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天美加古墨四國親子游-(9)情迷魁北克城,北美最老的古城原是法國血統 6.3-6.5
加拿大 東部,有塊很奇妙的地區: 魁北克省 ,一座被包圍在盎格魯文化海洋之中的法語區孤島。
魁北克省 是 加拿大 面積最大的省,比 法國 大3倍,比 英國 大7倍。
魁省最為人熟知的兩個繁忙大都會,是 魁北克 城(Québec City)和 蒙特利爾 (Montréal)。一開始魁市不在我們的旅行計劃內,我們原定從哈法坐“海上列車”直接往 蒙特利爾 。
在哈法周邊游安蒂哥尼什小鎮時,導游聽說了我們後面的計劃,強烈建議我們留出一兩天去魁市轉轉,看看瀑布和城牆。
事實證明,比 尼亞加拉 大瀑布還高30米的蒙莫朗西瀑布,是個旅游陷阱;而魁市作為 墨西哥 以北的 北美洲 里,唯一擁有城牆的城市,4600米長的城牆,規模和雄偉還是遠遜於我們3月在 西安 看的古城牆。
反而是魁市厚重的人文歷史、充滿生活氣息的街道和浪漫怡人的法 蘭西 風情,讓人無比留戀。
相對於亞歐動輒幾千年的歷史來說,410歲的 魁北克 城只能算是個小小少年,但是在北美它可是頭號耄耋老人了。 歷史在此轉了個180度的彎魁北克 城扼守大西洋與 加拿大 內陸的入口,居高遠眺聖勞倫斯河(St. Lawrence River),這裡是通往內陸的補給航運,在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地,被稱作“北美的 直布羅陀 ”。 ↑文明博物館 魁市的部分地區位於鑽石角(Cap Diamant)的懸崖上方,部分位於其下方。因此魁市被分為上城區(Haute Ville)和下城區(Basse Ville),它們又各自有自己的老城區和 新城 區。
作為要塞和地標的星形城堡巍然聳立於鑽石角的最高處。
上城和下城具有悠久歷史的那兩部分共同構成了迷人的老城區(Vieux Québec),老城區周圍環繞著石砌的城牆,占地面積達10平方公里,在198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遺產。
魁市的歷史最早要追溯到1535年, 法國 探險家雅克 卡蒂埃在此登陸,並打算建立一個永久性貿易站,但這一計劃未能 成功 ,使得 法國 擴張殖民地的計劃,推遲了50年。
1608年,探險家尚 普蘭 (Samuel de Champlain)終於為 法國 建立起這座城市,取名“Kebec”,這是阿爾貢金(Algonquin)語,意思是“河流在此變得狹窄”。魁市也由此成為首個作為永久性定居點,而非貿易站而建立起來的 北美洲 城市。
1629年, 英國 人 成功 攻下魁市。3年後,英法簽訂條約, 英國 又將它歸還給 法國 ,魁市自此成為了新法 蘭西 的中心和首府。之後, 英國 人多次對這裡發動攻擊。
1663年,新法 蘭西 ( 法國 在北美的殖民地,包括現在的 加拿大 和 美國 的土地)成為了 法國 的直屬省。
隨著 英國 在北美殖民的興起, 法國 的殖民勢力日益削弱。
17世紀剩餘的那些年裡,英法兩國多次因對 加拿大 的控制權而發生小規模衝突。
1759年,爆發了歷史性的亞伯拉罕平原戰役(Battle of the Plains of Abraham),這場戰事發生在當時魁市城牆外的高原上(現址為魁市的國家戰場公園),作戰雙方:法軍總兵力13000餘人,英軍總兵力8600餘人。最後,沃爾夫將軍(General Wolfe)率領英軍取得了勝利。
