有尚懵懂的小朋友一臉懵的行走在隊伍中,也有不少花甲之年,或騎馬,或步行的長者,男女老少皆在隊伍中可循,一個個隊伍走出天滿宮就持續了數個小時,可見人數規模之大。
↑大阪天滿宮神社 ↑大阪天滿宮神社 ↑大阪天滿宮神社 上文所述,祭典隊伍由天滿宮出發,終點是船渡御的起點,即澱川中之島附近的岸邊,由於我到達中之島比較早,發覺中之島的游客少的出奇,沿岸的草坪儘是可以落足及坐下的地方,於是我隨意找了個位置坐下後開始面對澱川發獃,不知多久之後回頭髮現此時的中之島已經擠滿了人;雖然在我提前到達了中之島,但我原本的想法是提前找地方看晚上是煙火大會,由於我沒有事前把情報看徹底,直到後來我和我原本準備在煙火大會碰頭的 大阪 朋友溝通之後才發現,花火大會的觀賞點並非在中之島附近,由於人數眾多,公共交通已經依賴不上,於是乎開始往澱川南北向河段開始步行,途中遇到幾條沿岸道路已經由警察封鎖,只得無奈繞道,當然這是船渡御之後話了。
船渡御大約六點左右開始,一知半解的我看完覺得應該是由幾艘大型的游覽船組成的船隊,船上坐滿了不知道是預約購票還是其他途徑獲得上船資格的游客,在船上祭典成員的帶領下和岸上以及橋上的游客們歡呼致意,岸上和橋上的游客也一起回應,場面相當壯觀;船隊的船身上,都貼滿了橫幅和標語,由於今年恰好是令和元年,德仁天皇新即位,於是出現最多的標語即是「恭祝天皇陛下御即位」;此幕其實一直持續到天黑之後到花火大會,船隊依然在澱川河中游行穿梭,為了在天黑前趕到花火大會的觀賞地點,看了一會之後我便開始動身,殊不知更大的噩夢正在前面。
↑中之島公園 ↑中之島公園 澱川河的流向在西邊時呈東西向,到東邊之後有了個90度的轉彎便呈南北向,我們所在中之島在東西向段,而花火大會的觀賞地則在南北向段;及至我趕到南北向段,那裡早已人山人海,人多到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煙花還沒放之前,大家都緩步往前方挪動,煙花只要一升空,大家都駐足下來,耳邊便充滿了尖叫聲和「すごい」的吶喊聲,煙花著實是壯觀的,主要分為南北相隔不遠的兩個集中燃放點,頗有相互相應的感覺,或是你方放罷此方登場,也有兩邊同時絢爛的時候;煙花著實絢爛,人流也著實的多,本想著和朋友碰頭自然無法實現,而且在人群中時,由於巨大的人流量,手機一直處於一個無信號的狀態;煙花持續兩小時不到之久,我一邊緩步向前挪動,一邊跟隨人流駐足欣賞夜空綻放的煙花,不覺間走到了管轄區的邊緣地帶便想著走出這個擁擠的地帶,等我走到鐵絲網前才發現,我所在的整個管轄區內已經被完全封鎖了,外面是更加人山人海的人群想要進來,以警察控制不住的速度在翻越鐵絲網入內,而裡面的我當然也想出去,但是看到外面喪屍般的場面,還是作罷了。
花火大會於晚上8:50分準時綻放出了壓軸的一組而結束,壓軸的最後一發煙花絢爛無比,以足以照亮大地的星空來比喻絲毫不誇張,結束之後我們開始向外圍走出;本是計劃搭乘JR到 大阪 站坐電車回到 京都 ,卻發現不僅一路上充滿了疏散的警察,就連電車也晚點了七十多分鐘且站台口已經被堵的不行,終於有手機信號的我開始向本想著碰頭卻沒碰上的朋友聯繫,詢問他此處還能怎麼到 大阪 站,他在得知我所在之處電車已經癱瘓的時候毅然建議我們步行至 大阪 站,大約三公里;同時由於他也本準備在我們的下一站搭乘電車,看到上游電車無望,他也只能步行,而我們雙方的終點均是 大阪 站,就這樣,時隔一年不見的我們,沒有在花火大會上遇上,卻在花火大會結束之後迫不得已步行離開的路上碰頭了,路程雖是不遠,但是我經歷了一天步行洗禮的雙腿已然感覺將近極限了,回到 京都 之後打開微信步數,三萬七千步。
