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媽媽看世界: “七零後”旅拍達人兼美食博主的獅城五日速成記
↑麥士威路熟食中心 ↑麥士威路熟食中心 ↑麥士威路熟食中心 除了天天,麥克斯韋路熟食中心還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美食。
見到一位老爺子獨自守著滿滿一桌菜正在等朋友。向他請教這裡還有哪些好吃的值得一嘗?老人家的回答簡單好記——你也不用刻意去看店名,到了飯點,只要看哪家隊伍排得長,滋味準保差不了 。 【了凡 香港 油雞飯】
2016年 新加坡 有一家小販拿到了米其林一星,這是100多年來《米其林指南》第一次將頭銜給了一名路邊小販。它就是了凡 香港 油雞飯。
不過,和天天 海南 雞飯不在 海南 一樣,了凡 香港 油雞飯也不在 香港 ,它們都在 新加坡 。
這是上回疏忽大意錯過的一家店,這回當然必須狠狠補上。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 趕上牛車水大廈內部整體裝修,了凡的老店暫停營業。我們去的是了凡的二店,地方不遠,就在牛車水大廈附近。上午十點半開業,9點半甚至更早就已經有人來到店前排隊。因為每天賣多少只油雞是固定的,一般到下午三點左右就賣完打烊了啊。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 很積極地9點40分就去店門口守著,排到第二名。第一名是一位經常從 香港 來 新加坡 旅游的老婆婆,兩人閑聊起 新加坡 的各種雞飯,便一起不自覺地咽口水。這還是位嗜辣的婆婆,對 新加坡 各家的辣醬有一番獨到研究。她熱情推薦我一定要嘗嘗了凡的和松發(肉骨茶)的辣醬。我連忙向她推薦 成都 ,在一個空氣中都瀰漫著麻辣鮮香的城市,想必她一定會如魚得水。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 餐前例行公事——“美食博主”現身說法打個卡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 每一塊雞肉都泛著焦糖色的鋥亮油光,入口雞皮微甜有彈性,雞肉柔嫩無渣。
只可惜四人吃貨團中三人不嗜辣, 香港 婆婆推薦的雞肉蘸辣醬=美味加倍也就無法感同身受了。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 除了油雞,了凡的叉燒和五花等燒臘也相當不錯。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 主食點了河粉與撈面。在排隊時刷食客點評,大家眾口一詞對油雞飯中的“飯”評價都不甚高,便乾脆越過飯(本人對雞油飯和椰漿飯的興趣遠勝單純的白飯)
而如果單獨前往,必須在面與河粉之間選擇其一的話,那就又必須是面了。
這裡提供的面是港澳常見的竹升面,被煮得柔韌而有彈性,用醬汁攪拌後爽滑入味,吃得停不下來(很奇怪自己以前在 廣東 吃過那麼多次雲吞面,怎麼從來都是吃完雲吞剩下麵的呢?)。 米其林的名面:大華&莆田【大華餐室豬肉粿條面】
新加坡 令世界口口相傳的美食從來都不是源自那些衝破天際的五星級大酒店,恰恰相反,它們幾乎全部都是從坐落在民間的食閣、大排檔走向世界的。
在 新加坡 ,吊橋頭大華豬肉粿條面(Hill Street Tai Hwa Pork Noodle)是和了凡並肩的另一家平價米其林一星餐廳。 ↑大華豬肉粿條面 具體地點谷歌上的定位很準確,不再詳敘,並不靠近地鐵站(十幾分鐘步行相信絕對無法阻擋一個吃貨的執著摘星信念),在一片組屋樓下——位於一個小小的熟食排檔內——這個排檔就叫大華餐室,而大華豬肉粿條面只是其中的一個攤檔。 ↑大華豬肉粿條面 ↑大華豬肉粿條面 沒有空調,沒有精緻的餐具,沒有衛生的用餐環境,沒有熱情洋溢的服務生,同樣也不能刷卡只收現金。這樣的一家“餐廳”,或者準確的說這樣的一家“攤子”,憑藉一碗最低僅售$6的麵條征服了挑剔的食客! ↑大華豬肉粿條面 下午兩點多,大家一起淡定地排著隊是這裡的日常狀態。 ↑大華豬肉粿條面 ↑大華豬肉粿條面 ↑大華豬肉粿條面 四人一起打卡的一大好處就是可以輪流一邊排著隊,一邊四處溜達 。
眼瞟著鄰桌已經吃上了,一到飯點就會餓的美姐等得更加心急火燎,趕緊先去隔壁家的攤位上點幾大杯冰鎮飲料給母上大人敗敗火。 ↑大華豬肉粿條面 回到隊伍中繼續研究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菜單”打發時間。
僅有這三款:粿條湯,肉脞(CUO)面,肉丸湯。
網上扒了段掃盲介紹:
“粿條” | Kuey Teow 是 東南亞 非常喜歡的一種主食,不嚴格地講可以等同於我們印象中的“河粉”。
