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裡蘭卡15日撒潑環島全攻略——看見我知道的和不知道的錫蘭國
說到吃,大約在那十天后,我回到 科倫坡 準備乘坐返京的飛機,打算揮霍完兜里所剩不多的銀兩,徑直走進Ministry of Crab點了兩隻螃蟹。打卡網紅店是我不常做的事,但當時旅途即將終了,旅行的浪漫卻在心中留有餘熱,我跟朋友便湊了一把熱鬧。
店里果然人多,湊熱鬧的不止只有我們,網紅店畢竟有網紅店的排場,waiter進進出出都顯得頗有格調。用餐環境和服務態度很棒,菜品味道也還行。螃蟹品種叫什麼我已經記不得了,只記得我廢了很大的勁撬蟹殼,終以一臉湯汁滿足的收場。
菜單背面的Constitution是這家店對自己菜品質量莊嚴又自豪的宣言,寫的很有意思,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好好品品。從第一條里那句“We don't serve them with one claw missing.”開始,我就覺得很可愛了。
3.3 突突車所謂的“轉向燈”突突車是這個國家最常見和常用的交通工具了,寬街窄巷都能去,在擁擠的車流里也敢擠在縫裡往前鑽,麻利,便宜,車型和國內常見的三輪摩托車 大同 小異。碰上熱情高漲的司機,還會欣然提供蘭卡式英語的免費導游解說詞,不管你聽不聽得明白,反正他說的很開心。
由於突突車硬件簡陋,駕駛座幾乎只有正前方那一面擋風玻璃和車把,外加司機們因個人信仰掛上的各種佛像,沒有轉向燈這一說。
正因如此,司機開車轉彎時非常有趣。有一回,我瞧見司機把左手伸出車的左側本該是個車窗的地方,嫻熟的不知朝什麼招了招手,一會兒要右轉又伸出右胳膊也這麼招了招,我貓到前面觀察司機的表情,才發現他在後視鏡里正看著斜後方的車,招手是為了讓他們知道“都註意點兒啊,我要轉彎了啊”。我像個第一次吃到棒棒糖的孩子,被驚的嘿嘿笑出了聲。 突突車司機們除了開著窄小、靈敏的突突車在街頭巷尾橫衝直撞之外,偶爾也做一做忽悠乘客去珠寶店的兼職好吃回扣。我和朋友有回也遇上這麼個勤勞的兼職司機,拍胸脯對我們說:我就帶你們小小繞個路,幾分鐘,進了珠寶店你們就隨便瞅瞅啥也別買,看看就出來。說著賣力擰著車把帶著我們偏離了GPS路線。
車子停在了珠寶店門口。
珠寶店的招牌風格與國內三線城市郊區的五金店燈箱如出一轍,上面拙劣的PS了幾顆鑽石,遠看不知是眼鏡片還是玻璃球。招牌下麵站了幾個其他的突突車司機,估計也賺著一樣的外快,面無表情但目露凶光,默默為自己的同僚加油看是否能從我們兜里撈得一二。店里商品陳列延續了廣告牌不走心的設計,裂了縫的白瓷磚,積了灰的節能燈,燈下灰濛蒙的玻璃櫃里灰濛蒙的珠寶,邊上的塑料標簽寫著與目測樣子不成正比的價格。
我在店員面前坐下,他托著我的手,另一手拿著一枚戒指,給我講了一個有關月亮的故事。至於月亮是如何同這枚戒指發生了聯繫我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他講完故事後自然的把戒指套上我的無名指。我不由得挑起眉毛說,哇哦,你還是第一個給我戴戒指的男人呢。
店員沒有接我的話,笑的熟練極了,繼續講起那個有關月亮的故事。 3.4 我心中的科倫坡Top 3在 科倫坡 的剩下3天里,我吃咖喱拌飯大約5次,乘坐突突車大約10次,被當地人要求合影大約10次,充滿期待的找到某座建築而後又失望的離開不知道多少次。我看到人們行色匆匆,看到十九世紀拔地而起的商場現在幾乎被廢棄,看到了一個發展 中國 家在奮力邁著腳步—— 一面尚未能達到較高的現代化程度,一面又為了經濟發展,把一些民族特色稀釋在車水馬 龍里 。
