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裡蘭卡15日撒潑環島全攻略——看見我知道的和不知道的錫蘭國
初聞蘭卡駐足霍頓平原清晨的濃霧與寒風,我搖下車窗。它的眼神穿過努瓦勒埃利耶濕噠噠的空氣安靜望過來,讓畏懼徒步的我在接下來的9公里路上都滿懷溫柔。
蘭卡有兩處適合吹風想心事:突突車上,或海灘邊。 科倫坡 前往 加勒 。我半個人掛在車廂門外拍下這張照片。而此時我正被擠在兩節車廂間臭氣熏天的衛生間門口,在幾位背包客的行李間艱難的找尋落腳處,至今看到這張照片鼻子依然一哆嗦,果然人類對氣味的記憶很深刻。
蘭卡會笑。孩子們,姑娘們,小伙子們,突突車司機們,和在那兒的我們。
除了烏鴉,我在蘭卡沒見過其他顏色的鳥兒了。它往往賊機靈的窩在我盤子的右邊,等我把頭往左轉。
從茶園小鎮是一路爬坡,空氣漸涼。乘客先後安逸睡去了,是端起相機的好時候。
蘭卡旅行結束兩年後的某天,我頭靠著辦公室的玻璃窗,心裡還惦記著 加勒 的夕陽。古城是一個讓我回味的地兒,值得逗留。
我無法形容這樣一雙眼睛。朋友看了說,這張拍的真好看。我笑著心想,這孩子笑的真好看。
拍下這張照片那刻,這個小伙子和我一樣都這麼掛在火車上。看我胳膊上纏著相機,他指了指自己,朝我示意給他拍一張;我欣然按下快門,也給他回了一個大拇指。後來其實並沒有機會把照片給他,但這很美好——旅途中,陌生人之間奇妙的善意和默契。 一、關於蘭卡,你需要知道的實用信息一、行程安排 (2016.8.14-2016.8.28)
出行時間挑在暑假期間,往返加上飛行的行程共15天。半個月的時間大概夠我們用自由行的方式慢悠悠走半個島。
北京 出發,中轉 吉隆坡 ,抵達 尼甘布 。由 科倫坡 南下至 加勒 ,再返回 科倫坡 (為了往返體驗海邊火車)。接下來一路經 康提 ,努瓦勒埃利耶,北上到 亭可馬裡 。 二、漁鎮尼甘布,跟我扭著一股勁兒8月的蘭卡非常悶熱,走出機場那刻便瞬間覺得自己暴露在空氣里的皮膚被蒙上了一層水霧,離開空調幾分鐘後就汗如雨下了。我跟朋友趕緊打了出租車前往預定好的賓館。 當初之所以會把 尼甘布 列入行程,一來因為這裡較 科倫坡 而言離機場更近,二來是因為我對海濱小鎮的一腔執念。但與其描述 尼甘布 為”海濱小鎮“,倒不如說是漁村來的更為貼切。即使不去拜訪當地的魚市,也可以真切的感受到這座依海而棲的村落的漁業文化。運河水渠在這兒很常見,寬寬窄窄,橫橫豎豎,水面上泊著掉了漆的漁船,歪歪的靠在岸邊,像是被棄用了很久。運河水伴著腐魚的氣味,肉眼可見的渾濁。
對於普通游客, 尼甘布 運河一類的所謂景點大概沒有什麼觀賞的價值了。但旅行,畢竟不同於旅游,拍美圖發朋友圈沒什麼不好,但旅途中不一定只有讓人“美美的”景色才值得人走一遭。旅行妙就妙在,“情人眼裡出西施”對旅行也一樣適用,戈壁的荒涼或許就美過了任一重海浪。 從運河步行至St. Sebastian Church,頭頂烈日。教堂周圍是一圈鐵柵欄,圍起一片貧瘠的土地和零落幾顆樹。這次我們不想再拍照留念,只顧穿過空地走到建築物的陰涼下。St. Sebastian Church是一座基督教教堂,除了樓體在 日照 下稍顯掉色外還比較新,就在我和朋友打算進門參觀時,卻被門口一中年男子攔下要求拖鞋。男子赤著腳,一身襤褸,皮膚黝黑但光亮,只是嘴唇幾乎皸裂。現在回想起來也是奇怪,一般來講,參觀佛教、 印度 教寺廟時,會有一些腳不能朝向神像,需用長衫蔽體,穿鞋進入為不凈的講究,而進入基督教教堂本不該有必須拖鞋一說。但或許是當時被那男子的嚴肅神情嚇到,又或是教堂這一類肅穆之地總有種說不出的威嚴,我跟朋友乖乖拖了鞋才敢踏進室內的地板。 三、被科倫坡呑盡的4日時光 3.1 從尼甘布坐汽車到科倫坡是一種什麼體驗尼甘布 多留無趣,我們次日便省去了 尼甘布 的半日行程,直接乘汽車前往 科倫坡 。
