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神明和星辰,人間的藝術與真純——克什米爾拉達克
谷間靜得出奇,沒有漂浮的雲,連陰影也不變換,山崖里偶爾飛鳥掠過,野薔薇是谷地唯一的小型灌木,秋天葉子金黃,垂枝上紅色的成熟果實閃著瑪瑙樣的 光澤 。
我以為秋天是馬爾卡最豐富多彩的季節,stanzen說,夏季才是。
光禿禿的荒蕪山谷里,極少的植物,卻開著各色各樣的小花,冷峻蒼涼的山石和嬌柔脆弱的鮮花,努力倔強的生長和突如其來的死亡,一朵漂浮游走的雲,一隻初生學飛的雛鳥,晨光漫過山脊,傍晚葉尖絨毛上佈滿橙黃的餘暉……
這一切,
都令人感到美、單純、謙卑和尊嚴。 印控克什米爾拉達克拓展瞭解:
書籍:
《Ladakh》
《Markha Valley》
《Alchi—the living heritage of ladakh》
《Anatomy,Age and Ecology of High Mountain Plants in Ladakh,the Western Himalaya》
紀錄片:
日本 NHK《桑 噶爾 高原的女兒們》
日本 NHK《 絲綢之路 》之《秘境拉達克》
美國 紀錄片《輪迴》
英國 BBC《人類星球》第7集《河流》
英國 《我們的世界》16集《重回贊斯卡》
電影取景地:
《三傻大鬧寶萊塢》:大多數人都看過這部經典的片子,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最後阿米爾汗現身的藍色高原湖泊場景是在克什米爾拉達克的班公湖拍的(班公湖 印度 占有三分之一);
《墜入》:配色超美、故事感人的豆瓣高分冷門電影,大部分在拉達克拍攝;
《輪迴》: 印度 版的《色戒》,俗世和修行的糾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黎明前的拉達克》:以1962年中印戰爭為背景,實際上是個溫情的反戰片。 從 新疆 的 葉城 出發,翻越喀喇 昆侖山 口終年積雪的高山達阪,經古 絲綢之路 的桑株古道,可以抵達喜馬拉雅北部 印度 查謨 -克什米爾邦的歷史重鎮 列城 。
這裡是——達拉克,曾經的象雄王國 阿裡 三圍之一,古 絲綢之路 的必經重地,商旅往來輝煌百年,無數的陶瓷、絲綢、皮毛從這裡流向 中亞 ,而後在漫長的歲月里,拉達克宗主權幾易其手,藏傳佛教、 印度 教、伊斯蘭教多教並立, 中國 、 印度 、 巴基斯坦 ,紛爭對峙,戰火不熄。
群山之中的拉達克,喀喇 昆侖山 脈阻擋了來自北方的濕氣和雨水,喜馬拉雅山脈則阻隔了吹向 印度 大陸的季風,成為極度高寒乾旱地域。
植被稀薄脆弱,山地風化荒蕪,全年雪山封凍時間長達七個月, 西藏 狼、歐亞棕熊、赤狐、雪豹、 西藏 盤羊、岩羊、雪雞、金鷹在黑美寺國家公園陡峭的海拔高地活動,除此之外,鮮有人跡。
但因此更多地保留了藏傳佛教宗教儀軌,同在喜馬拉雅,比起 尼泊爾 九十月份的登山大潮,拉達克是更加遙遠沉寂的所在。
我和lee從德里轉機,飛往拉達克首府 列城 ,從這裡開始印控克什米爾徒步旅程。 1、燦爛千陽——列城九月底的 列城 ,雪山環繞的拉達克河谷到處是高聳挺拔的金黃楊樹林,泥夯磚土的民居悄無聲息融入荒漠中,像是從來就有,也像是亘古未變,陽光輕易穿透高空,灑在旅館院子里的虞美人上,嬌柔脆弱又美艷奪目,盛咖喱飯和玫瑰茄燒豆腐的銅製餐具在午後陽光下閃耀著優雅迷人的華麗 光澤 ,屋子後面就是 列城 老王宮,窗外目之所及是積雪的山巒。
