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五月,書寫一曲德意志的篇章
窺伺世界的全貌是暗藏在人類心底的願望,自從人類開始直立行走以來,似乎就從未停止過對於遠方的探索,人猿相揖別之後,遠到 非洲 大遷徙,近至西去的玄奘,東行的馬可波羅,再到蒸汽時代來臨之前行走的最遠的人伊本白圖泰,漂洋過海的達伽馬、 哥倫布 、麥哲倫與鄭和,人們就這樣將這個世界慢慢地聯繫了起來。而每個人眼中的世界既可以很大,大到超乎你的想象,囊括著山河星空;也可以很小,小到出乎你的意料,只剩下眼前的雞毛蒜皮。 序曲我一直以為 意大利 會是我 歐洲 旅行的第一個國家,然而並沒有,時至今日我也沒有做好去那裡的準備,而 德國 卻有些意外的成為了我踏足歐羅巴的第一站。原本以為相對而言會簡單一些的 德國 ,在做前期準備工作的時候又一次使我陷入了深淵。其實國家無論大小,形成過程沒有一個是簡單的,歷史無論長短,無一而不厚重。
柏林 — 法蘭克福 — 慕尼黑 是這次旅行中主要停留的城市,在 法蘭克福 周邊的 海德堡 和 科隆 , 慕尼黑 附近的菲森,這些也是篩選後保留下來的地方。而舊都 波恩 、 德國 的浪漫之路這些則因為各種原因而無奈的捨棄了。旅途計劃中總是會有這樣那樣不得已的放棄,對此也不必抱有太大的遺憾,有著“雪夜訪戴”的心態便好。 在機場候機的時候,第一次看到瞭如何托運小動物。它們很安靜的等待著,它們很不幸,要遭受著旅途中孤獨寂寞恐懼的時光,它們也很幸運,能和主人一起享受一場開心的旅行。 繼去年出行 以色列 之後,再一次選擇了 俄羅斯 航空,依然是急急忙忙的衝上雲霄,依然是穩穩噹噹的降落,依然是幾乎完全聽不懂的俄式中文,只不過這次落地時幾乎沒有響起掌聲。然而落地後卻發生了之前從未遇到過的事情,轉機的時候行李遺落在了 莫斯科 ,沒有隨機跟過來。面對這個突發的情況,倒是也沒有因此而過於慌張,只是做了一些細微調整,本來這次出行我的狀態並沒有調整的太好,反而因為這個意外使我迅速找到了出游的感覺。 第一章:柏林蒼穹下游記這一章的名字借用一下維姆·文德斯的經典影片《 柏林 蒼穹下》。這個天使為愛墮凡間的故事主題是很吸引人的,但是影片還是有些略顯晦澀,它的續篇《咫尺天涯》相對故事性更強一些,接受度會容易些。客觀的說,維姆·文德斯算得上是一位出色的導演,他的影片有一種平靜的感覺滲透其中,能讓人有所思索。 德國 電影是不乏精品的,《竊聽風暴》、《再見列寧》這些影片對於社會脈搏的把握既準確又深入,在那些嚴酷的時代中依然能流露出人們飽含溫情的那一面,不得不說當時的自己被這些影片深深地感動過。 柏林牆倒塌的那一晚目前關於 柏林 牆的遺址參觀,大體分為 柏林 牆遺址紀念公園、東邊畫廊和 柏林 牆紀念館三個部分。 ↑奧伯鮑姆橋 東邊畫廊是 柏林 牆倒塌後保留的一段原牆,上百位藝術家在牆壁上塗鴉以作紀念。東邊畫廊起始處的這座奧伯鮑姆橋坐落在施普雷河上,曾經是東西德對峙分界的一個界點。 ↑東區畫廊 在東區畫廊參觀的時候,幫助一群 以色列 青年在這幅 以色列 與 德國 國旗混合塗鴉的牆壁前合影,也簡單的進行了一些交流。 ↑東區畫廊 東區畫廊最著名的一幅作品就是就是這幅兄弟之吻。這是根據一張真實的照片來繪製的,這是前蘇聯領導人勃 列日 涅夫和東德領導人昂納克會面時的情景,而勃 列日 涅夫素來以喜歡親吻而著稱。 ↑東區畫廊 特拉班特在德語中的意思是衛星,所以這個牌子的小汽車又叫做衛星牌汽車,這是東德著名的汽車品牌。它反映著東德汽車製造工業的水平,也是東德人民生活的見證者。東區畫廊只是個藝術家塗鴉的所在,要想更多的瞭解 柏林 牆的故事,還要前往 柏林 牆紀念館和 柏林 牆遺址公園。