但蘭卡還是那個蘭卡。巷子里的寺廟門前可能還是會蹲著一個身著紗麗的老婦,臉上寫著歲月的美和憂;穿過鬧市,轉眼或許就是座殖民年代的歐式建築,歷史就在那兒,靜悄悄沉甸甸的。
網站上所謂的景點排行有些時候並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我來說一下在 科倫坡 幾日真切感受到的一些亮點(排名無先後)。
加勒 菲斯綠地廣場:這片海灘是當地人很喜歡的休閑場所,當地人很多,有放風箏的孩子和家長,也有追逐打鬧的年輕小伙子,女孩子可能會被沒完沒了要求合影。海灘旁邊是一條不算太寬的馬路,而馬路邊上就是高樓(見下圖),一時間有種盜夢空間的魔幻感。建議帶相機的人註意保護相機鏡頭。因為海風很大,面向大海拍照時風可能會把水霧和沙子一起吹到鏡頭上。 Jami-Ul-Alfar清真寺:一座紅白相間的高大建築,仿佛愛麗絲夢游仙境中的城堡。如果說有的建築光憑外觀就能讓人心生神往,那這座清真寺一定當之無愧。但是,寺廟坐落於一個小巷錯落,髒亂,無序的街區,去往那裡的路上有許多小店鋪,出售一些看似不太衛生的小零食、穿成串兒的花(應該是拜佛時用來祈禱)等等。這座清真寺不允許女性進入,我無奈只在門口拍了幾張照片就走了。 古堡區域建築:攻略上能查到的名字是 科倫坡 古堡(要塞區),附近也有老 加勒 巴克 燈塔 、嘉吉百貨等等其他殖民時期的建築。大概是我本人比較喜歡看建築的緣故,這一片歐式建築屹立於其他稍顯破敗的樓房之中,在我眼裡變得尤為好看。
也有那麼些個值得紀念的瞬間,我並沒有忙著打卡景點。我花了3個多小時坐在廣場上看一群男孩子鬥舞,感受B-boy們一邊托馬斯迴旋一邊給我拋來的熾熱眼神;為尋找狼牙教堂穿過無數條歪歪扭扭的巷子,最終只找到被銹鎖箍緊的大門;穿過維 哈馬 哈德公園覺得索然無味,卻又興起加入一群當地小朋友們的游戲;遇到一群白衣飄飄的女學生,居然吆喝著組織了一次合影,大家都笑的那麼羞澀那麼美。
旅行的意外之喜,往往都在你關掉GPS徜徉信步之後,才悄悄發生。
後來回想,我更願意用兩天的時間把 科倫坡 草草看過,直接奔向 加勒 古城那令我回味的濕熱。
四、加勒,尋一座古城而來,望一眼夕陽離開數百年前, 荷蘭 人來到蘭卡的西 南海 角,就在 加勒 三面環海的半島上加固了這座城堡。從此,歷史和海風,都被圍在了這堵牆里。古城本就是個很美的字眼,這種美是時間贈予的,不容辯駁。 加勒 古城也是這麼個地方。
為了方便抵達景點,我預定了一家距離海灘和古城距離都差不多的住宿,卻不料失策——這家青旅在一片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山林里。
剛邁出 加勒 火車站出站口,我和朋友就被三四個突突車司機圍住。
Tuk tuk? Tuk tuk Madam? 他們殷勤的不斷重覆著簡短的問句。我朝馬路對面的城區望去,人群熙攘,不太像是好打車的樣子,索性跟面前的一個司機問了價錢。
“300 rupees” 司機說著,一邊搖了搖腦袋,蘭卡和 印度 的招牌式搖頭。
我嘟囔了一堆諸如別以為我是外國人就不曉得行情,旅館離這兒才兩公里之類的英文,感覺他好像沒聽明白,乾脆利落又補了句,“No, 100 rupees.”
