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博物館巡禮之二——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藍色的舞者》(Blue dancers)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8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65x65cm
● 作於:1898
● 作者:埃德加·德加 (Edgar Degas)(1834 – 1917)
● 作者背景: 法國 印象派畫家。但有些作品更具古典、現實主義或者浪漫主義畫派風格。他的最著名的繪畫題材包括芭蕾舞演員和其他女性,以及賽馬。
● 作品背景:一群身穿天藍色芭蕾舞服的女舞者,在做上場前的最後整妝。
二層9展室(莫奈、布丹)本展室涉及的藝術家:
●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 – 1926) 法國 最重要的畫家之一,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
● 尤金 ·布丹(Eugene Boudin)(1824 – 1898) 法國 風景畫家,印象派之父,莫奈的啟蒙老師★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白色的睡蓮》(Белые кувшинки / White Water Lilies)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9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89x93cm
● 作於:1899
● 作者: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 – 1926)★★★★
● 作者背景: 法國 畫家,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也是印象主義大師中最有影響的一位。在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畫家中,唯有莫奈以其86歲的漫長人生始終如一的將創作熱情傾註在印象派技法上。他常常可以從普通的風景中挖掘其魅力,觀察景物細緻入微,對光線的變化十分敏銳。他可以就同一處場景畫出十幾幅作品,如《草垛》《睡蓮》等。而這僅僅是為了表現同一場景的不同天氣、光線下的不同表象,這是其他畫家很難做到的。他像個隱士,有時有很強的孤獨感,這由於他的性格使然,生性沉默寡言,喜愛思索。另一方面,由於他是印象派中的先行者,當他不得不單槍匹馬奮力前行的時候,自然有一種寂寞寥落的感覺。他將畢生精力獻給了對西方畫界產生了重要影響的印象主義,是以他為首的一批藝術家的不懈努力,突破了此前學院派的保守思想,極大地衝擊了19世紀後半葉占據西方畫壇統治地位的官方藝術,從而為掀開西方現代繪畫史新的一頁,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應該說莫奈是印象派畫家中最先獲得 成功 的人,儘管後來的野獸派、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等藝術流派,並未遵循印象派創立的一些原則,但創立這些流派的藝術家,都從印象派那裡汲取過營養。他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他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莫奈繪畫的最大特色。
● 作品背景:莫奈晚年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是連作《睡蓮》。這是一部宏偉史詩,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燦爛的“第九交響樂”。1880年之後,莫奈與印象派的其他畫家們疏遠了,他在 吉維尼 造了一座小花園,住在裡面作畫。他喜歡把水與空氣和某種具有意境的情調結合起來,這樣產生了《睡蓮》組畫。沿著水面,美麗的睡蓮一片片向湖面遠處擴展開來,畫家利用了樹的倒影,襯托出花朵的層次,是十分有創造性的構思。莫奈把整個身心都投在這個池塘和他的睡蓮上面了,睡蓮成了他晚年描繪的主題。此後27年裡,他幾乎再也沒有離開過這個主題。
● 筆者:莫奈的《睡蓮》是世界名畫,不止這一幅,我非常喜歡,一種別緻的優美與優雅在其中。彎彎的小橋如探出大自然的五線譜,睡蓮如琴符,流水像琴音。豎琴或是小提琴在耳邊鳴響起來,這是大自然的奏鳴曲,伴著陣陣蛙鳴……。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草地上的午餐》(Завтрак на траве / Luncheon on the Grass)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9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130x181cm
