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天美加古墨四國親子游-(9)情迷魁北克城,北美最老的古城原是法國血統 6.3-6.5
↑蒙特倫西瀑布 走過吊橋是一片綠樹,從中穿過時好想哼一曲《 南屏 晚鐘》:
我匆匆地走入森林中,
森林它一叢叢;
我找不到他的行蹤,
只看到那樹搖風~ ↑蒙特倫西瀑布 越往瀑布走,雨下得越發大起來。 ↑蒙特倫西瀑布 這個瀑布比 尼亞加拉 大瀑布還要高30米,壯觀程度倒是差得遠了。 ↑蒙特倫西瀑布 觀景台越往下走臺階越濕滑,Ian還非要走到近前去享受全身淋透的感覺,我只能感受到“冷冷的冰雨在臉上胡亂地拍,(被風吹到睜不開的眼)暖暖的眼淚跟寒雨混成一塊”~
在公園轉完回程時,路遇一群 韓國 來的大叔大媽們,穿著各色鮮艷的衝鋒衣在雨中聚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路邊等車時,幸好公共設施配有避風雨的玻璃房,對面有家麥當勞可以買熱咖啡續命,我們在瑟瑟發抖中等800路回車站。
順便提一句,在 魁北克 老城的酒店城堡下有世界上唯一一家綠色的麥當勞,刷成綠色是為了與老城的銅綠色主色調和諧一致,也算是對魁市投其所好了。 ↑蒙特倫西瀑布 從車站一路往東往北走過去,遠遠的能看到連接魁市上城和下城的斜坡軌道纜車。纜車是這片最古老的營生了,1879年就開始運營了。
纜車上行之後會到達杜弗林露臺(Terrasse Dufferin),可以俯瞰整個聖勞倫斯河。 ↑下城區 在大多數地方都可以看到的地標:芳緹娜城堡酒店,也被譽為是全球最上鏡的酒店。相信入秋之後被層林盡染的楓葉🍁環抱的酒店,會更顯高貴與奢華。 ↑下城區 ↑下城區 從這些房屋旁的臺階走上去,就到了下城區最繁華的街道,小尚 普蘭 街(Rue Du Petit-Champlain),素有“北美的香榭麗舍大道”之稱,街道兩側咖啡館、餐廳、藝術品店櫛比鱗次,很有 巴黎 的風情。
街道的命名取自魁市的發現者,薩繆爾·德·尚 普蘭 (Samuel de Champlain)。尚 普蘭 是魁市的奠基者,耕耘新法 蘭西 殖民地超過三十年,經過他的探索和管理,新法 蘭西 的疆土持續擴大。
當年,尚 普蘭 探險發現魁市,乘坐的帆船名字就叫“Don de Dieu”(上帝的恩賜),仿佛在感謝上帝饋贈的這片土地。 ↑下城區 小尚 普蘭 街只有100米長,一眼能望到頭,但精品小店無數。
天氣實在是太冷了,我們在一家小店購置了過冬的裝備,我和Ian買的親子手套非常喜歡。
買的時候覺得小貴,但是實在又漂亮又舒服,裡面是純羊絨的很保暖,就入手了,後來幾個城市真是沒再看到品質這麼好的手套,在班夫紀念品特別豐富的禮品店,都沒有看到同款。 ↑下城區 沿著坡道走往上城區。
小香 普蘭 街旁也有可以往上城走的臺階,那些是建於1635年的最古老的木頭階梯,1895年被鋼鐵階梯取代。這些階梯有個很驚悚的名字“斷脖子階梯”(Breakneck Staircase) 因為梯級比較陡,總是會有些不走運的醉漢,踉蹌從上面滾下來摔斷脖子,由此得名。不過“Breakneck”也有警示和危險的意思吧。
周邊辣麽美好的景緻配著這麼驚悚、令人膽寒的名字,我們還是選擇爬坡吧。 ↑下城區 在魁市的連鎖爆米花店Mary's popcorn shop,數十種口味的爆米花挑花了眼,最後買的兩種都不是甜的,不好吃。第二天逛到另一家時就有經驗了,直接要甜的試吃,還是楓糖味的對胃口。 ↑下城區 ↑下城區 走到上城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費爾蒙·芳緹娜城堡酒店( Fairmont Le Château Frontenac ),我們無論從哪個角度,都覺得自己看到的是城堡飯店的正面,可見設計者構思之巧妙。