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戰敗的 德國 ,根據《 波茨坦 協定》被蘇聯、 美國 、 英國 和 法國 共同占領, 柏林 市區也同樣被分為了蘇美英法四個區域。之後,美英法三國的 德國 占領區合併成立了德意志聯邦 共和 國(西德),蘇聯占領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 共和 國(東德),地處於東德地區的 柏林 也一分為二,分裂為東西 柏林 。 分裂之後形成的西 柏林 ,成為了西德在東德土地上的一塊飛地。由於當時只有分界線而並沒有設置防線,每年有大量的東德人越界進入西 柏林 ,進而逃往西德,為了阻止這一情況的發生,才有了 柏林 牆的建立。最初的 柏林 牆只是東德政府一夜之間拉起的鐵絲網和木板,進而鐵絲網變為了混凝土牆壁,增加了瞭望塔、壕溝、電網,中間還設置了隔離地帶,儼然形成了系統的邊防設施,從此東西 柏林 的人們相持而望,無法相互往來。就這樣在早已分裂的德意志的土地上, 柏林 也被有形的分為了東西兩個部分。 柏林 如此, 德國 如此, 歐洲 亦如是,乃至當時的世界格局也是被一分為二的, 柏林 牆猶如一道肉眼可見的傷疤將整個世界都撕裂了。 這隻是 柏林 牆的一個簡易構造示意圖,細分起來, 柏林 牆共有十五道防線組成,有的區域還有水上防禦措施。而這些並不能阻止人們翻越 柏林 牆,有的人利用自己的汽車後備箱,有的人甚至自製了熱氣球、潛水艇來完成逃離。 1989.11.9這是個註定會載入史冊的一天,東德旅游局計划出台一份旅游文件,四名工作人員在內部起草時,覺得旅游限制條件過於苛刻,冒著風險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改,文件竟陰差陽錯地通過了審核,拿到新聞發佈會進行通告。主持發佈會的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沙博夫斯基鬼使神差地將旅游放寬條款理解為即刻開放 柏林 牆通行,當晚就有上萬名東德居民聚集在邊境檢查站要求通行,至此鐵幕被掀開了一角, 柏林 牆轟然倒塌。 柏林 牆倒塌的那一晚所發生的事情是頗具戲劇性的,也有很多偶然性因素在裡面,當天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也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這一切在當時呼之欲出的東西德統一的政治形勢下,在渴望 和平 統一的兩德人民眼中又都是必然的。當晚西德的人們在 勃蘭登堡 門前熱切地等待著東德同胞的到來,雖然在日後他們會時不時的有些小隔閡,但在當時的熱情絕對是真摯的,發自內心深處的。西 柏林 的人們帶著東 柏林 人夜游西 柏林 城,有的甚至邀請他們到自己的家中用餐,又將他們安全的送回到檢查站,互道平安。此時駐守在檢查站的東德工作人員也放棄了上峰下達的只許出不准回的“閥門政策”,任由人們往來。 柏林 牆的倒塌同時也宣告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時代的變遷,很難簡單的用好與壞來定義一個時代,個人在時代的洪流中大多數情況下是微弱的、無能為力的,而最終為一個時代作註腳的也並不是那些搖旗吶喊的人,當大潮退去,站立著的依然是那些脊梁不彎的普通人。在變革的漩渦中,會有閃亮的一面,也自然會有黑暗的一面,面對這些我們這些平凡的人可以卑微似螻蟻,卻不能齷齪如蛆蟲,否則才是真正被時代所遺棄的人。 勃蘭登堡門勃蘭登堡 門是 德國 的象徵,更是 柏林 的標誌性建築,當時的 勃蘭登堡 門只是 柏林 城牆中的一道普 通城 門,因為通往 勃蘭登堡 而得名。