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虛齡時代:暖冬·薄霧·威海海濱的懷舊之旅
↑威海 先說一下 威海 的概況。
威海 在 山東 半島的最東端,是個挺安靜、挺慢節奏的小城(近幾年節奏快了一點)。現在的地級市威海有兩個區(環翠區、 文登 區)、兩個縣級市( 榮成 市、 乳山 市),其中主城區叫“環翠區”,通常人們說的“威海”,指的就是這個區,而另外三個地方人們會直接稱“榮成”、“文登”、“乳山”。在後文中我也會沿襲這種稱謂。
威海 城區依山傍海而建,北邊和東邊 臨海 ,往西、往南不遠就是山。所以它是個“梯田式”的城市,南邊的城區比北邊高出十幾米到幾十米,道路高低起伏比較厲害,有些路的坡度能達到40度左右,讓人有種“高山仰止”的感覺。
從平面上看, 威海 城區大致呈一個倒“L”形,以舊威海港為接合點,向西、向南延伸。它的東西向主幹道文化路、世昌大道,南北向主幹道 新威路 \- 青島 路、海濱路,都很寬,車也很少,我從沒見過它堵車。它的城市面貌基本就是海濱小城的標準樣子,紅頂白牆的房子沿海邊向山坡上延伸,錯落有致;海岸邊佈滿沙灘和公園,很休閑,很浪漫。最近幾年它的城市建設步伐快了很多,建起了不少高樓和綜合體,比我上學那會兒可繁華多了。
不過對於 新建 起來的地方,我是不大熟悉的,只好根據上學時的經驗,介紹一下當時我常去的地方——好在現在它們還都在。請註意,下部分內容只是為大家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參考意見,關於景點的問題下下下部分再說。 ↑威海 威海 城區的西部(大致是文化西路所經的範圍)是“威海市火炬高新技術開發區”,當地人簡稱它為“高區”,這是一個半獨立於環翠區的行政單位(這種說法當然並不嚴謹,不過不影響大家旅行,所以我就不多廢話了)。在“高區”,有兩所985重點高校的分校區,分別是 山東 大學(威海)和 哈爾濱 工業大學(威海),兩個高校的在校生加起來過萬,為當地的餐飲、娛樂、交通、住宿等產業貢獻了N多GDP,而且由於大家來自四面八方,學習成績又都還可以(起碼高考成績要在重點本科線以上),所以也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的素質和文化氛圍。
——當然,我沒有鄙視 威海 當地人的意思,只是實話實說:起碼這幾年威海當地人的普通話比之前標準多了。
為什麼要介紹這兩所高校呢?這是因為,如果你去 威海 城區最著名的金海灣國際海水浴場的話,會發現它就在山大西門外,可以順便進學校逛逛。學校的食堂和超市裡的東西都很便宜,也很好吃(當然不排除我吃習慣了的緣故),現在學生都刷一卡通了,但外來的人也可以付現金。如果你想省錢,又怕吃壞肚子,還不知道到底吃什麼好,去學校食堂吃是最好的選擇。
順便說一句,學校的食堂可不只有大鍋飯和炒菜。 比如 第四食堂(現在改名叫什麼園餐廳了,我記不住,反正進學校後找個學生打聽第四食堂,大家都聽得懂你在說什麼)二樓和三樓就全是各地風味名吃,味道很不錯,而且便宜,比如麻辣香鍋大概只要30塊,而在椒艷時光可能要花100(當然,椒艷時光的會更好吃些)。第五食堂(現在也改名叫什麼園餐廳了,這都誰起的鬼名字,還不如叫第幾食堂呢)一樓也都是各種小吃。還有學校浴池邊的“寶駿超市”,裡面有個賣各種炸串、烤串的,老闆娘是 東北 人,超熱情,串也超好吃。
高校還有個好處就是,超市裡的東西不僅便宜,而且保真(否則學生會投訴,還會去校園BBS上罵)。第三食堂(還是改名叫什麼園餐廳了,我靠,我一個都沒記住)四樓和第四食堂一樓有賣各種東西的,如果你的充電寶不小心壞了,耳機不小心斷了,手機殼不小心丟了,去那兒買吧。那兒還有賣衣服的、賣體育器材的、賣電子產品的、賣玩偶工藝品的,以及理髮的、洗衣服的,等等,總之生活中絕大部分你用得到的
、用不到的店,那兒都有。
在山大和哈工大周圍,小旅館、小餐館也超多,由於常客是學生及學生家長,所以價格多半不貴。山大東門外、哈工大南門外,幾乎都是“餐館一條街”,上大學時我們班男生公認的東門外最好吃的一家餐館叫“新東方”(不是英語培訓機構),2013年我們回去時還去那裡吃過,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現下不知可還在否。
總之,兩個高校附近,生活是很便利的,來 威海 旅行的親可以把住處選在這裡——不過它唯一的壞處就是,距離除沙灘之外的景點,都比較遠;而公交車,又不總是靠譜。
從山大南門,沿文化路向東走大概5公里多,會看到南北向的統一路,這標志著你進入 威海 市中心了。威海市中心大致由統一路、 新威路 、濱海路三條南北向的主幹道,和文化路、 昆明 路、世昌大道三條東西向的主幹道構成,中間有些小路我也叫不上名字,總之市中心挺小的。
市中心最北端是依山而建的 威海 市政府,它的正式名稱好像是叫“威海人民大廈”(當然人民通常是進不去的),不過很多人習慣叫它“佈達拉宮”。說實在的,它在氣勢上跟 拉薩 那個佈達拉宮還真有點像:坐北朝南、在群山中高聳,而且它前面長長的臺階和階梯式落水噴泉比佈達拉宮還氣勢恢宏呢。後文會放它的照片,這裡就不多說了。
威海 市政府面向南 方正 對著的路就是 新威路 ,這是威海的“模範路”,威海最牛逼的大型商場、高檔酒店(當然不包括度假酒店一類) 和政 府機關都在路的兩旁或至少在它附近。這一帶是威海最繁華的地段(相對威海其他地方而言),餐飲、住宿很方便,而且由於處在中間點上,距離城區西部和南部都不算遠,所以交通算是最便利的。
新威路 的東側不遠處是一條與它平行的路,就是傳說中的海濱路,它距離海岸線很近。海濱路與海岸線之間自北向南依次排列著三個公園,每個公園又分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主題景區,它們共同構成了 威海 的濱海景觀帶。這條景觀帶是這篇游記的主體,在此不多介紹了,請看游記徵文Part2部分。
這部分先說這麼多吧,下麵再說說 威海 的衣食住行(其實這部分中已有涉及)。 ↑威海 一般來說,我的游記中“衣食住行”部分不會很長(因為在目的地獃的時間短,瞭解不多),但這篇很長,請不關心此類問題者自行跳過。
按照慣例,先說“衣”。
夏天, 威海 的平均氣溫會比同時段的 山東 內陸地區低3—4度,如果你從內陸地區出發時覺得穿短袖衫略冷,那到威海時建議換上長袖衫;如果是春秋天到威海,最好準備一件外套,以免早晚氣溫低的時候著涼;如果冬天來,請千萬別信什麼“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差小”的鬼話,那是說的英國,不是威海。
為了避免駭人聽聞,我就不建議冬天到 威海 旅游的親自帶雪橇了,但厚羽絨服和雪地靴是需要的。特別是一到冬天就腳冷的女同學,如果你的行程里包括持續20分鐘以上的戶外活動,建議別太關註鞋子是否好看,否則到時鞋是好看了,腳就未必。當然這次我們碰上了暖冬,元旦期間最低溫居然只有零下2度(還是在凌晨),但不是每次都能碰上的, 比如 大學期間我就沒碰上過。
關於“食”,我有幾項建議。
首先, 威海 屬於膠東地區,而膠東菜的味道絕對不像你想象中的那樣清淡,所以不愛吃鹹的親請別冒然品嘗——不過膠東菜的味道,我敢保證適合大部分地區的人,因為我的同學全國各地都有,大家普遍覺得膠東菜味道不錯。
其次, 威海 的海鮮是比較好的,雖然這幾年海洋污染挺嚴重,但由於威海就處在海邊,集市上賣的海鮮沒有添加防腐劑,所以不必擔心污染兩遍的問題。如果有興趣,親們可以在夏季的四點左右、春秋季的五點左右去“趕海”,也就是到海灘上撿東西,運氣好的能撿到很多貝殼和海星,說不定還有漏網的海魚。山大西門外的金海灣國際海水浴場、北門外的漁村,都是我去過的地方,可以保證收穫頗豐,其他地方據說也不錯,可我沒去過。另外貪睡的親就別搞這個了,一般情況下遲到20分鐘,你就不會看見海灘上有任何貝類曾經存在過的跡象。