縱觀天神祭及其奉納花火,人擁擠是首先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但是除了祭典之熱鬧,花火之絢爛,擁擠之間的井然有序也是不可忽視的;在非政治性質的重大活動中封鎖諸多交通幹道以及人群中無處不在的警察和通譯人員,訓練有素且熟練的確保著祭典的順利進行。
↑JR櫻之宮站 ↑JR櫻之宮站 「於京都大阪的夏日偶遇」衹園祭·盂蘭盆節其實除了特地趕去 大阪 參加了 大阪 天神祭之外,在某一天回住處的路上,還偶遇了同為 日本 三大祭之一,即 京都 衹園祭的後祭游行隊伍以及 大阪 池田,我朋友住處附近的小型盂蘭盆節舞,一行能遇到三個大大小小的夏日祭典,也算是幸運了。
京都 衹園祭貫穿了整個七月份,我所遇到的並非衹園祭最重要的前祭部分;雖然僅是整個七月間的次要祭典之一,所經過的主幹道依然實行了交通管制,我本想搭乘市營公交回去,道路卻被封鎖了,略有懊惱及十分好奇之時,道路那頭開始了敲鑼打鼓,祭典隊伍隨之出現,緩緩而來。
↑梅園 ↑梅園 ↑梅園 ↑梅園 ↑梅園 祭典隊伍皆是素衣,也混雜了從小朋友到老人,但是好像都是男性;隊伍的規模雖然沒有天神祭那麼誇張,但是也絕非能說不大;隊伍前後都有警察開道和疏散,可能是後祭加上下班高峰期,道路並沒有嚴格封鎖,而是僅僅跟在祭典隊伍後面緩行,場面井然有序;沿路過去,能看到很多為祭典隊伍設置的臨時補給攤位,有免費供應食物和水分,祭典人員可以隨意拿取;我在沿路看了一會後搭上了緊跟著隊伍的市營公交,也算是在隊伍後頭跟著隊伍一同前進,直到一個旁邊有個小廣場的十字路口,隊伍轉進廣場開始跳舞,公交才得以向前暢行。
大阪 石橋地區的盂蘭盆節舞是我朋友在住處附近發現,問我第二天有沒有興趣過去看看,我欣然說當然去看看。
盂蘭盆節同為 日本 傳統節日,在很多 日本 的文學和影視作品中都有出現;我所去的這個是一個地區舉辦的小型活動,來參加的大多都是附近居民而言,還有一些附近 大阪 大學的外籍留學生,所以怎麼也談不上擁擠。活動的形式是中間 高臺 上擂鼓且播放歌曲,下麵的人們跟著歌曲隨意跳舞,雖然說沒有特定的舞蹈規矩,參與的也有很多並不是精通此舞蹈的人,但是在大氛圍的帶動下,大家怎麼都能跳出動作相對一致的盂蘭盆節舞;由於我的朋友是上外和阪大的交換生,專攻 日本 文化領域,所以他向我一一講述播放歌曲的來源,基本上都是一些描述石橋地區古貌生活的歌曲,正當聊著,歌曲畫風一變,開始播放動畫一休哥的主題曲,現場的氣氛也達到了高潮;因為是地方性的小規模活動,所以傳統歌曲播放的同時也會播放一些通俗歌曲,一休哥主題曲憑藉著廣泛的知名度以及適合的節奏出現,自然不足為奇。在跳舞人群的周圍,也有很多當地居民開設的小攤,或娛樂,或美食,三五成群的調皮年紀的小男孩奔來奔去,這樣的生活氣息還是很美好的。 「小千代之紅與禪意之綠」稻荷大社·醍醐寺說起 京都 ,伏見稻荷 大社 的千本鳥居想必在很多人的心中足可以成為 京都 的象徵;就算是不知道千本鳥居的 大名 ,電影「藝伎回憶錄」中小千代清澈的雙眼和她奔跑著穿越的紅色長廊也在我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去伏見稻荷看一下小千代當年穿越的紅色便是我對於千本鳥居最初的期待。