許多人在蘭卡選擇包車或是乘當地的火車,但我做行程時,覺得 尼甘布 至 科倫坡 一來不遠,二來當地的巴士是種非常local的體驗,我毫不猶豫在亂如菜市場的汽車站買了票。
而這一趟汽車之旅,也算是我二十幾年人生中從未有過的體驗。 我坐的這輛車一共4列座位,左右靠窗各兩列,前後共約7,8排,中間是一條1人寬的過道。車內設施比較老舊,沒有空調,只有車頂上1個像是沾了機油的電風扇,車座的套布明顯很久沒有清洗,車窗玻璃槽里也是灰塵,開關需要用些力氣。
我和朋友進車坐下,其他人魚貫而入,幾分鐘後便坐滿了所有座位。就在我以為可以關上車門出發的時候,依然有人不斷的往車上走,售票員和司機也沒有說車已滿的意思。幾個人熟練的把靠過道座位為的扶手面掰平,形成了一個座位,另幾個乘客在過道中間放上了小馬扎,最終將4列配置的汽車變成了5列,滿噹噹坐了人。
售票員收錢找錢的過程讓我剛安回去的下巴又掉了一回。售票員示意要開始收車票錢之後,大家都慢慢準備掏出現金來。有的前排乘客直接遞在了售票員手裡,而後排的乘客就往前遞,現金和硬幣被一排排的往前傳,仿佛接力般。而同時,從售票員手中找回的零錢又被從前往後一排排傳回來。整個過程看似混亂但又貌似非常有序,十幾分鐘後大家都拿到了自己應該被找零的金額,車裡算是消停了。 3.2 衣食住行,可以這麼辦中午抵達 科倫坡 。一路汽車上的當地民俗音樂聽得倦了,但顧不得歇。每每出門總有種緊迫感,心裡總是惦記著還沒去的那些地方,覺得待在旅館休息愚蠢又奢侈。
我一貫以來旅行在外的習慣都是eat what locals eat,便向旅館小哥打聽哪裡有口碑不錯的當地飯館,小哥告訴我們走兩個block就有。而大概是因為我們落腳的旅館離某個富人區很近,去飯館的一路上都是精緻的小洋房。短短兩條街,我們走了很久。 住宿:隱居丁香旅館。booking和agoda上應該都可以訂到,我跟朋友定了一個雙人間,人均120RMB,非常划算。老闆是當地人,但偶爾往返澳洲做生意,英語很好,溝通方便。地理位置也不錯,步行十分鐘的距離就有好吃的當地餐廳,步行大概兩分鐘就是主街道可以打出租。卧室房間設施一般,加上我弄得比較亂就沒有留照片。公共區域見下圖: 市內交通:突突車為主,偶爾乘公車;突突車一趟下來十幾塊rmb,司機通常都比較公道,不會黑人;公車就非常便宜了,1-2塊rmb的樣子,但通常比較擠,司機開的也很野,轉彎時幾乎站不住,唯有售票員能穩穩掛在門邊。 穿搭:建議女孩子(尤其是獨自出行)穿長褲或長裙,如果實在怕熱想穿短褲,可以帶一條薄絲巾系在腰上。
觀察 斯裡蘭卡 女性的紗麗不難發現,這種傳統服飾的上半身一般為短袖設計,短小,貼身,露出了女性後背腹部和腰部的大片肌膚,而下半身則是長至腳背的裙子,沒有飄逸的裙擺,什麼風拂過都不會讓人窺得一寸春光。我也留意了身穿現代服飾的當地年輕女孩子,因為蘭卡夏日溫度常常高達37-38攝氏度,又伴著 印度 洋不饒人的水汽,大家上身都穿著短袖,但下身依然是牛仔長褲,不畏酷熱。我斗膽一猜,可能正因為如此,加上許多 印度 裔男子對東方的女性的謎之喜愛,當地人常會對喜歡在夏天穿超短褲、短裙的 中國 女孩子投來異樣的目光。 餐飲:畢竟是首都 科倫坡 ,快餐、local、西餐等十分多樣,也不乏環境不錯的餐廳。蘭卡當地的飲食習慣與 印度 十分相似,常常是米飯配以辣咖喱和其他一些小菜。非景點附近的環境還不錯的local餐廳,一頓吃下來人均也就20-30rmb的樣子,非常便宜。下圖是旅館附近的一家阿拉伯餐館,非常大份的牛排+米飯,人均大概40rmb。 作為首都的 科倫坡 自然不乏fancy的餐廳,但是大多味道一般,價格也不太實惠。