再次,買了生海鮮之後,可以到山大東門外、哈工大南門外的小店,請他們幫忙烹調,不忙的時候他們都會答應,當然前提是你支付一定的費用,不貴。如果在市中心附近,你就只能吃店里的海鮮,自帶的人家不理。平心而論,市中心的各色海鮮大排檔的口味絕對一流,但價格也相當一流(特別是舊 威海 港一帶),吃一頓普通的飯,花幾百大洋不成問題。
第四,由於 威海 臨近 韓國 ,所以韓餐很多,在此推薦山大東門外的“猴麵包樹”,那家韓餐在我上大一的時候就有了,現在還開著,味 道真 的不錯。據韓國的留學生說,這家韓餐的味道並不十分“純正”,但很“純正”的,估計 中國 人不大喜愛。威海市區有很多韓餐店,估計數量總體上不少於中餐館,味道 大同 小異,但也有些店不敢恭維,我就不隨便推薦了。在威海大大小小的超市裡,也總有很多韓國的食品,什麼餅干、果飲、大麥茶之類,幾乎都是超市的標配,有興趣的可以買來嘗嘗。
在此特別強調,舊 威海 港邊有一座“ 韓國 城”,裡面有許多小店和攤位,賣各種韓國貨(當然也有各種別的貨),貨品良莠不齊,不懂行的親請別冒然嘗試。這個地方還有個特點,就是砍價相當容易,當年我們通常是把店主的報價去掉一個0,然後再對半砍——按當地人古老相傳的說法,遇到每天第一個詢價的客人,必須要把這筆生意做成,否則一天的生意就不會好,所以你等早上八點半它一開門就進去砍價,保證收穫頗豐。但要註意的是,一旦你砍價砍到店主咬牙答應,你就必須買,否則就是“戲弄”店主,這是“大不敬”,可能引發流血衝突,切記切記。
關於“住”呢,我瞭解得不多,隨便說說吧。
威海 市裡的連鎖酒店很多,但高檔酒店比較少。山大、哈工大附近有幾所公寓式酒店不錯,這兩年才開張,設施很新,價格還不貴。兩大高校周邊,尤其是山大西門外、哈工大南門外,有成片的小旅館,價格大概在60—100塊之間,設施挺舊,但比較乾凈,學生情侶非常歡迎——你懂的。不過這種旅館的隔音效果真不敢恭維,所以——你也懂的。
這部分最後一個問題是“行”,這得分為市外(城際交通)和市內(城市交通)兩部分說。
先說城際交通。前面提到過, 威海 地處 山東 半島最東端,所以交通不太方便(以前更不方便,這個放在徵文Part1部分再說)——這個特點曾經讓它長期保持著世外 桃源 般的寧靜。直到今日,通向威海的主要高速公路如同三高速、青威高速、煙威高速等等,都還空闊得很,半天遇不到幾輛車,搞得路邊很多服務區和加油站都懶得開門了。
青煙威榮城際軌道開通後,現在坐火車去 威海 方便了很多,它市內目前有兩個高鐵站,分別是 威海北站 和威海站,這倆站一個在環山路上,一個在市區最南端,距離市中心都有不太近的距離; 文登 和 榮成 也有自己的高鐵站。文登還有個“國際機場”,這機場倒是“名副其實”,因為飛國內的航班不多。
威海 交通的另一大特色是海運。它的海港水不算太深,離內陸又遠,所以貨運不多。但它的客運曾經可以讓人們非常便利地乘船到達 上海 、 大連 、 天津 等地,以及 日本 和 韓國 。我一直想體驗一回來著,可惜始終未得其便,現在聽說通向國內的航船取消了一些,我恐怕更沒機會了。
說完城際交通,再說城市交通。我在 威海 上大學四年,後來兩次故地重游,從沒見過威海堵車。其實威海的地形狹長而曲折,非常不利於交通疏導,但人家的優勢在於路寬車少,這是別的城市沒法比的——據說在威海駕車的體驗非常爽,痛痛快快開出10公里不用踩剎車根本不是夢想。快畢業那會兒,我們幾個同學晚上十一點去學校南門對面KTV,在南門外的大路(也就是文化西路)中間站了15分鐘,愣是一輛車沒碰上。
這次回去,我發現 威海 的車比之前多了,但路況仍然出奇地好。威海在道路設計上很多地方效法 韓國 , 比如 在十字路口,總是四個方向全都紅燈之後,再亮起行人通行的綠燈,這種時候所有開車的都要靜靜看著行人各種肆意過馬路(很多路口右轉向都不行)。這樣對行人和非機動車來說是很安全的,但從交通效率上講則非常低效,不過威海大概並不介意。
威海 的公交車比較發達,但多數公交車在晚上7點之後就很少了,冬天有些線路不到晚上7點就收車。不過這似乎並不影響威海人民的夜生活,因為威海人民幾乎沒有夜生活——我記得有個冬夜,我和同學在威海最繁華的 新威路 的一家餐館吃飯,吃完飯出來,發現路上行人十分稀少,嚇了我們一跳:莫非我們一不留神吃到了晚上10點?結果這時路邊餐館的電視里突然響起了《新聞聯播》的聲音……
當年大學那會兒,晚上7點半之後我們出門就騎自行車了,外地來的親可以選擇打車,在沒有極端性天氣的情況下,打車通常不難——我是說,在兩大高校、市中心、火車站等人流密集區域打車通常不難,一些比較荒僻、白天都沒幾個人的地方,你就別指望能很快打到車了。冬夜的 威海 ,大部分路邊那叫一個荒涼,連個打劫的都沒有,估計是打劫的默認晚上不會有人出來溜達吧。
衣食住行就先說這些,正文部分對此可能還有提及( 比如 我這次住的快捷酒店、吃的美食之類)。下麵再說說 威海 的氣候。 ↑威海 威海 是 中國 大陸第一個受聯合國認可的“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當年選擇到這裡上大學,一半是因為高考成績比較慘淡,另一半就是因為這個稱號。
入學時是秋天, 威海 的空氣已經比較涼了;第一個學期剛過一半多一點,就見識到傳說中的8級冷風和大規模降雪。當時就想:看來聯合國也有貓膩,這特麽哪裡適合人類居住,明明比較適合企鵝居住好不好。
冬天的 威海 簡直就像是為南極科考準備的。風極大、雪極多(當然,真的南極其實每年的降雪量很少)、空氣極冷。而且一到冬天,陰天的次數就會變多,陽光會變得相當珍貴。冬天的海邊也沒法獃。首先下海是免談了;其次海邊風像刀子一樣,經常吹得人睜不開眼;再次海浪也大,在防波堤上散步的時候,很可能會被兩米多高的浪淋個全身濕透——就算你躲過去了,估計也得嚇得全身濕透——那浪可是真的能把人捲進海裡的。
綜上所述,我個人不推薦大家冬天到 威海 玩,有那個閑情逸致,您還不如去 哈爾濱 呢。
後來到了夏天,我才發現聯合國的領導還是有水平的: 威海 夏天的悶熱持續總時間不會超過10天,而且僅限於中午,早晚都非常涼爽——所以賣空調的基本沒什麼生意,大部分住宅連風扇都不裝。還有就是由於威海北向 臨海 ,空氣並不潮濕,就算海邊也沒有沿 海城 市通常的那種又潮又鹹的感覺,十分舒適。
夏天唯一頭疼的是雨水多,而且經常是雷雨,雨還很大,地面上時常水流成河。不過總體來說,夏天的 威海 是挺不錯的,爬爬山、下下海,可玩的地方也多。
春秋天是 威海 最宜人的時節(好像各地都是這樣),那時,天空湛藍,海風和暢,山花爛漫,飛鳥翔集,空氣清新怡人,陽光溫柔舒適。唯一的遺憾是,我大學四年只見過兩次威海的春天,另外兩年,它直接從冬天跳到了夏天。
初春的 威海 仍不適宜人類生存:氣溫很低、風很大,太陽一落山,感覺就跟冬天沒什麼兩樣。最誇張的是2007年元宵節,返校第一天我們閑著沒事,傍晚去東門外吃飯,剛出東門時天空開始飄一點點雪花,吃完出來地上已經有30釐米厚的雪了。當時我們還沒當回事,繼續作死,跑去旁邊網吧上了會兒網,快10點準備返回,一齣網吧集體獃了,以為穿越到了南極。
那積雪真的有半米厚了。天上狂風大作、雪花亂飄,能見度不足五十米,很多大型戶外廣告牌都被吹倒,一些居民家裡的衛星天線甚至被吹到天上——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被風吹得站不住”是個什麼滋味。從學校東門到宿舍的路程,通常走20分鐘就能到,那天我們走了一個半小時,回到宿舍時差點沒進去——不過那天舍管阿姨是開恩了,因為回去晚的人很多。
到了晚春時節, 威海 就非常舒適了,初秋時候也是一樣。春秋天還有個好處是,全國各大景點都逢旅游旺季,人們沒必要非到威海來,所以游客不像夏天那麼多,城市也就不像夏天時那麼喧囂。威海最適合安靜地細細品讀。
