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緬甸自由行
↑茵萊湖 幾個小朋友行走在橋面上,水面上映出艷麗的倒影。 ↑茵萊湖 採購歸來的居民,划著船回家。後面的白色告示牌上,標寫了附近餐館的菜單,價格比我中午就餐的餐館便宜多了。 ↑茵萊湖 戴帽子的這位大姐,是攬生意的船娘,你可以換乘她的小船,到他們的水上村莊內部參觀。遺憾的是當天時間有點晚了,所以沒有去。 ↑茵萊湖 藍天、白雲、蒼山、碧水、古橋、綠草、籠基、挎包、斗笠、雪茄,好經典的 茵萊湖 區場景。 ↑茵萊湖 水巷兩邊有一些小商店,這是我的船長在為摩托艇買汽油。當時弔腳樓窗口探出一位老奶奶的身子,遺憾的是我的相機沒電了,一個非常生動的畫面就此流失。 ↑茵萊湖 這一帶的弔腳樓,大多是建在木樁上,只有少數是竹子的,應該有比較久遠的年代。 ↑茵萊湖 茵萊湖 一 天水 上游,從清晨開始,回到娘水鎮時,已經是日落西山,小鎮上亮起了燈光。
其實除了 茵萊湖 的水上游,娘水鎮還有不少吸引我的風光。
不管是在哪個城市鄉村,“千人化緣,萬人供養”,都是 緬甸 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既體現了僧侶的社會地位,也表示了人們對佛祖的虔誠。
清晨,當我在賓館餐廳里,剛取了一些食品在盤子里,忽然看到落地玻璃窗外,幾個小沙彌托缽在樓下街上魚貫而過。這是我在 緬甸 第一次看到成群結隊托缽化緣的場景,一下子我就激動起來,立即丟下餐盤,拎起相機衝下樓去,追隨著他們,連續拍攝了4個街口。 ↑娘水鎮 我連續追拍的4個街口,一隊一隊的小沙彌接踵而來,儘管天氣還是有點冷的(看這些施捨的大姐穿著就知道了),但小沙彌們全部赤腳行走在街上。赤腳表示對佛祖的虔誠,所以施捨的大姐也是脫掉拖鞋,赤足施捨(即使站在拖鞋上)。 ↑娘水鎮 每個街口都有一位大姐,手捧電飯煲,為每一位化緣的沙彌,盛上一小勺米飯,真的只有米飯。不知道她們是每天在此施捨,還是街坊鄰居輪流在此施捨。 ↑娘水鎮 只要是有人行道的街道,沙彌們全都自覺地走在窄窄的人行道上,而不是馬路上,儘管路上並沒有車輛行駛。經過每一個施捨點,他們也是依次等待,毫不著急。 ↑娘水鎮 小沙彌的笑容是那樣的燦爛陽光,可愛至極。這群孩子過著和世界上大部分孩子不一樣的生活,他們似乎是這世界上最貧窮的孩子,赤著腳、乞食為生,但他們也可能是心靈最富足的孩子。 ↑娘水鎮 其實娘水鎮並不大,南北不足一公里,東西也不寬,但這座鍍金的階梯式佛塔--亞達納曼昂佛塔還是很壯觀的,其造型也獨具特色。 ↑娘水鎮 寺院內部也是金碧輝煌,精工細雕。 ↑娘水鎮 靜靜的冥思,虔誠的參拜,讓人不忍打擾。 ↑娘水鎮 相鄰的這兩座佛塔,則又是另外的風格和色彩。 ↑娘水鎮 時尚的廣告,與古老的寺院,和諧共存,相得益彰。 ↑娘水鎮 位於娘水鎮北約2km處的柚木寺院--瑞楊比亞寺,是一座完全用柚木架空的寺院,目前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被旅游者參觀了,僧侶們生活和學習在比鄰而建的新的寺院里。 ↑娘水鎮 在我參觀的半個小時里,整個戒堂內靜悄悄的,只有一隻小貓邁著輕盈的腳步走過。橢圓形的窗戶,是這所寺廟的特色。 ↑娘水鎮 大小佛像已經在這裡沉思了數百年。 ↑娘水鎮 戒堂內的掛歷,還停留在兩年前的4月。 ↑娘水鎮 在我即將離開寺院時,正好來了幾位 越南 旅游者,我蹭拍了她們在橢圓窗口的留影。 ↑娘水鎮 寺院後平房內,正在勞作的僧侶和沙彌。 ↑娘水鎮 位於良瑞西南方的紅山酒莊,是日落的觀光景點。我因為時間充裕,在包車游覽柚木寺院--瑞楊比亞寺後,繼續來此品酒,等待日落。山下大片田野中,白色的是盛開的蘆花,蘆葦在當地可能是建築輔料。 ↑娘水鎮 其實我對品酒也沒有太多愛好,只是需要有個緣由,在此等待日落而已。酒莊裡品酒觀景的基本上是外國游客,而每一杯酒的數量也真的只夠你品一品。 ↑娘水鎮 由於空氣比較通透,所以即使在日落西山(確實有山)時,陽光還是非常刺眼的。 ↑娘水鎮 ↑娘水鎮 待太陽真的日落西山後,整個世界好像變得更加安靜、浪漫起來。 ↑娘水鎮 外出旅游時,只要有時間,我喜歡在街上瞎晃蕩。