搭乘電車到達稻荷站,出了站台對面便是稻荷 大社 ;尚未進入神社,就有一座巨大的鳥居樹立在門口,據介紹所說,這座巨大的鳥居是由豐臣秀吉捐贈的。走入神社,作為擁有著基本上來了 京都 必來打卡的千本鳥居的稻荷 大社 ,人流並非天神祭時澱川邊的摩肩接踵,但也絕非談不上少;從神社大門行至神社主體部分,人流雖然往來絡繹,但是真正的參拜的人實在不多,大多的游客都和我一樣,大致游覽過後直奔後山而去,都迫不及待的去尋找千本鳥居,而後打卡,拍照。
不出所料,剛進入千本鳥居區域的時候,基本上沒有拍照的地方,在神社廣場上看起來不是很多的人流量,一旦擠在更小一些的區域內,就不是那麼稀稀散散的了;由於鳥居全部建在稻荷山之上,抑或說是滿座山上但凡能游客不醒之處皆有鳥居,於是為了能看到人稍少些的鳥居,我選擇了在三十多度的晴天之下向山上爬去;爬山的痛苦,特別是大熱天爬山的痛苦一直是我出去玩兒的時候無法避免的痛苦,爬了相當一段距離之後游客並沒有一定的減少,但是能夠在山腰俯瞰到 京都 城市景觀了,這是自清水寺之後我又一次再 京都 附近的山上俯瞰 京都 城,作為古城,他沒有CBD和天際線,放眼望去儘是一片兩三層的樓房錯落優質,色彩淡雅而不黯淡,也是可以稱得上一番風景的。繼續向山頂指示牌的方嚮往上爬,此時身邊的游客都已經是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的了,就算是西方棕發碧眼的小姐姐,也是汗流不止,顧不得風度了;登山的道路都是從鳥居之下穿過,陽光斑駁於樹葉鳥居之間,紅綠相襯而成一番景色,直至又爬了相當一段距離之後,游客開始減少,路邊被放置著小鳥居的石碑和護理雕像開始逐漸增多;據說稻荷神護佑著農業和商業的欣欣向榮,而狐狸作為稻荷神的使者,在這山野之間倒是隨處可以見。大型的鳥居或密集,或疏散,也有的獨自立於那兒,上面都用黑色的漢字書寫著某某某株式會社及某某某人,又及昭和多少多少年,平成多少多少年,仿佛是每一個鳥居都訴說著一段故事。旁邊樹蔭下,山野間,被放置於石碑,被供奉於稻荷神雕像前的小鳥居也是隨處可見,他們看起來被隨意的放置,卻也被一絲不苟的寫上某某年及某某人的名字,堆壘排布間也是一份份的虔誠。
↑千本鳥居 ↑千本鳥居 ↑千本鳥居 ↑千本鳥居 如果說伏見稻荷山上那小千代奔跑著穿越過的、游人如織、漫山遍野的紅是足以代表 京都 這座城市的色彩,那麼醍醐寺里日式庭院中透出絲絲禪意的綠則可是足以與之紅相映成的東方禪意之綠。
作為一個不是那麼知名的景點,醍醐寺所信奉真言宗在國人所熟知的佛教中也不是那麼的知名,真言宗認為佛是保佑不了任何事物任何人的中心思想可能與很多人心中的佛祖大相徑庭;其實我本對醍醐寺沒有太大的興趣,相比於稻荷 大社 的千本鳥居,實在是不值得一提的景點,但是實際上,醍醐寺的庭院是我這輩子至今唯一震撼到我的園林;我擁有 蘇州 園林的年卡,大大小小的 蘇州 園林我都曾逛過待過,但是從未有過這種震撼。
醍醐寺出售著並不便宜但也談不上十分昂貴的門票,且分為三部分進行游覽;我首先進入的北邊的一部分即是震撼到我的日式庭院。剪票之後首先來到一座建築物門口,喚做本堂,進入本堂需要脫鞋,首先參觀的是日式建築的內部,這個建築的內部被較為完好的保存,雖然有些部分限制進入,但是足以一覽建築內部的風格;在建築內部兜兜轉轉之後,通過走廊來到一個小門口,剛跨過小門在抬頭的那一剎那,如前文所述,我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住了。