關於氣候,我就啰嗦這麼多,說得不一定准確,僅供參考借鑒。下麵是這部分最後一個話題: 威海 的景點。 ↑威海 上圖是我自己總結的一些推薦景點,不一定全,也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大家隨便看看就行。
前文說過, 威海 是個挺悠閑、挺慢節奏的城市,主要適合休閑度假,追求熱鬧、繁華的親請別來,在這方面威海跟普通縣城沒太大區別。
說到 威海 最著名的景點,莫過於劉公島,當年它是 山東 省僅有的三個AAAAA級景區之一,另外兩個是 泰山 和三孔,由此可知它的牛逼。該島的旅游宣傳口號多年未變,一直是那句“劉公島,它不僅僅是個島”——大部分去過的游客對此表示贊同,因為它還是個坑。
很多人都說劉公島沒什麼可逛的。然而我很喜歡劉公島:當午後陽光穿過廊廡之間照在身上,海風拂面、濤聲入耳,似乎整個塵世的喧囂都被擋在了外面。當然我得承認,我的同學們好像都沒有這種感覺。
劉公島距離 威海 市區不遠,在旅游碼頭坐船,二十來分鐘就能到。當年門票挺貴,不知現在如何了。海島生涯,水電什麼的都不太方便,但非常安寧,在那裡獃一個下午,真有種歲月靜好的感覺,似乎沒有水電也不算什麼重要的事了。那上面除了旅游景點,還有個小小的村落呢,我不知道那究竟是工作人員家屬們的社區,還是原住民的家。
除了劉公島,另一個最著名景點就是遠在 榮成 的成山頭了。那裡號稱 中國 大陸的最東端(其實不是啦,學過地理的都知道最東端在 黑龍江 和 烏蘇裡江 中心航道的交界點),有當年秦始皇登高遠眺、遙望仙山的“天盡頭”。然而“盡頭”這個詞好像有種“達到極限”的意思,再加上秦始皇當年從成山頭返回後沒走多遠就得病然後掛掉了,所以當官的人一般不喜歡去那裡;後來據說為了這,當地旅游局專門把這個名字改成了“天無盡頭”,不過當官的還是不喜歡去。
我對 威海 是絕對的真愛,但客觀地說,除了劉公島和成山頭,威海其他景點名氣並不算大,也確實不算太出色。在此我就不按景點的順序逐個介紹了,根據不同人的愛好,重點推薦幾個吧。
個人認為, 威海 最適合三類人群:騎行愛好者、散步愛好者、海洋愛好者。騎行的話,最適合的地點是環海路,這條路沿威海海岸線蜿蜒曲折數十公里,高低起伏數十次,路寬車少,風大景美,非常適合騎自行車。對“死飛”愛好者,我推薦從 山東 大學(威海)西門至舊威海港之間的這段路,因為這段路坡很陡,像我這種膽子小的,騎著帶碟剎的山地車都不敢下坡,“死飛”一定很爽。如果喜歡在平地上慢慢騎車吹吹海風看看海景,推薦舊威海港至 海上公園 之間的這段路,一路都是公園,路很平,很安靜,這段路也是這篇游記的重點。
另外,騎行愛好者如果喜歡騎遠路,推薦 威海 至 榮成 之間的省道,這段路也是路寬車少,路邊幾十公里就會有個村鎮,補給毫不困難;在榮成海邊有一段路,兩邊都是風力發電機,山上是海上也是,雄偉壯闊、氣勢非凡,非常適合一邊騎行一邊觀景。
喜歡散步的親,同樣推薦舊 威海 港至 海上公園 這段路,11公里左右,夠你散的。最關鍵的是,這段路上,東邊是海,西邊是公園,裡面充滿了公廁,於是你不至於在散步的時候為了一些煞風景的事而頭疼。如果想爬山,威海有的是, 比如 環翠樓公園就是個山,市政府北面也是個山,山大、哈工大北邊都是山,這些山都不高,但登高遠眺,風景絕佳。當然威海最著名的山還是昆嵛山,據說當年 長春 真人丘處機在那裡修道——不知那是在他老人家去牛家村結識郭靖他爹之前還是之後的事。
喜歡沙灘和比基尼美女的人們到 威海 也算有福,威海的沙灘至少在整個北 中國 是首屈一指的,所以每到夏天,沙灘上美女如雲。大家公認威海最好的沙灘是山大西門外的金海灣國際海水浴場,那裡的沙很細、很軟,而且迎著陽光看時,真的有點金光閃閃。威海市區排名第二的海水浴場是葡萄灘,那裡灘美景也美,不過位置比較荒僻,很多威海本地人會去,外地人去的不多。所以,如果想看外國比基尼妹紙,要去金海灣;如果純游泳,去葡萄灘比較好,那裡人少,游泳不至於像下餃子。
就整個 威海 而言,還有一處海灘很有名,那就是 乳山 銀灘,北 中國 唯一一處大面積的銀色沙灘,沙質極好。房地產興盛的那些年,銀灘周圍起了很多樓盤和酒店,沙灘被破壞了一些;現在地產不景氣,銀灘周圍的人少了,又有所恢復。不過那裡交通不便,建議有車的親去。
除了騎行、散步、游泳, 威海 也有一些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比如 靖子村,就是個很清幽的小村落,天藍海美,鳥語花香,在那裡獃上幾個小時,真的可以寵辱偕忘。不過它的位置比葡萄灘還荒僻,去的人很少。在西邊有個CCTV影視城,裡面奇怪的建築很多,在海岸和沙灘的襯托下別有風情。而且由於去的人也很少,所以它有種特別的荒涼美。
當然我知道,這些人文景觀與那些聞名遐邇的古城比起來實在不算啥,大家可去可不去——你從市裡打車去那些地方還容易,從那些地方打車回市裡可就難了。時間不寬裕的親不必考慮。
這幾年 威海 新建 了個華夏城,我畢業那時它剛開張,所以沒去過。據說那是個比較現代化也比較熱鬧的地方,不過我估計也不算特別了不起——威海本不是個追求熱鬧的地方,愛熱鬧、愛娛樂的人們,在威海恐怕會很沒歸屬感。
好了,羅哩羅嗦一大堆,也不知道能不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光這部分就寫了10000多字,還沒寫到前言呢
下麵是前言,主要寫我為什麼要去 威海 。前方矯情預警,對此不適者請略過前言。 前言·青春的上游 白雲飛走 蒼狗與海鷗本段落標題來自 梁靜茹《情歌》 ↑金海灘海水浴場 為避免游記中持續的噁心,我力爭把所有的噁心都在這部分里一起噁心了。 第一次到 威海 ,是初秋九月。對未來很憧憬,又很惶惑。
剛進校門,辦完報到手續之後飯都沒吃,就跑到學校西門海水浴場——至今我依然記得那天的每個細節,記得那莫名其妙就落下的眼淚——終於,我看見夢想了十年的,大海。
威海 人日日看見的大海,我生平第一次看見。如今的我,只要閉上眼睛,還能立刻想起那時海浪拍打沙灘的濤聲,想起那時海風吹拂面龐的感覺——再也回不去了,對嗎?那午後的陽光,那鹹鹹的味道,那靜靜的環海路,那汽船馬達聲襯托下寧謐而慵懶的日子。
因為回不去,所以想念。因為回不去,所以傷懷。
好在當年大學里結識的女孩,一直陪伴我至今,現在我們已結連理,孩子快要出生。去年年底,妻子忽然對我說,當孩子降生,我們可有幾年要忙了,旅行會不方便,不如趁現在回一趟 威海 吧。
於是2016年元旦小長假,我們回了 威海 ——這裡的“我們”是指我、妻子、以及未出世的寶寶。我告訴它(沒看男女),爸爸媽媽要帶你去一個地方,那裡是你的故土。
威海 於我而言從不是故土,但自我遇見它起,它就是了。在那裡,我遇見相伴一生的結髮妻子,遇見可以一起放肆大笑的兄弟姐妹,遇見二十歲的幸福時光。
於是,我的四年在它不過是滄海一粟,它的四年在我卻是刻骨銘心。走在它的每個角落,甚至想起它的每個角落,我都能聽見當時的笑聲。這種完全發自內心的笑聲,如今我很少在自己的喉嚨里聽到了。
我問妻子,你想去 威海 什麼地方?她說只要去威海,就夠了,哪裡都行,唯一心愿就是去學校吃一次“周記米線”——去了才發現,這天殺的米線店元旦放假。
我說那好吧,那我想去 威海 東海 岸的濱海景觀帶,騎騎自行車。那裡是當年我上大學時最喜歡的地方。
一般來說,人們喜歡的“海邊”通常都是沙灘,可我偏偏喜歡這個海岸,喜歡在距離蔚藍海岸只有不到1米的寬闊路上騎行的感覺:那好像是騎行在春天裡。
——憑虛御風,寵辱偕忘,閑看潮起潮落,坐觀雲卷雲舒。很方便地忘記真實的年紀,青蔥韶華仿佛又回來, 威海 的時光,我永遠的虛齡時代。
威海 的城市建設步伐比我讀大學那會兒快得多了。那時它沒有幾座像樣的高樓,也沒有多少像樣的商場,一個綜合體都沒有,如今這些都有了。很多當年漫步的街道,我已認不出它們的樣子,當年常去的小店,已不是彼時的容顏。我自然清楚,我自己也已非復當年的樣子,可是城猶如此,人何以堪!