法軍人數占優,又是守方,占有地利,而且在雙方前期的試探性戰鬥中屢屢得勝,按說應該穩操戰役勝券,但是法軍一連串的失誤將勝勢演變成了敗局。
整場戰役一共打了30分鐘,卻結束了英法之間持續了多年的衝突,以及改變了 加拿大 往後的發展,甚至是英、法、美的歷史。
1763年,《 巴黎 條約》規定, 加拿大 歸 英國 所有。
1775年, 美國 革命者也曾試圖奪取魁市,慫恿 魁北克 加入叛亂與 英國 對抗,但很快被趕了回去。
此些年間,成千上萬的 英國 保皇派逃離了正在經歷獨立革命的 美國 ,來到這片新殖民地。
1791年, 英國 憲法法案以 渥太華 河為界,將原有的殖民地分成兩塊,西部為上 加拿大 (Upper Canada),改用 英國 法律系統;東部為下 加拿大 (Lower Canada),維持原狀使用大陸法系,充分保留了 魁北克 法裔後人的高度自主權,當時幾乎所有的 法國 人都在下 加拿大 定居。
1867年,三名英裔北美殖民者創立了英聯邦國家,並取名為 加拿大 。當時的 加拿大 有四個省: 安大略省 (之前的上 加拿大 ), 魁北克省 (之前的下 加拿大 ), 新斯科舍 省(首府為 哈利法克斯 )和 新不倫瑞克省 。魁市正式被確立為魁省的首府。
所以, 魁北克 和魁地奇都是魁字輩兒的,但由於歷史原因, 魁北克 和 英國 要多不對付有多不對付。小小的 魁北克 會敢於和整個北美幾億英語人口抗衡。
這裡的人對自己的 法國 後裔身份的認同之高,恐怕已經超過了 法國 本土的民眾,但是由於當年戰敗後, 法國 政府對 魁北克 的拱手相讓和倉皇撤離,法裔 加拿大 人們覺得自己被祖國拋棄了,對 法國 並無半分好感,根本沒有血濃於水的覺悟的和認祖歸宗的意思。
魁省人甚至覺得,自己說的 魁北克 法語比 巴黎 法語更接近於 法國 大革命前的法語,類似於 倫敦 音和 美國 口音。語言已經成了他們唯一和祖先的血脈聯繫。
魁北克 人也逐漸地把“獨尊法語”固化成一種政治正確,不斷試探 加拿大 聯邦政府的底線。 Day26 Jun3 VIA火車之旅哈法往魁省的火車票可以買直通,經濟艙座位大人142刀、孩子71刀;要坐17個小時。
但實際上火車不是直接到魁市的,會停在魁市附近一個叫Ste-foy(譯作聖福瓦)的小鎮,在這兒往魁市需要轉taxi shuttle,出站就會有人迎上來,把票的另一聯給司機,隨時能走,十多分鐘就開到魁市了。 ↑魁北克 在哈法上車前看到的這列火車有個觀景車廂(Skyline car),就是有凸起的那一節車廂,是 加拿大 國鐵僅次於全景車廂的景觀車廂,視野還是不錯的,我們半個月後從賈斯珀坐到 溫哥華 的火車,在Skyline car看了一路風景。
觀景車廂是不賣票的,各個車廂的人隨時都可以過去,能找到座位就行。
加拿大 鐵路是可以托運的,無需拖著大箱子狼狽的上下火車,工作人員會提前安置好大件行李,放到專門的一節車廂,下車到出站口取就行,這可是在 歐洲 沒有的待遇。 ↑哈利法克斯 這是我們坐往魁市的火車。
VIA Rail Canada,即 加拿大 維亞鐵路,也就是 加拿大 國鐵。VIA這名字起得真妙,在英語和 意大利 語中都有道路的意思。如果要問怎樣會愛上 加拿大 ?坐火車穿行於絕美風景,肯對是一個選項。
樸樹的歌里常會有VIA~VIA~的哼唱,《平凡之路》好適合放在這裡做BGM。
你要走嗎? VIA~VIA~
你要去哪兒? VIA~VIA~
你的明天, VIA~VIA~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
