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土耳其、埃及奇遇記
伊斯坦布爾 缺水,不少地方都可看到漂亮精美的噴泉和水龍頭,所說的噴泉不是國內常見的景觀噴泉,通常都是一個獨棟的建築,一般在清真寺附近~~~ 噴泉頂上的精美 馬賽 克壁畫~~~ 噴泉邊上的水龍頭~~~ 藍色清真寺。始建於1609年,清真寺內牆壁全部用藍、白兩色的依茲尼克磁磚裝飾故名。藍色清真寺屬阿拉伯風格的圓頂建築,周圍有六根尖塔,象徵伊斯蘭教六大信仰,藍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 建造藍色清真寺沒有使用一根釘子,而且歷經數次地震卻未倒坍。260個小窗、2萬多塊藍色磁磚、地毯和阿拉伯書法藝術是該寺的重要看點~~~ 為了和旁邊的索菲亞大教堂一較高低,艾哈邁德請了當時著名的清真寺建築師Mehmet Aga設計,希望通過視覺上的衝擊和幻覺效果,使清真寺的外觀達到和索菲亞大教堂內部同樣令人震撼的效果。清真寺的外形曲線造型優美,六個傳音塔,庭院的面積也是奧斯曼帝國時期最大的~~~ 藍色清真寺的圍牆內有中庭大院,兩廊設有數個水龍頭,供朝奉者凈手之用。人們要脫鞋進入殿堂,入口處有免費的塑料袋領用,可以把鞋子裝在裡面自己拎進去。伊斯蘭教信徒們可以從正門進入,而非伊斯蘭教信徒的觀光客只能由側門進入~~~
仰望一個個巨大的圓形穹頂,陽光透過兩百六十扇小窗戶的彩色玻璃照射進來,金藍交燦,美得令人窒息~~ 大穹頂四面各有一直徑為 5.5 米的半圓穹頂,半穹頂外又有 3 個更小的半穹頂進一步將力傳遞到大殿外牆的柱墩上,使它的結構體系合理~~~
穹頂之下,觀看高大神奇的大頂,給人的感覺是,近20座圓頂從四面八方層層升高,向中央圓頂聚攏,萬宗歸一了。高達43米的穹頂上,漂亮優雅的花紋圖案,清晰可見,精美絕倫,讓人驚嘆不已,如痴如醉~~~ 大穹頂和大殿側面都開有窗戶,共有 260 個,使殿內異常明亮,殿內地面鋪滿精美的紫紅色的 土耳其 地毯,四壁藍色瓷磚拼成各種圖案,有爬在綠色花枝上的 荷蘭 石竹、風信子、藍色和柿紅色的玫瑰~~~ 藍色清真寺的殿內,隨時都有做禱告的信徒。但每日五次的特定禱告時間內,非伊斯蘭教信徒不得入內~~~ 進入清真寺女子要有圍巾 包頭 ,還要脫去鞋子,裡面很多信徒在祈禱,味道有點讓人受不了~~~~ 清真寺中間祈禱的空地非常寬敞,據說可同時容納五千名穆斯林做祈禱。祈禱區域鋪滿了伊索匹亞朝貢的地毯~~~ 清真寺的吊燈。從高高的穹頂一直垂墜到游客頭頂,不像西方宮廷吊燈那麼繁瑣,而是線條極其簡潔流暢,一圈一圈的光環,蕩漾在半空中,流光逸彩,讓人目眩神迷~~~ 清真寺側面~~ 老皇宮。又被稱為托普卡帕宮,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奧斯曼帝國 蘇丹 在城內的官邸及主要居所,是昔日舉行國家儀式及皇室娛樂的場所,現今則是當地主要的觀光勝地。托普卡帕宮翻譯過來成為“大炮之門”,昔日碉堡內曾放置大炮,故以此命名~~~ 沿途別具風格的建築~~ 博斯普魯斯海峽。又稱 伊斯坦布爾 海,是溝通黑海和馬爾馬拉海的一條狹窄水道,與達達尼爾海峽和馬爾馬拉海一起組成 土耳其 海峽(又叫黑海海峽),並將 土耳其 亞洲 部分和 歐洲 部分隔開的海峽~~ 游船碼頭靠近阿塔圖克大橋。這是一座橫跨在金角灣上的軌道橋,橋後是舊加拉塔橋~~~ 阿塔圖克大橋的兩個斜拉塔之間是帶穹頂的地鐵站。把地鐵站修建在橋上,可以減少沿線建築物的拆遷,同時避免在靠近海岸的地方修建大型建築物~~~ 金角灣。 伊斯坦布爾 新老市區的分界,高高聳立是新市區的標誌加拉太塔,右邊是老城區~~ 加拉太塔。全城的制高點,它的頂端,是360度俯瞰整個城市、海峽、港灣的最佳位置~~~ 蘇萊曼 清真寺。傲立在老城層疊的建築物後面,它是由奧斯曼帝國第十代 蘇丹 蘇萊曼 一世下令修建的,1550年開工,1557年建成~~~ 海峽中央有一股由黑海流向馬爾馬拉海的急流,水面底下又有一股逆流把含鹽的海水從馬爾馬拉海帶到黑海。因魚群季節性地通過海峽往返黑海,故漁業頗盛。海峽兩岸樹木蔥鬱,村莊、游覽勝地、華麗的住所和別墅星羅棋佈~~~ 加拉太大橋。位於金角灣與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的結合點,是連接東西方的紐帶,也是城市的生命線。加拉太大橋經過多次重建,起初是木頭橋,後來改為石頭橋,再轉變為混凝土橋,現存的加拉太大橋是歷史上的第五座大橋,於1994年建成~~~ 大橋分上下兩層,上層行車也走人,下層是餐館一條街~~~ 加拉太大橋邊的耶尼清真寺。由當時的 蘇丹 穆罕默德三世的母親Valide皇太后下令興建的,因此它的原名叫做Valide清真寺,於1597年開始動工,1663年完成。耶尼清真寺雖然有400年的歷史,但是在 伊斯坦布爾 ,它還不夠“老”,人們習慣稱它為新清真寺,“耶尼”在 土耳其 語中就是“新”的意思~~~ 過了加拉太大橋,游船轉向北,進入博斯普魯斯海峽~~~