這是良瑞鎮路邊一個寺院內,一間很大的房間角落,有兩個沙彌席地而坐。年齡大一點的在抄寫什麼文章,而小一點的則在玩手機。屋內應當有十幾個僧侶居住,就是這樣的地鋪,一個挨著一個,床頭的紙盒、木板就是他們的書案,床尾的繩子,就是他們的衣架,懸掛著一件件的袈裟。 ↑娘水鎮 這是一戶普通的家庭,門口另一側是一個小家電維修鋪。我說為他們拍一張合影,他們很配合,兒子還拉著媽媽的手,這位女孩大概是媳婦吧,手裡繼續忙活著。 ↑娘水鎮 良瑞鎮上的明伽拉菜場,是當地居民生活的最真實寫照。
菜場上銷售的芸豆、包菜、花菜等,與國內的品種好像沒有什麼差異。自然每個婦女的臉上,都塗有“ 特納 卡”。
其實除了 茵萊湖 的水上游,娘水鎮還有不少吸引我的風光。
不管是在哪個城市鄉村,“千人化緣,萬人供養”,都是 緬甸 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既體現了僧侶的社會地位,也表示了人們對佛祖的虔誠。
清晨,當我在賓館餐廳里,剛取了一些食品在盤子里,忽然看到落地玻璃窗外,幾個小沙彌托缽在樓下街上魚貫而過。這是我在 緬甸 第一次看到成群結隊托缽化緣的場景,一下子我就激動起來,立即丟下餐盤,拎起相機衝下樓去,追隨著他們,連續拍攝了4個街口。 ↑娘水鎮 我連續追拍的4個街口,一隊一隊的小沙彌接踵而來,儘管天氣還是有點冷的(看這些施捨的大姐穿著就知道了),但小沙彌們全部赤腳行走在街上。赤腳表示對佛祖的虔誠,所以施捨的大姐也是脫掉拖鞋,赤足施捨(即使站在拖鞋上)。 ↑娘水鎮 每個街口都有一位大姐,手捧電飯煲,為每一位化緣的沙彌,盛上一小勺米飯,真的只有米飯。不知道她們是每天在此施捨,還是街坊鄰居輪流在此施捨。 ↑娘水鎮 只要是有人行道的街道,沙彌們全都自覺地走在窄窄的人行道上,而不是馬路上,儘管路上並沒有車輛行駛。經過每一個施捨點,他們也是依次等待,毫不著急。 ↑娘水鎮 小沙彌的笑容是那樣的燦爛陽光,可愛至極。這群孩子過著和世界上大部分孩子不一樣的生活,他們似乎是這世界上最貧窮的孩子,赤著腳、乞食為生,但他們也可能是心靈最富足的孩子。 ↑娘水鎮 其實娘水鎮並不大,南北不足一公里,東西也不寬,但這座鍍金的階梯式佛塔--亞達納曼昂佛塔還是很壯觀的,其造型也獨具特色。 ↑娘水鎮 寺院內部也是金碧輝煌,精工細雕。 ↑娘水鎮 靜靜的冥思,虔誠的參拜,讓人不忍打擾。 ↑娘水鎮 相鄰的這兩座佛塔,則又是另外的風格和色彩。 ↑娘水鎮 時尚的廣告,與古老的寺院,和諧共存,相得益彰。 ↑娘水鎮 位於娘水鎮北約2km處的柚木寺院--瑞楊比亞寺,是一座完全用柚木架空的寺院,目前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被旅游者參觀了,僧侶們生活和學習在比鄰而建的新的寺院里。 ↑娘水鎮 在我參觀的半個小時里,整個戒堂內靜悄悄的,只有一隻小貓邁著輕盈的腳步走過。橢圓形的窗戶,是這所寺廟的特色。 ↑娘水鎮 大小佛像已經在這裡沉思了數百年。 ↑娘水鎮 戒堂內的掛歷,還停留在兩年前的4月。 ↑娘水鎮 在我即將離開寺院時,正好來了幾位 越南 旅游者,我蹭拍了她們在橢圓窗口的留影。 ↑娘水鎮 寺院後平房內,正在勞作的僧侶和沙彌。 ↑娘水鎮 位於良瑞西南方的紅山酒莊,是日落的觀光景點。我因為時間充裕,在包車游覽柚木寺院--瑞楊比亞寺後,繼續來此品酒,等待日落。山下大片田野中,白色的是盛開的蘆花,蘆葦在當地可能是建築輔料。 ↑娘水鎮 其實我對品酒也沒有太多愛好,只是需要有個緣由,在此等待日落而已。酒莊裡品酒觀景的基本上是外國游客,而每一杯酒的數量也真的只夠你品一品。 ↑娘水鎮 由於空氣比較通透,所以即使在日落西山(確實有山)時,陽光還是非常刺眼的。 ↑娘水鎮 ↑娘水鎮 待太陽真的日落西山後,整個世界好像變得更加安靜、浪漫起來。 ↑娘水鎮 外出旅游時,只要有時間,我喜歡在街上瞎晃蕩。
這是良瑞鎮路邊一個寺院內,一間很大的房間角落,有兩個沙彌席地而坐。年齡大一點的在抄寫什麼文章,而小一點的則在玩手機。屋內應當有十幾個僧侶居住,就是這樣的地鋪,一個挨著一個,床頭的紙盒、木板就是他們的書案,床尾的繩子,就是他們的衣架,懸掛著一件件的袈裟。 ↑娘水鎮 這是一戶普通的家庭,門口另一側是一個小家電維修鋪。我說為他們拍一張合影,他們很配合,兒子還拉著媽媽的手,這位女孩大概是媳婦吧,手裡繼續忙活著。 ↑娘水鎮 良瑞鎮上的明伽拉菜場,是當地居民生活的最真實寫照。
菜場上銷售的芸豆、包菜、花菜等,與國內的品種好像沒有什麼差異。自然每個婦女的臉上,都塗有“ 特納 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