之後為了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戰爭中取得勝利而被重新修築,才變成如今的模樣。這座為勝利者修築的凱旋門,第一個通過它的人卻是攻破普魯士國門的拿破侖。 ↑勃蘭登堡門 勃蘭登堡 門上有一尊 和平 女神的四馬兩輪戰車的銅製雕像。普法戰爭時,拿破侖攻破普魯士後,將這尊駟馬女神銅像作為戰利品帶回了 巴黎 ,直至 滑鐵盧 戰役失敗之後,普魯士才將女神銅像索回,重 新安 放在 勃蘭登堡 門上, 和平 女神也改名為勝利女神。 菩提樹下大街菩提樹下大街是 柏林 乃至 歐洲 著名的一條林蔭大道,長約1.5公里的路旁種植著椴樹,由於當時是由德語譯為日語,再由日語轉譯為中文,日語中的椴樹也被稱作菩提樹,這個轉譯上的失誤,使得這條本應翻譯為椴樹大街的道路被命名為菩提樹下大街,作為東方人來講,這個略帶佛教色彩的名字反倒更容易被記住了。 ↑菩提樹下大街 菩提樹下大街中央有一座腓特烈二世的騎馬雕像,這位普魯士國王也可以譯為弗里德里希二世,被尊稱為腓特烈大帝。這位自幼藝術天賦極高的國王,卻將心愛的音樂與詩歌深藏於自己的心底,沿著父親“士兵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為他鋪就的軍事道路走了下去,通過兩次“ 西里西亞 戰爭”,“七年戰爭”,使得普魯士一躍成為僅次於 法國 、俄國、 奧地利 的軍事強國。縱觀腓特烈二世的人生是與自己的理想相悖的一生,在國家與個人之間做出了很多不得已的選擇,時至今日也很難去定義他的得與失。 ↑菩提樹下大街 七年戰爭原本是英法兩國之間關於殖民統治的較量,普魯士與 奧地利 此時為了在德意志的話語權而分別支持著 英國 與 法國 。隨著戰爭的進行,最後竟演變為普魯士對抗著 歐洲 除去 英國 之外的全部國家,腓特烈二世兩次留下遺囑,已經做好了戰敗被俘的準備。此時痛恨普魯士的 俄羅斯 女皇伊麗莎白一世去世,繼位的彼得三世是腓特烈二世的狂熱崇拜者, 俄羅斯 因此轉而支持普魯士。這場驚動了全 歐洲 的七年戰爭也隨即落下了帷幕, 英國 成為了這次戰爭的最大贏家,普魯士也因此成為了 歐洲 強國。 洪堡大學在菩提樹下大街盡處的一側就是洪堡大學,這是一所在 德國 、在世界上都很知名的大學,最開始是叫做 柏林 大學,後來為了紀念它的創始人威廉·馮·洪堡而改名為洪堡大學。 ↑洪堡大學 威廉·馮·洪堡和 亞歷山大 ·馮·洪堡是知名的兩兄弟,在他們還是孩童的時候,他們的母親曾經向歌德請教應該如何引領教育孩子,更適於朝什麼方向發展。到後來哥哥威廉走向了教育事業,創辦了這所大學,弟弟 亞歷山大 則走向了自己喜歡的地理學,博物學,用自己的足跡丈量著世界。 ↑洪堡大學 在洪堡大學悠久的歷史中,孕育出了各個行業第一流的人才,愛因斯坦、薛定諤、黑格爾、叔本華、馬克思、恩格斯、海涅、俾斯麥等等等等,這些人無一不在歷史的進程中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在這一長串數不過來的名字中,我發現了弗里茨·哈伯這個名字,可以說這是一個天使與魔鬼並存的一個人。弗里茨·哈伯是 德國 化學家,合成氨的發明者,使人類在農業發展史上前進了一大步,他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但是本身極重權欲,又被當時的極端民族愛國主義沖昏了頭腦的他,同時研究著毒氣在戰場上的應用,並將氯氣、芥子氣使用於一戰戰場,致使上百萬人死亡致殘。身為猶太人的哈伯在希特勒上臺後也被驅逐出 德國 境內,而他所研究的毒氣又致使數以萬計的猶太同胞死於納粹的毒氣室內。哈伯的妻子從一開始就不認同他的行為而飲彈自殺,他的兒子也因為心理上無法擺脫父親罪行的陰影而自殺身亡。