● 作於:1866
● 作者: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 – 1926)★★★★
● 作者背景:見上幅
● 作品背景:這幅油畫原作為一幅長20尺(超過6米)的巨作,畫家想創作此畫用以參加1866年的沙龍(官方展覽)。在畫作即將完成時,畫家卻對這幅作品並不滿意,拒絕向公眾展示,後來,他將畫布切成了三截,其中兩段幸存下來保存於 巴黎 的奧賽博物館。眼前這幅畫為 普希金 造型藝術博物館(19-20世紀歐美藝術分館)收藏,實為原作畫家的縮小版草圖。不過,這幅草圖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復這幅油畫的原始設計。
1863年,馬奈先於畫家創作了一幅同名作品,畫家這幅同名作,有向馬奈致敬的意思。畫家運用印象派的光影手法,描繪了正在草地上消閑野餐的一群男女,並請來美女卡美伊來擔任這幅畫的模特(左側第一個側身的女性)。為了更好地描繪光影效果,畫家在地上挖了一個大坑,在坑內進行創作。與馬奈的同名作相比,畫家的這幅在描繪外光的生動與景物的真實自然方面,確有過之。特別是畫面左側那一大片被陽光透過打亮的樹葉,描繪得非常生動。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嘉布遣林蔭大道》(Boulevar des Capucines / )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9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61x80cm
● 作於:1873
● 作者: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 – 1926)★★★★
● 作者背景:見上幅
● 作品背景:60年代末,由於法 蘭西 藝術院組織的帶有官方色彩的 巴黎 沙龍態度保守,拒絕展出莫奈等人的作品。莫奈便開始和其他的一些藝術家,如 雷諾 阿、畢沙羅和西斯萊一起組辦獨立藝術展,《嘉布遣大道》就是其中的展品之一。 這幅畫是根據攝影師納達爾在嘉布遣大道35號的公寓窗口取景繪製的。實際上莫奈繪有兩幅相同主題的作品,其中一幅藏於 堪薩斯城 納爾遜 藝術博物館,另一幅就是眼前這件,現存於 莫斯科 的 普希金 博物館19-20世紀歐美藝術分館。尚不確定哪一幅是出現在當年藝術展上的那幅。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維特傑鎮》(Городок Ветей / Vetej Town)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9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92x90cm
● 作於:1901
● 作者: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 – 1926)★★★★
● 作者背景:見上
● 作品背景:我懷疑是博物館譯錯了畫作的名字,或許它不叫維特傑鎮(Vetej Town),而叫 吉維尼 鎮(Giverny Town),前者查不到Vetej這個地,而後者小鎮 吉維尼 (Vetej)卻是莫奈長期生活與創作直至去世(1883-1926)的地方,那裡有他的故居,著名的“莫奈花園”,是當下 法國 最受喜愛的小鎮之一。那裡緊依瑟涅河,有層疊起伏的山地、白牆紅頂的農舍、鬱郁蔥蔥、五顏六色的花朵……,與莫奈在這幅畫中展現的景色十分吻合。據說當年莫奈乘火車經過 吉維尼 小鎮的時候,被美麗寧靜似天堂的地方所吸引,當即決定在這裡定居下來,他的很多精彩畫作如睡蓮系列,都是在這裡完成的。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特魯維爾海灘》(Пляж в Трувиле / Beach in Trouville)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9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18.8х46.4cm
● 作於:1871
● 作者: 尤金 ·布丹(Eugene Boudin)(1824 – 1898)★
● 作者背景: 法國 風景畫家,印象派之父,莫奈的啟蒙老師。
● 作品背景:一大群人坐在名為特魯維爾的海灘上休閑,從他們的穿戴上看應當是一群貴族,他們在做什麼,因為作者的筆觸較為粗糙,因此難以判斷。
● 外行人的印象:所謂印象主義就是不要把人或景物畫得太清楚,畫得什麼,給人去猜的空間。莫奈老師,別打我!