芳緹娜城堡酒店不僅是 魁北克 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酒店,也是北美最高級的豪華酒店之一。 ↑上城區 16年大火的韓劇《鬼怪》在魁市取景,芳緹娜城堡酒店在劇中被虛構為是鬼怪大叔的產業。
實際上,芳緹娜城堡酒店始建於1893年,曾作為 魁北克 總督的府邸。二戰期間,由 美國 總統 羅斯 福和 英國 首相 丘吉爾 召開的 魁北克 會議就是在此舉行的,他們曾在此討論諾曼第登陸計劃,並召開聯軍會議。 ↑上城區 酒店的附近就是魁市的郵政總局,郵戳也是酒店全貌,非常漂亮。
走了這一圈總結出來了,只有去當地郵政總局能蓋到極具當地代表性事物或地標的郵戳, 比如 在 盧嫩堡 郵局,郵戳就是藍鼻子二號帆船,有些郵政總局還有設計不同的幾個章;其他分局或郵政點的郵戳都只是簡單標示日期和地址的四方戳。
魁市的郵局建築也很美,我從外面看了半天,先是猜法院,後來又猜圖書館,怎麼也沒想到是郵局。裡面也非常大,各類郵票、金幣和明信片種類繁多,姑姑在這裡買了一套加國成立150周年的紀念幣。
本來我沒想放照的,趕巧寫這篇時Ian正在翻騰他那些寶貝:出國從各地買的明信片、冰箱貼和手環等等,第一張就拿著魁市的明信片過來我眼前晃。我順手拍了張照。 ↑上城區 老城中心有個展示魁市歷史的博物館Musee du Fort,從建城那一刻起的榮光歲月,都被融入在燈光音效和復刻模型里。 ↑上城區 商店外掛的格式招牌也很有特色。 ↑上城區 在上城區逛時,意外發現了一家Lush專賣店,含稅價格也只是天貓旗艦店的一半,直逼 英國 官網價格了,開心地買買買了一堆洗頭護髮的皂皂和潤唇膏。 ↑上城區 ↑上城區 加拿大 聯邦各省都有自己的省旗, 魁北克省 旗是1948年誕生,旗的長寬比是3:2( 加拿大 的國旗長寬比為2:1,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國旗都沒有這樣的長寬比設計)。
省旗的圖案,中間是藍底白色十字,每個象限帶有一個白色鳶尾花飾。藍底白十字來自古代法 蘭西 軍隊旗幟,四朵鳶尾花代表 法國 王室。
公元496年法 蘭西 國王克洛維皈依基督教,開創 法國 歷史。 法國 也從那時起,成為基督教中最傾向原教旨的國家,至今是天主教重鎮。傳聞克洛維受洗時上帝送給他的禮物就是一朵金鳶尾,他就任國王則身穿藍袍。這樣藍色就成了 法國 官方色彩。
在魁市到處都可見飄揚的藍白省旗,跟Ian說過一次他就記住了,每次看到都指著喊:看,省旗。雖然他也不是很懂什麼叫省。
街頭的路人很多也穿著印有“Quebec”字樣的文化衫,自我認同感很高。 ↑上城區 Saint Louis街是老城內一條東西走向的主街。 ↑上城區 逛了一天,午飯和晚飯一起吃了,我們選擇了正宗的 魁北克 菜,餐廳名叫Aux Anciens Canadiens,已經有40年曆史了。而餐廳所在的紅頂童話小屋年頭就更久了,這是建於1676年的Jacquet宅邸。
餐廳店名,來自曾任 魁北克 治安官的 加斯佩 的一部小說,這位小說家擔任治安官時就住在這個小屋。 ↑上城區 樓層不高,但佈置得很雅緻,大廳點菜、上菜和收拾桌子的服務員只有一個人,儘管客人很多,他也沉著穩重有條不紊,絲毫不見慌亂;即使有時響應慢了,當地人也不會焦急催促,大家耐心等待時依舊溫言軟語地聊著自己的天,典型的 法國 人優雅緩慢的節奏,非常舒服。 ↑上城區 中午當然必點的就是“ 加拿大 國菜”奶酪澆肉汁土豆條Poutine(在魁市和 蒙特利爾 點餐時,有人說“普廷”,有人說“剖騰”,搞不懂到底哪個是正確發音),炸薯條上撒著奶酪並澆有肉汁。
據說這道菜在20世紀80年代一經推出,很快就像燎原之火一樣傳遍了 魁北克 ,甚至成為了絕無僅有的能代表 加拿大 的美食。
口感有點偏咸,奶酪是成塊的那種,可以選擇配著吃,我覺得排除奶酪外,這個吃法還挺 中國 化的,濃濃的燉肉味,面面的土豆條。
