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眼觀察,用耳聆聽,用心感受———小眾的日本之旅




而 京都 游最吸引兒子的並非這幾處排名靠前的景點,也就算是陪我一逛罷了,所以一路都是“急行軍”的速度,不過在祗園吃了一款黑豆冰淇淋還是挺不錯的。繼續坐巴士,奔赴今天的重頭戲------ 京都 大學,也是本次 日本 校園游的第三站。
巴士車牌依舊迷你,巴士車站依舊混在人行道中,路上車流穿梭,終於也看到了堵車的景象,但是等車卻不令人焦急,真的是一輛連一輛,因為我們居然還能有座位。我坐在了靠車門一側的窗戶旁邊,一路欣賞風景。車行一站,停穩,我清晰地感覺到車身向路邊傾斜,車復行,車身回正。兒子也有感覺,但和老公談及他卻不信,認為是路面的問題。沒事,下站再感受,依舊如是,我們到站下車觀望,車身真的會在停穩後傾斜,以便於乘客上下車,老公不得不信了。 日本 人的又一個貼心服務。






京大的一大壯觀景象是走進校區後看到的京大圖書館前的學生自行車。 可見在這裡,自行車是學生的必備代步工具。校園裡居然還有一個馬場,養著十來匹馬,應該是個馬術的場地,大概是為學生提供的。不過現在沒有人練習,只有兩個 日本 姑娘在給馬兒洗毛。旁邊是校園的農田基地,不過真的不夠景氣,難怪 日本 的農業不行,蔬果這麼昂貴了。體育館看看,恰好有劍道訓練,真心看不懂;體育場坐坐,有練足球的學生。準備離開回 大阪 了。
三所大學走下來,兒子卻說以後不想到 日本 留學,究其原因是運動場所太少太小了,無法滿足他好動的天性。
大阪 最後一天(7.25)今天是我們在 大阪 的最後一天,也是我們此次 日本 游的最後一天了,真的有些留戀。










方便面隧道以嶄新的視角讓我流連在方便面的長河之中;DIY一杯日清開杯樂方便面讓我感受到了其中的童趣;中文導覽視頻詮釋了即使沒有專業設備也可以進行研究和發明,因為智慧存在於頭腦中,並非是靠時間的積累而擁有。勤於思考和實踐尤為重要這一宗旨;而在品嘗區買上一杯今天剛剛出品的 東北 限定款芋煮方便面,更讓我們對此行參觀回味無窮。實踐證明, 日本 的方便面真的好吃,關鍵沒有一點硬心,麵條柔軟得就像我們普通的切麵一樣,而且也沒有油料包,這樣的方便面還能稱之為垃圾食品嗎?就是為此,我們背回了三大包方便面,讓它們漂洋過海來到 中國 。







最後一餐是在民宿吃的,買了便當,炒豆腐一定是首選(懷念中餐了);品嘗了昂貴的西紅柿、黃瓜和香蕉(當然都是特價的,品質還不錯的),美美的一番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