二層10展室(雷諾阿、畢沙羅、西斯利)印象派畫家堅持在戶外工作,在他們的繪畫中,最主要的流派是風景畫。畢沙羅和西斯利的全部作品都是基於把自然描繪成一個變幻莫測的動態元素。在他們展示簡單的日常主題的油畫中,主要的東西不是主題的選擇,而是對光線和空氣效果的仔細觀察,這些效果改變了物體熟悉的形狀和顏色。這些藝術家放棄了精確的輪廓和繪畫,開始用小而獨立的筆觸作畫,這使得他們能夠在畫布上創造出非常複雜的色彩調變化。
英國 畫家西斯利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 法國 度過,他完全接受了印象派的繪畫概念,將其與對世界的抒情感知相結合。柔和的 法國 鄉村激發了藝術家的創作靈感,他創作了許多在色調和情緒上都非常親密的作品。
畢沙羅印象派畫展的唯一全部參與者。他被認為是最像農民的畫家,因為他渴望描繪鄉村的田野、菜地、花園和小屋。他認為農民的工作是自然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畢沙羅,觀察的即時性總是與精細的空間合成處理相結合。
雷諾 阿的作品是多重體裁的代表。他描繪了 巴黎 繁忙的街道,再現了鄉村咖啡館和野餐時那種無憂無慮的氣氛。他以印象派典型的自由、無拘無束的方式,描繪出明顯的隨機場景。拋開那些無聊的細節,這位藝術家試圖將他所看到的變成明暗對比和色彩反射的畫面奇觀。他摒棄了傳統的造型形式和清晰的輪廓,取而代之的是微妙的浮雕和快速的小筆觸,從而獲得了一種非凡的感覺,即繪畫的豐富和珍貴。
——引自博物館導言
本展室涉及的藝術家:
● 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 – 1903) 法國 印象派大師★★★
● 皮埃爾·奧古斯特· 雷諾 阿(Pierre Auguste Renoir)(1841-1919) 法國 印象派大師級著名畫家★★★★
● 阿爾弗萊德·西斯利(Alfred Sisley)(1839 – 1899) 法國 著名風景畫畫家,純正印象派的真正代表★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珍妮· 薩馬 麗的畫像》(Portrait of Jeanne Samary)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56x47cm
● 作於:1877
● 作者:皮埃爾·奧古斯特· 雷諾 阿(Pierre Auguste Renoir)(1841-1919)★★★★
● 作者背景: 法國 印象派著名畫家。以油畫著稱,亦作雕塑和版畫。1841年生於 法國 小鎮里蒙(Limoges),後來隨家搬遷到 巴黎 。早年當過徒工,畫過陶瓷、扇子、窗帘等。曾師從學院派畫家格萊爾(Charles Gabriel Gleyre)學繪畫,後受德拉克洛瓦和 庫爾 貝的影響,對魯本斯及 法國 18世紀繪畫有較深的研究。在創作上能把傳統畫法與印象主義方法相結合,以鮮麗透明的色彩表現陽光與空氣的顫動和明朗的氣氛,獨具風格。最初與印象畫派運動聯繫密切,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記錄真實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滿了奪目的光彩。到了19世紀80年代中期,他從印象派運動中分裂出來,轉向人像畫及肖像畫,特別是在婦女肖像畫中發揮自己更加嚴謹和正規的繪畫技法。在所有印象派畫家中,他或許是最受歡迎的一位,因為他所畫的都是漂亮的兒童,花朵,美麗的景色,特別是可愛的女人。這些都會立刻把人吸引住。他把從觀眾那裡所得到的賞心悅目的感覺直接地表達在畫布上。
● 作品背景:畫中人物是年青女演員珍妮· 薩馬 麗。畫家把她描繪得面相可愛,充滿朝氣,周圍紅粉藍綠色彩發揚,象徵她的青春活力。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黑衣女郎》(Girls in black )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81.3x65.2cm
● 作於:1880-1882
● 作者:皮埃爾·奧古斯特· 雷諾 阿(Pierre Auguste Renoir)(1841-1919)★★★★
● 作者背景:見上幅
● 作品背景:畫家筆下的青春女孩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裸體畫》(Nude)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92х73cm
● 作於:1876
● 作者:皮埃爾·奧古斯特· 雷諾 阿(Pierre Auguste Renoir)(1841-1919)★★★★
● 作者背景:
● 作品背景: 雷諾 阿一生的作品大多以明亮的暖色調子描繪青年婦女,尤其是她們的裸體形象。他以特殊的傳統手法描摹青年女性那柔潤而又富有彈性的皮膚和豐滿的身軀。他雖也畫了不少外光風景畫和天真無邪的兒童形象,然而裸體與婦女形象占據他一生作品的主流。他的人體油畫不同於以前學派畫家所追求的那樣虛偽和做作,他筆下的女人體,洋溢著一種歡樂與青春的活力,一個個都象是伊甸樂園裡從未嘗過禁果的夏娃,她們悠然自得,魅力惑人。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在塞納河中游泳》(Купание на Сене / Bathing on the Seine)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1~2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59х80cm
● 作於:1869
● 作者:作者:皮埃爾·奧古斯特· 雷諾 阿(Pierre Auguste Renoir)(1841-1919)★★★★
● 作者背景:見上幅