還好這條路,依稀仍是當年。我可以沿著它繼續我的夢,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正文Part1·我望著我 當時的那個我 告別的那一刻 開始要做一個旅客本段落標題來自 牛奶咖啡《旅客》 ↑金海灘海水浴場 2016年第一個清晨,我們從 濟南 火車站搭動車前往 威海 。火車全程要運行4個多小時。
這個過程看上去不算快,然而在我上學那會兒,這個過程是9個多小時——這還是在火車不晚點的情況下,而它通常都會晚點。
那時, 威海 是名副其實的“天涯海角”,像世外 桃源 一樣寧靜、安逸、與世隔絕,只在每天的清晨和夜晚,會有寥寥數輛列車抵達那個荒涼的小站,帶來片刻的喧囂,以及來自遠方的消息。
準確地說,那時 威海 每天只有三班火車,分別是 濟南 —威海, 北京 —威海,漢口—威海,而且就在我入學的48小時之前,最後這班還不存在。濟南—威海和漢口—威海的車都是傳說中的綠皮車,北京—威海的稍微高檔一點,是紅皮車。從濟南出發去威海,只能選擇濟南—威海和北京—威海,因為漢口發車的那班不經過濟南,而經過濟南的這兩班雖然幾次調整發車時間,卻從沒出過晚上11點—凌晨1點這個時間段。
夜晚,從 濟南 的霧霾中出發,清晨,抵達東方的海岸,迎著大海上的朝霞和晨曦——這聽上去挺浪漫的,實際上不太令人愉快,畢竟大半夜的,嘰哩咣當10個小時,才從濟南到 威海 ,人家有這功夫都從 紐約 飛到 迪拜 了。更要命的是,上學那會兒太窮,學生買卧鋪只能打8折,買硬座卻能半價,所以我通常都是坐過去的。也就是說,要經歷一整晚的擁擠、顛簸、喧鬧,基本沒法入睡。
然而如果我能“坐”過去,還要謝天謝地,因為好幾次我只能“站”過去,或者“站”回來。那時候還沒有12306網站(雖然這網站也是夠夠的了),必須提前N天去火車站的售票大廳排隊搶票,去晚了坐票就沒了,甚至前面加塞兒的人多了坐票也會沒。有時候排隊的時間能趕上從 濟南 坐火車到 威海 的時間,但就這樣累一天,搶到個站票也得感謝 菩薩 保佑,因為大家都在那幾天里離校返校,就那麼兩班車,站的地方也很緊張——離校返校那幾天,列車經過中間站的時候,人們經常從窗戶里上下車,小孩經常被塞到行李架上,每間廁所里都擠了好幾個人,所以您應該可以想象車裡的景象。然而必須承認的是,高喊著“啤酒飲料礦泉水”的列車員,總有辦法推著小車在車廂里來回走,無論多麼擠,他們都如入無人之境。
2013年夏天,我和妻子回了一趟 威海 ,車還是那樣的車,路還是那樣的路,好處在於我總算有錢買卧鋪票了。直到2014年底,青煙威榮城際軌道開通, 濟南 到威海才有了動車。於是,這是我第一次坐動車去威海。
直到這時我才發現,當年曾抱怨過無數遍的顛簸旅程,已成了最美好的回憶。人大概就是這樣“賤”的吧,當更便捷的旅程來臨,他反而懷念起從前那晃晃悠悠、吵吵鬧鬧、擁擠不堪、充滿各種奇怪難聞味道的綠皮車廂——光陰流逝,車輪載著年輪飛轉,綠皮車離開我的生活,我的青春被它一起帶走。
我知道,我不該自己在 大城 市裡享受日新月異發展帶來的便利,卻希望 威海 始終停留在過去的時光,供我傷感和憑吊,但我真的就這麼希望。 ↑威海北站 終於到了。 威海北站 。
沒有擁擠,沒有顛簸,中午1點,我們愉快地到達 威海北站 。它跟青煙威榮城際軌道一起建設,是全新的,不屬於我記憶中的一部分。
它是我此次旅程計劃中唯一的一個“新景點”,我要通過它,參觀一下 威海 的變化。不過看這月臺的模樣,好像也看不出有啥“新”的。 ↑威海北站 ↑威海北站 簡介里說過, 威海 的平原地帶非常狹窄,於是在向南發展的時候只好實行“梯田式”建設,越建越高。
威海北站 就是這樣的“梯田式”建築,月臺、候車廳、進站口、售票廳,分別位於四、三、二、一樓,層層“退台”。
這是站在它的月臺上向北看。月臺所處的地方很高,可以俯瞰 西北 部的城區。不過這部分城區貌似也沒什麼好看的。 ↑威海北站 這張 圖拉 近了一點,可以看得更清楚些。
這個廣場實際上位於三樓的高度。橙色的圓形建築彷佛一座音樂廳,其實是 威海北站 的進站大廳。 ↑威海北站 這是候車大廳,它在橙色進站大廳的北邊的上方。請註意,它的“一樓”比月臺還矮了一層。 ↑威海北站 ↑威海北站 下到“地面”上看進站大廳。其實這並不是真正的“地面”,而是環山路。
環山路的路面已經比海邊的地方高了好幾層樓的高度了。 ↑威海北站 來張內景。
請註意天花板上懸掛的標識牌的提示,它告訴我們,如果想打車,請去二層。
威海 的環山路以前是挺荒涼的,基本不會有空的出 租車 在上面跑,現在還是這樣。所以,如果你出了進站大廳,直接走到環山路上打車,很可能等你打上車的時候我都能坐動車回到 濟南 了。那怎麼辦呢,很簡單,去二層專門的出租車落客區,很多出租車到這裡送站,送完後直接去上客區再接站。只要在上客區安心排隊,有個20分鐘左右,絕對能打到車。
我們在這裡打車,第一站先去學校——因為在學校里,我們至少知道自己想吃什麼。 ↑金海灘海水浴場 吃完飯,我們從校園裡溜達到校園外。2013年回 威海 時專門逛了校園,拍了照,所以這次沒仔細逛(當年逛得還不夠仔細嗎 )。
那去哪兒呢,去一段我特別喜歡的海岸,出學校東門向北200米,金海灘。
這個地 方正 好在兩個大學的校園之間,它也有一片沙灘,叫“ 金海灘海水浴場 ”,與我們學校西門外的“金海灣國際海水浴場”名字挺像,但一字之差,水平相差不少。
然而我莫名地喜歡這裡——也許正因為它不怎麼樣,所以人少;正因為人少,所以荒涼,蕭索,寂靜,適合一個人靜靜地望著大海發獃。說實在話,大學期間我一個人的時候真不多,所以到這裡來的次數也不算多,卻格外懷念。
其實它才是個名副其實的“海灣”。也許是因為“海灣”好像聽上去比較高大上一些( 比如 盛產石油的海灣地區),於是人們把次一些的“海灘”留給了它。 ↑金海灘海水浴場 這裡還是相當“原始”的,即使在 威海 這種“小城”,也幾乎算是“荒蠻之地”。夏天還好,周圍居民會到海邊散散步,海面上也會有漁船捕魚,如今冬天,更是寂靜。 ↑金海灘海水浴場 當年我曾在那礁石上撿貝殼。轉過那個山腳,有個小漁村,農家樂的魚蝦甚是新鮮。不知現在它還在嗎。 ↑金海灘海水浴場 我們到這裡時是下午三點左右,沒過多久,天色就開始變得暗淡。我認為這是霧霾造成的,不過當地一位出來溜達的居民堅持認為這是陰天。他理直氣壯地告訴我, 威海 沒有重工業,怎麼會產生霧霾呢,我告訴他,對面 日本 人和 韓國 人也產生過您這樣的困惑,後來就習慣了。 ↑金海灘海水浴場 站在拍照的地方向東看。左側就是傳說中的金海灘,它遠處的那片紅白相間的建築是哈工大,我很喜歡那裡的 東歐 式建築風格,上學的時候常去逛,不過這次沒時間去了。
右側斜坡上面就是 威海 著名的環海路,它沿著海岸線延伸數十公里,您別看這裡好像很平坦,其實全程高低起伏坡度很大,是騎行愛好者玩“死飛”的理想去處——它真的很容易讓人飛出去。簡介部分已經說過了,這裡不再詳談。
不過我想起了唯一一次跟同學騎行一次環海路的經歷,那時騎到一半就受不了了——太刺激,也太累。當時非常狼狽,因為已經騎行到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即使想打退堂鼓,退回去的路上仍然要面對前路上一樣多的陡坡。同學看著我進退維谷滿頭大汗的樣子哈哈大笑。
我在夢裡常聽見那笑聲的。 ↑金海灘海水浴場 向西看,隱約看見大學校園的主樓。
彼時閑來無事,坐在海邊望著黃昏中的主樓,有種遙望家園的感覺。現在那裡已經沒有我的宿舍,我已是 威海 的旅客。 ↑金海灘海水浴場 ↑金海灘海水浴場 ↑金海灘海水浴場 ↑金海灘海水浴場 這是當年我非常喜歡的一個樓盤。至今我還不知它的名字,卻也沒去百度。
我說不上來為什麼會喜歡它,只是覺得它挺有氣勢,也挺現代化,還挺溫柔,於是就喜歡。當時想,如果能在其中買一套房子,該有多好,現在回思,一個旅客又怎麼會在這裡有房子呢? ↑金海灘海水浴場 ↑金海灘海水浴場 我們在這裡坐了很久,看天色一點一點暗下去。偌大的沙灘上始終只有寥寥十幾個人,一位年輕的女子來來回回跑步,一位大師背著雙手,仿佛在思考些什麼。
