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吃喝玩樂見聞錄

螃蟹是我自己選的兩隻,蝦要了一斤,誰曾想一斤蝦能有這麼多!明明點的是最小份冬陰功湯,結果端上來一海碗!可想而知我是怎麼扶著肚子出餐廳的,非常需要健胃消食片。
如果是住附近,非常推薦這家。有一個會說普通話的服務員,其他穆斯林服務員雖然不說話可是巨熱情,碗一空馬上給我盛湯,不停換碟子,一對視就問我需不需要什麼服務,吃不完的菜主動給我打包…我一想到浪費了這麼多蝦,罪惡感排山倒海。明明是一家很平價的普通餐廳,硬是吃出了米其林的服務 重點是挺好吃喲!






唯一去過的網紅店。好愛好愛叻沙,吃完後有學習如何做一碗美味叻沙的衝動。
水餃還行,8分。
拉茶好喝,9分。







這次只想考證+吃飯,並不想頂著大太陽到處跑,所以熱門的紅樹林啊神山都沒去,只稍微逛了下市內。



這回,從 美人魚島 回來已經五點多,在酒店放好行李馬上出門。走到丹絨亞路海灘十五分鐘,可是抵達時太陽已經完全落下,只看見晚霞由明變暗,金黃變成粉紅。我不確定丹絨亞路最美的是日落還是日落後的晚霞。





我讓司機等我一會,並沒有進去,拍張照片就走了。拍照也要收五塊錢門票。
一方面進清真寺要租衣服很麻煩。
另一方面,剛剛發生了 新西蘭 教堂屠殺和 斯裡蘭卡 爆炸事件,整個世界都籠罩在宗教矛盾的陰影下,作為沒有信仰的游客實在沒辦法若無其事的逛清真寺。
世界 和平 人人有責。


兩層樓,不大,一個小時逛完。一進門是個超級大的鯨魚骨架。
博物館講述了 沙巴 州短短的歷史。少數地方有中文翻譯,不過是用翻譯軟件直譯,完全沒有校對,所以語句很奇怪但勉強能理解 。不明白 馬來西亞 這麼多華人為啥不找一個中文好的稍微修改下呢?
我大概看懂的部分是: 沙巴 作為一個獨立的州是 馬來西亞 聯邦中的一部分。很早就有土著人,受 印度 文化影響。從某個時刻開始到16世紀是由 蘇丹 統治,大約從那時開始慢慢變成穆斯林國家。再後來開始大航海時代,西方殖民者入駐,最後成為 英國 殖民地。現在 馬來西亞 的國旗也是英聯邦樣式。二戰期間曾被日軍占領,一開始 日本 人採取溫和管理政策,不久後開始瘋狂屠殺華人,對當地人暴政管理,遭到了 沙巴 人民強烈反抗。二戰結束後繼續被 英國 殖民,直到 馬來西亞 獨立, 沙巴 成為14個州之一。後來因為 新加坡 被 馬來西亞 聯邦開除(穆斯林世界排擠華人國家),目前是13個州。
博物館里完全沒有單獨提到華人的部分,但是從各個年代出土的瓷器來看, 中國 對南洋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在我看來, 沙巴 ,或者說 馬來西亞 很晚才出現國家的概念,前面的一千多年都是被外來貴族管理,類似部落文化為主,並沒有像 中國 這樣大統一的思想,也沒有文化、經濟方面的發展,唯一能展示的就是部落獵頭習俗。“獵頭”真的就是字面意思,以獵取其他部落人的頭顱為榮譽,在戰爭中能獲得幾個人頭是衡量勝負的關鍵因素。
博物館能說的就是這些。






說是城市,其實很小,用grab打車最貴沒超過九塊。
物價低,我的螃蟹龍蝦大餐最貴也就兩百馬幣出頭。
華人多,整個 馬來西亞 的華人比例是21%,但我看 亞庇 不止這個數,從事旅游、餐飲行業的華人就更多了。我去過的餐廳都是固定組合,華人老闆和帶頭巾的穆斯林服務員。
最後一天和華人grab司機聊起 馬來西亞 的問題,作為一個本地人對於本國矛盾自然比游客感受深刻。他說:華人做生意99% 成功 ,而馬來人做生意頂多50%,是華人支撐著大馬的經濟。他憤憤不平地感慨 馬來西亞 政府完全不感謝華人對國家做出的貢獻。我想這應該是海外華人常有的處境吧。大馬作為多民族的穆斯林國家,宗教矛盾相對沒那麼激烈。但如果基督教徒在路邊放置傳教的宣傳物品,還是會有人去拆除。所以矛不矛盾的仁者見仁吧。
有個小插曲,我提到梁靜茹的時候,司機居然不知道她是誰。我以為 馬來西亞 人會以她為榮,結果當司機知道她的一名歌手的時候,說 馬來西亞 不培養明星,有才能的人在國外發展就好。還真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吧。
下回會去大馬的其他地方看看,有更美的潛點等我打卡。 吉隆坡 的國立博物館也要去參觀。
大馬,下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