右上角那盤是 魁北克 經典的鄉村菜餚trapper's treat,用雉雞肉和野牛肉做的聖讓湖肉餡餅,味道挺好的,餅皮酥肉質嫩,就是配的西紅柿和蘿蔔絲都是甜口的,作為一個不愛吃甜的南方人,實在不太吃得慣。 ↑上城區 在魁市的住宿,是這次出來除了 瓜納華托 的住地外,我最喜歡的,裝修、配色和軟飾都老有腔調了。 ↑魁北克 到住地的時候才8點多,想著晚上還能出去逛會兒,但大家白天都有點凍透了,還是決定今晚好好休整。拉開窗帘往外看,我們住得也不偏,可街道已經不見什麼行人,商店也多關門了,整座城都顯得很冷清。
其實 魁北克 是出了名的治安好,被稱作北美最安全的地區,夜晚出行無憂,這麼看來真是資本主義國家的迷之作息啊。同樣是晚上8點,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勤勞勇敢的人們,很多才剛準備叫晚餐吃。 Day28 Jun5 文明博物館“七國集團”(G7)峰會將於6月8日在 加拿大 揭幕。我們在城裡閑逛的兩天,不停有直升機在城市上空盤旋,警備加強也可見一斑。
不過眾所周知,這場峰會充滿了戾氣。峰會前夕,美、法、加三國領導人在社交媒體上率先唇槍舌劍, 美國 總統特朗普和 法國 總統馬克龍更上演一場“兄弟反目”。朋友圈刷屏的梅姨與川普隔桌對峙,其他首腦袖手旁觀的經典照片,就是發生在這次峰會上。 ↑老魁北克 我們今天的重點是文明博物館,小妹昨天凍狠了,實在無力出門,今天一早就留在車站看行李,我們傍晚要坐大巴去 蒙特利爾 。白天在魁市就我帶著姑姑和Ian三人行。
如果從佈局體驗、文化展示等方面排的話,魁市的文明博物館在我心裡可以排進前五。
渥太華 還有個文明博物館,名頭更響一些,兩個文明博物館也常被人混淆。 渥太華 的那個更多展示的是整個 加拿大 的文明史和土著居民圖騰,待我寫到 渥太華 的游記時再詳細說。 ↑老魁北克 館內以10個主題分別展示 魁北克 的生活日常、工作勞作和歷史興衰。
到底是優雅的 法國 人,多年前的服飾妝扮,現在看也毫不過時。 ↑文明博物館 ↑文明博物館
我匆匆地走入森林中,
森林它一叢叢;
我找不到他的行蹤,
只看到那樹搖風~ ↑蒙特倫西瀑布 越往瀑布走,雨下得越發大起來。 ↑蒙特倫西瀑布 這個瀑布比 尼亞加拉 大瀑布還要高30米,壯觀程度倒是差得遠了。 ↑蒙特倫西瀑布 觀景台越往下走臺階越濕滑,Ian還非要走到近前去享受全身淋透的感覺,我只能感受到“冷冷的冰雨在臉上胡亂地拍,(被風吹到睜不開的眼)暖暖的眼淚跟寒雨混成一塊”~
在公園轉完回程時,路遇一群 韓國 來的大叔大媽們,穿著各色鮮艷的衝鋒衣在雨中聚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路邊等車時,幸好公共設施配有避風雨的玻璃房,對面有家麥當勞可以買熱咖啡續命,我們在瑟瑟發抖中等800路回車站。
順便提一句,在 魁北克 老城的酒店城堡下有世界上唯一一家綠色的麥當勞,刷成綠色是為了與老城的銅綠色主色調和諧一致,也算是對魁市投其所好了。 ↑蒙特倫西瀑布 從車站一路往東往北走過去,遠遠的能看到連接魁市上城和下城的斜坡軌道纜車。纜車是這片最古老的營生了,1879年就開始運營了。
纜車上行之後會到達杜弗林露臺(Terrasse Dufferin),可以俯瞰整個聖勞倫斯河。 ↑下城區 在大多數地方都可以看到的地標:芳緹娜城堡酒店,也被譽為是全球最上鏡的酒店。相信入秋之後被層林盡染的楓葉🍁環抱的酒店,會更顯高貴與奢華。 ↑下城區 ↑下城區 從這些房屋旁的臺階走上去,就到了下城區最繁華的街道,小尚 普蘭 街(Rue Du Petit-Champlain),素有“北美的香榭麗舍大道”之稱,街道兩側咖啡館、餐廳、藝術品店櫛比鱗次,很有 巴黎 的風情。
街道的命名取自魁市的發現者,薩繆爾·德·尚 普蘭 (Samuel de Champlain)。尚 普蘭 是魁市的奠基者,耕耘新法 蘭西 殖民地超過三十年,經過他的探索和管理,新法 蘭西 的疆土持續擴大。