“粿條湯” | Kuey Teow Soup 是本地華人用語的產物,等同於“湯粿條”,即粿條和所加的食料放在一碗熱湯中。“湯”在本地美食中對應的是“乾”這個字,乾的面或粿條則是不加湯的,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佐料和醬汁,通常會把熱湯單獨盛在一個小碗中供顧客品嘗。
“肉脞面” | Minced Meat Noodle (Bak Chor Mee) 同樣是本地特色美味,“肉脞”即豬肉粒。麵條通常默認為面仔(Mee Kia,或簡單稱為“細面”),但在點餐時麵條有很多選擇,諸如面仔、面薄、幼面、板面等等(如果展開得開一篇專門的帖子了)。 ↑大華豬肉粿條面 ↑大華豬肉粿條面 ↑大華豬肉粿條面 隊伍進展之所以會慢,因為每一碗面都是客人下單後逐碗現場加工製作的。看到師傅們長時間保持著同一種手腳飛舞卻忙而不亂的狀態,也就完全能理解米其林背後的努力與付出了。
大華家的粿條湯和肉脞面在價錢和食物材料上是一致的,兩樣餐點唯一實質區別就在於粿條湯為“湯”,而肉脞面為“乾”。我們點了三款檔次價格當中售價 $8 的第二檔。
實際感受是,他們家的麵條用的碗很大,但是真正的面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多。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肉脞面里用的料,那可是絕對夠足!不但種類多,而且新鮮美味。 ↑大華豬肉粿條面 粿條/河粉湯麵 ↑大華豬肉粿條面 肉挫拌面 ↑大華豬肉粿條面 通過照片可以清晰地找到:豬肉丸,豬肉脞、豬肉 、豬肝、雲吞,還有你看不到但我吃得到的小魚乾
裡面的豬肝煮得一點也不乾口,唯有鮮滑爽嫩,簡直不能再贊!
一向不太喜好動物內髒的美姐也是絲毫不介意,舉筷如飛。吃完後我問她,你覺得豬肝味道如何?她卻反問,剛纔我吃到豬肝了嗎? ↑大華豬肉粿條面 ↑大華豬肉粿條面 大華肉脞面的店鋪位於勞明達(Lavender)一帶的租屋腳下,緊鄰 新加坡 移民局(ICA)。
平價+米其林美食,用腳趾頭思考也知道這家店門前一定會排起大長隊,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喲。 比如 我們已經儘量避開飯點,依舊排隊等候了45分鐘 。
個人建議:如果是日程較滿的游客,除非行程安排中會經過此片區域或者酒店就在附近,否則不特別推薦。特意來這裡排上大半個小時的隊伍吃一碗面是否值得有待商榷,當然,忠實吃貨、米其 林信 仰者除外。
另一個好消息是,大華在牛車水地區也開了一家分店,並榮獲2017年米其林一星稱號。可以選擇就近的店品嘗一番。
見到一位老爺子獨自守著滿滿一桌菜正在等朋友。向他請教這裡還有哪些好吃的值得一嘗?老人家的回答簡單好記——你也不用刻意去看店名,到了飯點,只要看哪家隊伍排得長,滋味準保差不了 。 【了凡 香港 油雞飯】
2016年 新加坡 有一家小販拿到了米其林一星,這是100多年來《米其林指南》第一次將頭銜給了一名路邊小販。它就是了凡 香港 油雞飯。
不過,和天天 海南 雞飯不在 海南 一樣,了凡 香港 油雞飯也不在 香港 ,它們都在 新加坡 。
這是上回疏忽大意錯過的一家店,這回當然必須狠狠補上。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 趕上牛車水大廈內部整體裝修,了凡的老店暫停營業。我們去的是了凡的二店,地方不遠,就在牛車水大廈附近。上午十點半開業,9點半甚至更早就已經有人來到店前排隊。因為每天賣多少只油雞是固定的,一般到下午三點左右就賣完打烊了啊。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 很積極地9點40分就去店門口守著,排到第二名。第一名是一位經常從 香港 來 新加坡 旅游的老婆婆,兩人閑聊起 新加坡 的各種雞飯,便一起不自覺地咽口水。這還是位嗜辣的婆婆,對 新加坡 各家的辣醬有一番獨到研究。她熱情推薦我一定要嘗嘗了凡的和松發(肉骨茶)的辣醬。我連忙向她推薦 成都 ,在一個空氣中都瀰漫著麻辣鮮香的城市,想必她一定會如魚得水。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 餐前例行公事——“美食博主”現身說法打個卡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 每一塊雞肉都泛著焦糖色的鋥亮油光,入口雞皮微甜有彈性,雞肉柔嫩無渣。
只可惜四人吃貨團中三人不嗜辣, 香港 婆婆推薦的雞肉蘸辣醬=美味加倍也就無法感同身受了。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 除了油雞,了凡的叉燒和五花等燒臘也相當不錯。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 主食點了河粉與撈面。在排隊時刷食客點評,大家眾口一詞對油雞飯中的“飯”評價都不甚高,便乾脆越過飯(本人對雞油飯和椰漿飯的興趣遠勝單純的白飯)