我曾經問遍整個世界,從來沒得到答案。
我不過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
冥冥中,這是我,唯一要走的路啊~
時間無言,如此這般,明天已在眼前,
風吹過的,路依然遠,你的故事講到了哪? ↑哈利法克斯 在 美國 和 加拿大 經歷的每一程餐廳、火車和飛機,都有針對孩子的小游戲道具設計,這點真的很窩心。
VIA火車提供的兒童大禮包,把加國的四季和風景都融入在內,用當地特色的狼、駝鹿和熊等作為主演角色,有貼紙、拼圖、摺紙和問答等多種形式,英法雙語,可以玩很久。 ↑哈利法克斯 ↑哈利法克斯 ↑哈利法克斯 從車窗望出去,讓人想起《千與千尋》中的海上列車,海天一線,一望無際,火車軌道沿著海平面蜿蜒向前,穿越了時間和空間。
比起海上列車的原型 斯裡蘭卡 小火車的悶熱和擁擠,加國的火車舒適度是一流的,人極少,可以四仰八叉一人占好幾個座,乘務員友好熱情,服務都是一對一。
火車上的座位非常舒服,腳下可以抬起,雖然座椅不能完全躺平,睡一晚也並不覺得累。 ↑加拿大 ↑加拿大 Ian在火車上給我“科普知識”:你知道雲為什麼會動嘛?之前你說是風吹的,現在我來告訴你,是地球引力吸著它們在動吶~ ↑加拿大 《千與千尋》里傾註了很多 宮崎 駿關於人性和成長的註解,人生如旅行,旅行如人生,都是不斷抬頭看一片新世界。 ↑加拿大 ↑加拿大 ↑加拿大 Day27 Jun4 Bonjour Québec魁市的火車站(Gare du Palais)本身就是個景點,建成於1915年, 歐洲 復古的建築,好像哈利波特的魔法城堡,而我們坐著穿越時空的奇幻列車而來。 ↑魁北克 ↑魁北克 ↑魁北克 火車站的建築風格是新文藝復興風格,這種藝術風格在十九世紀後期的 歐洲 公共建築設計中很流行。 ↑魁北克 我們到得早, Airbnb 還不能入住,於是決定在車站把行李寄存再出去玩。
車站的人工服務台寄存需要6刀一件,自助存包lock要便宜些,4刀一件,不過需要工作人員用鋼鏰幫忙鎖柜子。而鎖完後如果要再開柜子,就得重新收費了。
我們出發不久就發現有點飄毛毛雨,折回去從箱子里取傘,跟工作人員磨了一下,只開了一個箱子,沒再收費。於是我們和姑姑、小妹一行4人今天也就共用了一把傘。沒想到的是,後來雨越下越大,全靠衝鋒衣扛了。 ↑魁北克 ↑魁北克 進入了 北美洲 的法語區,95%的人母語都是法語,打招呼都是先Bonjour,再Hello,餐廳的菜單和公車播報乾脆就只有法語。
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之前我們不會西語而勇闖拉美的那段時光,感覺又要變回半聾半啞了。 ↑魁北克 小店里也處處是浪漫藝術氣息的作品和明信片。
我們計劃第一站去瀑布,位於城市的 東北 角,跟車站所在的西南是個大對角,要坐800路到終點。
在便利店就可以買公車票,魁市的公交車3.5刀/人次,一次買兩張one way的票 ,每張只要3刀,而one day pass一天隨便坐的票需要每張8.5刀。
魁市特別適合步行游覽,走路漫步在鵝卵石鋪就的小道上閑逛就行,所以不需要one day的票,按單程買就行。 ↑魁北克 ↑魁北克 車站大廳里可以看到全景車廂(Panorama car)的宣傳畫,車廂的三面都是玻璃,風景特別棒。這是VIA鐵路最豪華的觀景車,只有購買豪華包廂的客人可以入內。 ↑魁北克 火車站的外景。 ↑魁北克 緊鄰隔壁的是汽車站,都是銅質屋頂的古堡式建築。
後來到 渥太華 國會山時,聽到講解,才知道為什麼美洲、 歐洲 的古老建築大多戴著“綠帽子”?