↑醍醐寺 恕我不能用相機記錄下這份震撼,這張照片我認為僅能表達一二;剛入庭院部分就有工作人員示意,只允許拍攝庭院部分,不允許進入建築內部拍攝,哪怕是在建築內部拍攝庭院也不允許;這個規定使我略覺惋惜但也只能遵守;其實透過和室的幾何結構作為前景,以庭院鬱郁蔥蔥的綠色和藍天白雲作為背景,是作為攝影師的我一直有看到且夢寐以求的畫面,雖然不能拍攝,但是我還是進入了和室,尋找到了堪稱完美的角度,只能用肉眼飽覽了。
庭院內沒有太多的游客,好一段時間才會出現一組,面對如此景色,我也放下相機和背包,在走廊上坐了下來,院內清風吹來,外面的酷暑倒是沒有侵入這裡,不用空調和電風扇,這裡也倒是非常涼快。
出了北邊這一部分,我向東邊這一部分走去;東邊這一部分是作為寺廟的主體,裡面有一座歷史悠久的五重塔,五重塔可以說是 日本 代表性的佛教建築了,其實在我住處一牆之隔的地方就是 京都 東寺,東寺裡面也有一座規模相當的五重塔,當時把落腳之處選定為東寺旁邊也是因為想方便好好逛著逛這個景點,但是誰曾想東寺和二條城還有清水寺一樣,五重塔正在修繕,實在是無緣東寺了。
東部景區內將寺廟的性質完好的保存了下來,裡面依然有拿著掃把剛打掃完哪一間佛堂的僧人,僧人行走於路上,游客若是迎面而來都會點頭致意,這是區別於國內寺廟景區的和尚的。五重塔再往前走是一個小湖和一座小閣樓,據說此地在秋天之際,是賞紅葉的好地方,也因為此,此地在秋季人氣爆棚,但是面對如今隱藏在綠葉藍天之下的硃紅色閣樓,與其說是冷清,倒不如說是一片清靜。
↑醍醐寺 ↑醍醐寺 ↑醍醐寺
京都 御所位於 京都 市中心的一片公園之內,公園裡非常的清靜,除了一些在樹蔭下椅子上乘涼以及騎著自行車穿過的本地人,游客是少有的;據說 京都 御所雖然位於 京都 市中心,但是這片土地依然歸 日本 皇室所有,而 日本 皇室以及天皇作為當今 日本 國家形象的象徵,不消比喻為吉祥物而言,如今依然持有著一些地產, 京都 御所便是其中之一。同樣是川端康成「こと」中描寫 京都 時代祭的部分,寫到祭典隊伍便是由御所出發,穿過御所前寬闊的大路;這條大路實際步行起來的確非常寬闊,路面鋪滿了石子,長度也足有五六百米長,四周樹木環繞,盡頭是御所正門;我走在 京都 御所門前的大道上,頭頂上的團雲飄過,太陽被遮住而後又再出現,光是步行這條路的時間,這個過程就重覆了兩次。圍著御所外圍走了一圈,御所的牆算不 上高 大,配上宮內透出來的一些樹木和天空的白雲,倒也是一番風景;宮牆牆根處有一條水溝環繞,炎炎夏日之下依然有年輕的工作人員在疏通和管理著,附近有一輛警車會不定時的持續巡邏,想必是天皇下榻之處,怎麼都不能懈怠。
↑京都御所 ↑京都御所 ↑京都御所 「於澱川岸的花火大會·京都番外」天神祭大阪天滿宮神社
7月25日,是 日本 三大祭之一的 大阪 天神祭的祭典日期,作為 日本 三大祭之一, 大阪 天神祭分為三部分,即陸渡御,船渡御和晚上的奉納花火;當然了,祭典在 大阪 ,而我們在 京都 ,還好兩者相距不遠,新快速電車僅30分鐘的車程就能抵達 大阪 ,所以制定了當天於 京都 往返 大阪 湊一下天神祭的熱鬧,故作「 京都 番外」。