當年,尚 普蘭 探險發現魁市,乘坐的帆船名字就叫“Don de Dieu”(上帝的恩賜),仿佛在感謝上帝饋贈的這片土地。 ↑下城區 小尚 普蘭 街只有100米長,一眼能望到頭,但精品小店無數。
天氣實在是太冷了,我們在一家小店購置了過冬的裝備,我和Ian買的親子手套非常喜歡。
買的時候覺得小貴,但是實在又漂亮又舒服,裡面是純羊絨的很保暖,就入手了,後來幾個城市真是沒再看到品質這麼好的手套,在班夫紀念品特別豐富的禮品店,都沒有看到同款。 ↑下城區 沿著坡道走往上城區。
小香 普蘭 街旁也有可以往上城走的臺階,那些是建於1635年的最古老的木頭階梯,1895年被鋼鐵階梯取代。這些階梯有個很驚悚的名字“斷脖子階梯”(Breakneck Staircase) 因為梯級比較陡,總是會有些不走運的醉漢,踉蹌從上面滾下來摔斷脖子,由此得名。不過“Breakneck”也有警示和危險的意思吧。
周邊辣麽美好的景緻配著這麼驚悚、令人膽寒的名字,我們還是選擇爬坡吧。 ↑下城區 在魁市的連鎖爆米花店Mary's popcorn shop,數十種口味的爆米花挑花了眼,最後買的兩種都不是甜的,不好吃。第二天逛到另一家時就有經驗了,直接要甜的試吃,還是楓糖味的對胃口。 ↑下城區 ↑下城區 走到上城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費爾蒙·芳緹娜城堡酒店( Fairmont Le Château Frontenac ),我們無論從哪個角度,都覺得自己看到的是城堡飯店的正面,可見設計者構思之巧妙。
芳緹娜城堡酒店不僅是 魁北克 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酒店,也是北美最高級的豪華酒店之一。 ↑上城區 16年大火的韓劇《鬼怪》在魁市取景,芳緹娜城堡酒店在劇中被虛構為是鬼怪大叔的產業。
實際上,芳緹娜城堡酒店始建於1893年,曾作為 魁北克 總督的府邸。二戰期間,由 美國 總統 羅斯 福和 英國 首相 丘吉爾 召開的 魁北克 會議就是在此舉行的,他們曾在此討論諾曼第登陸計劃,並召開聯軍會議。 ↑上城區 酒店的附近就是魁市的郵政總局,郵戳也是酒店全貌,非常漂亮。
走了這一圈總結出來了,只有去當地郵政總局能蓋到極具當地代表性事物或地標的郵戳, 比如 在 盧嫩堡 郵局,郵戳就是藍鼻子二號帆船,有些郵政總局還有設計不同的幾個章;其他分局或郵政點的郵戳都只是簡單標示日期和地址的四方戳。
魁市的郵局建築也很美,我從外面看了半天,先是猜法院,後來又猜圖書館,怎麼也沒想到是郵局。裡面也非常大,各類郵票、金幣和明信片種類繁多,姑姑在這裡買了一套加國成立150周年的紀念幣。
本來我沒想放照的,趕巧寫這篇時Ian正在翻騰他那些寶貝:出國從各地買的明信片、冰箱貼和手環等等,第一張就拿著魁市的明信片過來我眼前晃。我順手拍了張照。 ↑上城區 老城中心有個展示魁市歷史的博物館Musee du Fort,從建城那一刻起的榮光歲月,都被融入在燈光音效和復刻模型里。 ↑上城區 商店外掛的格式招牌也很有特色。 ↑上城區 在上城區逛時,意外發現了一家Lush專賣店,含稅價格也只是天貓旗艦店的一半,直逼 英國 官網價格了,開心地買買買了一堆洗頭護髮的皂皂和潤唇膏。 ↑上城區 ↑上城區 加拿大 聯邦各省都有自己的省旗, 魁北克省 旗是1948年誕生,旗的長寬比是3:2( 加拿大 的國旗長寬比為2:1,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國旗都沒有這樣的長寬比設計)。
省旗的圖案,中間是藍底白色十字,每個象限帶有一個白色鳶尾花飾。藍底白十字來自古代法 蘭西 軍隊旗幟,四朵鳶尾花代表 法國 王室。