既為人類發展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又犯下了嚴重的反人類罪行,弗里茨·哈伯就這樣矛盾著地走完了他的餘生,對他身後的評價也同樣是如此。 ↑焚書紀念碑 洪堡大學附近有一個空書架,從地面上透過這扇玻璃可以看到底下有一圈空蕩盪的書架。這是出自 以色列 藝術家的一件藝術作品,目的是為了提醒人們記住1933年發生在這裡的納粹焚書事件。納粹當時焚燒了與猶太民族、共產主義和自由民主相關的圖書兩萬餘冊。人的身體或許能夠被束縛住,但靈魂必然不能被禁錮,無論何種時代,滋潤人類內心深處的東西必定是書籍。 柏林大教堂 ↑柏林大教堂 在 柏林 大教堂的現址上曾經有過一座巴 洛克 風格的教堂,巴 洛克 意為變形扭曲的珍珠,在當時是一個帶有貶義色彩的詞語,起初的時候巴 洛克 風格並不被人們所接受。這座教堂後來被拆除掉了,在原有的地方建造瞭如今的這座文藝復興風格的大教堂。 ↑柏林大教堂 教堂里的穹頂永遠都是我最關註的地方, 柏林 大教堂的穹頂雖然算不上最頂級的設計,卻讓人直觀的感受很舒服,這一圈透亮的窗戶使得教堂內部變得明亮而不壓抑。 ↑柏林大教堂 奢華的祭壇後面是三扇彩繪玻璃花窗,分別記錄了耶穌誕生、耶穌受難和耶穌複活的三個經典時刻。 ↑柏林大教堂 柏林 大教堂裡面保存了一架 歐洲 現存最大的管風琴,定期會進行演奏。平時一直播放著它演奏聖樂的聲音,給前來參加的游客很強的代入感。 ↑柏林大教堂 柏林 大教堂的穹頂外延是可以登頂的,登頂後圍繞著教堂頂部一周來俯瞰整個 柏林 的樣子。 ↑柏林大教堂 柏林 大教堂裡面埋葬的霍亨索倫家族,這是一個與 奧地利 哈布斯堡家族、 英格蘭 都鐸家族和 意大利 美第奇家族齊名的 歐洲 統治家族。從成為 勃蘭登堡 選帝侯開始到普魯士王國時期,直至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建立,霍亨索倫家族一直活躍在德意志的土地上,其間出現過腓特烈·威廉一世、腓特烈二世等赫赫有名的君主。在教堂地下一層的陳列室中擺放著九十餘座霍亨索倫家族成員的棺柩,其中有不少的皇族幼兒的石棺,由於當時醫療條件的制約,即使是這些出身高貴的孩子也會過早的夭折,很多連名字都還沒有來得及起。 ↑柏林大教堂 柏林 大教堂和那些 歐洲 著名的教堂比起來知名度不是那麼高,但它還是吸引著我駐足欣賞而不願離開,從內到外它並不複雜卻也不簡單,歷史並不長遠卻內含著 柏林 的魂。 德國曆史博物館 ↑德國曆史博物館 坐落在 柏林 的 德國 歷史博物館是 德國 非常重要的一所博物館,目前外延正在維修,幾乎整個都被施工的腳手架所包圍。從菩提樹下大街到 柏林 大教堂,再到 德國 歷史博物館和博物館島上的幾個博物館都在進行修葺。 ↑德國曆史博物館 德國 歷史博物館在建築結構上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博物館老館主體曾經是 柏林 軍械庫,是一幢典型的巴 洛克 風格建築。博物館新翼部分是由貝聿銘設計的,形似蝸牛殼的透明旋轉式樓梯是它的標誌性設計,這種對光線的利用一直是貝聿銘的建築理念,他認為光才是建築物的靈魂。新翼一側與老館在地下一層是互通的,可以從中穿過來。 作為德意志來說它的歷史很悠久,作為 德國 來講這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國家。從黑暗的中世紀中期開始,德意志的概念就已經出現。其中從亨利四世與教皇格裡高利七世較量的卡諾莎之夜;由 布拉格 的扔出窗外事件引發的馬丁路德開啟宗教改革,引發了影響全歐的三十年戰爭;致使普魯士崛起的七年戰爭;兩次世界大戰;東德西德的出現與統一;在歷史的長河中德意志不僅從未缺席,還數次影響著 歐洲 以至世界的走向。 相對於英法等國,關於 德國 這個概念的出現相當的晚,在德意志的這片土地上長久以來都是以聯邦的形式存在的,最多的時候曾經達到過七百多個邦國。歌德曾經有過祖國在哪裡, 德國 又在哪裡的感慨,如果你站在 柏林 ,會說這裡是普魯士,如果你站在 維也納 ,會說那裡是 奧地利 ,直到普魯士吞併了除 奧地利 之外的其它德意志邦國,才完成了對德意志的統一。