他在思考些什麼呢?他又能思考些什麼呢?無際的大海,讓他有無際的想象;無休的濤聲,讓他有無休的遐思。一個人,哪怕一尊佛,也想不完大海的所思所想。
海洋在地球上存在了數十億年,見證過無數潮汐更改、星辰變遷,目睹過無數聚散離合、興衰榮辱。在人類的思考開始之前,它已經在那裡;當人類的思考隨人類一起消亡,它仍然在那裡。潮起潮落之間,所謂人生,也不過如這滔滔逝水、急急流年。 ↑金海灘海水浴場 ↑金海灘海水浴場 陽光終於為城市鍍上金黃的剪影。我知道,遠處學校的食堂又該開飯了。趁我還算年輕,還略像個學生,去食堂吃一頓吧。此時去,那畫風是不算違和的。 ↑金海灘海水浴場 回去的路上,再次路過這個廣場,夏天時這裡挺熱鬧的,有不少露天燒烤,冬天就不行了。這樣也好,省得眼饞。
威海 在 山東 半島的最東端,是個挺安靜、挺慢節奏的小城(近幾年節奏快了一點)。現在的地級市威海有兩個區(環翠區、 文登 區)、兩個縣級市( 榮成 市、 乳山 市),其中主城區叫“環翠區”,通常人們說的“威海”,指的就是這個區,而另外三個地方人們會直接稱“榮成”、“文登”、“乳山”。在後文中我也會沿襲這種稱謂。
威海 城區依山傍海而建,北邊和東邊 臨海 ,往西、往南不遠就是山。所以它是個“梯田式”的城市,南邊的城區比北邊高出十幾米到幾十米,道路高低起伏比較厲害,有些路的坡度能達到40度左右,讓人有種“高山仰止”的感覺。
從平面上看, 威海 城區大致呈一個倒“L”形,以舊威海港為接合點,向西、向南延伸。它的東西向主幹道文化路、世昌大道,南北向主幹道 新威路 \- 青島 路、海濱路,都很寬,車也很少,我從沒見過它堵車。它的城市面貌基本就是海濱小城的標準樣子,紅頂白牆的房子沿海邊向山坡上延伸,錯落有致;海岸邊佈滿沙灘和公園,很休閑,很浪漫。最近幾年它的城市建設步伐快了很多,建起了不少高樓和綜合體,比我上學那會兒可繁華多了。
不過對於 新建 起來的地方,我是不大熟悉的,只好根據上學時的經驗,介紹一下當時我常去的地方——好在現在它們還都在。請註意,下部分內容只是為大家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參考意見,關於景點的問題下下下部分再說。 ↑威海 威海 城區的西部(大致是文化西路所經的範圍)是“威海市火炬高新技術開發區”,當地人簡稱它為“高區”,這是一個半獨立於環翠區的行政單位(這種說法當然並不嚴謹,不過不影響大家旅行,所以我就不多廢話了)。在“高區”,有兩所985重點高校的分校區,分別是 山東 大學(威海)和 哈爾濱 工業大學(威海),兩個高校的在校生加起來過萬,為當地的餐飲、娛樂、交通、住宿等產業貢獻了N多GDP,而且由於大家來自四面八方,學習成績又都還可以(起碼高考成績要在重點本科線以上),所以也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的素質和文化氛圍。
——當然,我沒有鄙視 威海 當地人的意思,只是實話實說:起碼這幾年威海當地人的普通話比之前標準多了。
為什麼要介紹這兩所高校呢?這是因為,如果你去 威海 城區最著名的金海灣國際海水浴場的話,會發現它就在山大西門外,可以順便進學校逛逛。學校的食堂和超市裡的東西都很便宜,也很好吃(當然不排除我吃習慣了的緣故),現在學生都刷一卡通了,但外來的人也可以付現金。如果你想省錢,又怕吃壞肚子,還不知道到底吃什麼好,去學校食堂吃是最好的選擇。
順便說一句,學校的食堂可不只有大鍋飯和炒菜。 比如 第四食堂(現在改名叫什麼園餐廳了,我記不住,反正進學校後找個學生打聽第四食堂,大家都聽得懂你在說什麼)二樓和三樓就全是各地風味名吃,味道很不錯,而且便宜,比如麻辣香鍋大概只要30塊,而在椒艷時光可能要花100(當然,椒艷時光的會更好吃些)。第五食堂(現在也改名叫什麼園餐廳了,這都誰起的鬼名字,還不如叫第幾食堂呢)一樓也都是各種小吃。還有學校浴池邊的“寶駿超市”,裡面有個賣各種炸串、烤串的,老闆娘是 東北 人,超熱情,串也超好吃。
高校還有個好處就是,超市裡的東西不僅便宜,而且保真(否則學生會投訴,還會去校園BBS上罵)。第三食堂(還是改名叫什麼園餐廳了,我靠,我一個都沒記住)四樓和第四食堂一樓有賣各種東西的,如果你的充電寶不小心壞了,耳機不小心斷了,手機殼不小心丟了,去那兒買吧。那兒還有賣衣服的、賣體育器材的、賣電子產品的、賣玩偶工藝品的,以及理髮的、洗衣服的,等等,總之生活中絕大部分你用得到的
、用不到的店,那兒都有。
在山大和哈工大周圍,小旅館、小餐館也超多,由於常客是學生及學生家長,所以價格多半不貴。山大東門外、哈工大南門外,幾乎都是“餐館一條街”,上大學時我們班男生公認的東門外最好吃的一家餐館叫“新東方”(不是英語培訓機構),2013年我們回去時還去那裡吃過,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現下不知可還在否。
總之,兩個高校附近,生活是很便利的,來 威海 旅行的親可以把住處選在這裡——不過它唯一的壞處就是,距離除沙灘之外的景點,都比較遠;而公交車,又不總是靠譜。
從山大南門,沿文化路向東走大概5公里多,會看到南北向的統一路,這標志著你進入 威海 市中心了。威海市中心大致由統一路、 新威路 、濱海路三條南北向的主幹道,和文化路、 昆明 路、世昌大道三條東西向的主幹道構成,中間有些小路我也叫不上名字,總之市中心挺小的。
市中心最北端是依山而建的 威海 市政府,它的正式名稱好像是叫“威海人民大廈”(當然人民通常是進不去的),不過很多人習慣叫它“佈達拉宮”。說實在的,它在氣勢上跟 拉薩 那個佈達拉宮還真有點像:坐北朝南、在群山中高聳,而且它前面長長的臺階和階梯式落水噴泉比佈達拉宮還氣勢恢宏呢。後文會放它的照片,這裡就不多說了。
威海 市政府面向南 方正 對著的路就是 新威路 ,這是威海的“模範路”,威海最牛逼的大型商場、高檔酒店(當然不包括度假酒店一類) 和政 府機關都在路的兩旁或至少在它附近。這一帶是威海最繁華的地段(相對威海其他地方而言),餐飲、住宿很方便,而且由於處在中間點上,距離城區西部和南部都不算遠,所以交通算是最便利的。
新威路 的東側不遠處是一條與它平行的路,就是傳說中的海濱路,它距離海岸線很近。海濱路與海岸線之間自北向南依次排列著三個公園,每個公園又分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主題景區,它們共同構成了 威海 的濱海景觀帶。這條景觀帶是這篇游記的主體,在此不多介紹了,請看游記徵文Part2部分。
這部分先說這麼多吧,下麵再說說 威海 的衣食住行(其實這部分中已有涉及)。 ↑威海 一般來說,我的游記中“衣食住行”部分不會很長(因為在目的地獃的時間短,瞭解不多),但這篇很長,請不關心此類問題者自行跳過。
按照慣例,先說“衣”。
夏天, 威海 的平均氣溫會比同時段的 山東 內陸地區低3—4度,如果你從內陸地區出發時覺得穿短袖衫略冷,那到威海時建議換上長袖衫;如果是春秋天到威海,最好準備一件外套,以免早晚氣溫低的時候著涼;如果冬天來,請千萬別信什麼“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差小”的鬼話,那是說的英國,不是威海。
為了避免駭人聽聞,我就不建議冬天到 威海 旅游的親自帶雪橇了,但厚羽絨服和雪地靴是需要的。特別是一到冬天就腳冷的女同學,如果你的行程里包括持續20分鐘以上的戶外活動,建議別太關註鞋子是否好看,否則到時鞋是好看了,腳就未必。當然這次我們碰上了暖冬,元旦期間最低溫居然只有零下2度(還是在凌晨),但不是每次都能碰上的, 比如 大學期間我就沒碰上過。
關於“食”,我有幾項建議。
首先, 威海 屬於膠東地區,而膠東菜的味道絕對不像你想象中的那樣清淡,所以不愛吃鹹的親請別冒然品嘗——不過膠東菜的味道,我敢保證適合大部分地區的人,因為我的同學全國各地都有,大家普遍覺得膠東菜味道不錯。