蘭卡有兩處適合吹風想心事:突突車上,或海灘邊。 科倫坡 前往 加勒 。我半個人掛在車廂門外拍下這張照片。而此時我正被擠在兩節車廂間臭氣熏天的衛生間門口,在幾位背包客的行李間艱難的找尋落腳處,至今看到這張照片鼻子依然一哆嗦,果然人類對氣味的記憶很深刻。
蘭卡會笑。孩子們,姑娘們,小伙子們,突突車司機們,和在那兒的我們。
除了烏鴉,我在蘭卡沒見過其他顏色的鳥兒了。它往往賊機靈的窩在我盤子的右邊,等我把頭往左轉。
從茶園小鎮是一路爬坡,空氣漸涼。乘客先後安逸睡去了,是端起相機的好時候。
蘭卡旅行結束兩年後的某天,我頭靠著辦公室的玻璃窗,心裡還惦記著 加勒 的夕陽。古城是一個讓我回味的地兒,值得逗留。
我無法形容這樣一雙眼睛。朋友看了說,這張拍的真好看。我笑著心想,這孩子笑的真好看。
拍下這張照片那刻,這個小伙子和我一樣都這麼掛在火車上。看我胳膊上纏著相機,他指了指自己,朝我示意給他拍一張;我欣然按下快門,也給他回了一個大拇指。後來其實並沒有機會把照片給他,但這很美好——旅途中,陌生人之間奇妙的善意和默契。 一、關於蘭卡,你需要知道的實用信息一、行程安排 (2016.8.14-2016.8.28)
出行時間挑在暑假期間,往返加上飛行的行程共15天。半個月的時間大概夠我們用自由行的方式慢悠悠走半個島。
北京 出發,中轉 吉隆坡 ,抵達 尼甘布 。由 科倫坡 南下至 加勒 ,再返回 科倫坡 (為了往返體驗海邊火車)。接下來一路經 康提 ,努瓦勒埃利耶,北上到 亭可馬裡 。 二、漁鎮尼甘布,跟我扭著一股勁兒8月的蘭卡非常悶熱,走出機場那刻便瞬間覺得自己暴露在空氣里的皮膚被蒙上了一層水霧,離開空調幾分鐘後就汗如雨下了。我跟朋友趕緊打了出租車前往預定好的賓館。 當初之所以會把 尼甘布 列入行程,一來因為這裡較 科倫坡 而言離機場更近,二來是因為我對海濱小鎮的一腔執念。但與其描述 尼甘布 為”海濱小鎮“,倒不如說是漁村來的更為貼切。即使不去拜訪當地的魚市,也可以真切的感受到這座依海而棲的村落的漁業文化。運河水渠在這兒很常見,寬寬窄窄,橫橫豎豎,水面上泊著掉了漆的漁船,歪歪的靠在岸邊,像是被棄用了很久。運河水伴著腐魚的氣味,肉眼可見的渾濁。
對於普通游客, 尼甘布 運河一類的所謂景點大概沒有什麼觀賞的價值了。但旅行,畢竟不同於旅游,拍美圖發朋友圈沒什麼不好,但旅途中不一定只有讓人“美美的”景色才值得人走一遭。旅行妙就妙在,“情人眼裡出西施”對旅行也一樣適用,戈壁的荒涼或許就美過了任一重海浪。 從運河步行至St. Sebastian Church,頭頂烈日。教堂周圍是一圈鐵柵欄,圍起一片貧瘠的土地和零落幾顆樹。這次我們不想再拍照留念,只顧穿過空地走到建築物的陰涼下。St. Sebastian Church是一座基督教教堂,除了樓體在 日照 下稍顯掉色外還比較新,就在我和朋友打算進門參觀時,卻被門口一中年男子攔下要求拖鞋。男子赤著腳,一身襤褸,皮膚黝黑但光亮,只是嘴唇幾乎皸裂。現在回想起來也是奇怪,一般來講,參觀佛教、 印度 教寺廟時,會有一些腳不能朝向神像,需用長衫蔽體,穿鞋進入為不凈的講究,而進入基督教教堂本不該有必須拖鞋一說。但或許是當時被那男子的嚴肅神情嚇到,又或是教堂這一類肅穆之地總有種說不出的威嚴,我跟朋友乖乖拖了鞋才敢踏進室內的地板。 三、被科倫坡呑盡的4日時光 3.1 從尼甘布坐汽車到科倫坡是一種什麼體驗尼甘布 多留無趣,我們次日便省去了 尼甘布 的半日行程,直接乘汽車前往 科倫坡 。
