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南極之行
↑南極半島 南極,地球最南端,傳說中的世界盡頭。四周環繞太平洋, 印度 洋和大西洋,陸地面積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十分之一,相當於 中國 面積的1.5倍。南極高原氣候惡劣,處於海拔3500米,年平均氣溫零下55攝氏度到零下60攝氏度;12級颱風風速是32.6米/秒,南極最大風速可達100米/秒!挑戰南極,是對膽魄和體力的最大考驗。南極寧靜,南極壯美,南極純潔,南極神秘,所有經過南極冒險的勇士都堅信:南極之旅絕對是一個人一輩子最值得回味的經歷。 我從 大連 出發到 北京 ,再飛行10小時抵達 卡塔爾 首都 多哈 。休息4小時後,再苦熬18小時飛抵 巴西 首都 聖保羅 ,休息1個小時再飛抵 阿根廷 首都 布宜諾斯艾利斯 。橫跨 亞洲 , 非洲 大陸,大西洋,進入 拉丁美洲 。次日飛行4小時到達地球最南端城市 烏斯懷亞 ,總航程30多個小時,完全打破了我的單次連續飛行記錄。
南美小城 烏斯懷亞 (Ushuaia),也稱世界盡頭。它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這裡依山傍海,別緻而美麗。小城街道不寬,但十分乾凈。街邊全是在童話里才會出現的那種屬於白雪公主的可愛小木屋。屋前屋後的鮮花開得正旺,這裡正是南半球生機盎然的夏天。但清冷的空氣和抬眼處白雪皚皚的山峰,又讓人恍然提前感受到南極的氣息。
烏斯懷亞 距本國首都 布宜諾斯艾利斯 遠達3200公里,距 南極洲 卻只有800公里。從 澳大利亞 、 新西蘭 等地乘船往 南極洲 ,至少需要一周的時間;而由 烏斯懷亞 起航,越過德雷克海峽,兩天便可到達。因此前往 南極洲 探險和考察, 烏斯懷亞 是一個理想的起航和補給基地,堪稱世界上最南的居民點。
與其說 烏斯懷亞 是一個小城,不如說是一個小鎮,它的街道不多,也不大,只需兩個小時左右就可以走完。在一條小街,我看到許多旅行社,玻璃門上都貼著去南極旅游的廣告,許多種船隻供君選擇,據說有些富有探險精神的人還乘坐帆船前往南極。我看了一下,有 俄羅斯 核動力破冰船、有來自 法國 和 瑞士 的游輪,時不時還有一兩個背包客從裡面走出來,這裡是去南極的大多數船隻的出發地。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參觀完世界公路最南端的盡頭— 阿根廷 3號公路後,我們驅車前往 火地島 郵局, 火地島 地理位置比 烏斯懷亞 更靠近南極,所以這個小鐵皮房子才是真正的大陸最南端的郵局,不知這算不算世界上最小的郵局,可千萬不要小看了這間不起眼的小屋,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的獨一無二,每天都有游客專程前來。企鵝圖案的印章很漂亮,當然,3個美金一個章,稍顯價高。在恩森納達灣,我們欣賞到了畢哥海峽的極致美景,以及米格魯海峽波瀾壯闊的氣象。
在 烏斯懷亞 ,學了幾句 西班牙 語,略做記錄:抵愛某,我愛你;格 萊西 雅,謝謝; 維多利亞 ,早安;奧拉,你好;鞭,好;撒路,乾杯。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在離開 烏斯懷亞 進入公海後,全球漫游寶就失去信號而無法上網,船上能買到衛星上網流量,100美金200M流量,衛星信號的通訊不是很穩定。
去南極要穿越德雷克海峽,那是有名的魔鬼海峽。16世紀初, 西班牙 占領了南美大陸,為了切斷其他西方國家與 亞洲 和美 洲的貿易,他們封鎖了航路,嚴禁一切他國船隻的來往,使太平洋變為 西班牙 的私海。這時, 英國 人德雷克的販奴船在 西班牙 受到攻擊,德雷克僥幸逃脫後,為了報複就成了專門搶劫 西班牙 商船的海盜。1577年,德雷克在躲避 西班牙 軍艦追捕時,無意間發現了這一海峽。這一發現,為 英國 找到了一條不需要經過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的新航道,從此,該海峽就以其發現者-- 英國 的弗朗西斯·德雷克命名。德雷克海峽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其寬度竟達970公里,最窄處也有890公里。同時,德雷克海峽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峽,其最大深度為5248米。如果把兩座 華山 和一座 衡山 疊放到海峽中去,連山頭都不會露出海面。海峽兩側氣壓差12毫巴,促使南極大陸的乾冷空氣與美洲大陸相對濕暖的氣流南北交換。南極輻合帶在南緯60°附近通過海峽中部,東風環流和西風環流在此匯合。