其次, 威海 的海鮮是比較好的,雖然這幾年海洋污染挺嚴重,但由於威海就處在海邊,集市上賣的海鮮沒有添加防腐劑,所以不必擔心污染兩遍的問題。如果有興趣,親們可以在夏季的四點左右、春秋季的五點左右去“趕海”,也就是到海灘上撿東西,運氣好的能撿到很多貝殼和海星,說不定還有漏網的海魚。山大西門外的金海灣國際海水浴場、北門外的漁村,都是我去過的地方,可以保證收穫頗豐,其他地方據說也不錯,可我沒去過。另外貪睡的親就別搞這個了,一般情況下遲到20分鐘,你就不會看見海灘上有任何貝類曾經存在過的跡象。
再次,買了生海鮮之後,可以到山大東門外、哈工大南門外的小店,請他們幫忙烹調,不忙的時候他們都會答應,當然前提是你支付一定的費用,不貴。如果在市中心附近,你就只能吃店里的海鮮,自帶的人家不理。平心而論,市中心的各色海鮮大排檔的口味絕對一流,但價格也相當一流(特別是舊 威海 港一帶),吃一頓普通的飯,花幾百大洋不成問題。
第四,由於 威海 臨近 韓國 ,所以韓餐很多,在此推薦山大東門外的“猴麵包樹”,那家韓餐在我上大一的時候就有了,現在還開著,味 道真 的不錯。據韓國的留學生說,這家韓餐的味道並不十分“純正”,但很“純正”的,估計 中國 人不大喜愛。威海市區有很多韓餐店,估計數量總體上不少於中餐館,味道 大同 小異,但也有些店不敢恭維,我就不隨便推薦了。在威海大大小小的超市裡,也總有很多韓國的食品,什麼餅干、果飲、大麥茶之類,幾乎都是超市的標配,有興趣的可以買來嘗嘗。
在此特別強調,舊 威海 港邊有一座“ 韓國 城”,裡面有許多小店和攤位,賣各種韓國貨(當然也有各種別的貨),貨品良莠不齊,不懂行的親請別冒然嘗試。這個地方還有個特點,就是砍價相當容易,當年我們通常是把店主的報價去掉一個0,然後再對半砍——按當地人古老相傳的說法,遇到每天第一個詢價的客人,必須要把這筆生意做成,否則一天的生意就不會好,所以你等早上八點半它一開門就進去砍價,保證收穫頗豐。但要註意的是,一旦你砍價砍到店主咬牙答應,你就必須買,否則就是“戲弄”店主,這是“大不敬”,可能引發流血衝突,切記切記。
關於“住”呢,我瞭解得不多,隨便說說吧。
威海 市裡的連鎖酒店很多,但高檔酒店比較少。山大、哈工大附近有幾所公寓式酒店不錯,這兩年才開張,設施很新,價格還不貴。兩大高校周邊,尤其是山大西門外、哈工大南門外,有成片的小旅館,價格大概在60—100塊之間,設施挺舊,但比較乾凈,學生情侶非常歡迎——你懂的。不過這種旅館的隔音效果真不敢恭維,所以——你也懂的。
這部分最後一個問題是“行”,這得分為市外(城際交通)和市內(城市交通)兩部分說。
先說城際交通。前面提到過, 威海 地處 山東 半島最東端,所以交通不太方便(以前更不方便,這個放在徵文Part1部分再說)——這個特點曾經讓它長期保持著世外 桃源 般的寧靜。直到今日,通向威海的主要高速公路如同三高速、青威高速、煙威高速等等,都還空闊得很,半天遇不到幾輛車,搞得路邊很多服務區和加油站都懶得開門了。
青煙威榮城際軌道開通後,現在坐火車去 威海 方便了很多,它市內目前有兩個高鐵站,分別是 威海北站 和威海站,這倆站一個在環山路上,一個在市區最南端,距離市中心都有不太近的距離; 文登 和 榮成 也有自己的高鐵站。文登還有個“國際機場”,這機場倒是“名副其實”,因為飛國內的航班不多。
威海 交通的另一大特色是海運。它的海港水不算太深,離內陸又遠,所以貨運不多。但它的客運曾經可以讓人們非常便利地乘船到達 上海 、 大連 、 天津 等地,以及 日本 和 韓國 。我一直想體驗一回來著,可惜始終未得其便,現在聽說通向國內的航船取消了一些,我恐怕更沒機會了。
說完城際交通,再說城市交通。我在 威海 上大學四年,後來兩次故地重游,從沒見過威海堵車。其實威海的地形狹長而曲折,非常不利於交通疏導,但人家的優勢在於路寬車少,這是別的城市沒法比的——據說在威海駕車的體驗非常爽,痛痛快快開出10公里不用踩剎車根本不是夢想。快畢業那會兒,我們幾個同學晚上十一點去學校南門對面KTV,在南門外的大路(也就是文化西路)中間站了15分鐘,愣是一輛車沒碰上。
這次回去,我發現 威海 的車比之前多了,但路況仍然出奇地好。威海在道路設計上很多地方效法 韓國 , 比如 在十字路口,總是四個方向全都紅燈之後,再亮起行人通行的綠燈,這種時候所有開車的都要靜靜看著行人各種肆意過馬路(很多路口右轉向都不行)。這樣對行人和非機動車來說是很安全的,但從交通效率上講則非常低效,不過威海大概並不介意。
威海 的公交車比較發達,但多數公交車在晚上7點之後就很少了,冬天有些線路不到晚上7點就收車。不過這似乎並不影響威海人民的夜生活,因為威海人民幾乎沒有夜生活——我記得有個冬夜,我和同學在威海最繁華的 新威路 的一家餐館吃飯,吃完飯出來,發現路上行人十分稀少,嚇了我們一跳:莫非我們一不留神吃到了晚上10點?結果這時路邊餐館的電視里突然響起了《新聞聯播》的聲音……
當年大學那會兒,晚上7點半之後我們出門就騎自行車了,外地來的親可以選擇打車,在沒有極端性天氣的情況下,打車通常不難——我是說,在兩大高校、市中心、火車站等人流密集區域打車通常不難,一些比較荒僻、白天都沒幾個人的地方,你就別指望能很快打到車了。冬夜的 威海 ,大部分路邊那叫一個荒涼,連個打劫的都沒有,估計是打劫的默認晚上不會有人出來溜達吧。
衣食住行就先說這些,正文部分對此可能還有提及( 比如 我這次住的快捷酒店、吃的美食之類)。下麵再說說 威海 的氣候。 ↑威海 威海 是 中國 大陸第一個受聯合國認可的“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當年選擇到這裡上大學,一半是因為高考成績比較慘淡,另一半就是因為這個稱號。
入學時是秋天, 威海 的空氣已經比較涼了;第一個學期剛過一半多一點,就見識到傳說中的8級冷風和大規模降雪。當時就想:看來聯合國也有貓膩,這特麽哪裡適合人類居住,明明比較適合企鵝居住好不好。
冬天的 威海 簡直就像是為南極科考準備的。風極大、雪極多(當然,真的南極其實每年的降雪量很少)、空氣極冷。而且一到冬天,陰天的次數就會變多,陽光會變得相當珍貴。冬天的海邊也沒法獃。首先下海是免談了;其次海邊風像刀子一樣,經常吹得人睜不開眼;再次海浪也大,在防波堤上散步的時候,很可能會被兩米多高的浪淋個全身濕透——就算你躲過去了,估計也得嚇得全身濕透——那浪可是真的能把人捲進海裡的。
綜上所述,我個人不推薦大家冬天到 威海 玩,有那個閑情逸致,您還不如去 哈爾濱 呢。
後來到了夏天,我才發現聯合國的領導還是有水平的: 威海 夏天的悶熱持續總時間不會超過10天,而且僅限於中午,早晚都非常涼爽——所以賣空調的基本沒什麼生意,大部分住宅連風扇都不裝。還有就是由於威海北向 臨海 ,空氣並不潮濕,就算海邊也沒有沿 海城 市通常的那種又潮又鹹的感覺,十分舒適。
夏天唯一頭疼的是雨水多,而且經常是雷雨,雨還很大,地面上時常水流成河。不過總體來說,夏天的 威海 是挺不錯的,爬爬山、下下海,可玩的地方也多。
春秋天是 威海 最宜人的時節(好像各地都是這樣),那時,天空湛藍,海風和暢,山花爛漫,飛鳥翔集,空氣清新怡人,陽光溫柔舒適。唯一的遺憾是,我大學四年只見過兩次威海的春天,另外兩年,它直接從冬天跳到了夏天。
初春的 威海 仍不適宜人類生存:氣溫很低、風很大,太陽一落山,感覺就跟冬天沒什麼兩樣。最誇張的是2007年元宵節,返校第一天我們閑著沒事,傍晚去東門外吃飯,剛出東門時天空開始飄一點點雪花,吃完出來地上已經有30釐米厚的雪了。當時我們還沒當回事,繼續作死,跑去旁邊網吧上了會兒網,快10點準備返回,一齣網吧集體獃了,以為穿越到了南極。
那積雪真的有半米厚了。天上狂風大作、雪花亂飄,能見度不足五十米,很多大型戶外廣告牌都被吹倒,一些居民家裡的衛星天線甚至被吹到天上——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被風吹得站不住”是個什麼滋味。從學校東門到宿舍的路程,通常走20分鐘就能到,那天我們走了一個半小時,回到宿舍時差點沒進去——不過那天舍管阿姨是開恩了,因為回去晚的人很多。