而如果單獨前往,必須在面與河粉之間選擇其一的話,那就又必須是面了。
這裡提供的面是港澳常見的竹升面,被煮得柔韌而有彈性,用醬汁攪拌後爽滑入味,吃得停不下來(很奇怪自己以前在 廣東 吃過那麼多次雲吞面,怎麼從來都是吃完雲吞剩下麵的呢?)。 米其林的名面:大華&莆田【大華餐室豬肉粿條面】
新加坡 令世界口口相傳的美食從來都不是源自那些衝破天際的五星級大酒店,恰恰相反,它們幾乎全部都是從坐落在民間的食閣、大排檔走向世界的。
在 新加坡 ,吊橋頭大華豬肉粿條面(Hill Street Tai Hwa Pork Noodle)是和了凡並肩的另一家平價米其林一星餐廳。 ↑大華豬肉粿條面 具體地點谷歌上的定位很準確,不再詳敘,並不靠近地鐵站(十幾分鐘步行相信絕對無法阻擋一個吃貨的執著摘星信念),在一片組屋樓下——位於一個小小的熟食排檔內——這個排檔就叫大華餐室,而大華豬肉粿條面只是其中的一個攤檔。 ↑大華豬肉粿條面 ↑大華豬肉粿條面 沒有空調,沒有精緻的餐具,沒有衛生的用餐環境,沒有熱情洋溢的服務生,同樣也不能刷卡只收現金。這樣的一家“餐廳”,或者準確的說這樣的一家“攤子”,憑藉一碗最低僅售$6的麵條征服了挑剔的食客! ↑大華豬肉粿條面 下午兩點多,大家一起淡定地排著隊是這裡的日常狀態。 ↑大華豬肉粿條面 ↑大華豬肉粿條面 ↑大華豬肉粿條面 四人一起打卡的一大好處就是可以輪流一邊排著隊,一邊四處溜達 。
眼瞟著鄰桌已經吃上了,一到飯點就會餓的美姐等得更加心急火燎,趕緊先去隔壁家的攤位上點幾大杯冰鎮飲料給母上大人敗敗火。 ↑大華豬肉粿條面 回到隊伍中繼續研究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菜單”打發時間。
僅有這三款:粿條湯,肉脞(CUO)面,肉丸湯。
網上扒了段掃盲介紹:
“粿條” | Kuey Teow 是 東南亞 非常喜歡的一種主食,不嚴格地講可以等同於我們印象中的“河粉”。
“粿條湯” | Kuey Teow Soup 是本地華人用語的產物,等同於“湯粿條”,即粿條和所加的食料放在一碗熱湯中。“湯”在本地美食中對應的是“乾”這個字,乾的面或粿條則是不加湯的,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佐料和醬汁,通常會把熱湯單獨盛在一個小碗中供顧客品嘗。
“肉脞面” | Minced Meat Noodle (Bak Chor Mee) 同樣是本地特色美味,“肉脞”即豬肉粒。麵條通常默認為面仔(Mee Kia,或簡單稱為“細面”),但在點餐時麵條有很多選擇,諸如面仔、面薄、幼面、板面等等(如果展開得開一篇專門的帖子了)。 ↑大華豬肉粿條面 ↑大華豬肉粿條面 ↑大華豬肉粿條面 隊伍進展之所以會慢,因為每一碗面都是客人下單後逐碗現場加工製作的。看到師傅們長時間保持著同一種手腳飛舞卻忙而不亂的狀態,也就完全能理解米其林背後的努力與付出了。
大華家的粿條湯和肉脞面在價錢和食物材料上是一致的,兩樣餐點唯一實質區別就在於粿條湯為“湯”,而肉脞面為“乾”。我們點了三款檔次價格當中售價 $8 的第二檔。
實際感受是,他們家的麵條用的碗很大,但是真正的面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多。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肉脞面里用的料,那可是絕對夠足!不但種類多,而且新鮮美味。 ↑大華豬肉粿條面 粿條/河粉湯麵 ↑大華豬肉粿條面 肉挫拌面 ↑大華豬肉粿條面 通過照片可以清晰地找到:豬肉丸,豬肉脞、豬肉 、豬肝、雲吞,還有你看不到但我吃得到的小魚乾
裡面的豬肝煮得一點也不乾口,唯有鮮滑爽嫩,簡直不能再贊!
一向不太喜好動物內髒的美姐也是絲毫不介意,舉筷如飛。吃完後我問她,你覺得豬肝味道如何?她卻反問,剛纔我吃到豬肝了嗎? ↑大華豬肉粿條面 ↑大華豬肉粿條面 大華肉脞面的店鋪位於勞明達(Lavender)一帶的租屋腳下,緊鄰 新加坡 移民局(ICA)。
平價+米其林美食,用腳趾頭思考也知道這家店門前一定會排起大長隊,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喲。 比如 我們已經儘量避開飯點,依舊排隊等候了45分鐘 。
個人建議:如果是日程較滿的游客,除非行程安排中會經過此片區域或者酒店就在附近,否則不特別推薦。特意來這裡排上大半個小時的隊伍吃一碗面是否值得有待商榷,當然,忠實吃貨、米其 林信 仰者除外。
另一個好消息是,大華在牛車水地區也開了一家分店,並榮獲2017年米其林一星稱號。可以選擇就近的店品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