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重返歷史。(克拉科夫—奧斯維辛)
強制遣送啟動不久後,納粹批准了遣送8-16歲少年兒童的計劃。奧斯維辛共接納了至少23萬2千名青少兒,其中絕大部分在到達集中營當下就即刻被送往毒氣室殺害。奧斯維辛記錄在冊的少兒約2萬3千名,最後幸存者僅650名。
1942年3月起,孕婦也開始被送往集中營。之後1年多時間里,凡是在集中營中出生的嬰兒都被納粹屠殺,大部分被註射藥物或是直接放進水桶里溺斃。
這些幼小的生命,被剝奪了長大的機會,奧斯維辛是他們人生的起點也是終點,這很殘忍。
有這樣一段關於“嬰兒車對列”的描述:在嬰兒們慘遭殺害後,空空的嬰兒車每五個排成一排,被推出奧斯維辛,朝火車站方向而去——它們的主人,那一個個可愛的孩子,坐在裡面被推進集中營,與他們的父母、兄弟姐妹一起遭到殺害。
一開始納粹強行將孩子們與母親分開送往集中營,據目擊者稱,分別現場充滿著撕心裂肺的哭嚎。後來納粹並非網開一面,而是意識到讓母親與小孩獃在一起,能減輕黨衛隊的運送壓力,所以不再分離骨肉,索性將她們一起送進毒氣室。 距離奧斯維辛1號集中營3km外的2號比克瑙集中營,是我們熟悉的電影中呈現的集中營模樣。長長的鐵軌穿過營區,兩邊綿延開來是低矮的木房。
當納粹 德國 決定開始對猶太人進行大規模屠殺和滅絕時,他們需要修建一個能容納至少20萬人的大規模集中營。同時,在奧斯維辛1號集中營里通過人體試驗,已經發現了可用於毒氣屠殺,只需要有足夠大的“淋浴室”。
於是,最大規模的滅絕營——比克瑙誕生了。
鐵軌直接延伸進了集中營內部,便於納粹在大批收容者到達後迅速進行“篩選”,並將“無用”之人第一時間送進毒氣室屠殺。 比克瑙的毒氣室,為 歐洲 規模最大的毒氣屠殺室,包括2號、3號地下毒氣室和4號、5號地上毒氣室。地下毒氣室面積達210平方米,由更衣室、淋浴室組成,並設置了升降梯,將地下的屍體運至地面火葬場進行焚毀。1942-1944年間,約有100萬猶太人在這裡被屠殺。根據1943年黨衛軍集中營建設部門的一份報告顯示,比克瑙5個火葬場24小時接連不斷焚燒,一天可處理4756具屍體。 這幾間毒氣室,1945年被德軍炸毀,現在只剩下殘垣斷壁。即使是被潔白的大雪覆蓋,這片瓦礫堆也散髮出腥紅的驚怵氣息。
在奧斯維辛1號集中營,還保留了一間最初的小規模毒氣室,門口向參觀者立了一塊提示牌,上面寫著:這裡是很重要的場所,請您在參觀時保持靜默,用心感受當年猶太人們在此所遭受的一切,向他們被奪去的生命致敬。 就算我們窮極所有想象力,腦補出最慘絕人寰的屠殺場面,我們也無法切身感受到當年集中營里發生的所有.....細節飽滿、情節生動、情緒鮮活、痛苦深刻的一幕幕。 進入奧斯維辛參觀時,游客需要經過安檢,走過長長的的走廊。後來看地圖發現,這處入口也是當年猶太人入營登記的地方。不同的是,今天的奧斯維辛,是有出口的,位於曾經奧斯維辛黨衛隊辦公樓的後面。
我從寫著“出口”的地方離開,感到一種奇妙的不可思議:76年前,誰敢相信,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活著離開奧斯維辛。 回顧過去、重返歷史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理解事實和同感痛苦。“倘若不能懂得為什麼發生這樣的罪惡,你就不能環視這個世界,思考為什麼它還會再次發生。”
奧斯維辛不是少數變態狂的的心智失常,猶太屠殺也不是大量無知者的盲目跟風,而是由社會中普通的“好人”、受過良好教育的精英齊心協力、共同策劃的惡行。在極權制度和暴力統治的環境中,人性被擱置, 仁愛 、慈悲、良知這些人類珍貴的品質統統被抽離,好人活生生被變成了惡魔。 在 柏林 參觀 歐洲 被害猶太人紀念碑時,我就感嘆過,猶太屠殺不只是一個種族對另一個種族的滅絕,而是狂妄自私的人類進行的自我毀滅。這樣看來,我們誰都不是旁觀者和局外人。每個人都有可能在不同的處境中變成意外的受害者或是意外的加害者。 與 法國 政府、 斯洛伐克 政府在二戰時為了避免遭到納粹報複而主動“獻出”猶太人相反, 丹麥 當時極力救助猶太人,併在戰爭結束時給予返回的猶太人最熱烈的歡迎。裡斯在書中用這個例子說明,如果說個人的行為會受到環境影響,那麼一群人的共同努力可以創造出更好的文化,反過來提升個人的道德。