到了晚春時節, 威海 就非常舒適了,初秋時候也是一樣。春秋天還有個好處是,全國各大景點都逢旅游旺季,人們沒必要非到威海來,所以游客不像夏天那麼多,城市也就不像夏天時那麼喧囂。威海最適合安靜地細細品讀。
關於氣候,我就啰嗦這麼多,說得不一定准確,僅供參考借鑒。下麵是這部分最後一個話題: 威海 的景點。 ↑威海 上圖是我自己總結的一些推薦景點,不一定全,也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大家隨便看看就行。
前文說過, 威海 是個挺悠閑、挺慢節奏的城市,主要適合休閑度假,追求熱鬧、繁華的親請別來,在這方面威海跟普通縣城沒太大區別。
說到 威海 最著名的景點,莫過於劉公島,當年它是 山東 省僅有的三個AAAAA級景區之一,另外兩個是 泰山 和三孔,由此可知它的牛逼。該島的旅游宣傳口號多年未變,一直是那句“劉公島,它不僅僅是個島”——大部分去過的游客對此表示贊同,因為它還是個坑。
很多人都說劉公島沒什麼可逛的。然而我很喜歡劉公島:當午後陽光穿過廊廡之間照在身上,海風拂面、濤聲入耳,似乎整個塵世的喧囂都被擋在了外面。當然我得承認,我的同學們好像都沒有這種感覺。
劉公島距離 威海 市區不遠,在旅游碼頭坐船,二十來分鐘就能到。當年門票挺貴,不知現在如何了。海島生涯,水電什麼的都不太方便,但非常安寧,在那裡獃一個下午,真有種歲月靜好的感覺,似乎沒有水電也不算什麼重要的事了。那上面除了旅游景點,還有個小小的村落呢,我不知道那究竟是工作人員家屬們的社區,還是原住民的家。
除了劉公島,另一個最著名景點就是遠在 榮成 的成山頭了。那裡號稱 中國 大陸的最東端(其實不是啦,學過地理的都知道最東端在 黑龍江 和 烏蘇裡江 中心航道的交界點),有當年秦始皇登高遠眺、遙望仙山的“天盡頭”。然而“盡頭”這個詞好像有種“達到極限”的意思,再加上秦始皇當年從成山頭返回後沒走多遠就得病然後掛掉了,所以當官的人一般不喜歡去那裡;後來據說為了這,當地旅游局專門把這個名字改成了“天無盡頭”,不過當官的還是不喜歡去。
我對 威海 是絕對的真愛,但客觀地說,除了劉公島和成山頭,威海其他景點名氣並不算大,也確實不算太出色。在此我就不按景點的順序逐個介紹了,根據不同人的愛好,重點推薦幾個吧。
個人認為, 威海 最適合三類人群:騎行愛好者、散步愛好者、海洋愛好者。騎行的話,最適合的地點是環海路,這條路沿威海海岸線蜿蜒曲折數十公里,高低起伏數十次,路寬車少,風大景美,非常適合騎自行車。對“死飛”愛好者,我推薦從 山東 大學(威海)西門至舊威海港之間的這段路,因為這段路坡很陡,像我這種膽子小的,騎著帶碟剎的山地車都不敢下坡,“死飛”一定很爽。如果喜歡在平地上慢慢騎車吹吹海風看看海景,推薦舊威海港至 海上公園 之間的這段路,一路都是公園,路很平,很安靜,這段路也是這篇游記的重點。
另外,騎行愛好者如果喜歡騎遠路,推薦 威海 至 榮成 之間的省道,這段路也是路寬車少,路邊幾十公里就會有個村鎮,補給毫不困難;在榮成海邊有一段路,兩邊都是風力發電機,山上是海上也是,雄偉壯闊、氣勢非凡,非常適合一邊騎行一邊觀景。
喜歡散步的親,同樣推薦舊 威海 港至 海上公園 這段路,11公里左右,夠你散的。最關鍵的是,這段路上,東邊是海,西邊是公園,裡面充滿了公廁,於是你不至於在散步的時候為了一些煞風景的事而頭疼。如果想爬山,威海有的是, 比如 環翠樓公園就是個山,市政府北面也是個山,山大、哈工大北邊都是山,這些山都不高,但登高遠眺,風景絕佳。當然威海最著名的山還是昆嵛山,據說當年 長春 真人丘處機在那裡修道——不知那是在他老人家去牛家村結識郭靖他爹之前還是之後的事。
喜歡沙灘和比基尼美女的人們到 威海 也算有福,威海的沙灘至少在整個北 中國 是首屈一指的,所以每到夏天,沙灘上美女如雲。大家公認威海最好的沙灘是山大西門外的金海灣國際海水浴場,那裡的沙很細、很軟,而且迎著陽光看時,真的有點金光閃閃。威海市區排名第二的海水浴場是葡萄灘,那裡灘美景也美,不過位置比較荒僻,很多威海本地人會去,外地人去的不多。所以,如果想看外國比基尼妹紙,要去金海灣;如果純游泳,去葡萄灘比較好,那裡人少,游泳不至於像下餃子。
就整個 威海 而言,還有一處海灘很有名,那就是 乳山 銀灘,北 中國 唯一一處大面積的銀色沙灘,沙質極好。房地產興盛的那些年,銀灘周圍起了很多樓盤和酒店,沙灘被破壞了一些;現在地產不景氣,銀灘周圍的人少了,又有所恢復。不過那裡交通不便,建議有車的親去。
除了騎行、散步、游泳, 威海 也有一些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比如 靖子村,就是個很清幽的小村落,天藍海美,鳥語花香,在那裡獃上幾個小時,真的可以寵辱偕忘。不過它的位置比葡萄灘還荒僻,去的人很少。在西邊有個CCTV影視城,裡面奇怪的建築很多,在海岸和沙灘的襯托下別有風情。而且由於去的人也很少,所以它有種特別的荒涼美。
當然我知道,這些人文景觀與那些聞名遐邇的古城比起來實在不算啥,大家可去可不去——你從市裡打車去那些地方還容易,從那些地方打車回市裡可就難了。時間不寬裕的親不必考慮。
這幾年 威海 新建 了個華夏城,我畢業那時它剛開張,所以沒去過。據說那是個比較現代化也比較熱鬧的地方,不過我估計也不算特別了不起——威海本不是個追求熱鬧的地方,愛熱鬧、愛娛樂的人們,在威海恐怕會很沒歸屬感。
好了,羅哩羅嗦一大堆,也不知道能不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光這部分就寫了10000多字,還沒寫到前言呢
下麵是前言,主要寫我為什麼要去 威海 。前方矯情預警,對此不適者請略過前言。 前言·青春的上游 白雲飛走 蒼狗與海鷗本段落標題來自 梁靜茹《情歌》 ↑金海灘海水浴場 為避免游記中持續的噁心,我力爭把所有的噁心都在這部分里一起噁心了。 第一次到 威海 ,是初秋九月。對未來很憧憬,又很惶惑。
剛進校門,辦完報到手續之後飯都沒吃,就跑到學校西門海水浴場——至今我依然記得那天的每個細節,記得那莫名其妙就落下的眼淚——終於,我看見夢想了十年的,大海。
威海 人日日看見的大海,我生平第一次看見。如今的我,只要閉上眼睛,還能立刻想起那時海浪拍打沙灘的濤聲,想起那時海風吹拂面龐的感覺——再也回不去了,對嗎?那午後的陽光,那鹹鹹的味道,那靜靜的環海路,那汽船馬達聲襯托下寧謐而慵懶的日子。
因為回不去,所以想念。因為回不去,所以傷懷。
好在當年大學里結識的女孩,一直陪伴我至今,現在我們已結連理,孩子快要出生。去年年底,妻子忽然對我說,當孩子降生,我們可有幾年要忙了,旅行會不方便,不如趁現在回一趟 威海 吧。
於是2016年元旦小長假,我們回了 威海 ——這裡的“我們”是指我、妻子、以及未出世的寶寶。我告訴它(沒看男女),爸爸媽媽要帶你去一個地方,那裡是你的故土。
威海 於我而言從不是故土,但自我遇見它起,它就是了。在那裡,我遇見相伴一生的結髮妻子,遇見可以一起放肆大笑的兄弟姐妹,遇見二十歲的幸福時光。
於是,我的四年在它不過是滄海一粟,它的四年在我卻是刻骨銘心。走在它的每個角落,甚至想起它的每個角落,我都能聽見當時的笑聲。這種完全發自內心的笑聲,如今我很少在自己的喉嚨里聽到了。
我問妻子,你想去 威海 什麼地方?她說只要去威海,就夠了,哪裡都行,唯一心愿就是去學校吃一次“周記米線”——去了才發現,這天殺的米線店元旦放假。
我說那好吧,那我想去 威海 東海 岸的濱海景觀帶,騎騎自行車。那裡是當年我上大學時最喜歡的地方。
一般來說,人們喜歡的“海邊”通常都是沙灘,可我偏偏喜歡這個海岸,喜歡在距離蔚藍海岸只有不到1米的寬闊路上騎行的感覺:那好像是騎行在春天裡。
——憑虛御風,寵辱偕忘,閑看潮起潮落,坐觀雲卷雲舒。很方便地忘記真實的年紀,青蔥韶華仿佛又回來, 威海 的時光,我永遠的虛齡時代。
威海 的城市建設步伐比我讀大學那會兒快得多了。那時它沒有幾座像樣的高樓,也沒有多少像樣的商場,一個綜合體都沒有,如今這些都有了。很多當年漫步的街道,我已認不出它們的樣子,當年常去的小店,已不是彼時的容顏。我自然清楚,我自己也已非復當年的樣子,可是城猶如此,人何以堪!