司機霎時面露難色。可能我砍價的說辭激發了他的語言技能,他忽然流利的說“Sorry Madame, your hotel is on the mountain. Takes more petrol.”說著指了指不遠處的山腰上若隱若現的幾處房子。
Google地圖只能看位置看不了地形,講不了價,只得作罷。我沒好氣的把行李遞給了他。
但一路的爬坡和顛簸讓我相信,司機並沒有敲我竹杠。從 加勒 火車站前往 烏海 灘方向的路段沒有柏油馬路,地上全是發紅的泥土和大大小小的石頭。抵達旅館後,我心甘情願給了錢,揮手作別。
店里果然人多,湊熱鬧的不止只有我們,網紅店畢竟有網紅店的排場,waiter進進出出都顯得頗有格調。用餐環境和服務態度很棒,菜品味道也還行。螃蟹品種叫什麼我已經記不得了,只記得我廢了很大的勁撬蟹殼,終以一臉湯汁滿足的收場。
菜單背面的Constitution是這家店對自己菜品質量莊嚴又自豪的宣言,寫的很有意思,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好好品品。從第一條里那句“We don't serve them with one claw missing.”開始,我就覺得很可愛了。
3.3 突突車所謂的“轉向燈”突突車是這個國家最常見和常用的交通工具了,寬街窄巷都能去,在擁擠的車流里也敢擠在縫裡往前鑽,麻利,便宜,車型和國內常見的三輪摩托車 大同 小異。碰上熱情高漲的司機,還會欣然提供蘭卡式英語的免費導游解說詞,不管你聽不聽得明白,反正他說的很開心。
由於突突車硬件簡陋,駕駛座幾乎只有正前方那一面擋風玻璃和車把,外加司機們因個人信仰掛上的各種佛像,沒有轉向燈這一說。
正因如此,司機開車轉彎時非常有趣。有一回,我瞧見司機把左手伸出車的左側本該是個車窗的地方,嫻熟的不知朝什麼招了招手,一會兒要右轉又伸出右胳膊也這麼招了招,我貓到前面觀察司機的表情,才發現他在後視鏡里正看著斜後方的車,招手是為了讓他們知道“都註意點兒啊,我要轉彎了啊”。我像個第一次吃到棒棒糖的孩子,被驚的嘿嘿笑出了聲。 突突車司機們除了開著窄小、靈敏的突突車在街頭巷尾橫衝直撞之外,偶爾也做一做忽悠乘客去珠寶店的兼職好吃回扣。我和朋友有回也遇上這麼個勤勞的兼職司機,拍胸脯對我們說:我就帶你們小小繞個路,幾分鐘,進了珠寶店你們就隨便瞅瞅啥也別買,看看就出來。說著賣力擰著車把帶著我們偏離了GPS路線。
車子停在了珠寶店門口。
珠寶店的招牌風格與國內三線城市郊區的五金店燈箱如出一轍,上面拙劣的PS了幾顆鑽石,遠看不知是眼鏡片還是玻璃球。招牌下麵站了幾個其他的突突車司機,估計也賺著一樣的外快,面無表情但目露凶光,默默為自己的同僚加油看是否能從我們兜里撈得一二。店里商品陳列延續了廣告牌不走心的設計,裂了縫的白瓷磚,積了灰的節能燈,燈下灰濛蒙的玻璃櫃里灰濛蒙的珠寶,邊上的塑料標簽寫著與目測樣子不成正比的價格。
我在店員面前坐下,他托著我的手,另一手拿著一枚戒指,給我講了一個有關月亮的故事。至於月亮是如何同這枚戒指發生了聯繫我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他講完故事後自然的把戒指套上我的無名指。我不由得挑起眉毛說,哇哦,你還是第一個給我戴戒指的男人呢。
店員沒有接我的話,笑的熟練極了,繼續講起那個有關月亮的故事。 3.4 我心中的科倫坡Top 3在 科倫坡 的剩下3天里,我吃咖喱拌飯大約5次,乘坐突突車大約10次,被當地人要求合影大約10次,充滿期待的找到某座建築而後又失望的離開不知道多少次。我看到人們行色匆匆,看到十九世紀拔地而起的商場現在幾乎被廢棄,看到了一個發展 中國 家在奮力邁著腳步—— 一面尚未能達到較高的現代化程度,一面又為了經濟發展,把一些民族特色稀釋在車水馬 龍里 。
