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嘟嘟的麥德林
進入胖嘟嘟主題之前,分享下滑翔傘角度的 麥德林 ,我真的很喜歡這種上天下海的運動,潛水之後解鎖,哈哈,哥國的這種項目,價錢大概國內一半,景色真的很美,風吹過的時候我覺得我真的在飛。 鞋子要穿不會掉的,防曬和墨鏡一定要註意準備好,然後,就跟著教練尬聊全程就好,路上還遇到了一個外國小哥,一臉壞笑問我們“ready to die?” 只好沖他攤手,Im ready to fly 
進入正題, 哥倫比亞 除了毒品,另外一個可以在世界上有姓名的點也就是藝術了,文學上的馬爾克斯,繪畫上面就是博特羅。
博特羅的童年並不幸福,四歲時父親的離世,讓他和母親的生活,在那個唯以金錢論 成功 的社會中,充滿了挑戰和掙扎。
中學時,因為私自給一家報紙畫插圖和寫文章,受到了校長的粗暴職責,被趕出了學校。
所以,十六歲開始,博特羅就開始了以藝術為生的生活,一路磕磕碰碰。
自薦去報刊畫插圖、去戲劇團畫佈景。
滿懷期待去 波哥大 辦畫展,結果失望而歸。只好帶著賣畫所得的僅有一千比索,去了 加勒比海 邊一個未 開化 的小鎮, 慢慢發現和摸索。
在Tolu,博特羅感受到了活生生赤裸裸的美洲現實:
純凈的天空,
柔軟的沙灘,
充滿魚腥味的海風,
自由的嶂螂、螞蟻和蜘蛛,
還有一群在富庶的自然環境中與貧困對抗的凄涼人類
1951年,博特羅帶著他在Tolu構思的畫回到了 波哥大 ,舉辦了個人第二次個人畫展,終於獲得了小小的 成功 。
於是,他踏上 歐洲 的土地,如願去到 西班牙 和 意大利 ,接觸到了另一種與美洲有著天壤之別的文化氛圍和藝術形態。
>>>>
四年之後,他決定回到美洲,回到這片人們印象模糊的土地,希望在這裡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藝術奇跡。
五六十年代的 南美洲 ,因為軍政府的腐敗和專制,人民生存地異常悲傷和苦澀。
於是,博特羅把將軍、總統、貴族、政客畫成了頗具諷刺意味的大胖子形象。



這些人物像吹滿了空氣的皮球,脹鼓鼓的臉上掛著一張極小的嘴,面無表情卻如出一轍,笨拙而滑稽。像是一群長著成人面孔的大孩子,沒有歡樂,也感受不到痛苦,無關乎道德和思想,甚至沒有靈魂,對一切無動於衷。
只是瞪著一雙茫然若失的眼睛,看著畫面之外或是斜視彼此,睜著眼睛卻更像是一群盲人。
在閉塞的 哥倫比亞 成長起來的博特羅,勇敢地選擇了打破古典常規,用顛覆性的形象與方式構建了一個獨樹一幟的藝術世界,始終以過分肥胖、臃腫的造型來塑造作品。


壯得像一隻小老虎的貓咪
《12歲的蒙娜麗莎》畫的是博特羅想象中兒時的蒙娜麗莎,年級小小、胖嘟嘟,天真又詭異!
當然,博特羅也不會放過成年的蒙娜麗莎,這樣充滿氣的大圓臉龐真是讓人控制不住想要去捏弄的欲望,就連後面的火山都是胖鼓鼓的!
調侃完達 芬奇 ,博特羅開始對自己下手
除了人物,博特羅畫中的其他東西一樣都是膨脹得要爆炸的樣子。
嬌小笨拙的刀叉 VS 飽滿的“胖香蕉”和褶皺的“胖桌布”
巨大的“胖橘子”和“胖梨子”
鼓到快要裝不下的鮮花 

變胖的小提琴 
至於為什麼要把它們畫成胖子,博特羅是這樣說的:
“那些胖子,是我為了獲得更強烈的視覺效果而把他們吹起來的。我畫的不是胖子,也不是視覺缺陷,而是我的思想。我選擇一些主題,通過誇張的藝術形式和強烈的視覺效果來表達,希望能改變現實。”
近年來,博特羅選取的主題變得越發深刻和關註社會,他希望通過畫中的“暴力和痛苦” 來呼喚“愛與 和平 ”。
2003年, 伊拉克 巴格達 阿布格裡小鎮(Abu Ghraib),美軍虐待俘虜的照片被公佈於世時,73高齡的博特羅即時公開表示指責,並以這一主題創作了系列素描及油畫48幅。