祭典的第一部分從 大阪 天滿宮神社開始,下午兩點半時,神社已經擠滿了祭典參與者和當地和非當地的游客;據說 日本 的祭典大多是因為古時候瘟疫肆行,人們認為是妖靈作祟,於是組織祭典來達到自我保護的作用,其實這個說法或者說這個做法,與其說是完全迷信,不如說他還有略帶科學的一個層次在其中,從科學一點的角度來講便是通過祭典來組織大家活動筋骨來達到增強抵抗力的目的,像同樣三大祭之一的 京都 衹園祭,祭典持續整個七月份,而且祭典時人們熱情之高漲,活力之四射是非常壯觀的,故我認為,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增強抵抗力的目的並非不能實現。
因為祭典規模之大游行範圍之廣,周邊的道路都實行了交通管制以配合祭典有序的進行;祭典隊伍首先在天滿宮裡進行一系列的儀式,作為外國游客,既不精通 日本 文化,也非對神道教儀式哪怕是略知一二,所以這些儀式固然是看不懂的,只能覺得祭典活動非常熱鬧,祭典參與者非常的賣力,現場的觀眾非常多,既有當地居民,也有像我一樣的外國游客,總之神社內部水泄不通,異常擁擠;祭典的隊伍非常長,參與人數眾多,看起來像是分了很多個板塊和方陣,每個板塊和方陣均是先於神社內部進行儀式,而後由天滿宮正門走出,根據祭典規劃路線一路走去,從谷歌地圖上來看,路線相當之長但是幾乎都是在澱川岸邊,終點即是船渡御的起點,於中之島附近。作為游客我肯定是無力在烈日下跟隨隊伍繞澱川而行的,我和絕大對數游客一樣,擠在了天滿宮正門口的一條小路上看著隊伍方陣一個個的走過去,我隨手拍了一些視頻剪輯成了上面這個15秒的小視頻,裡面也包含了小部分的船渡御鏡頭和一些煙花鏡頭,由於小路兩邊也是游客成群,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空檔的我自然無力變換多樣的角度拍攝,只能在同一個角度拍著一個個不同的方陣。祭典隊伍規模相當之大,絡繹不絕的祭典參與者著不同風格類型的 日本 傳統服裝,既有尚懵懂的小朋友一臉懵的行走在隊伍中,也有不少花甲之年,或騎馬,或步行的長者,男女老少皆在隊伍中可循,一個個隊伍走出天滿宮就持續了數個小時,可見人數規模之大。
↑大阪天滿宮神社 ↑大阪天滿宮神社 ↑大阪天滿宮神社 上文所述,祭典隊伍由天滿宮出發,終點是船渡御的起點,即澱川中之島附近的岸邊,由於我到達中之島比較早,發覺中之島的游客少的出奇,沿岸的草坪儘是可以落足及坐下的地方,於是我隨意找了個位置坐下後開始面對澱川發獃,不知多久之後回頭髮現此時的中之島已經擠滿了人;雖然在我提前到達了中之島,但我原本的想法是提前找地方看晚上是煙火大會,由於我沒有事前把情報看徹底,直到後來我和我原本準備在煙火大會碰頭的 大阪 朋友溝通之後才發現,花火大會的觀賞點並非在中之島附近,由於人數眾多,公共交通已經依賴不上,於是乎開始往澱川南北向河段開始步行,途中遇到幾條沿岸道路已經由警察封鎖,只得無奈繞道,當然這是船渡御之後話了。
船渡御大約六點左右開始,一知半解的我看完覺得應該是由幾艘大型的游覽船組成的船隊,船上坐滿了不知道是預約購票還是其他途徑獲得上船資格的游客,在船上祭典成員的帶領下和岸上以及橋上的游客們歡呼致意,岸上和橋上的游客也一起回應,場面相當壯觀;船隊的船身上,都貼滿了橫幅和標語,由於今年恰好是令和元年,德仁天皇新即位,於是出現最多的標語即是「恭祝天皇陛下御即位」;此幕其實一直持續到天黑之後到花火大會,船隊依然在澱川河中游行穿梭,為了在天黑前趕到花火大會的觀賞地點,看了一會之後我便開始動身,殊不知更大的噩夢正在前面。