柏林 — 法蘭克福 — 慕尼黑 是這次旅行中主要停留的城市,在 法蘭克福 周邊的 海德堡 和 科隆 , 慕尼黑 附近的菲森,這些也是篩選後保留下來的地方。而舊都 波恩 、 德國 的浪漫之路這些則因為各種原因而無奈的捨棄了。旅途計劃中總是會有這樣那樣不得已的放棄,對此也不必抱有太大的遺憾,有著“雪夜訪戴”的心態便好。 在機場候機的時候,第一次看到瞭如何托運小動物。它們很安靜的等待著,它們很不幸,要遭受著旅途中孤獨寂寞恐懼的時光,它們也很幸運,能和主人一起享受一場開心的旅行。 繼去年出行 以色列 之後,再一次選擇了 俄羅斯 航空,依然是急急忙忙的衝上雲霄,依然是穩穩噹噹的降落,依然是幾乎完全聽不懂的俄式中文,只不過這次落地時幾乎沒有響起掌聲。然而落地後卻發生了之前從未遇到過的事情,轉機的時候行李遺落在了 莫斯科 ,沒有隨機跟過來。面對這個突發的情況,倒是也沒有因此而過於慌張,只是做了一些細微調整,本來這次出行我的狀態並沒有調整的太好,反而因為這個意外使我迅速找到了出游的感覺。 第一章:柏林蒼穹下游記這一章的名字借用一下維姆·文德斯的經典影片《 柏林 蒼穹下》。這個天使為愛墮凡間的故事主題是很吸引人的,但是影片還是有些略顯晦澀,它的續篇《咫尺天涯》相對故事性更強一些,接受度會容易些。客觀的說,維姆·文德斯算得上是一位出色的導演,他的影片有一種平靜的感覺滲透其中,能讓人有所思索。 德國 電影是不乏精品的,《竊聽風暴》、《再見列寧》這些影片對於社會脈搏的把握既準確又深入,在那些嚴酷的時代中依然能流露出人們飽含溫情的那一面,不得不說當時的自己被這些影片深深地感動過。 柏林牆倒塌的那一晚目前關於 柏林 牆的遺址參觀,大體分為 柏林 牆遺址紀念公園、東邊畫廊和 柏林 牆紀念館三個部分。 ↑奧伯鮑姆橋 東邊畫廊是 柏林 牆倒塌後保留的一段原牆,上百位藝術家在牆壁上塗鴉以作紀念。東邊畫廊起始處的這座奧伯鮑姆橋坐落在施普雷河上,曾經是東西德對峙分界的一個界點。 ↑東區畫廊 在東區畫廊參觀的時候,幫助一群 以色列 青年在這幅 以色列 與 德國 國旗混合塗鴉的牆壁前合影,也簡單的進行了一些交流。 ↑東區畫廊 東區畫廊最著名的一幅作品就是就是這幅兄弟之吻。這是根據一張真實的照片來繪製的,這是前蘇聯領導人勃 列日 涅夫和東德領導人昂納克會面時的情景,而勃 列日 涅夫素來以喜歡親吻而著稱。 ↑東區畫廊 特拉班特在德語中的意思是衛星,所以這個牌子的小汽車又叫做衛星牌汽車,這是東德著名的汽車品牌。它反映著東德汽車製造工業的水平,也是東德人民生活的見證者。東區畫廊只是個藝術家塗鴉的所在,要想更多的瞭解 柏林 牆的故事,還要前往 柏林 牆紀念館和 柏林 牆遺址公園。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戰敗的 德國 ,根據《 波茨坦 協定》被蘇聯、 美國 、 英國 和 法國 共同占領, 柏林 市區也同樣被分為了蘇美英法四個區域。之後,美英法三國的 德國 占領區合併成立了德意志聯邦 共和 國(西德),蘇聯占領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 共和 國(東德),地處於東德地區的 柏林 也一分為二,分裂為東西 柏林 。 分裂之後形成的西 柏林 ,成為了西德在東德土地上的一塊飛地。