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eyDevil】帶一本書去吳哥 浮塵滴進覺悟寺(暹粒、金邊)
↑塔布隆寺 除了吳哥的寺廟石雕,每個景區不同的樹根經絡也是值得好好看看。 ↑塔布隆寺 石牆上的青苔,或許和樹根一樣,是另外一種的保護。 ↑塔布隆寺 每一塊石頭,都是歷史的親歷者。
無論它們現在散落何處,都不能忽視它們曾經的位置。 ↑塔布隆寺 生根在石牆內,一種新生的嚮往。 ↑塔布隆寺 在這裡,不要跟著游客匆匆向前,慢慢的看看每一寸不同的雕刻,都是不一樣的故事,哪怕讀不懂故事。 ↑塔布隆寺 回想有一段時間,大家都以頹廢和非主流為流行。
但是看到這些頹恆斷壁的時候,更多的是希望。 ↑塔布隆寺 ↑塔布隆寺 我記得花兒與少年有一期在 伊斯坦布爾 ,許晴靠在藍色清真寺的牆壁上,她說可以想到很多過往和聯想到很多故事。
伊斯坦布爾 ,一個一直非常想去的城市。歐亞大陸橋、加拉塔大橋、藍色清真寺等等,下一個目的地我想會是 土耳其 。
跑題了 ↑塔布隆寺 ↑塔布隆寺 ↑塔布隆寺 從不同角度看向遠方或者天空,都是不一樣的景色。 ↑塔布隆寺 來到塔布隆寺,尤其是後面的崩密列,會想到我們的圓明園。
這是歷史,也是希望。 ↑塔布隆寺 塔布隆寺的蒼天 大樹 ,真的好像一顆顆藝術品一樣,自然和人文,本來都是血脈相融。 ↑塔布隆寺 天上的比翼鳥,貌似有點縹緲。
地上的連理枝,似乎更有靈性。 ↑塔布隆寺 再厚重的過去,也抵不過抬頭看到的天空。 ↑塔布隆寺 ↑塔布隆寺 斑駁,樹影。 ↑塔布隆寺 這就是前文提過的 柬埔寨 的雞,這兩隻還算是長得比較好的了。
比粒寺:永恆在無常中我們其實很少有機會冷靜面對自己的肉身存在。 印度 教信仰里有著對肉身眷念的本質,相信這個肉體會在一起又一次的死亡里不斷轉換形式。死亡是無常,我們害怕無常,逃避無常,然而永恆正是在無常之中。
——蔣勛《吳哥之美》 ↑比粒寺 ↑比粒寺 相對於比粒寺,我更喜歡蔣勛老師在書里變身塔的翻譯。
這裡是皇家火葬儀式的地方。 ↑比粒寺 在生活里我們會恐懼死亡,旅行中我們對於死亡又是怎樣的感覺呢? ↑比粒寺 曾經我也害怕死亡,害怕自己死亡,更害怕身邊人的死亡。
但在2014年親身經歷了自己外婆的死亡之後,我對死亡,從無知的恐懼變成的有知的擔憂。
當自己的親人在我面前走完一生最後的幾分鐘,在那個時刻天都是灰色的。 ↑比粒寺 可是生活不會回到過去,時間不會停止倒流,就像人不會復生一樣。
對於死亡,我現在內心恐懼的窗戶正在一點點的打開。
得益於這麼多年在旅行中,見到的宗教信仰,見到的人世倫理。
我們的出生,就是在走向死亡。
其實不是悲觀,更不是蹉跎。
我理解的死亡,只是人生最後的一個階段。
我們不能預測死亡到來的時刻,也不能想象我們死亡的位置。
但是我們希望死亡到來的時候,身邊的人不用那麼悲傷,不用那麼自責。
因為,人生何其短暫,我們相聚珍惜,我們期待前行,足矣。 ↑比粒寺 死亡和未來,其實都是一樣只需要順其自然的等待。
因為,我們正努力的活在當下。
未來,會是美好的。
死亡,也不一定都是悲傷的。 ↑比粒寺 就像吳哥一樣,它們從未“死亡”,只是被暫時遺忘過。 ↑比粒寺 睜開雙眼做場夢
問你
送我歸家有何用
——吳雨霏《 吳哥窟 》