↑中之島公園 ↑中之島公園 澱川河的流向在西邊時呈東西向,到東邊之後有了個90度的轉彎便呈南北向,我們所在中之島在東西向段,而花火大會的觀賞地則在南北向段;及至我趕到南北向段,那裡早已人山人海,人多到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煙花還沒放之前,大家都緩步往前方挪動,煙花只要一升空,大家都駐足下來,耳邊便充滿了尖叫聲和「すごい」的吶喊聲,煙花著實是壯觀的,主要分為南北相隔不遠的兩個集中燃放點,頗有相互相應的感覺,或是你方放罷此方登場,也有兩邊同時絢爛的時候;煙花著實絢爛,人流也著實的多,本想著和朋友碰頭自然無法實現,而且在人群中時,由於巨大的人流量,手機一直處於一個無信號的狀態;煙花持續兩小時不到之久,我一邊緩步向前挪動,一邊跟隨人流駐足欣賞夜空綻放的煙花,不覺間走到了管轄區的邊緣地帶便想著走出這個擁擠的地帶,等我走到鐵絲網前才發現,我所在的整個管轄區內已經被完全封鎖了,外面是更加人山人海的人群想要進來,以警察控制不住的速度在翻越鐵絲網入內,而裡面的我當然也想出去,但是看到外面喪屍般的場面,還是作罷了。
花火大會於晚上8:50分準時綻放出了壓軸的一組而結束,壓軸的最後一發煙花絢爛無比,以足以照亮大地的星空來比喻絲毫不誇張,結束之後我們開始向外圍走出;本是計劃搭乘JR到 大阪 站坐電車回到 京都 ,卻發現不僅一路上充滿了疏散的警察,就連電車也晚點了七十多分鐘且站台口已經被堵的不行,終於有手機信號的我開始向本想著碰頭卻沒碰上的朋友聯繫,詢問他此處還能怎麼到 大阪 站,他在得知我所在之處電車已經癱瘓的時候毅然建議我們步行至 大阪 站,大約三公里;同時由於他也本準備在我們的下一站搭乘電車,看到上游電車無望,他也只能步行,而我們雙方的終點均是 大阪 站,就這樣,時隔一年不見的我們,沒有在花火大會上遇上,卻在花火大會結束之後迫不得已步行離開的路上碰頭了,路程雖是不遠,但是我經歷了一天步行洗禮的雙腿已然感覺將近極限了,回到 京都 之後打開微信步數,三萬七千步。
縱觀天神祭及其奉納花火,人擁擠是首先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但是除了祭典之熱鬧,花火之絢爛,擁擠之間的井然有序也是不可忽視的;在非政治性質的重大活動中封鎖諸多交通幹道以及人群中無處不在的警察和通譯人員,訓練有素且熟練的確保著祭典的順利進行。
↑JR櫻之宮站 ↑JR櫻之宮站 「於京都大阪的夏日偶遇」衹園祭·盂蘭盆節其實除了特地趕去 大阪 參加了 大阪 天神祭之外,在某一天回住處的路上,還偶遇了同為 日本 三大祭之一,即 京都 衹園祭的後祭游行隊伍以及 大阪 池田,我朋友住處附近的小型盂蘭盆節舞,一行能遇到三個大大小小的夏日祭典,也算是幸運了。
京都 衹園祭貫穿了整個七月份,我所遇到的並非衹園祭最重要的前祭部分;雖然僅是整個七月間的次要祭典之一,所經過的主幹道依然實行了交通管制,我本想搭乘市營公交回去,道路卻被封鎖了,略有懊惱及十分好奇之時,道路那頭開始了敲鑼打鼓,祭典隊伍隨之出現,緩緩而來。
↑梅園 ↑梅園 ↑梅園 ↑梅園 ↑梅園 祭典隊伍皆是素衣,也混雜了從小朋友到老人,但是好像都是男性;隊伍的規模雖然沒有天神祭那麼誇張,但是也絕非能說不大;隊伍前後都有警察開道和疏散,可能是後祭加上下班高峰期,道路並沒有嚴格封鎖,而是僅僅跟在祭典隊伍後面緩行,場面井然有序;沿路過去,能看到很多為祭典隊伍設置的臨時補給攤位,有免費供應食物和水分,祭典人員可以隨意拿取;我在沿路看了一會後搭上了緊跟著隊伍的市營公交,也算是在隊伍後頭跟著隊伍一同前進,直到一個旁邊有個小廣場的十字路口,隊伍轉進廣場開始跳舞,公交才得以向前暢行。