由於當時只有分界線而並沒有設置防線,每年有大量的東德人越界進入西 柏林 ,進而逃往西德,為了阻止這一情況的發生,才有了 柏林 牆的建立。最初的 柏林 牆只是東德政府一夜之間拉起的鐵絲網和木板,進而鐵絲網變為了混凝土牆壁,增加了瞭望塔、壕溝、電網,中間還設置了隔離地帶,儼然形成了系統的邊防設施,從此東西 柏林 的人們相持而望,無法相互往來。就這樣在早已分裂的德意志的土地上, 柏林 也被有形的分為了東西兩個部分。 柏林 如此, 德國 如此, 歐洲 亦如是,乃至當時的世界格局也是被一分為二的, 柏林 牆猶如一道肉眼可見的傷疤將整個世界都撕裂了。 這隻是 柏林 牆的一個簡易構造示意圖,細分起來, 柏林 牆共有十五道防線組成,有的區域還有水上防禦措施。而這些並不能阻止人們翻越 柏林 牆,有的人利用自己的汽車後備箱,有的人甚至自製了熱氣球、潛水艇來完成逃離。 1989.11.9這是個註定會載入史冊的一天,東德旅游局計划出台一份旅游文件,四名工作人員在內部起草時,覺得旅游限制條件過於苛刻,冒著風險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改,文件竟陰差陽錯地通過了審核,拿到新聞發佈會進行通告。主持發佈會的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沙博夫斯基鬼使神差地將旅游放寬條款理解為即刻開放 柏林 牆通行,當晚就有上萬名東德居民聚集在邊境檢查站要求通行,至此鐵幕被掀開了一角, 柏林 牆轟然倒塌。 柏林 牆倒塌的那一晚所發生的事情是頗具戲劇性的,也有很多偶然性因素在裡面,當天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也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這一切在當時呼之欲出的東西德統一的政治形勢下,在渴望 和平 統一的兩德人民眼中又都是必然的。當晚西德的人們在 勃蘭登堡 門前熱切地等待著東德同胞的到來,雖然在日後他們會時不時的有些小隔閡,但在當時的熱情絕對是真摯的,發自內心深處的。西 柏林 的人們帶著東 柏林 人夜游西 柏林 城,有的甚至邀請他們到自己的家中用餐,又將他們安全的送回到檢查站,互道平安。此時駐守在檢查站的東德工作人員也放棄了上峰下達的只許出不准回的“閥門政策”,任由人們往來。 柏林 牆的倒塌同時也宣告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時代的變遷,很難簡單的用好與壞來定義一個時代,個人在時代的洪流中大多數情況下是微弱的、無能為力的,而最終為一個時代作註腳的也並不是那些搖旗吶喊的人,當大潮退去,站立著的依然是那些脊梁不彎的普通人。在變革的漩渦中,會有閃亮的一面,也自然會有黑暗的一面,面對這些我們這些平凡的人可以卑微似螻蟻,卻不能齷齪如蛆蟲,否則才是真正被時代所遺棄的人。 勃蘭登堡門勃蘭登堡 門是 德國 的象徵,更是 柏林 的標誌性建築,當時的 勃蘭登堡 門只是 柏林 城牆中的一道普 通城 門,因為通往 勃蘭登堡 而得名。之後為了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戰爭中取得勝利而被重新修築,才變成如今的模樣。這座為勝利者修築的凱旋門,第一個通過它的人卻是攻破普魯士國門的拿破侖。 ↑勃蘭登堡門 勃蘭登堡 門上有一尊 和平 女神的四馬兩輪戰車的銅製雕像。普法戰爭時,拿破侖攻破普魯士後,將這尊駟馬女神銅像作為戰利品帶回了 巴黎 ,直至 滑鐵盧 戰役失敗之後,普魯士才將女神銅像索回,重 新安 放在 勃蘭登堡 門上, 和平 女神也改名為勝利女神。 