但蘭卡還是那個蘭卡。巷子里的寺廟門前可能還是會蹲著一個身著紗麗的老婦,臉上寫著歲月的美和憂;穿過鬧市,轉眼或許就是座殖民年代的歐式建築,歷史就在那兒,靜悄悄沉甸甸的。
網站上所謂的景點排行有些時候並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我來說一下在 科倫坡 幾日真切感受到的一些亮點(排名無先後)。
加勒 菲斯綠地廣場:這片海灘是當地人很喜歡的休閑場所,當地人很多,有放風箏的孩子和家長,也有追逐打鬧的年輕小伙子,女孩子可能會被沒完沒了要求合影。海灘旁邊是一條不算太寬的馬路,而馬路邊上就是高樓(見下圖),一時間有種盜夢空間的魔幻感。建議帶相機的人註意保護相機鏡頭。因為海風很大,面向大海拍照時風可能會把水霧和沙子一起吹到鏡頭上。 Jami-Ul-Alfar清真寺:一座紅白相間的高大建築,仿佛愛麗絲夢游仙境中的城堡。如果說有的建築光憑外觀就能讓人心生神往,那這座清真寺一定當之無愧。但是,寺廟坐落於一個小巷錯落,髒亂,無序的街區,去往那裡的路上有許多小店鋪,出售一些看似不太衛生的小零食、穿成串兒的花(應該是拜佛時用來祈禱)等等。這座清真寺不允許女性進入,我無奈只在門口拍了幾張照片就走了。 古堡區域建築:攻略上能查到的名字是 科倫坡 古堡(要塞區),附近也有老 加勒 巴克 燈塔 、嘉吉百貨等等其他殖民時期的建築。大概是我本人比較喜歡看建築的緣故,這一片歐式建築屹立於其他稍顯破敗的樓房之中,在我眼裡變得尤為好看。
也有那麼些個值得紀念的瞬間,我並沒有忙著打卡景點。我花了3個多小時坐在廣場上看一群男孩子鬥舞,感受B-boy們一邊托馬斯迴旋一邊給我拋來的熾熱眼神;為尋找狼牙教堂穿過無數條歪歪扭扭的巷子,最終只找到被銹鎖箍緊的大門;穿過維 哈馬 哈德公園覺得索然無味,卻又興起加入一群當地小朋友們的游戲;遇到一群白衣飄飄的女學生,居然吆喝著組織了一次合影,大家都笑的那麼羞澀那麼美。
旅行的意外之喜,往往都在你關掉GPS徜徉信步之後,才悄悄發生。
後來回想,我更願意用兩天的時間把 科倫坡 草草看過,直接奔向 加勒 古城那令我回味的濕熱。
四、加勒,尋一座古城而來,望一眼夕陽離開數百年前, 荷蘭 人來到蘭卡的西 南海 角,就在 加勒 三面環海的半島上加固了這座城堡。從此,歷史和海風,都被圍在了這堵牆里。古城本就是個很美的字眼,這種美是時間贈予的,不容辯駁。 加勒 古城也是這麼個地方。
為了方便抵達景點,我預定了一家距離海灘和古城距離都差不多的住宿,卻不料失策——這家青旅在一片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山林里。
剛邁出 加勒 火車站出站口,我和朋友就被三四個突突車司機圍住。
Tuk tuk? Tuk tuk Madam? 他們殷勤的不斷重覆著簡短的問句。我朝馬路對面的城區望去,人群熙攘,不太像是好打車的樣子,索性跟面前的一個司機問了價錢。
“300 rupees” 司機說著,一邊搖了搖腦袋,蘭卡和 印度 的招牌式搖頭。
我嘟囔了一堆諸如別以為我是外國人就不曉得行情,旅館離這兒才兩公里之類的英文,感覺他好像沒聽明白,乾脆利落又補了句,“No, 100 rupees.”
司機霎時面露難色。可能我砍價的說辭激發了他的語言技能,他忽然流利的說“Sorry Madame, your hotel is on the mountain. Takes more petrol.”說著指了指不遠處的山腰上若隱若現的幾處房子。
Google地圖只能看位置看不了地形,講不了價,只得作罷。我沒好氣的把行李遞給了他。
但一路的爬坡和顛簸讓我相信,司機並沒有敲我竹杠。從 加勒 火車站前往 烏海 灘方向的路段沒有柏油馬路,地上全是發紅的泥土和大大小小的石頭。抵達旅館後,我心甘情願給了錢,揮手作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