許多人在蘭卡選擇包車或是乘當地的火車,但我做行程時,覺得 尼甘布 至 科倫坡 一來不遠,二來當地的巴士是種非常local的體驗,我毫不猶豫在亂如菜市場的汽車站買了票。
而這一趟汽車之旅,也算是我二十幾年人生中從未有過的體驗。 我坐的這輛車一共4列座位,左右靠窗各兩列,前後共約7,8排,中間是一條1人寬的過道。車內設施比較老舊,沒有空調,只有車頂上1個像是沾了機油的電風扇,車座的套布明顯很久沒有清洗,車窗玻璃槽里也是灰塵,開關需要用些力氣。
我和朋友進車坐下,其他人魚貫而入,幾分鐘後便坐滿了所有座位。就在我以為可以關上車門出發的時候,依然有人不斷的往車上走,售票員和司機也沒有說車已滿的意思。幾個人熟練的把靠過道座位為的扶手面掰平,形成了一個座位,另幾個乘客在過道中間放上了小馬扎,最終將4列配置的汽車變成了5列,滿噹噹坐了人。
售票員收錢找錢的過程讓我剛安回去的下巴又掉了一回。售票員示意要開始收車票錢之後,大家都慢慢準備掏出現金來。有的前排乘客直接遞在了售票員手裡,而後排的乘客就往前遞,現金和硬幣被一排排的往前傳,仿佛接力般。而同時,從售票員手中找回的零錢又被從前往後一排排傳回來。整個過程看似混亂但又貌似非常有序,十幾分鐘後大家都拿到了自己應該被找零的金額,車裡算是消停了。 3.2 衣食住行,可以這麼辦中午抵達 科倫坡 。一路汽車上的當地民俗音樂聽得倦了,但顧不得歇。每每出門總有種緊迫感,心裡總是惦記著還沒去的那些地方,覺得待在旅館休息愚蠢又奢侈。
我一貫以來旅行在外的習慣都是eat what locals eat,便向旅館小哥打聽哪裡有口碑不錯的當地飯館,小哥告訴我們走兩個block就有。而大概是因為我們落腳的旅館離某個富人區很近,去飯館的一路上都是精緻的小洋房。短短兩條街,我們走了很久。 住宿:隱居丁香旅館。booking和agoda上應該都可以訂到,我跟朋友定了一個雙人間,人均120RMB,非常划算。老闆是當地人,但偶爾往返澳洲做生意,英語很好,溝通方便。地理位置也不錯,步行十分鐘的距離就有好吃的當地餐廳,步行大概兩分鐘就是主街道可以打出租。卧室房間設施一般,加上我弄得比較亂就沒有留照片。公共區域見下圖: 市內交通:突突車為主,偶爾乘公車;突突車一趟下來十幾塊rmb,司機通常都比較公道,不會黑人;公車就非常便宜了,1-2塊rmb的樣子,但通常比較擠,司機開的也很野,轉彎時幾乎站不住,唯有售票員能穩穩掛在門邊。 穿搭:建議女孩子(尤其是獨自出行)穿長褲或長裙,如果實在怕熱想穿短褲,可以帶一條薄絲巾系在腰上。
觀察 斯裡蘭卡 女性的紗麗不難發現,這種傳統服飾的上半身一般為短袖設計,短小,貼身,露出了女性後背腹部和腰部的大片肌膚,而下半身則是長至腳背的裙子,沒有飄逸的裙擺,什麼風拂過都不會讓人窺得一寸春光。我也留意了身穿現代服飾的當地年輕女孩子,因為蘭卡夏日溫度常常高達37-38攝氏度,又伴著 印度 洋不饒人的水汽,大家上身都穿著短袖,但下身依然是牛仔長褲,不畏酷熱。我斗膽一猜,可能正因為如此,加上許多 印度 裔男子對東方的女性的謎之喜愛,當地人常會對喜歡在夏天穿超短褲、短裙的 中國 女孩子投來異樣的目光。 餐飲:畢竟是首都 科倫坡 ,快餐、local、西餐等十分多樣,也不乏環境不錯的餐廳。蘭卡當地的飲食習慣與 印度 十分相似,常常是米飯配以辣咖喱和其他一些小菜。非景點附近的環境還不錯的local餐廳,一頓吃下來人均也就20-30rmb的樣子,非常便宜。下圖是旅館附近的一家阿拉伯餐館,非常大份的牛排+米飯,人均大概40rmb。 作為首都的 科倫坡 自然不乏fancy的餐廳,但是大多味道一般,價格也不太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