這樣晴好的金秋 列城 ,似乎滿足我避開喧囂的德里前來這裡的一切幻想:安靜、避世,絕美的風光,以及悠久的人文。 穿過逼仄巷子里頹敗傾倒的建築, 巴基斯坦 人在木板房裡製作穆斯林的主食Chapati麵餅,大大小小的麵餅在石子炕里烤出金黃色,隨意用報紙裹就遞到主顧手裡。 一隻龐大衰老的山羊匍匐相伴在老婦人腳下,幾個年輕的男孩兒提著板球拍穿過榆柳樹蔭,舊王宮下的一眼凍泉水有輪流提著水壺來打水的人,蓄著鬍鬚的蔬菜攤販小伙子坐在天花四周用鏡子擴充了空間的蔬菜 塔林 里靦腆地跟我打招呼,看起來魔幻又奇妙。 主街上卻意外聚集著熙熙攘攘的人群,處處拉著旗幟標語,數百穆斯林成年男子們身著黑袍、頭纏黑巾,彙集在清真寺外席地跪坐,以棍棒鐵鏈抽打自身至鮮血淋漓,神情肅穆,呼號悲戚,街道盡頭圍起防爆隔離帶,四處是手持槍械的巡警。
猝不及防陷入黑色人潮里,初時不明就里,我們還四處張望拍照,後見清真寺外赫然懸掛的“Ashura”壁毯,才知是穆斯林以血淚哀悼侯賽因的阿舒拉節,敏感的神經立時緊張起來,越是急於離開,越是慌不擇路,lee拉我拐進主街後面的巷道才得脫身。
而僅一街之隔的小巷集市裡,又回歸到僻遠小城的寧靜,地毯小商販閑然撣著織錦繡花地毯上的灰塵,持轉經輪的藏族阿媽守著乾果攤微眯起眼睛打盹。 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在 列城 城區,清晨登上舊王宮的山頂俯瞰整個河谷,高聳的土木石夯藏式王宮周圍如今已是流浪狗的聚集地,格桑花盛放的坍塌圍牆外是日式出檐深遠的四角木樓,再遠的拉達克河畔清真寺的宣禮塔矗立在民居之上,不過萬人的 列城 城區,多種信仰混為一體卻又各自獨立。
這樣悖謬的 列城 ,似乎也只能存在於艽野之中重山之遠的拉達克,這裡是人間煉獄,在與世隔絕的空氣稀薄地帶,一切生存的補給僅能自給自足;這裡也是天堂樂土,嬉皮士、苦行僧得以有不受侵擾的修行凈土。 以 列城 為中心,除開 中國 護照的禁行區域,往西去往奈保爾《 印度 三部曲》里的 斯利那加 達爾湖,那裡是貴族的避暑天堂,達爾湖賣花人曾一度占據我的出行榜單,直到我發現了拉達克。
西線- 斯利那加 沿途有以雕塑和壁畫著稱的阿基寺以及噶舉派的古老寺廟拉瑪玉如,在Kargil還可改道padum去往贊斯卡河谷徒步。
往東南方向依次是坐落在濕地河谷彩林之上的Shey寺,之後是小佈達拉宮Thiksey寺,珍寶眾多的hemis寺,其間Stakna 是馬爾卡徒步的起點,沿著這條道路經馬列高原公路可以前往我此行的最終目的地—— 默納利 轉道spiti valley。
而要在贊斯卡河谷和馬爾卡河谷之間做選擇,是極為艱難的。
一個有著在BBC和KBS紀錄片中頻頻出鏡的數百年懸崖寺廟Phuktal,其自身的封閉性與純粹性讓人按捺不住一探究竟的躁動,從贊斯卡河谷還可徒步穿越到Darcha去往 默納利 ,只是徒步翻越數座5000米高山,需要12-15天的時間。
另一個則有著與 阿裡 近似的更為險絕壯美的自然風光,況且有多種選擇,無需走完全程就可領略高寒苦地的人文自然,而後,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花在spiti valley。 在經過兩天的掙扎之後,我不得不做出決定,捨棄行前看了大量紀錄片和查閱了眾多資料瞭解的懸崖寺廟Phuktal,走馬爾卡山谷而後去往 默納利 去spiti valley。
這樣的時刻時常出現在時間窘迫的旅途,我必得在歡喜和期待之間做出選擇,總沒有圓滿之法。