還好這條路,依稀仍是當年。我可以沿著它繼續我的夢,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正文Part1·我望著我 當時的那個我 告別的那一刻 開始要做一個旅客本段落標題來自 牛奶咖啡《旅客》 ↑金海灘海水浴場 2016年第一個清晨,我們從 濟南 火車站搭動車前往 威海 。火車全程要運行4個多小時。
這個過程看上去不算快,然而在我上學那會兒,這個過程是9個多小時——這還是在火車不晚點的情況下,而它通常都會晚點。
那時, 威海 是名副其實的“天涯海角”,像世外 桃源 一樣寧靜、安逸、與世隔絕,只在每天的清晨和夜晚,會有寥寥數輛列車抵達那個荒涼的小站,帶來片刻的喧囂,以及來自遠方的消息。
準確地說,那時 威海 每天只有三班火車,分別是 濟南 —威海, 北京 —威海,漢口—威海,而且就在我入學的48小時之前,最後這班還不存在。濟南—威海和漢口—威海的車都是傳說中的綠皮車,北京—威海的稍微高檔一點,是紅皮車。從濟南出發去威海,只能選擇濟南—威海和北京—威海,因為漢口發車的那班不經過濟南,而經過濟南的這兩班雖然幾次調整發車時間,卻從沒出過晚上11點—凌晨1點這個時間段。
夜晚,從 濟南 的霧霾中出發,清晨,抵達東方的海岸,迎著大海上的朝霞和晨曦——這聽上去挺浪漫的,實際上不太令人愉快,畢竟大半夜的,嘰哩咣當10個小時,才從濟南到 威海 ,人家有這功夫都從 紐約 飛到 迪拜 了。更要命的是,上學那會兒太窮,學生買卧鋪只能打8折,買硬座卻能半價,所以我通常都是坐過去的。也就是說,要經歷一整晚的擁擠、顛簸、喧鬧,基本沒法入睡。
然而如果我能“坐”過去,還要謝天謝地,因為好幾次我只能“站”過去,或者“站”回來。那時候還沒有12306網站(雖然這網站也是夠夠的了),必須提前N天去火車站的售票大廳排隊搶票,去晚了坐票就沒了,甚至前面加塞兒的人多了坐票也會沒。有時候排隊的時間能趕上從 濟南 坐火車到 威海 的時間,但就這樣累一天,搶到個站票也得感謝 菩薩 保佑,因為大家都在那幾天里離校返校,就那麼兩班車,站的地方也很緊張——離校返校那幾天,列車經過中間站的時候,人們經常從窗戶里上下車,小孩經常被塞到行李架上,每間廁所里都擠了好幾個人,所以您應該可以想象車裡的景象。然而必須承認的是,高喊著“啤酒飲料礦泉水”的列車員,總有辦法推著小車在車廂里來回走,無論多麼擠,他們都如入無人之境。
2013年夏天,我和妻子回了一趟 威海 ,車還是那樣的車,路還是那樣的路,好處在於我總算有錢買卧鋪票了。直到2014年底,青煙威榮城際軌道開通, 濟南 到威海才有了動車。於是,這是我第一次坐動車去威海。
直到這時我才發現,當年曾抱怨過無數遍的顛簸旅程,已成了最美好的回憶。人大概就是這樣“賤”的吧,當更便捷的旅程來臨,他反而懷念起從前那晃晃悠悠、吵吵鬧鬧、擁擠不堪、充滿各種奇怪難聞味道的綠皮車廂——光陰流逝,車輪載著年輪飛轉,綠皮車離開我的生活,我的青春被它一起帶走。
我知道,我不該自己在 大城 市裡享受日新月異發展帶來的便利,卻希望 威海 始終停留在過去的時光,供我傷感和憑吊,但我真的就這麼希望。 ↑威海北站 終於到了。 威海北站 。
沒有擁擠,沒有顛簸,中午1點,我們愉快地到達 威海北站 。它跟青煙威榮城際軌道一起建設,是全新的,不屬於我記憶中的一部分。
它是我此次旅程計劃中唯一的一個“新景點”,我要通過它,參觀一下 威海 的變化。不過看這月臺的模樣,好像也看不出有啥“新”的。 ↑威海北站 ↑威海北站 簡介里說過, 威海 的平原地帶非常狹窄,於是在向南發展的時候只好實行“梯田式”建設,越建越高。
威海北站 就是這樣的“梯田式”建築,月臺、候車廳、進站口、售票廳,分別位於四、三、二、一樓,層層“退台”。
這是站在它的月臺上向北看。月臺所處的地方很高,可以俯瞰 西北 部的城區。不過這部分城區貌似也沒什麼好看的。 ↑威海北站 這張 圖拉 近了一點,可以看得更清楚些。
這個廣場實際上位於三樓的高度。橙色的圓形建築彷佛一座音樂廳,其實是 威海北站 的進站大廳。 ↑威海北站 這是候車大廳,它在橙色進站大廳的北邊的上方。請註意,它的“一樓”比月臺還矮了一層。 ↑威海北站 ↑威海北站 下到“地面”上看進站大廳。其實這並不是真正的“地面”,而是環山路。
環山路的路面已經比海邊的地方高了好幾層樓的高度了。 ↑威海北站 來張內景。
請註意天花板上懸掛的標識牌的提示,它告訴我們,如果想打車,請去二層。
威海 的環山路以前是挺荒涼的,基本不會有空的出 租車 在上面跑,現在還是這樣。所以,如果你出了進站大廳,直接走到環山路上打車,很可能等你打上車的時候我都能坐動車回到 濟南 了。那怎麼辦呢,很簡單,去二層專門的出租車落客區,很多出租車到這裡送站,送完後直接去上客區再接站。只要在上客區安心排隊,有個20分鐘左右,絕對能打到車。
我們在這裡打車,第一站先去學校——因為在學校里,我們至少知道自己想吃什麼。 ↑金海灘海水浴場 吃完飯,我們從校園裡溜達到校園外。2013年回 威海 時專門逛了校園,拍了照,所以這次沒仔細逛(當年逛得還不夠仔細嗎 )。
那去哪兒呢,去一段我特別喜歡的海岸,出學校東門向北200米,金海灘。
這個地 方正 好在兩個大學的校園之間,它也有一片沙灘,叫“ 金海灘海水浴場 ”,與我們學校西門外的“金海灣國際海水浴場”名字挺像,但一字之差,水平相差不少。
然而我莫名地喜歡這裡——也許正因為它不怎麼樣,所以人少;正因為人少,所以荒涼,蕭索,寂靜,適合一個人靜靜地望著大海發獃。說實在話,大學期間我一個人的時候真不多,所以到這裡來的次數也不算多,卻格外懷念。
其實它才是個名副其實的“海灣”。也許是因為“海灣”好像聽上去比較高大上一些( 比如 盛產石油的海灣地區),於是人們把次一些的“海灘”留給了它。 ↑金海灘海水浴場 這裡還是相當“原始”的,即使在 威海 這種“小城”,也幾乎算是“荒蠻之地”。夏天還好,周圍居民會到海邊散散步,海面上也會有漁船捕魚,如今冬天,更是寂靜。 ↑金海灘海水浴場 當年我曾在那礁石上撿貝殼。轉過那個山腳,有個小漁村,農家樂的魚蝦甚是新鮮。不知現在它還在嗎。 ↑金海灘海水浴場 我們到這裡時是下午三點左右,沒過多久,天色就開始變得暗淡。我認為這是霧霾造成的,不過當地一位出來溜達的居民堅持認為這是陰天。他理直氣壯地告訴我, 威海 沒有重工業,怎麼會產生霧霾呢,我告訴他,對面 日本 人和 韓國 人也產生過您這樣的困惑,後來就習慣了。 ↑金海灘海水浴場 站在拍照的地方向東看。左側就是傳說中的金海灘,它遠處的那片紅白相間的建築是哈工大,我很喜歡那裡的 東歐 式建築風格,上學的時候常去逛,不過這次沒時間去了。
右側斜坡上面就是 威海 著名的環海路,它沿著海岸線延伸數十公里,您別看這裡好像很平坦,其實全程高低起伏坡度很大,是騎行愛好者玩“死飛”的理想去處——它真的很容易讓人飛出去。簡介部分已經說過了,這裡不再詳談。
不過我想起了唯一一次跟同學騎行一次環海路的經歷,那時騎到一半就受不了了——太刺激,也太累。當時非常狼狽,因為已經騎行到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即使想打退堂鼓,退回去的路上仍然要面對前路上一樣多的陡坡。同學看著我進退維谷滿頭大汗的樣子哈哈大笑。
我在夢裡常聽見那笑聲的。 ↑金海灘海水浴場 向西看,隱約看見大學校園的主樓。
彼時閑來無事,坐在海邊望著黃昏中的主樓,有種遙望家園的感覺。現在那裡已經沒有我的宿舍,我已是 威海 的旅客。 ↑金海灘海水浴場 ↑金海灘海水浴場 ↑金海灘海水浴場 ↑金海灘海水浴場 這是當年我非常喜歡的一個樓盤。至今我還不知它的名字,卻也沒去百度。
我說不上來為什麼會喜歡它,只是覺得它挺有氣勢,也挺現代化,還挺溫柔,於是就喜歡。當時想,如果能在其中買一套房子,該有多好,現在回思,一個旅客又怎麼會在這裡有房子呢? ↑金海灘海水浴場 ↑金海灘海水浴場 我們在這裡坐了很久,看天色一點一點暗下去。偌大的沙灘上始終只有寥寥十幾個人,一位年輕的女子來來回回跑步,一位大師背著雙手,仿佛在思考些什麼。
他在思考些什麼呢?他又能思考些什麼呢?無際的大海,讓他有無際的想象;無休的濤聲,讓他有無休的遐思。一個人,哪怕一尊佛,也想不完大海的所思所想。
海洋在地球上存在了數十億年,見證過無數潮汐更改、星辰變遷,目睹過無數聚散離合、興衰榮辱。在人類的思考開始之前,它已經在那裡;當人類的思考隨人類一起消亡,它仍然在那裡。潮起潮落之間,所謂人生,也不過如這滔滔逝水、急急流年。 ↑金海灘海水浴場 ↑金海灘海水浴場 陽光終於為城市鍍上金黃的剪影。我知道,遠處學校的食堂又該開飯了。趁我還算年輕,還略像個學生,去食堂吃一頓吧。此時去,那畫風是不算違和的。 ↑金海灘海水浴場 回去的路上,再次路過這個廣場,夏天時這裡挺熱鬧的,有不少露天燒烤,冬天就不行了。這樣也好,省得眼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