大阪 石橋地區的盂蘭盆節舞是我朋友在住處附近發現,問我第二天有沒有興趣過去看看,我欣然說當然去看看。
盂蘭盆節同為 日本 傳統節日,在很多 日本 的文學和影視作品中都有出現;我所去的這個是一個地區舉辦的小型活動,來參加的大多都是附近居民而言,還有一些附近 大阪 大學的外籍留學生,所以怎麼也談不上擁擠。活動的形式是中間 高臺 上擂鼓且播放歌曲,下麵的人們跟著歌曲隨意跳舞,雖然說沒有特定的舞蹈規矩,參與的也有很多並不是精通此舞蹈的人,但是在大氛圍的帶動下,大家怎麼都能跳出動作相對一致的盂蘭盆節舞;由於我的朋友是上外和阪大的交換生,專攻 日本 文化領域,所以他向我一一講述播放歌曲的來源,基本上都是一些描述石橋地區古貌生活的歌曲,正當聊著,歌曲畫風一變,開始播放動畫一休哥的主題曲,現場的氣氛也達到了高潮;因為是地方性的小規模活動,所以傳統歌曲播放的同時也會播放一些通俗歌曲,一休哥主題曲憑藉著廣泛的知名度以及適合的節奏出現,自然不足為奇。在跳舞人群的周圍,也有很多當地居民開設的小攤,或娛樂,或美食,三五成群的調皮年紀的小男孩奔來奔去,這樣的生活氣息還是很美好的。 「小千代之紅與禪意之綠」稻荷大社·醍醐寺說起 京都 ,伏見稻荷 大社 的千本鳥居想必在很多人的心中足可以成為 京都 的象徵;就算是不知道千本鳥居的 大名 ,電影「藝伎回憶錄」中小千代清澈的雙眼和她奔跑著穿越的紅色長廊也在我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去伏見稻荷看一下小千代當年穿越的紅色便是我對於千本鳥居最初的期待。
搭乘電車到達稻荷站,出了站台對面便是稻荷 大社 ;尚未進入神社,就有一座巨大的鳥居樹立在門口,據介紹所說,這座巨大的鳥居是由豐臣秀吉捐贈的。走入神社,作為擁有著基本上來了 京都 必來打卡的千本鳥居的稻荷 大社 ,人流並非天神祭時澱川邊的摩肩接踵,但也絕非談不上少;從神社大門行至神社主體部分,人流雖然往來絡繹,但是真正的參拜的人實在不多,大多的游客都和我一樣,大致游覽過後直奔後山而去,都迫不及待的去尋找千本鳥居,而後打卡,拍照。
不出所料,剛進入千本鳥居區域的時候,基本上沒有拍照的地方,在神社廣場上看起來不是很多的人流量,一旦擠在更小一些的區域內,就不是那麼稀稀散散的了;由於鳥居全部建在稻荷山之上,抑或說是滿座山上但凡能游客不醒之處皆有鳥居,於是為了能看到人稍少些的鳥居,我選擇了在三十多度的晴天之下向山上爬去;爬山的痛苦,特別是大熱天爬山的痛苦一直是我出去玩兒的時候無法避免的痛苦,爬了相當一段距離之後游客並沒有一定的減少,但是能夠在山腰俯瞰到 京都 城市景觀了,這是自清水寺之後我又一次再 京都 附近的山上俯瞰 京都 城,作為古城,他沒有CBD和天際線,放眼望去儘是一片兩三層的樓房錯落優質,色彩淡雅而不黯淡,也是可以稱得上一番風景的。繼續向山頂指示牌的方嚮往上爬,此時身邊的游客都已經是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的了,就算是西方棕發碧眼的小姐姐,也是汗流不止,顧不得風度了;登山的道路都是從鳥居之下穿過,陽光斑駁於樹葉鳥居之間,紅綠相襯而成一番景色,直至又爬了相當一段距離之後,游客開始減少,路邊被放置著小鳥居的石碑和護理雕像開始逐漸增多;據說稻荷神護佑著農業和商業的欣欣向榮,而狐狸作為稻荷神的使者,在這山野之間倒是隨處可以見。大型的鳥居或密集,或疏散,也有的獨自立於那兒,上面都用黑色的漢字書寫著某某某株式會社及某某某人,又及昭和多少多少年,平成多少多少年,仿佛是每一個鳥居都訴說著一段故事。旁邊樹蔭下,山野間,被放置於石碑,被供奉於稻荷神雕像前的小鳥居也是隨處可見,他們看起來被隨意的放置,卻也被一絲不苟的寫上某某年及某某人的名字,堆壘排布間也是一份份的虔誠。