原來古老建築多用的是昂貴青銅或黃銅板做屋頂,銅材氧化後,呈綠色,就顯出別樣的風格了。 ↑魁北克 早餐我們選擇的是Buffet de I'Antiquaire,魁市最正宗的餐廳之一,早上6點就開門了。
距離車站步行十多分鐘就到了,清晨的街道還沒什麼店面營業,走到Buffet時看到窗臺上盛開的鮮花,頓時有回家的溫暖。 ↑魁北克 金光閃閃的法式早餐,味道一級棒,楓糖漿是特別正宗的香甜。 ↑魁北克 早餐後回到車站,坐800路到達蒙莫朗西瀑布公園(Parc de la Chute Montmorency),穿城而過坐到終點也不過花了30分鐘。
據說從這個瀑布正上方的步行吊橋,看到的瀑佈景色是最美的。 ↑蒙特倫西瀑布 ↑蒙特倫西瀑布
魁北克省 是 加拿大 面積最大的省,比 法國 大3倍,比 英國 大7倍。
魁省最為人熟知的兩個繁忙大都會,是 魁北克 城(Québec City)和 蒙特利爾 (Montréal)。一開始魁市不在我們的旅行計劃內,我們原定從哈法坐“海上列車”直接往 蒙特利爾 。
在哈法周邊游安蒂哥尼什小鎮時,導游聽說了我們後面的計劃,強烈建議我們留出一兩天去魁市轉轉,看看瀑布和城牆。
事實證明,比 尼亞加拉 大瀑布還高30米的蒙莫朗西瀑布,是個旅游陷阱;而魁市作為 墨西哥 以北的 北美洲 里,唯一擁有城牆的城市,4600米長的城牆,規模和雄偉還是遠遜於我們3月在 西安 看的古城牆。
反而是魁市厚重的人文歷史、充滿生活氣息的街道和浪漫怡人的法 蘭西 風情,讓人無比留戀。
相對於亞歐動輒幾千年的歷史來說,410歲的 魁北克 城只能算是個小小少年,但是在北美它可是頭號耄耋老人了。 歷史在此轉了個180度的彎魁北克 城扼守大西洋與 加拿大 內陸的入口,居高遠眺聖勞倫斯河(St. Lawrence River),這裡是通往內陸的補給航運,在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地,被稱作“北美的 直布羅陀 ”。 ↑文明博物館 魁市的部分地區位於鑽石角(Cap Diamant)的懸崖上方,部分位於其下方。因此魁市被分為上城區(Haute Ville)和下城區(Basse Ville),它們又各自有自己的老城區和 新城 區。
作為要塞和地標的星形城堡巍然聳立於鑽石角的最高處。
上城和下城具有悠久歷史的那兩部分共同構成了迷人的老城區(Vieux Québec),老城區周圍環繞著石砌的城牆,占地面積達10平方公里,在198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遺產。
魁市的歷史最早要追溯到1535年, 法國 探險家雅克 卡蒂埃在此登陸,並打算建立一個永久性貿易站,但這一計劃未能 成功 ,使得 法國 擴張殖民地的計劃,推遲了50年。
1608年,探險家尚 普蘭 (Samuel de Champlain)終於為 法國 建立起這座城市,取名“Kebec”,這是阿爾貢金(Algonquin)語,意思是“河流在此變得狹窄”。魁市也由此成為首個作為永久性定居點,而非貿易站而建立起來的 北美洲 城市。
1629年, 英國 人 成功 攻下魁市。3年後,英法簽訂條約, 英國 又將它歸還給 法國 ,魁市自此成為了新法 蘭西 的中心和首府。之後, 英國 人多次對這裡發動攻擊。
1663年,新法 蘭西 ( 法國 在北美的殖民地,包括現在的 加拿大 和 美國 的土地)成為了 法國 的直屬省。
隨著 英國 在北美殖民的興起, 法國 的殖民勢力日益削弱。
17世紀剩餘的那些年裡,英法兩國多次因對 加拿大 的控制權而發生小規模衝突。
1759年,爆發了歷史性的亞伯拉罕平原戰役(Battle of the Plains of Abraham),這場戰事發生在當時魁市城牆外的高原上(現址為魁市的國家戰場公園),作戰雙方:法軍總兵力13000餘人,英軍總兵力8600餘人。最後,沃爾夫將軍(General Wolfe)率領英軍取得了勝利。
