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Q’echuyoq Muyu東邊(照片右側)的小路走下來,到梯田南側。
Q’echuyoq Muyu的南側所拍
一般的印加梯田,都是依山而建立在山坡,由山頂延伸到山谷。 莫雷 (Moray)梯田卻有些不一樣,它不是依山、且在山谷而建,是一個相當獨特的印加遺址。目前為止,沒人知道這些梯田的真正功能。從梯田的位置和結構,有些人類學家認為,它是印加人建造的一個農業實驗室,在這裡種植各種各樣的實驗改良作物。
印加人的梯田,根據各層平臺地面溫度的不同,種植不同種類農產品,生產藜麥(quinoa)和 kiwicha(莧菜)等穀物,以及玉米,還有多種的馬鈴薯。
再從Q’echuyoq Muyu的西側小路走上去
莫雷 (Moray)梯田,就像一個圓形劇場,各層平臺建擋土牆上,牆體充滿了肥沃的土壤,並有複雜的灌溉系統。利用了每個平臺上不同的氣候,適應不同品種的植物。據推測,根據他們在這種溫室物種的經驗,印加人組織了所有印加帝國的農業生產。
Q’echuyoq Muyu的南半(半圓形)部分
Q’echuyoq Muyu東側,由於歲月有一小段部分損毀。
我們走的是,游覽黃色(短)線路,近1小時。
Q’echuyoq Muyu的北側所拍
(二) Sima Muyu:
Sima Muyu,位在Q’echuyoq Muyu的 西北 邊,是一個多層同心圓形的梯田。
Sima Muyu各層有石頭堆積,用意何在?
(三) Intiwatana Muyu:
Intiwatana Muyu是最小的,海拔3510米。
Intiwatana Muyu旁邊(照片上方),小巴旁的小亭,是 莫雷 (Moray)另一齣入口。
最後臨去前,又給Q’echuyoq Muyu按了相機快門。
(C)段路,從 莫雷 (Moray)至馬拉斯 鹽田 (Salineras de Maras)的所走路程。
離開 莫雷 (Moray),是走回頭路,所以又回經馬拉斯(Maras)。
離馬拉斯(Maras)2公里,有一岔路口,路旁有"藍牌白字路標",正對著往 鹽田 方向的土路。在此,左轉往北走,約五、六公里後,就到了馬拉斯 鹽田 (Salineras de Maras)。(照片為返回時才照的)
〔註1〕
此處岔路口,距離前面提及的路口(公交站Paradero Maras–Moray),也差不多2公里。換句話說,此處岔路口在馬拉斯(Maras)和路口(公交站Paradero Maras–Moray)之間的一半路程。
〔註2〕
"藍牌白字路標"內容:
"謝謝你來訪;往右Maras 3Km、Moray 12Km;往左Urubamba、Chinchero、Cusco的公路"。
經過售票及檢票口,門票S/10。 鹽田 這景點,不包含在COSITUC旅游門票BTC內,因此得另外購買門票。
門票背面印有 鹽田 的線路圖
10:47,到達Maras 鹽田 對面山坡,租車師傅停下車來,先讓我們從上而下俯瞰壯觀的 鹽田 。
密密麻麻的一片片 鹽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