● 作品背景:百多年前 巴黎 塞納河邊的景色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黎明飄雪中的 巴黎 歌劇大道》(L'avenue de l'Opera. Snow. Morning )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65x82cm
● 作於:1898
● 作者: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 – 1903)★★★
● 作者背景: 法國 印象派大師,被同是印象派大師的高更與塞尚尊稱老師。他是印象派的先驅,有印象派“米勒”之稱。在印象派諸位大師中,莫奈是發起者,並且以自己的作品給這個畫派命了名。但是,要說這個畫派的真正領袖,那麼,非畢沙羅莫屬。他是惟一一個參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覽的畫家,可謂最堅定的印象派藝術大師。
● 作品背景:歌劇大道位於 巴黎 市中心,從盧浮宮向 西北 方向延伸到 巴黎 的主要歌劇院加尼爾宮。這條大道建於1864年至1879年,作為奧斯曼對 巴黎 的改造的一部分。畫家抓住俯瞰歌劇大道雪中晨景作畫,畫中可見一條筆直大道在兩側歐式建築的簇擁下由遠及近,空中雪花飄落,地面濕漉可見來去匆匆的馬車與打傘行人的倒映。
二層11展室(梵高、西涅克、基約曼)本展室是圍繞後印象派著名畫家梵高的作品設立的。
本展室涉及的藝術家:
●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 -1890) 荷蘭 後印象派著名畫家★★★
● 保羅·西涅克(Paul Signac)(1863 – 1935) 法國 新印象派點彩派創始人之一,主要畫風景,常用點彩派技法作畫
● 阿爾 芒德 ·基約曼(Armand Guillaumin)(1841 – 1927) 法國 印象主義大師★
● 亨利·勒 巴斯 克(Henri Lebasque)(1865 – 1937) 法國 後印象派畫家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菲利克斯·雷博士的肖像》(Портрет доктора Феликса Рея / Portrait of Dr. Felix Ray)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64х53cm
● 作於:1889
● 作者:文森特·威廉·梵·高(Винсент ван Гог / 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 -1890)★★★
● 作者背景: 荷蘭 後印象派著名畫家。1853年3月30日出生於 荷蘭 鄉村 津德爾特 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早年做過職員、商行經紀人、礦區傳教士,後投身於繪畫。早期畫風寫實,受到 荷蘭 傳統繪畫及 法國 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1886年來到 巴黎 後,結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並接觸到 日本 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其畫風巨變,開始由早期的沉悶、昏暗轉而變得簡潔、明亮和色彩強烈。1888年,來到 法國 南部小鎮阿爾,已經擺脫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響,走到了與之背道而馳的境地。同年與高更交往,但由於二人性格的衝突和觀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敗。此後,梵高精神方面的疾病病時常發作,但神志清醒時仍然堅持作畫,1890年7月,他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嚮日葵系列等。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在阿勒的紅葡萄園》(Красные виноградники в Арле. Монмажор / Red Vineyards in Arles. Monmazhor)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73х91cm
● 作於:1888
● 作者:文森特·威廉·梵·高(Винсент ван Гог / 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 -1890)★★★
● 作者背景:見上幅
● 作品背景:紅葡萄採摘季,一大群婦女正在紅葡萄園中忙碌著。不知是夕 陽西 下還是 朝陽 初起,又大又圓的太陽掛在天邊,陽光如熾。
在本展館收藏的幾幅梵高作品中,我最喜歡這幅,充滿熱烈暖色調的畫面,能喚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激情。梵高是一位色彩主義畫家,他對色彩的偏好幾乎達到了一種癲狂的狀態,畫作中的色彩都是較為奔放、誇張的,這也深深地影響了20世紀的表現主義和野獸派繪畫。據說這幅油畫是梵高800餘幅作品中唯一買出去的。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聖瑪麗海》(Море в Сент-Мари / Sea in St. Marie)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72x90cm
● 作於:1891
● 作者:文森特·威廉·梵·高(Винсент ван Гог / 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 -1890)★★★