與其用“身不由己”做藉口任憑自己被環境腐化,不如“以身作則”維護社會的平等與自由。
只有匯聚個體的力量,形成正向的社會文化觀念,才是防止出現第二個奧斯維辛的方法。
1942年3月起,孕婦也開始被送往集中營。之後1年多時間里,凡是在集中營中出生的嬰兒都被納粹屠殺,大部分被註射藥物或是直接放進水桶里溺斃。
這些幼小的生命,被剝奪了長大的機會,奧斯維辛是他們人生的起點也是終點,這很殘忍。
有這樣一段關於“嬰兒車對列”的描述:在嬰兒們慘遭殺害後,空空的嬰兒車每五個排成一排,被推出奧斯維辛,朝火車站方向而去——它們的主人,那一個個可愛的孩子,坐在裡面被推進集中營,與他們的父母、兄弟姐妹一起遭到殺害。
一開始納粹強行將孩子們與母親分開送往集中營,據目擊者稱,分別現場充滿著撕心裂肺的哭嚎。後來納粹並非網開一面,而是意識到讓母親與小孩獃在一起,能減輕黨衛隊的運送壓力,所以不再分離骨肉,索性將她們一起送進毒氣室。 距離奧斯維辛1號集中營3km外的2號比克瑙集中營,是我們熟悉的電影中呈現的集中營模樣。長長的鐵軌穿過營區,兩邊綿延開來是低矮的木房。
當納粹 德國 決定開始對猶太人進行大規模屠殺和滅絕時,他們需要修建一個能容納至少20萬人的大規模集中營。同時,在奧斯維辛1號集中營里通過人體試驗,已經發現了可用於毒氣屠殺,只需要有足夠大的“淋浴室”。
於是,最大規模的滅絕營——比克瑙誕生了。
鐵軌直接延伸進了集中營內部,便於納粹在大批收容者到達後迅速進行“篩選”,並將“無用”之人第一時間送進毒氣室屠殺。 比克瑙的毒氣室,為 歐洲 規模最大的毒氣屠殺室,包括2號、3號地下毒氣室和4號、5號地上毒氣室。地下毒氣室面積達210平方米,由更衣室、淋浴室組成,並設置了升降梯,將地下的屍體運至地面火葬場進行焚毀。1942-1944年間,約有100萬猶太人在這裡被屠殺。根據1943年黨衛軍集中營建設部門的一份報告顯示,比克瑙5個火葬場24小時接連不斷焚燒,一天可處理4756具屍體。 這幾間毒氣室,1945年被德軍炸毀,現在只剩下殘垣斷壁。即使是被潔白的大雪覆蓋,這片瓦礫堆也散髮出腥紅的驚怵氣息。
在奧斯維辛1號集中營,還保留了一間最初的小規模毒氣室,門口向參觀者立了一塊提示牌,上面寫著:這裡是很重要的場所,請您在參觀時保持靜默,用心感受當年猶太人們在此所遭受的一切,向他們被奪去的生命致敬。 就算我們窮極所有想象力,腦補出最慘絕人寰的屠殺場面,我們也無法切身感受到當年集中營里發生的所有.....細節飽滿、情節生動、情緒鮮活、痛苦深刻的一幕幕。 進入奧斯維辛參觀時,游客需要經過安檢,走過長長的的走廊。後來看地圖發現,這處入口也是當年猶太人入營登記的地方。不同的是,今天的奧斯維辛,是有出口的,位於曾經奧斯維辛黨衛隊辦公樓的後面。
我從寫著“出口”的地方離開,感到一種奇妙的不可思議:76年前,誰敢相信,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活著離開奧斯維辛。 回顧過去、重返歷史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理解事實和同感痛苦。“倘若不能懂得為什麼發生這樣的罪惡,你就不能環視這個世界,思考為什麼它還會再次發生。”
奧斯維辛不是少數變態狂的的心智失常,猶太屠殺也不是大量無知者的盲目跟風,而是由社會中普通的“好人”、受過良好教育的精英齊心協力、共同策劃的惡行。在極權制度和暴力統治的環境中,人性被擱置, 仁愛 、慈悲、良知這些人類珍貴的品質統統被抽離,好人活生生被變成了惡魔。 在 柏林 參觀 歐洲 被害猶太人紀念碑時,我就感嘆過,猶太屠殺不只是一個種族對另一個種族的滅絕,而是狂妄自私的人類進行的自我毀滅。這樣看來,我們誰都不是旁觀者和局外人。每個人都有可能在不同的處境中變成意外的受害者或是意外的加害者。 與 法國 政府、 斯洛伐克 政府在二戰時為了避免遭到納粹報複而主動“獻出”猶太人相反, 丹麥 當時極力救助猶太人,併在戰爭結束時給予返回的猶太人最熱烈的歡迎。裡斯在書中用這個例子說明,如果說個人的行為會受到環境影響,那麼一群人的共同努力可以創造出更好的文化,反過來提升個人的道德。
與其用“身不由己”做藉口任憑自己被環境腐化,不如“以身作則”維護社會的平等與自由。
只有匯聚個體的力量,形成正向的社會文化觀念,才是防止出現第二個奧斯維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