在與徒步公司定下馬爾卡的嚮導後,我和Lee有了兩天時間從容地閑逛 列城 周邊的寺廟。 東南線的寺廟皆在半日的範圍,午飯過後,我們在集市中租定一輛車才出發,這樣晴好的季節,樹木都已金黃,空氣清澈通透,風來去自如,我們不徐不疾。 Shey(雪伊寺)出 列城 不遠,寺廟依山而建,幾座白塔懸崖排開,山腳下的開闊地帶大片的楊樹林適逢最好的季節,碧藍色的 印度 河穿林而過,這大概是 列城 最易到達風景最好的寺廟,映襯得雪伊寺雖殿宇衰敗尤有興旺之像。寺里喇嘛正在誦經,人人持一面曲柄鼓,邊誦邊敲擊,呢喃的誦經聲和渾厚的法鼓聲顯得昏暗的殿堂內愈加清凈肅穆。
我對禮佛一事多有不解,常自言我是唯物主義者,對風俗舊習嗤之以鼻,可到寺廟見了寶相莊嚴,也還是不免心生敬畏,不敢高聲語。也就是“子不語怪,力,亂,神”,但還要“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在拉達克眾多的寺廟中,Stakna並沒有特別的名氣,看過Shey寺之後的旅客大多直奔Thiksey寺,但要在飛馳路過後驀然迴首時,才會發現它的絕妙之處。 白牆赤窗的平頂寺廟聳立在平坦的河谷中一塊沙壟之上,狀如堡壘,碧藍蜿蜒的 印度 河剛好在流經Stakna時形成一個漂亮的S形,下午的側逆光透過河邊成片的楊樹和柳葉明亮金黃一片,景物由近及遠的位置層次、畫面的線條感以及色彩的天然搭配,是毋庸置疑的攝影位,以至於我和lee往返兩次,只為臨樹近河,隔岸觀景。 Thiksey寺在 列城 以形如佈達拉宮而引人註目,常稱“小佈達拉宮”,層級錯落有致,但因修葺維護得較好,倒讓我覺得索然無味,以至於對富庶而明亮的hemis寺,我也同樣覺得無趣。
大約陰翳、古舊、模糊、空缺的事物,才更具幽玄的美感,美本身不存在於物體之中,而存在於物與物產生的陰翳的波紋和明暗之中,形跡脫落的壁畫,拂了又覆的塵土,和喇嘛粗糙皴裂的手掌一樣,有歲月的蘊藉。
我以為秋天是馬爾卡最豐富多彩的季節,stanzen說,夏季才是。
光禿禿的荒蕪山谷里,極少的植物,卻開著各色各樣的小花,冷峻蒼涼的山石和嬌柔脆弱的鮮花,努力倔強的生長和突如其來的死亡,一朵漂浮游走的雲,一隻初生學飛的雛鳥,晨光漫過山脊,傍晚葉尖絨毛上佈滿橙黃的餘暉……
這一切,
都令人感到美、單純、謙卑和尊嚴。 印控克什米爾拉達克拓展瞭解:
書籍:
《Ladakh》
《Markha Valley》
《Alchi—the living heritage of ladakh》
《Anatomy,Age and Ecology of High Mountain Plants in Ladakh,the Western Himalaya》
紀錄片:
日本 NHK《桑 噶爾 高原的女兒們》
日本 NHK《 絲綢之路 》之《秘境拉達克》
美國 紀錄片《輪迴》
英國 BBC《人類星球》第7集《河流》
英國 《我們的世界》16集《重回贊斯卡》
電影取景地:
《三傻大鬧寶萊塢》:大多數人都看過這部經典的片子,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最後阿米爾汗現身的藍色高原湖泊場景是在克什米爾拉達克的班公湖拍的(班公湖 印度 占有三分之一);
《墜入》:配色超美、故事感人的豆瓣高分冷門電影,大部分在拉達克拍攝;
《輪迴》: 印度 版的《色戒》,俗世和修行的糾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黎明前的拉達克》:以1962年中印戰爭為背景,實際上是個溫情的反戰片。 從 新疆 的 葉城 出發,翻越喀喇 昆侖山 口終年積雪的高山達阪,經古 絲綢之路 的桑株古道,可以抵達喜馬拉雅北部 印度 查謨 -克什米爾邦的歷史重鎮 列城 。