公元496年法 蘭西 國王克洛維皈依基督教,開創 法國 歷史。 法國 也從那時起,成為基督教中最傾向原教旨的國家,至今是天主教重鎮。傳聞克洛維受洗時上帝送給他的禮物就是一朵金鳶尾,他就任國王則身穿藍袍。這樣藍色就成了 法國 官方色彩。
在魁市到處都可見飄揚的藍白省旗,跟Ian說過一次他就記住了,每次看到都指著喊:看,省旗。雖然他也不是很懂什麼叫省。
街頭的路人很多也穿著印有“Quebec”字樣的文化衫,自我認同感很高。 ↑上城區 Saint Louis街是老城內一條東西走向的主街。 ↑上城區 逛了一天,午飯和晚飯一起吃了,我們選擇了正宗的 魁北克 菜,餐廳名叫Aux Anciens Canadiens,已經有40年曆史了。而餐廳所在的紅頂童話小屋年頭就更久了,這是建於1676年的Jacquet宅邸。
餐廳店名,來自曾任 魁北克 治安官的 加斯佩 的一部小說,這位小說家擔任治安官時就住在這個小屋。 ↑上城區 樓層不高,但佈置得很雅緻,大廳點菜、上菜和收拾桌子的服務員只有一個人,儘管客人很多,他也沉著穩重有條不紊,絲毫不見慌亂;即使有時響應慢了,當地人也不會焦急催促,大家耐心等待時依舊溫言軟語地聊著自己的天,典型的 法國 人優雅緩慢的節奏,非常舒服。 ↑上城區 中午當然必點的就是“ 加拿大 國菜”奶酪澆肉汁土豆條Poutine(在魁市和 蒙特利爾 點餐時,有人說“普廷”,有人說“剖騰”,搞不懂到底哪個是正確發音),炸薯條上撒著奶酪並澆有肉汁。
據說這道菜在20世紀80年代一經推出,很快就像燎原之火一樣傳遍了 魁北克 ,甚至成為了絕無僅有的能代表 加拿大 的美食。
口感有點偏咸,奶酪是成塊的那種,可以選擇配著吃,我覺得排除奶酪外,這個吃法還挺 中國 化的,濃濃的燉肉味,面面的土豆條。
右上角那盤是 魁北克 經典的鄉村菜餚trapper's treat,用雉雞肉和野牛肉做的聖讓湖肉餡餅,味道挺好的,餅皮酥肉質嫩,就是配的西紅柿和蘿蔔絲都是甜口的,作為一個不愛吃甜的南方人,實在不太吃得慣。 ↑上城區 在魁市的住宿,是這次出來除了 瓜納華托 的住地外,我最喜歡的,裝修、配色和軟飾都老有腔調了。 ↑魁北克 到住地的時候才8點多,想著晚上還能出去逛會兒,但大家白天都有點凍透了,還是決定今晚好好休整。拉開窗帘往外看,我們住得也不偏,可街道已經不見什麼行人,商店也多關門了,整座城都顯得很冷清。
其實 魁北克 是出了名的治安好,被稱作北美最安全的地區,夜晚出行無憂,這麼看來真是資本主義國家的迷之作息啊。同樣是晚上8點,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勤勞勇敢的人們,很多才剛準備叫晚餐吃。 Day28 Jun5 文明博物館“七國集團”(G7)峰會將於6月8日在 加拿大 揭幕。我們在城裡閑逛的兩天,不停有直升機在城市上空盤旋,警備加強也可見一斑。
不過眾所周知,這場峰會充滿了戾氣。峰會前夕,美、法、加三國領導人在社交媒體上率先唇槍舌劍, 美國 總統特朗普和 法國 總統馬克龍更上演一場“兄弟反目”。朋友圈刷屏的梅姨與川普隔桌對峙,其他首腦袖手旁觀的經典照片,就是發生在這次峰會上。 ↑老魁北克 我們今天的重點是文明博物館,小妹昨天凍狠了,實在無力出門,今天一早就留在車站看行李,我們傍晚要坐大巴去 蒙特利爾 。白天在魁市就我帶著姑姑和Ian三人行。
如果從佈局體驗、文化展示等方面排的話,魁市的文明博物館在我心裡可以排進前五。
渥太華 還有個文明博物館,名頭更響一些,兩個文明博物館也常被人混淆。 渥太華 的那個更多展示的是整個 加拿大 的文明史和土著居民圖騰,待我寫到 渥太華 的游記時再詳細說。 ↑老魁北克 館內以10個主題分別展示 魁北克 的生活日常、工作勞作和歷史興衰。
到底是優雅的 法國 人,多年前的服飾妝扮,現在看也毫不過時。 ↑文明博物館 ↑文明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