菩提樹下大街菩提樹下大街是 柏林 乃至 歐洲 著名的一條林蔭大道,長約1.5公里的路旁種植著椴樹,由於當時是由德語譯為日語,再由日語轉譯為中文,日語中的椴樹也被稱作菩提樹,這個轉譯上的失誤,使得這條本應翻譯為椴樹大街的道路被命名為菩提樹下大街,作為東方人來講,這個略帶佛教色彩的名字反倒更容易被記住了。 ↑菩提樹下大街 菩提樹下大街中央有一座腓特烈二世的騎馬雕像,這位普魯士國王也可以譯為弗里德里希二世,被尊稱為腓特烈大帝。這位自幼藝術天賦極高的國王,卻將心愛的音樂與詩歌深藏於自己的心底,沿著父親“士兵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為他鋪就的軍事道路走了下去,通過兩次“ 西里西亞 戰爭”,“七年戰爭”,使得普魯士一躍成為僅次於 法國 、俄國、 奧地利 的軍事強國。縱觀腓特烈二世的人生是與自己的理想相悖的一生,在國家與個人之間做出了很多不得已的選擇,時至今日也很難去定義他的得與失。 ↑菩提樹下大街 七年戰爭原本是英法兩國之間關於殖民統治的較量,普魯士與 奧地利 此時為了在德意志的話語權而分別支持著 英國 與 法國 。隨著戰爭的進行,最後竟演變為普魯士對抗著 歐洲 除去 英國 之外的全部國家,腓特烈二世兩次留下遺囑,已經做好了戰敗被俘的準備。此時痛恨普魯士的 俄羅斯 女皇伊麗莎白一世去世,繼位的彼得三世是腓特烈二世的狂熱崇拜者, 俄羅斯 因此轉而支持普魯士。這場驚動了全 歐洲 的七年戰爭也隨即落下了帷幕, 英國 成為了這次戰爭的最大贏家,普魯士也因此成為了 歐洲 強國。 洪堡大學在菩提樹下大街盡處的一側就是洪堡大學,這是一所在 德國 、在世界上都很知名的大學,最開始是叫做 柏林 大學,後來為了紀念它的創始人威廉·馮·洪堡而改名為洪堡大學。 ↑洪堡大學 威廉·馮·洪堡和 亞歷山大 ·馮·洪堡是知名的兩兄弟,在他們還是孩童的時候,他們的母親曾經向歌德請教應該如何引領教育孩子,更適於朝什麼方向發展。到後來哥哥威廉走向了教育事業,創辦了這所大學,弟弟 亞歷山大 則走向了自己喜歡的地理學,博物學,用自己的足跡丈量著世界。 ↑洪堡大學 在洪堡大學悠久的歷史中,孕育出了各個行業第一流的人才,愛因斯坦、薛定諤、黑格爾、叔本華、馬克思、恩格斯、海涅、俾斯麥等等等等,這些人無一不在歷史的進程中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在這一長串數不過來的名字中,我發現了弗里茨·哈伯這個名字,可以說這是一個天使與魔鬼並存的一個人。弗里茨·哈伯是 德國 化學家,合成氨的發明者,使人類在農業發展史上前進了一大步,他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但是本身極重權欲,又被當時的極端民族愛國主義沖昏了頭腦的他,同時研究著毒氣在戰場上的應用,並將氯氣、芥子氣使用於一戰戰場,致使上百萬人死亡致殘。身為猶太人的哈伯在希特勒上臺後也被驅逐出 德國 境內,而他所研究的毒氣又致使數以萬計的猶太同胞死於納粹的毒氣室內。哈伯的妻子從一開始就不認同他的行為而飲彈自殺,他的兒子也因為心理上無法擺脫父親罪行的陰影而自殺身亡。既為人類發展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又犯下了嚴重的反人類罪行,弗里茨·哈伯就這樣矛盾著地走完了他的餘生,對他身後的評價也同樣是如此。 ↑焚書紀念碑 洪堡大學附近有一個空書架,從地面上透過這扇玻璃可以看到底下有一圈空蕩盪的書架。這是出自 以色列 藝術家的一件藝術作品,目的是為了提醒人們記住1933年發生在這裡的納粹焚書事件。納粹當時焚燒了與猶太民族、共產主義和自由民主相關的圖書兩萬餘冊。