法軍人數占優,又是守方,占有地利,而且在雙方前期的試探性戰鬥中屢屢得勝,按說應該穩操戰役勝券,但是法軍一連串的失誤將勝勢演變成了敗局。
整場戰役一共打了30分鐘,卻結束了英法之間持續了多年的衝突,以及改變了 加拿大 往後的發展,甚至是英、法、美的歷史。
1763年,《 巴黎 條約》規定, 加拿大 歸 英國 所有。
1775年, 美國 革命者也曾試圖奪取魁市,慫恿 魁北克 加入叛亂與 英國 對抗,但很快被趕了回去。
此些年間,成千上萬的 英國 保皇派逃離了正在經歷獨立革命的 美國 ,來到這片新殖民地。
1791年, 英國 憲法法案以 渥太華 河為界,將原有的殖民地分成兩塊,西部為上 加拿大 (Upper Canada),改用 英國 法律系統;東部為下 加拿大 (Lower Canada),維持原狀使用大陸法系,充分保留了 魁北克 法裔後人的高度自主權,當時幾乎所有的 法國 人都在下 加拿大 定居。
1867年,三名英裔北美殖民者創立了英聯邦國家,並取名為 加拿大 。當時的 加拿大 有四個省: 安大略省 (之前的上 加拿大 ), 魁北克省 (之前的下 加拿大 ), 新斯科舍 省(首府為 哈利法克斯 )和 新不倫瑞克省 。魁市正式被確立為魁省的首府。
所以, 魁北克 和魁地奇都是魁字輩兒的,但由於歷史原因, 魁北克 和 英國 要多不對付有多不對付。小小的 魁北克 會敢於和整個北美幾億英語人口抗衡。
這裡的人對自己的 法國 後裔身份的認同之高,恐怕已經超過了 法國 本土的民眾,但是由於當年戰敗後, 法國 政府對 魁北克 的拱手相讓和倉皇撤離,法裔 加拿大 人們覺得自己被祖國拋棄了,對 法國 並無半分好感,根本沒有血濃於水的覺悟的和認祖歸宗的意思。
魁省人甚至覺得,自己說的 魁北克 法語比 巴黎 法語更接近於 法國 大革命前的法語,類似於 倫敦 音和 美國 口音。語言已經成了他們唯一和祖先的血脈聯繫。
魁北克 人也逐漸地把“獨尊法語”固化成一種政治正確,不斷試探 加拿大 聯邦政府的底線。 Day26 Jun3 VIA火車之旅哈法往魁省的火車票可以買直通,經濟艙座位大人142刀、孩子71刀;要坐17個小時。
但實際上火車不是直接到魁市的,會停在魁市附近一個叫Ste-foy(譯作聖福瓦)的小鎮,在這兒往魁市需要轉taxi shuttle,出站就會有人迎上來,把票的另一聯給司機,隨時能走,十多分鐘就開到魁市了。 ↑魁北克 在哈法上車前看到的這列火車有個觀景車廂(Skyline car),就是有凸起的那一節車廂,是 加拿大 國鐵僅次於全景車廂的景觀車廂,視野還是不錯的,我們半個月後從賈斯珀坐到 溫哥華 的火車,在Skyline car看了一路風景。
觀景車廂是不賣票的,各個車廂的人隨時都可以過去,能找到座位就行。
加拿大 鐵路是可以托運的,無需拖著大箱子狼狽的上下火車,工作人員會提前安置好大件行李,放到專門的一節車廂,下車到出站口取就行,這可是在 歐洲 沒有的待遇。 ↑哈利法克斯 這是我們坐往魁市的火車。
VIA Rail Canada,即 加拿大 維亞鐵路,也就是 加拿大 國鐵。VIA這名字起得真妙,在英語和 意大利 語中都有道路的意思。如果要問怎樣會愛上 加拿大 ?坐火車穿行於絕美風景,肯對是一個選項。
樸樹的歌里常會有VIA~VIA~的哼唱,《平凡之路》好適合放在這裡做BGM。
你要走嗎? VIA~VIA~
你要去哪兒? VIA~VIA~
你的明天, VIA~VIA~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
我曾經問遍整個世界,從來沒得到答案。
我不過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
冥冥中,這是我,唯一要走的路啊~
時間無言,如此這般,明天已在眼前,
風吹過的,路依然遠,你的故事講到了哪? ↑哈利法克斯 在 美國 和 加拿大 經歷的每一程餐廳、火車和飛機,都有針對孩子的小游戲道具設計,這點真的很窩心。