↑千本鳥居 ↑千本鳥居 ↑千本鳥居 ↑千本鳥居 如果說伏見稻荷山上那小千代奔跑著穿越過的、游人如織、漫山遍野的紅是足以代表 京都 這座城市的色彩,那麼醍醐寺里日式庭院中透出絲絲禪意的綠則可是足以與之紅相映成的東方禪意之綠。
作為一個不是那麼知名的景點,醍醐寺所信奉真言宗在國人所熟知的佛教中也不是那麼的知名,真言宗認為佛是保佑不了任何事物任何人的中心思想可能與很多人心中的佛祖大相徑庭;其實我本對醍醐寺沒有太大的興趣,相比於稻荷 大社 的千本鳥居,實在是不值得一提的景點,但是實際上,醍醐寺的庭院是我這輩子至今唯一震撼到我的園林;我擁有 蘇州 園林的年卡,大大小小的 蘇州 園林我都曾逛過待過,但是從未有過這種震撼。
醍醐寺出售著並不便宜但也談不上十分昂貴的門票,且分為三部分進行游覽;我首先進入的北邊的一部分即是震撼到我的日式庭院。剪票之後首先來到一座建築物門口,喚做本堂,進入本堂需要脫鞋,首先參觀的是日式建築的內部,這個建築的內部被較為完好的保存,雖然有些部分限制進入,但是足以一覽建築內部的風格;在建築內部兜兜轉轉之後,通過走廊來到一個小門口,剛跨過小門在抬頭的那一剎那,如前文所述,我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住了。
↑醍醐寺 恕我不能用相機記錄下這份震撼,這張照片我認為僅能表達一二;剛入庭院部分就有工作人員示意,只允許拍攝庭院部分,不允許進入建築內部拍攝,哪怕是在建築內部拍攝庭院也不允許;這個規定使我略覺惋惜但也只能遵守;其實透過和室的幾何結構作為前景,以庭院鬱郁蔥蔥的綠色和藍天白雲作為背景,是作為攝影師的我一直有看到且夢寐以求的畫面,雖然不能拍攝,但是我還是進入了和室,尋找到了堪稱完美的角度,只能用肉眼飽覽了。
庭院內沒有太多的游客,好一段時間才會出現一組,面對如此景色,我也放下相機和背包,在走廊上坐了下來,院內清風吹來,外面的酷暑倒是沒有侵入這裡,不用空調和電風扇,這裡也倒是非常涼快。
出了北邊這一部分,我向東邊這一部分走去;東邊這一部分是作為寺廟的主體,裡面有一座歷史悠久的五重塔,五重塔可以說是 日本 代表性的佛教建築了,其實在我住處一牆之隔的地方就是 京都 東寺,東寺裡面也有一座規模相當的五重塔,當時把落腳之處選定為東寺旁邊也是因為想方便好好逛著逛這個景點,但是誰曾想東寺和二條城還有清水寺一樣,五重塔正在修繕,實在是無緣東寺了。
東部景區內將寺廟的性質完好的保存了下來,裡面依然有拿著掃把剛打掃完哪一間佛堂的僧人,僧人行走於路上,游客若是迎面而來都會點頭致意,這是區別於國內寺廟景區的和尚的。五重塔再往前走是一個小湖和一座小閣樓,據說此地在秋天之際,是賞紅葉的好地方,也因為此,此地在秋季人氣爆棚,但是面對如今隱藏在綠葉藍天之下的硃紅色閣樓,與其說是冷清,倒不如說是一片清靜。
↑醍醐寺 ↑醍醐寺 ↑醍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