這裡是——達拉克,曾經的象雄王國 阿裡 三圍之一,古 絲綢之路 的必經重地,商旅往來輝煌百年,無數的陶瓷、絲綢、皮毛從這裡流向 中亞 ,而後在漫長的歲月里,拉達克宗主權幾易其手,藏傳佛教、 印度 教、伊斯蘭教多教並立, 中國 、 印度 、 巴基斯坦 ,紛爭對峙,戰火不熄。
群山之中的拉達克,喀喇 昆侖山 脈阻擋了來自北方的濕氣和雨水,喜馬拉雅山脈則阻隔了吹向 印度 大陸的季風,成為極度高寒乾旱地域。
植被稀薄脆弱,山地風化荒蕪,全年雪山封凍時間長達七個月, 西藏 狼、歐亞棕熊、赤狐、雪豹、 西藏 盤羊、岩羊、雪雞、金鷹在黑美寺國家公園陡峭的海拔高地活動,除此之外,鮮有人跡。
但因此更多地保留了藏傳佛教宗教儀軌,同在喜馬拉雅,比起 尼泊爾 九十月份的登山大潮,拉達克是更加遙遠沉寂的所在。
我和lee從德里轉機,飛往拉達克首府 列城 ,從這裡開始印控克什米爾徒步旅程。 1、燦爛千陽——列城九月底的 列城 ,雪山環繞的拉達克河谷到處是高聳挺拔的金黃楊樹林,泥夯磚土的民居悄無聲息融入荒漠中,像是從來就有,也像是亘古未變,陽光輕易穿透高空,灑在旅館院子里的虞美人上,嬌柔脆弱又美艷奪目,盛咖喱飯和玫瑰茄燒豆腐的銅製餐具在午後陽光下閃耀著優雅迷人的華麗 光澤 ,屋子後面就是 列城 老王宮,窗外目之所及是積雪的山巒。
這樣晴好的金秋 列城 ,似乎滿足我避開喧囂的德里前來這裡的一切幻想:安靜、避世,絕美的風光,以及悠久的人文。 穿過逼仄巷子里頹敗傾倒的建築, 巴基斯坦 人在木板房裡製作穆斯林的主食Chapati麵餅,大大小小的麵餅在石子炕里烤出金黃色,隨意用報紙裹就遞到主顧手裡。 一隻龐大衰老的山羊匍匐相伴在老婦人腳下,幾個年輕的男孩兒提著板球拍穿過榆柳樹蔭,舊王宮下的一眼凍泉水有輪流提著水壺來打水的人,蓄著鬍鬚的蔬菜攤販小伙子坐在天花四周用鏡子擴充了空間的蔬菜 塔林 里靦腆地跟我打招呼,看起來魔幻又奇妙。 主街上卻意外聚集著熙熙攘攘的人群,處處拉著旗幟標語,數百穆斯林成年男子們身著黑袍、頭纏黑巾,彙集在清真寺外席地跪坐,以棍棒鐵鏈抽打自身至鮮血淋漓,神情肅穆,呼號悲戚,街道盡頭圍起防爆隔離帶,四處是手持槍械的巡警。
猝不及防陷入黑色人潮里,初時不明就里,我們還四處張望拍照,後見清真寺外赫然懸掛的“Ashura”壁毯,才知是穆斯林以血淚哀悼侯賽因的阿舒拉節,敏感的神經立時緊張起來,越是急於離開,越是慌不擇路,lee拉我拐進主街後面的巷道才得脫身。
而僅一街之隔的小巷集市裡,又回歸到僻遠小城的寧靜,地毯小商販閑然撣著織錦繡花地毯上的灰塵,持轉經輪的藏族阿媽守著乾果攤微眯起眼睛打盹。 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在 列城 城區,清晨登上舊王宮的山頂俯瞰整個河谷,高聳的土木石夯藏式王宮周圍如今已是流浪狗的聚集地,格桑花盛放的坍塌圍牆外是日式出檐深遠的四角木樓,再遠的拉達克河畔清真寺的宣禮塔矗立在民居之上,不過萬人的 列城 城區,多種信仰混為一體卻又各自獨立。
這樣悖謬的 列城 ,似乎也只能存在於艽野之中重山之遠的拉達克,這裡是人間煉獄,在與世隔絕的空氣稀薄地帶,一切生存的補給僅能自給自足;這裡也是天堂樂土,嬉皮士、苦行僧得以有不受侵擾的修行凈土。 以 列城 為中心,除開 中國 護照的禁行區域,往西去往奈保爾《 印度 三部曲》里的 斯利那加 達爾湖,那裡是貴族的避暑天堂,達爾湖賣花人曾一度占據我的出行榜單,直到我發現了拉達克。
