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文藝與野性的呼喚

14世界中期,黑死病奪去了一大半的生命,而後 挪威 與 丹麥 聯盟, 挪威 的政治和國防被 丹麥 接管。
奧斯陸 陷入了黑暗。




1814年, 挪威 的第一部憲法宣佈指定克裡斯 蒂安 尼亞為新王國的首都,但是他們的努力被 瑞典 宣佈無效。 瑞典 隨後將 挪威 與 丹麥 合併,這個國家的未來掌握在別國的手中。一直到1905年,聯邦解題, 挪威 成了一個獨立的國家,1925年,它又恢復了原來的名字—— 奧斯陸 。
從那時起,這座城市再也沒有停滯不前。







一個雕塑公園竟然這麼貼近自然,讓人感嘆自然與城市融合的如此之好。






通過悟空的回答,我瞭解到:一個人的成就來自於他受到的教育。那教育是什麼呢?顯眼不只是學過的數理化,更是青少年時期的愛好。當維格蘭年少的時候,就對新教、精神、木雕和繪畫非常感興趣,這些看似有所牽連的組合正是成就他一生作品的基石。1889年他第一次展出作品,就獲得了全 挪威 的關註。
1989年他前往 哥本哈根 ,隨後又到達藝術之都 巴黎 ,然後又去了 意大利 。在藝術氣息更加浪漫的 南歐 ,他與不同的大師一起工作,並深受 法國 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的啟發。隨後,他回到 挪威 ,維格蘭突發奇想,要在 奧斯陸 建立一個專門展示自己作品的藝術天堂,他的想法得到 奧斯陸 市政府的支持。
當然,支持是有條件的,1921年 奧斯陸 市政府與他達成協議,市政府為他劃撥一塊土地,並提供一個寬敞的工作室;作為交換條件,維格蘭逝世後要將其全部藝術作品以及雕塑的所有原創模型贈予 奧斯陸 市政府。
維格蘭對協議很滿意,從1924年到1943年,他就一直在這個工作室里為維格蘭公園雕塑嘔心瀝血。





維格蘭公園大大小小的雕塑非常多,加之優美的自然環境,大半天的時間就這樣消磨。如果慢慢的、仔細的欣賞每一個雕塑,花費的時間會更久。 比如 這座高約14米的花崗岩石雕《巨石》,就矗立在公園最高的山頂上。這個巨大的作品是3個雕工從1929年到1943年用了14年之久才雕刻完成的。雕塑細緻而形象的描繪了121個人奮力向上爬,都想把其他人壓在腳下,好讓自己爬上頂峰。
對於這個雕塑, 北歐 人的理解不同:為生命而掙扎,渴望獲得精神上的自由,不斷的超越。而來自於壓力巨大的、競爭激烈的、粗鄙的我,理解的是:踩著別人攀爬高峰。
奧斯陸 仿佛留著雕塑的血液,無論是在市政廳、碼頭公園還是在國家大劇院公園,都可以看到偌大的雕塑群,就是不起眼的街頭綠地或小花園中也都有不少雕塑。他們主題鮮明,栩栩如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游客駐足留影。







從 奧斯陸 一路向西,地勢起伏增多,雙向四車道的高速公路變成雙向兩個車道。車子不多,公路起起伏伏,一會 盤山 ,一會下到山谷,很有駕駛樂趣。 挪威 的公路路況很好,即使是山路,各種標誌標線也非常清晰,每個人開車都很守規矩,沒有人危險駕駛。
越走風景越好,自然風貌只有用“嘆為觀止”四個字形容。這裡是哈當 厄爾 高原,如果不是自駕,可能無法與這塊土地結緣。這裡是 歐洲 最大的山地高原,在這裡可以看到結冰的湖泊,被白雪覆蓋的山丘,一望無際的荒野。
高原上散落著一些村鎮和房屋,你會懷疑:到底誰會住在這裡?他們靠什麼生活?
一個農夫操作著自動劈柴機,寒冷的風,從他的耳邊擦過。他站在山坡的邊緣俯瞰下午四點的陽光——太陽的角度已經傾斜,將山坡下的河水和村莊划出了界線。一切仿佛都是靜止的,只有流動的河水撥動著時光的秒針,推著一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