博斯普魯斯海峽。從南邊的馬爾馬拉海一直延伸到北邊的黑海,它就像 伊斯坦布爾 的一條景觀大道,兩岸鱗次櫛比的古建築承載著這座古城的文明和歷史~~~
仰望一個個巨大的圓形穹頂,陽光透過兩百六十扇小窗戶的彩色玻璃照射進來,金藍交燦,美得令人窒息~~ 大穹頂四面各有一直徑為 5.5 米的半圓穹頂,半穹頂外又有 3 個更小的半穹頂進一步將力傳遞到大殿外牆的柱墩上,使它的結構體系合理~~~
穹頂之下,觀看高大神奇的大頂,給人的感覺是,近20座圓頂從四面八方層層升高,向中央圓頂聚攏,萬宗歸一了。高達43米的穹頂上,漂亮優雅的花紋圖案,清晰可見,精美絕倫,讓人驚嘆不已,如痴如醉~~~ 大穹頂和大殿側面都開有窗戶,共有 260 個,使殿內異常明亮,殿內地面鋪滿精美的紫紅色的 土耳其 地毯,四壁藍色瓷磚拼成各種圖案,有爬在綠色花枝上的 荷蘭 石竹、風信子、藍色和柿紅色的玫瑰~~~ 藍色清真寺的殿內,隨時都有做禱告的信徒。但每日五次的特定禱告時間內,非伊斯蘭教信徒不得入內~~~ 進入清真寺女子要有圍巾 包頭 ,還要脫去鞋子,裡面很多信徒在祈禱,味道有點讓人受不了~~~~ 清真寺中間祈禱的空地非常寬敞,據說可同時容納五千名穆斯林做祈禱。祈禱區域鋪滿了伊索匹亞朝貢的地毯~~~ 清真寺的吊燈。從高高的穹頂一直垂墜到游客頭頂,不像西方宮廷吊燈那麼繁瑣,而是線條極其簡潔流暢,一圈一圈的光環,蕩漾在半空中,流光逸彩,讓人目眩神迷~~~ 清真寺側面~~ 老皇宮。又被稱為托普卡帕宮,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奧斯曼帝國 蘇丹 在城內的官邸及主要居所,是昔日舉行國家儀式及皇室娛樂的場所,現今則是當地主要的觀光勝地。托普卡帕宮翻譯過來成為“大炮之門”,昔日碉堡內曾放置大炮,故以此命名~~~ 沿途別具風格的建築~~ 博斯普魯斯海峽。又稱 伊斯坦布爾 海,是溝通黑海和馬爾馬拉海的一條狹窄水道,與達達尼爾海峽和馬爾馬拉海一起組成 土耳其 海峽(又叫黑海海峽),並將 土耳其 亞洲 部分和 歐洲 部分隔開的海峽~~ 游船碼頭靠近阿塔圖克大橋。這是一座橫跨在金角灣上的軌道橋,橋後是舊加拉塔橋~~~ 阿塔圖克大橋的兩個斜拉塔之間是帶穹頂的地鐵站。把地鐵站修建在橋上,可以減少沿線建築物的拆遷,同時避免在靠近海岸的地方修建大型建築物~~~ 金角灣。 伊斯坦布爾 新老市區的分界,高高聳立是新市區的標誌加拉太塔,右邊是老城區~~ 加拉太塔。全城的制高點,它的頂端,是360度俯瞰整個城市、海峽、港灣的最佳位置~~~ 蘇萊曼 清真寺。傲立在老城層疊的建築物後面,它是由奧斯曼帝國第十代 蘇丹 蘇萊曼 一世下令修建的,1550年開工,1557年建成~~~ 海峽中央有一股由黑海流向馬爾馬拉海的急流,水面底下又有一股逆流把含鹽的海水從馬爾馬拉海帶到黑海。因魚群季節性地通過海峽往返黑海,故漁業頗盛。海峽兩岸樹木蔥鬱,村莊、游覽勝地、華麗的住所和別墅星羅棋佈~~~ 加拉太大橋。位於金角灣與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的結合點,是連接東西方的紐帶,也是城市的生命線。加拉太大橋經過多次重建,起初是木頭橋,後來改為石頭橋,再轉變為混凝土橋,現存的加拉太大橋是歷史上的第五座大橋,於1994年建成~~~ 大橋分上下兩層,上層行車也走人,下層是餐館一條街~~~ 加拉太大橋邊的耶尼清真寺。由當時的 蘇丹 穆罕默德三世的母親Valide皇太后下令興建的,因此它的原名叫做Valide清真寺,於1597年開始動工,1663年完成。耶尼清真寺雖然有400年的歷史,但是在 伊斯坦布爾 ,它還不夠“老”,人們習慣稱它為新清真寺,“耶尼”在 土耳其 語中就是“新”的意思~~~ 過了加拉太大橋,游船轉向北,進入博斯普魯斯海峽~~~
博斯普魯斯海峽。從南邊的馬爾馬拉海一直延伸到北邊的黑海,它就像 伊斯坦布爾 的一條景觀大道,兩岸鱗次櫛比的古建築承載著這座古城的文明和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