人的身體或許能夠被束縛住,但靈魂必然不能被禁錮,無論何種時代,滋潤人類內心深處的東西必定是書籍。 柏林大教堂 ↑柏林大教堂 在 柏林 大教堂的現址上曾經有過一座巴 洛克 風格的教堂,巴 洛克 意為變形扭曲的珍珠,在當時是一個帶有貶義色彩的詞語,起初的時候巴 洛克 風格並不被人們所接受。這座教堂後來被拆除掉了,在原有的地方建造瞭如今的這座文藝復興風格的大教堂。 ↑柏林大教堂 教堂里的穹頂永遠都是我最關註的地方, 柏林 大教堂的穹頂雖然算不上最頂級的設計,卻讓人直觀的感受很舒服,這一圈透亮的窗戶使得教堂內部變得明亮而不壓抑。 ↑柏林大教堂 奢華的祭壇後面是三扇彩繪玻璃花窗,分別記錄了耶穌誕生、耶穌受難和耶穌複活的三個經典時刻。 ↑柏林大教堂 柏林 大教堂裡面保存了一架 歐洲 現存最大的管風琴,定期會進行演奏。平時一直播放著它演奏聖樂的聲音,給前來參加的游客很強的代入感。 ↑柏林大教堂 柏林 大教堂的穹頂外延是可以登頂的,登頂後圍繞著教堂頂部一周來俯瞰整個 柏林 的樣子。 ↑柏林大教堂 柏林 大教堂裡面埋葬的霍亨索倫家族,這是一個與 奧地利 哈布斯堡家族、 英格蘭 都鐸家族和 意大利 美第奇家族齊名的 歐洲 統治家族。從成為 勃蘭登堡 選帝侯開始到普魯士王國時期,直至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建立,霍亨索倫家族一直活躍在德意志的土地上,其間出現過腓特烈·威廉一世、腓特烈二世等赫赫有名的君主。在教堂地下一層的陳列室中擺放著九十餘座霍亨索倫家族成員的棺柩,其中有不少的皇族幼兒的石棺,由於當時醫療條件的制約,即使是這些出身高貴的孩子也會過早的夭折,很多連名字都還沒有來得及起。 ↑柏林大教堂 柏林 大教堂和那些 歐洲 著名的教堂比起來知名度不是那麼高,但它還是吸引著我駐足欣賞而不願離開,從內到外它並不複雜卻也不簡單,歷史並不長遠卻內含著 柏林 的魂。 德國曆史博物館 ↑德國曆史博物館 坐落在 柏林 的 德國 歷史博物館是 德國 非常重要的一所博物館,目前外延正在維修,幾乎整個都被施工的腳手架所包圍。從菩提樹下大街到 柏林 大教堂,再到 德國 歷史博物館和博物館島上的幾個博物館都在進行修葺。 ↑德國曆史博物館 德國 歷史博物館在建築結構上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博物館老館主體曾經是 柏林 軍械庫,是一幢典型的巴 洛克 風格建築。博物館新翼部分是由貝聿銘設計的,形似蝸牛殼的透明旋轉式樓梯是它的標誌性設計,這種對光線的利用一直是貝聿銘的建築理念,他認為光才是建築物的靈魂。新翼一側與老館在地下一層是互通的,可以從中穿過來。 作為德意志來說它的歷史很悠久,作為 德國 來講這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國家。從黑暗的中世紀中期開始,德意志的概念就已經出現。其中從亨利四世與教皇格裡高利七世較量的卡諾莎之夜;由 布拉格 的扔出窗外事件引發的馬丁路德開啟宗教改革,引發了影響全歐的三十年戰爭;致使普魯士崛起的七年戰爭;兩次世界大戰;東德西德的出現與統一;在歷史的長河中德意志不僅從未缺席,還數次影響著 歐洲 以至世界的走向。 相對於英法等國,關於 德國 這個概念的出現相當的晚,在德意志的這片土地上長久以來都是以聯邦的形式存在的,最多的時候曾經達到過七百多個邦國。歌德曾經有過祖國在哪裡, 德國 又在哪裡的感慨,如果你站在 柏林 ,會說這裡是普魯士,如果你站在 維也納 ,會說那裡是 奧地利 ,直到普魯士吞併了除 奧地利 之外的其它德意志邦國,才完成了對德意志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