德雷克海峽以其狂濤巨浪聞名於世--由於太平洋、大西洋在這裡交匯,加之處於南半球高緯度,因此,風暴成為德雷克海峽的主宰。海峽內似乎聚集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所有颶風狂浪,一年365天,風力都在八級以上。即便是萬噸巨輪,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也被震顫得像一片樹葉。這片終年狂風怒號的海峽,歷史上曾讓無數船隻在此傾覆海底。於是,德雷克海峽被人稱之為“殺人的西風帶”、“暴風走廊”、“魔鬼海峽”,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死亡走廊”。
讓我自己也不敢相信的是,我一點暈船的反應也沒有,但船的晃動也對我的正常生活影響很大,尤其是在洗澡和睡覺的時候,睡覺的時候就像在一個“瘋狂的搖籃”里,我真想給自己綁在床上,因為有很多次都差點滾到床下去。在晚上安靜的時候你可以清楚的聽見隔壁屋子裡的行李箱、水杯來回碰撞倒地的聲音,第二天很早就醒了,在餐廳吃早餐的時候,誰也沒有想到,一個巨浪打了過來,餐廳里的盤子都摔倒了地上,桌子椅子都倒了,一瞬間各種刀叉散落在地上的聲音呈現了出來。
吃完早餐我還是堅持向甲板走去,磕磕絆絆。推了一下通向甲板的艙門,沒有推開,艙門被風死死的頂著。用力再推,艙門開了一條縫,狂風立刻裹挾著海浪的碎屑從門縫中擠進來撲到你臉上,一口冷氣灌進來,喉嚨就被噎住了,手一松,門嘭的一下又關上了。
倒退著用後背使勁拱出門去,狂風迅即包圍上來,四面八方的撕扯著你,似乎只要抓護欄的手一鬆開,整個人就會像秋葉一樣隨風而去。碩大的船頭,一忽兒被高高的托起在浪峰,一忽兒又被狠狠的砸向谷底。海浪趁機涌上甲板,又從錨鏈孔瞬間流走,蕩滌走甲板上所有未加固定的東西,包括勇氣和信心,留下的只有恐懼,無邊的恐懼。
當天的浪高肯定不止10米,因為我站在10米高的甲板上卻看不到海平面,視線內都是鉛黑色的浪峰。在沒有風的日子里,海是湛藍色的,隨著風力的加大,逐漸變成暗綠色、墨綠色、鐵灰色,直至可怕的鉛黑色。而德雷克海峽永遠是鉛黑色。
船在谷底,周圍都是鉛黑色的浪峰,狂風在峰頂吹起一層浪花,泛著猙獰的白光,那是死亡的顏色。受不了這種壓抑和恐懼的氣氛,我最終還是退回船艙去了。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南美小城 烏斯懷亞 (Ushuaia),也稱世界盡頭。它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這裡依山傍海,別緻而美麗。小城街道不寬,但十分乾凈。街邊全是在童話里才會出現的那種屬於白雪公主的可愛小木屋。屋前屋後的鮮花開得正旺,這裡正是南半球生機盎然的夏天。但清冷的空氣和抬眼處白雪皚皚的山峰,又讓人恍然提前感受到南極的氣息。
烏斯懷亞 距本國首都 布宜諾斯艾利斯 遠達3200公里,距 南極洲 卻只有800公里。從 澳大利亞 、 新西蘭 等地乘船往 南極洲 ,至少需要一周的時間;而由 烏斯懷亞 起航,越過德雷克海峽,兩天便可到達。因此前往 南極洲 探險和考察, 烏斯懷亞 是一個理想的起航和補給基地,堪稱世界上最南的居民點。
與其說 烏斯懷亞 是一個小城,不如說是一個小鎮,它的街道不多,也不大,只需兩個小時左右就可以走完。在一條小街,我看到許多旅行社,玻璃門上都貼著去南極旅游的廣告,許多種船隻供君選擇,據說有些富有探險精神的人還乘坐帆船前往南極。我看了一下,有 俄羅斯 核動力破冰船、有來自 法國 和 瑞士 的游輪,時不時還有一兩個背包客從裡面走出來,這裡是去南極的大多數船隻的出發地。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參觀完世界公路最南端的盡頭— 阿根廷 3號公路後,我們驅車前往 火地島 郵局, 火地島 地理位置比 烏斯懷亞 更靠近南極,所以這個小鐵皮房子才是真正的大陸最南端的郵局,不知這算不算世界上最小的郵局,可千萬不要小看了這間不起眼的小屋,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的獨一無二,每天都有游客專程前來。企鵝圖案的印章很漂亮,當然,3個美金一個章,稍顯價高。在恩森納達灣,我們欣賞到了畢哥海峽的極致美景,以及米格魯海峽波瀾壯闊的氣象。