西線- 斯利那加 沿途有以雕塑和壁畫著稱的阿基寺以及噶舉派的古老寺廟拉瑪玉如,在Kargil還可改道padum去往贊斯卡河谷徒步。
往東南方向依次是坐落在濕地河谷彩林之上的Shey寺,之後是小佈達拉宮Thiksey寺,珍寶眾多的hemis寺,其間Stakna 是馬爾卡徒步的起點,沿著這條道路經馬列高原公路可以前往我此行的最終目的地—— 默納利 轉道spiti valley。
而要在贊斯卡河谷和馬爾卡河谷之間做選擇,是極為艱難的。
一個有著在BBC和KBS紀錄片中頻頻出鏡的數百年懸崖寺廟Phuktal,其自身的封閉性與純粹性讓人按捺不住一探究竟的躁動,從贊斯卡河谷還可徒步穿越到Darcha去往 默納利 ,只是徒步翻越數座5000米高山,需要12-15天的時間。
另一個則有著與 阿裡 近似的更為險絕壯美的自然風光,況且有多種選擇,無需走完全程就可領略高寒苦地的人文自然,而後,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花在spiti valley。 在經過兩天的掙扎之後,我不得不做出決定,捨棄行前看了大量紀錄片和查閱了眾多資料瞭解的懸崖寺廟Phuktal,走馬爾卡山谷而後去往 默納利 去spiti valley。
這樣的時刻時常出現在時間窘迫的旅途,我必得在歡喜和期待之間做出選擇,總沒有圓滿之法。
在與徒步公司定下馬爾卡的嚮導後,我和Lee有了兩天時間從容地閑逛 列城 周邊的寺廟。 東南線的寺廟皆在半日的範圍,午飯過後,我們在集市中租定一輛車才出發,這樣晴好的季節,樹木都已金黃,空氣清澈通透,風來去自如,我們不徐不疾。 Shey(雪伊寺)出 列城 不遠,寺廟依山而建,幾座白塔懸崖排開,山腳下的開闊地帶大片的楊樹林適逢最好的季節,碧藍色的 印度 河穿林而過,這大概是 列城 最易到達風景最好的寺廟,映襯得雪伊寺雖殿宇衰敗尤有興旺之像。寺里喇嘛正在誦經,人人持一面曲柄鼓,邊誦邊敲擊,呢喃的誦經聲和渾厚的法鼓聲顯得昏暗的殿堂內愈加清凈肅穆。
我對禮佛一事多有不解,常自言我是唯物主義者,對風俗舊習嗤之以鼻,可到寺廟見了寶相莊嚴,也還是不免心生敬畏,不敢高聲語。也就是“子不語怪,力,亂,神”,但還要“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在拉達克眾多的寺廟中,Stakna並沒有特別的名氣,看過Shey寺之後的旅客大多直奔Thiksey寺,但要在飛馳路過後驀然迴首時,才會發現它的絕妙之處。 白牆赤窗的平頂寺廟聳立在平坦的河谷中一塊沙壟之上,狀如堡壘,碧藍蜿蜒的 印度 河剛好在流經Stakna時形成一個漂亮的S形,下午的側逆光透過河邊成片的楊樹和柳葉明亮金黃一片,景物由近及遠的位置層次、畫面的線條感以及色彩的天然搭配,是毋庸置疑的攝影位,以至於我和lee往返兩次,只為臨樹近河,隔岸觀景。 Thiksey寺在 列城 以形如佈達拉宮而引人註目,常稱“小佈達拉宮”,層級錯落有致,但因修葺維護得較好,倒讓我覺得索然無味,以至於對富庶而明亮的hemis寺,我也同樣覺得無趣。
大約陰翳、古舊、模糊、空缺的事物,才更具幽玄的美感,美本身不存在於物體之中,而存在於物與物產生的陰翳的波紋和明暗之中,形跡脫落的壁畫,拂了又覆的塵土,和喇嘛粗糙皴裂的手掌一樣,有歲月的蘊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