他沒有用血腥可怕的畫面來渲染,依然延續了一貫的壯碩肥大的形象。
在鐵籠里,胖重的裸體被綁著手腳、戴著眼罩,一個壓著一個,遭受鞭打、忍受羞辱、被惡狗撕咬、血跡滿身。
強烈地視覺衝擊,絲毫不留情面地諷刺了自詡民主自由的美帝社會醜惡的一面。
或許你不認識博特羅,但只要你看一眼他的畫,不管你喜不喜歡,他的獨一無二的風格一定會讓你印象深刻。
在 麥德林 還有一個博特羅廣場,展示了一些巨大的博特羅風格的形象雕塑。
我們去的那一天,有很多行人在廣場拍照,博物館的人也不少。大概,在 哥倫比亞 人的心目中,這個可愛的小老頭兒是他們最值得驕傲的現有驕傲吧。
最後,
感謝正在閱讀的你,
知識所限,如有偏頗,敬請諒解!


博特羅的童年並不幸福,四歲時父親的離世,讓他和母親的生活,在那個唯以金錢論 成功 的社會中,充滿了挑戰和掙扎。
中學時,因為私自給一家報紙畫插圖和寫文章,受到了校長的粗暴職責,被趕出了學校。
所以,十六歲開始,博特羅就開始了以藝術為生的生活,一路磕磕碰碰。
自薦去報刊畫插圖、去戲劇團畫佈景。
滿懷期待去 波哥大 辦畫展,結果失望而歸。只好帶著賣畫所得的僅有一千比索,去了 加勒比海 邊一個未 開化 的小鎮, 慢慢發現和摸索。
在Tolu,博特羅感受到了活生生赤裸裸的美洲現實:
純凈的天空,
柔軟的沙灘,
充滿魚腥味的海風,
自由的嶂螂、螞蟻和蜘蛛,
還有一群在富庶的自然環境中與貧困對抗的凄涼人類
1951年,博特羅帶著他在Tolu構思的畫回到了 波哥大 ,舉辦了個人第二次個人畫展,終於獲得了小小的 成功 。
於是,他踏上 歐洲 的土地,如願去到 西班牙 和 意大利 ,接觸到了另一種與美洲有著天壤之別的文化氛圍和藝術形態。
>>>>
四年之後,他決定回到美洲,回到這片人們印象模糊的土地,希望在這裡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藝術奇跡。
五六十年代的 南美洲 ,因為軍政府的腐敗和專制,人民生存地異常悲傷和苦澀。
於是,博特羅把將軍、總統、貴族、政客畫成了頗具諷刺意味的大胖子形象。





只是瞪著一雙茫然若失的眼睛,看著畫面之外或是斜視彼此,睜著眼睛卻更像是一群盲人。
在閉塞的 哥倫比亞 成長起來的博特羅,勇敢地選擇了打破古典常規,用顛覆性的形象與方式構建了一個獨樹一幟的藝術世界,始終以過分肥胖、臃腫的造型來塑造作品。








嬌小笨拙的刀叉 VS 飽滿的“胖香蕉”和褶皺的“胖桌布”







“那些胖子,是我為了獲得更強烈的視覺效果而把他們吹起來的。我畫的不是胖子,也不是視覺缺陷,而是我的思想。我選擇一些主題,通過誇張的藝術形式和強烈的視覺效果來表達,希望能改變現實。”
近年來,博特羅選取的主題變得越發深刻和關註社會,他希望通過畫中的“暴力和痛苦” 來呼喚“愛與 和平 ”。
2003年, 伊拉克 巴格達 阿布格裡小鎮(Abu Ghraib),美軍虐待俘虜的照片被公佈於世時,73高齡的博特羅即時公開表示指責,並以這一主題創作了系列素描及油畫48幅。




在鐵籠里,胖重的裸體被綁著手腳、戴著眼罩,一個壓著一個,遭受鞭打、忍受羞辱、被惡狗撕咬、血跡滿身。
強烈地視覺衝擊,絲毫不留情面地諷刺了自詡民主自由的美帝社會醜惡的一面。
或許你不認識博特羅,但只要你看一眼他的畫,不管你喜不喜歡,他的獨一無二的風格一定會讓你印象深刻。
在 麥德林 還有一個博特羅廣場,展示了一些巨大的博特羅風格的形象雕塑。

最後,
感謝正在閱讀的你,
知識所限,如有偏頗,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