在 烏斯懷亞 ,學了幾句 西班牙 語,略做記錄:抵愛某,我愛你;格 萊西 雅,謝謝; 維多利亞 ,早安;奧拉,你好;鞭,好;撒路,乾杯。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 在離開 烏斯懷亞 進入公海後,全球漫游寶就失去信號而無法上網,船上能買到衛星上網流量,100美金200M流量,衛星信號的通訊不是很穩定。
去南極要穿越德雷克海峽,那是有名的魔鬼海峽。16世紀初, 西班牙 占領了南美大陸,為了切斷其他西方國家與 亞洲 和美 洲的貿易,他們封鎖了航路,嚴禁一切他國船隻的來往,使太平洋變為 西班牙 的私海。這時, 英國 人德雷克的販奴船在 西班牙 受到攻擊,德雷克僥幸逃脫後,為了報複就成了專門搶劫 西班牙 商船的海盜。1577年,德雷克在躲避 西班牙 軍艦追捕時,無意間發現了這一海峽。這一發現,為 英國 找到了一條不需要經過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的新航道,從此,該海峽就以其發現者-- 英國 的弗朗西斯·德雷克命名。德雷克海峽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其寬度竟達970公里,最窄處也有890公里。同時,德雷克海峽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峽,其最大深度為5248米。如果把兩座 華山 和一座 衡山 疊放到海峽中去,連山頭都不會露出海面。海峽兩側氣壓差12毫巴,促使南極大陸的乾冷空氣與美洲大陸相對濕暖的氣流南北交換。南極輻合帶在南緯60°附近通過海峽中部,東風環流和西風環流在此匯合。
德雷克海峽以其狂濤巨浪聞名於世--由於太平洋、大西洋在這裡交匯,加之處於南半球高緯度,因此,風暴成為德雷克海峽的主宰。海峽內似乎聚集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所有颶風狂浪,一年365天,風力都在八級以上。即便是萬噸巨輪,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也被震顫得像一片樹葉。這片終年狂風怒號的海峽,歷史上曾讓無數船隻在此傾覆海底。於是,德雷克海峽被人稱之為“殺人的西風帶”、“暴風走廊”、“魔鬼海峽”,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死亡走廊”。
讓我自己也不敢相信的是,我一點暈船的反應也沒有,但船的晃動也對我的正常生活影響很大,尤其是在洗澡和睡覺的時候,睡覺的時候就像在一個“瘋狂的搖籃”里,我真想給自己綁在床上,因為有很多次都差點滾到床下去。在晚上安靜的時候你可以清楚的聽見隔壁屋子裡的行李箱、水杯來回碰撞倒地的聲音,第二天很早就醒了,在餐廳吃早餐的時候,誰也沒有想到,一個巨浪打了過來,餐廳里的盤子都摔倒了地上,桌子椅子都倒了,一瞬間各種刀叉散落在地上的聲音呈現了出來。
吃完早餐我還是堅持向甲板走去,磕磕絆絆。推了一下通向甲板的艙門,沒有推開,艙門被風死死的頂著。用力再推,艙門開了一條縫,狂風立刻裹挾著海浪的碎屑從門縫中擠進來撲到你臉上,一口冷氣灌進來,喉嚨就被噎住了,手一松,門嘭的一下又關上了。
倒退著用後背使勁拱出門去,狂風迅即包圍上來,四面八方的撕扯著你,似乎只要抓護欄的手一鬆開,整個人就會像秋葉一樣隨風而去。碩大的船頭,一忽兒被高高的托起在浪峰,一忽兒又被狠狠的砸向谷底。海浪趁機涌上甲板,又從錨鏈孔瞬間流走,蕩滌走甲板上所有未加固定的東西,包括勇氣和信心,留下的只有恐懼,無邊的恐懼。
當天的浪高肯定不止10米,因為我站在10米高的甲板上卻看不到海平面,視線內都是鉛黑色的浪峰。在沒有風的日子里,海是湛藍色的,隨著風力的加大,逐漸變成暗綠色、墨綠色、鐵灰色,直至可怕的鉛黑色。而德雷克海峽永遠是鉛黑色。
船在谷底,周圍都是鉛黑色的浪峰,狂風在峰頂吹起一層浪花,泛著猙獰的白光,那是死亡的顏色。受不了這種壓抑和恐懼的氣氛,我最終還是退回船艙去了。
↑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