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耳他,叫我如何不想它
觀賞藍洞必須要乘坐10座的小船才行,人滿就發船。小船沿著高大的山壁前行,山壁之中隱藏了許多個喀斯特的溶洞,整個行程中會進去參觀三到四個,船夫會一邊駕船一邊兼任導游的角色向游客講解。其中最大的那個溶洞從外形上看很像 桂林 的象鼻山,不過要想看到壯觀的全景就必須走上對岸的山崖頂上才能實現,由於時間有限,我只能放棄徒步上去看全景了,百度上有很多圖片,大藍洞的全景看起來還是很震撼的。其實當我坐著小船漂浮在那根粗壯的象鼻之下都能感受到那種震撼,和站在藍窗的面前是一樣的感覺,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前,人類確實太渺小了。 由於是坐在搖晃的船上拍照的,所以關於藍洞的照片似乎都有一點點模糊。洞裡面的水在光線的照射下呈現了各種不同層次的藍:光線照不透的地方是一種深藍色,藍得發狠,而透光的地方則是像寶石一樣的淺藍色,清澈見底。 馬耳他 的“三藍”走完以後,整趟行程總算沒有遺憾了,這個位於 地中海 深處的小小島國似乎容納了自然界中所有的藍色,從淡到濃,從深到淺,應有盡有,層次分明。看過這一系列醉美的藍色之後,我想能夠再吸引我的藍色可能只有隱匿在南太平洋深處的那片海了,完美過後,總要留有期待,才會繼續向前吧。 聖約翰騎士團的崢嶸歲月站在 斯利馬 的海岸線上,海灣對岸是一段華麗麗的巴 洛克 式天際線,這座因 聖約翰 騎士團而生的城市在蔚藍的 地中海 心臟上傲然矗立了接近五百年,至今光環籠罩,榮耀無限。 從 馬耳他 機場到首都 瓦萊塔 區區不過幾公里的路程,坐上公交車一路上卻要行駛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前半段的路程幾乎在低矮的山丘上蜿蜒前行,沿途的建築就像是要融入大地的土黃色,猶如行走在 北非 的戈壁之中,單調地讓人昏昏欲睡。不過快要抵達 瓦萊塔 的時候街道一下變得很寬敞,而且沿途充滿生機,讓人眼前一亮。 道路兩側的建築很有 中國 南方一帶的騎樓風格。 公交車在 瓦萊塔 老城前的大廣場上停車,所有人都是從這裡開始步行到老城中去。從第一眼的 馬耳他 開始,到就能充分感受到這個國家的混搭風:這個國家位於 地中海 中央,北面是 意大利 的 西西里 島,西側是 突尼斯 ,所以整個島上的建築就混合了 意大利 與阿拉伯的風格。與此同時, 馬耳他 作為英聯邦國家之一,還不可避免地留有 大英 帝國的某些氣質。 瓦萊塔 老城中最繁華的一條街就是 共和 大街了,從中央貫穿整個狹長的半島,道路兩側是各色的小店,游人如織,可以說整個 瓦萊塔 老城中的游客,至少有一半是集中在這條街上的。 要想瞭解 瓦萊塔 ,就必須從 聖約翰 騎士團說起:早在1099年,一名 法國 貴族和他的幾名同伴在 耶路撒冷 成立了一個以照料傷患和朝聖者為主的行善組織,由於成立在 聖約翰 教堂旁邊的醫院里,所以當時叫做 聖約翰 醫院騎士團。到了1120年,為了保護朝聖者不受異教徒的攻擊,醫院騎士團成為了 耶路撒冷 王國的一隻重要的軍事力量。 瓦萊塔 雖然很迷你,很袖珍,卻絲毫不單調,就連街心花園都充滿了古典特色:古 羅馬 式的廊柱與噴泉相映,高大的棕櫚樹配上紅花,在這樣的環境中難怪喵星人也懶洋洋地自得其樂。 由於 耶路撒冷 王國和 巴勒斯坦 相繼被阿拉伯人攻占,醫院騎士團於1291年往 塞浦路斯 ,1309年又撤退到 羅德島 ,成為當時 地中海 東側一帶唯一的一隻基督教力量。直到1522年,奧斯曼帝國 蘇丹 蘇萊曼 一世揮師20萬大軍一舉進攻 羅德島 ,寡不敵眾的騎士團苦苦堅撐了6個月後最終與 土耳其 人達成協議,退出 羅德島 ,前往 歐洲 。 與 瓦萊塔 半島隔海相望的東南側,是修建在丘陵之上的三座小城,連在一起。雖然與 瓦萊塔 相距並不遠,它們卻都有著一個與 瓦萊塔 不同的城市名字,不過為了好記,中文翻譯中更親切地叫這三座城市為三姐妹城。 相比起首都 瓦萊塔 來,三姐妹城是 馬耳他 更正宗的發源地,從遙遠的腓尼基人到 聖約翰 騎士團,再到 英國 的殖民者,都是從這裡開始修建的防禦工事,抵禦外族侵略。 醫院騎士團到 歐洲 之後一直處於居無定所的游離遷徙狀態,直到1530年教皇克萊芒七世和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命令醫院騎士團前往 馬耳他 島,並向鄰近的 西西里 王國繳納租金。從此以後,這個經歷了腓尼基人、 希腊 人、 迦太基 人和 羅馬 人統治的小島迎來了新的主人,騎士團在 馬耳他 島上改名為 馬耳他 騎士團,並建立了 馬耳他 騎士團國。 1565年, 蘇萊曼 一世再次派大軍絞殺基督教勢力,進攻 馬耳他 島,當時島上的騎士團首領 瓦萊塔 率起民眾奮力反抗,發動了著名的“ 馬耳他 之圍”戰役,擊退 土耳其 軍隊。為了抵禦 土耳其 人的再一次進攻, 瓦萊塔 於1566年開始修建防禦工事,於是有了這座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城池,並於1571年將這座城池定為 馬耳他 騎士團國的都城,這便是 瓦萊塔 城市的來歷。 走在 瓦萊塔 的街巷中會發現這裡的建築都是清一色的土黃色,原來整個 馬耳他 島盛產一種石灰岩,由於內部的縫隙很多,這種岩石在地下時很會吸收和儲存水分,導致質地柔軟,非常容易切割。於是當地人就普遍使用這種石灰岩來修建房屋,而壘砌起來的石塊長年在風吹日曬中,水分逐漸揮發,岩石的質地就會變得異常堅硬,用此材料修建的建築也會異常堅固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