VIA火車提供的兒童大禮包,把加國的四季和風景都融入在內,用當地特色的狼、駝鹿和熊等作為主演角色,有貼紙、拼圖、摺紙和問答等多種形式,英法雙語,可以玩很久。 ↑哈利法克斯 ↑哈利法克斯 ↑哈利法克斯 從車窗望出去,讓人想起《千與千尋》中的海上列車,海天一線,一望無際,火車軌道沿著海平面蜿蜒向前,穿越了時間和空間。
比起海上列車的原型 斯裡蘭卡 小火車的悶熱和擁擠,加國的火車舒適度是一流的,人極少,可以四仰八叉一人占好幾個座,乘務員友好熱情,服務都是一對一。
火車上的座位非常舒服,腳下可以抬起,雖然座椅不能完全躺平,睡一晚也並不覺得累。 ↑加拿大 ↑加拿大 Ian在火車上給我“科普知識”:你知道雲為什麼會動嘛?之前你說是風吹的,現在我來告訴你,是地球引力吸著它們在動吶~ ↑加拿大 《千與千尋》里傾註了很多 宮崎 駿關於人性和成長的註解,人生如旅行,旅行如人生,都是不斷抬頭看一片新世界。 ↑加拿大 ↑加拿大 ↑加拿大 Day27 Jun4 Bonjour Québec魁市的火車站(Gare du Palais)本身就是個景點,建成於1915年, 歐洲 復古的建築,好像哈利波特的魔法城堡,而我們坐著穿越時空的奇幻列車而來。 ↑魁北克 ↑魁北克 ↑魁北克 火車站的建築風格是新文藝復興風格,這種藝術風格在十九世紀後期的 歐洲 公共建築設計中很流行。 ↑魁北克 我們到得早, Airbnb 還不能入住,於是決定在車站把行李寄存再出去玩。
車站的人工服務台寄存需要6刀一件,自助存包lock要便宜些,4刀一件,不過需要工作人員用鋼鏰幫忙鎖柜子。而鎖完後如果要再開柜子,就得重新收費了。
我們出發不久就發現有點飄毛毛雨,折回去從箱子里取傘,跟工作人員磨了一下,只開了一個箱子,沒再收費。於是我們和姑姑、小妹一行4人今天也就共用了一把傘。沒想到的是,後來雨越下越大,全靠衝鋒衣扛了。 ↑魁北克 ↑魁北克 進入了 北美洲 的法語區,95%的人母語都是法語,打招呼都是先Bonjour,再Hello,餐廳的菜單和公車播報乾脆就只有法語。
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之前我們不會西語而勇闖拉美的那段時光,感覺又要變回半聾半啞了。 ↑魁北克 小店里也處處是浪漫藝術氣息的作品和明信片。
我們計劃第一站去瀑布,位於城市的 東北 角,跟車站所在的西南是個大對角,要坐800路到終點。
在便利店就可以買公車票,魁市的公交車3.5刀/人次,一次買兩張one way的票 ,每張只要3刀,而one day pass一天隨便坐的票需要每張8.5刀。
魁市特別適合步行游覽,走路漫步在鵝卵石鋪就的小道上閑逛就行,所以不需要one day的票,按單程買就行。 ↑魁北克 ↑魁北克 車站大廳里可以看到全景車廂(Panorama car)的宣傳畫,車廂的三面都是玻璃,風景特別棒。這是VIA鐵路最豪華的觀景車,只有購買豪華包廂的客人可以入內。 ↑魁北克 火車站的外景。 ↑魁北克 緊鄰隔壁的是汽車站,都是銅質屋頂的古堡式建築。
後來到 渥太華 國會山時,聽到講解,才知道為什麼美洲、 歐洲 的古老建築大多戴著“綠帽子”?
原來古老建築多用的是昂貴青銅或黃銅板做屋頂,銅材氧化後,呈綠色,就顯出別樣的風格了。 ↑魁北克 早餐我們選擇的是Buffet de I'Antiquaire,魁市最正宗的餐廳之一,早上6點就開門了。
距離車站步行十多分鐘就到了,清晨的街道還沒什麼店面營業,走到Buffet時看到窗臺上盛開的鮮花,頓時有回家的溫暖。 ↑魁北克 金光閃閃的法式早餐,味道一級棒,楓糖漿是特別正宗的香甜。 ↑魁北克 早餐後回到車站,坐800路到達蒙莫朗西瀑布公園(Parc de la Chute Montmorency),穿城而過坐到終點也不過花了30分鐘。
據說從這個瀑布正上方的步行吊橋,看到的瀑佈景色是最美的。 ↑蒙特倫西瀑布 ↑蒙特倫西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