↑比粒寺 面對生活,面對恐懼,我們會微笑嗎? 聖劍寺:落葉無盡的甬道 ↑聖劍寺 相傳該寺是闍耶跋摩七世為紀念他父親而修建的。 ↑聖劍寺 黃昏時分的聖劍寺,或許沒有巴肯山那麼人潮涌動。 ↑聖劍寺 可是卻有難得安靜的美。
無論它們現在散落何處,都不能忽視它們曾經的位置。 ↑塔布隆寺 生根在石牆內,一種新生的嚮往。 ↑塔布隆寺 在這裡,不要跟著游客匆匆向前,慢慢的看看每一寸不同的雕刻,都是不一樣的故事,哪怕讀不懂故事。 ↑塔布隆寺 回想有一段時間,大家都以頹廢和非主流為流行。
但是看到這些頹恆斷壁的時候,更多的是希望。 ↑塔布隆寺 ↑塔布隆寺 我記得花兒與少年有一期在 伊斯坦布爾 ,許晴靠在藍色清真寺的牆壁上,她說可以想到很多過往和聯想到很多故事。
伊斯坦布爾 ,一個一直非常想去的城市。歐亞大陸橋、加拉塔大橋、藍色清真寺等等,下一個目的地我想會是 土耳其 。
跑題了 ↑塔布隆寺 ↑塔布隆寺 ↑塔布隆寺 從不同角度看向遠方或者天空,都是不一樣的景色。 ↑塔布隆寺 來到塔布隆寺,尤其是後面的崩密列,會想到我們的圓明園。
這是歷史,也是希望。 ↑塔布隆寺 塔布隆寺的蒼天 大樹 ,真的好像一顆顆藝術品一樣,自然和人文,本來都是血脈相融。 ↑塔布隆寺 天上的比翼鳥,貌似有點縹緲。
地上的連理枝,似乎更有靈性。 ↑塔布隆寺 再厚重的過去,也抵不過抬頭看到的天空。 ↑塔布隆寺 ↑塔布隆寺 斑駁,樹影。 ↑塔布隆寺 這就是前文提過的 柬埔寨 的雞,這兩隻還算是長得比較好的了。
比粒寺:永恆在無常中我們其實很少有機會冷靜面對自己的肉身存在。 印度 教信仰里有著對肉身眷念的本質,相信這個肉體會在一起又一次的死亡里不斷轉換形式。死亡是無常,我們害怕無常,逃避無常,然而永恆正是在無常之中。
——蔣勛《吳哥之美》 ↑比粒寺 ↑比粒寺 相對於比粒寺,我更喜歡蔣勛老師在書里變身塔的翻譯。
這裡是皇家火葬儀式的地方。 ↑比粒寺 在生活里我們會恐懼死亡,旅行中我們對於死亡又是怎樣的感覺呢? ↑比粒寺 曾經我也害怕死亡,害怕自己死亡,更害怕身邊人的死亡。
但在2014年親身經歷了自己外婆的死亡之後,我對死亡,從無知的恐懼變成的有知的擔憂。
當自己的親人在我面前走完一生最後的幾分鐘,在那個時刻天都是灰色的。 ↑比粒寺 可是生活不會回到過去,時間不會停止倒流,就像人不會復生一樣。
對於死亡,我現在內心恐懼的窗戶正在一點點的打開。
得益於這麼多年在旅行中,見到的宗教信仰,見到的人世倫理。
我們的出生,就是在走向死亡。
其實不是悲觀,更不是蹉跎。
我理解的死亡,只是人生最後的一個階段。
我們不能預測死亡到來的時刻,也不能想象我們死亡的位置。
但是我們希望死亡到來的時候,身邊的人不用那麼悲傷,不用那麼自責。
因為,人生何其短暫,我們相聚珍惜,我們期待前行,足矣。 ↑比粒寺 死亡和未來,其實都是一樣只需要順其自然的等待。
因為,我們正努力的活在當下。
未來,會是美好的。
死亡,也不一定都是悲傷的。 ↑比粒寺 就像吳哥一樣,它們從未“死亡”,只是被暫時遺忘過。 ↑比粒寺 睜開雙眼做場夢
問你
送我歸家有何用
——吳雨霏《 吳哥窟 》
↑比粒寺 面對生活,面對恐懼,我們會微笑嗎? 聖劍寺:落葉無盡的甬道 ↑聖劍寺 相傳該寺是闍耶跋摩七世為紀念他父親而修建的。 ↑聖劍寺 黃昏時分的聖劍寺,或許沒有巴肯山那麼人潮涌動。 ↑聖劍寺 可是卻有難得安靜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