● 作者背景:見上幅
● 作品背景:梵高筆下的大海,水天蔚藍同色,帆影林立,在白色的浪花中起伏搖曳。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雨後奧弗斯的風景》(Пейзаж в Овере после дождя / Landscape at Auvers after Rain )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72x90cm
● 作於:1891
● 作者:文森特·威廉·梵·高(Винсент ван Гог / 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 -1890)★★★
● 作者背景:見上幅
● 作品背景:紅瓦的房屋,五彩的農田,紅色的花朵,綠色的樹木。遠方,有拉著白煙疾速過的火車;中景,有駕馬車在小路上悠悠前行。近處,一位農夫在田間忙碌……。這就是梵高印象中奧弗斯鄉野的模樣。據說做為後印象派畫家,梵高的理念與印象派相反:印象派在室外的創作,是寫實的印象;而梵高的“印象”,則是“想象”的印象,他並不拘泥於眼前的實景,而是把景色畫出心中喜歡的模樣。梵高對農民、對田野生活、對鄉村田野風光有著很高的熱情,他喜愛農民的一切,尤其是嚮日葵、麥田、鶯尾花、豌豆花等。他經常選取這些散髮著泥土清香的物象作為自己的繪畫題材。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在監獄天井中散步的囚犯》[(Прогулка заключенных / The Prison Courtyard(Prisoners Walk) ]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80x64cm
● 作於:1890
● 作者:文森特·威廉·梵·高(Винсент ван Гог / 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 -1890)★★★
● 作者背景:見上幅
● 作品背景:一群穿著囚服在監獄天井中散步的囚犯。四周的高牆與天井中狹小的空間,穿著囚服排著隊轉圈散步的囚犯。梵高這個題材的作品非常少見,與他經常創作的田野間奔放的色彩所表達出的自由的氣息形成鮮明對比。我想,這可能表達了作者某個時段由於精神疾病方面的原因感到極度壓抑渴求釋放衝破狹小空間束縛的心境。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廢墟與景觀》(Пейзаж с руинами / Landscape with ruins)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79x93cm
● 作於:1897
● 作者:阿爾 芒德 ·基約曼(Armand Guillaumin)(1841 – 1927) 法國 印象主義畫家★
● 作者背景: 巴黎 出生。從1874年起參加印象派畫展8個中的6個,與莫奈、畢沙羅、塞尚等為伍同是印象主義流派的畫家。也是西涅克的引路人。在就讀 瑞士 大學期間,他遇到了保羅·塞尚和卡米爾·畢沙羅,雖然他從未達到這兩個人的高度,但對他們畫作的影響還是巨大的,塞尚的第一幅蝕刻畫就是基於基約曼所畫的《塞納河上》。他的畫作以其強烈的色彩著稱,在世界各地的主要博物館都有展出。粗放的大膽明快的彩色線條是他繪畫的風格,他有時使用得過多的紅、紫、淡紫色彩,多少遮掩了些筆調粗放時在顏色過渡方面的欠缺與生硬。
● 作品背景:小河畔高坡上,有一片古建築的廢墟遺跡。近前,有一片揮灑秋意的樹木,烘托著眼前的景色。景色簡單,色彩濃烈,這是印象派畫家作品的特點之一。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游泳前》(Перед Kупанием / Before bathing)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72.5х54cm
● 作於:1907
● 作者:亨利 · 勒 巴斯 克(Henri Lebasque)(1865 – 1937)
● 作者背景: 法國 後印象派畫家。畫風受 雷諾 阿影響,與他的朋友亨利·馬蒂斯在沙龍的創始成員之一,併在獨立沙龍展出。
● 作品背景:一位年青的姑娘正在脫鞋準備下海游泳
二層12、13展室(巴黎國際畫家村畫家)19世紀70年代末,來自歐美各地的藝術家在 巴黎 定居,那裡聚集了許多私人學院、工作室、畫廊和展覽館。 法國 首都密集的藝術生活不僅使人們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且使人們有機會在展覽會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來自 英格蘭 、 蘇格蘭 、 愛爾蘭 、 西班牙 、 瑞士 、 德國 、 奧地利 、 美國 和斯堪的納維亞的藝術家們在離 巴黎 不遠的Grez-sur-Loing小村莊建立了國際畫家村。
本展館展品涉及的藝術家
● 瑪麗·卡薩特( Mary Cassatt)(1844 – 1926) 美國 畫家和版畫家
● 馬克思·利伯曼(Max Liebermann) (1847 – 1935) 德國 畫家、蝕刻師、版畫家和製圖員
●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1863 – 1944) 挪威 表現主義畫家、版畫複製匠,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
● 威廉·萊布爾(Wilhelm Leibl)(1844 – 1900) 德國 畫家
● 詹姆斯·阿伯特·麥克尼爾· 惠斯勒 (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1834 – 1903) 美國 畫家
● 弗蘭克·斯賓羅(Frank Spenlove)(1868 – 1933) 英國 風景畫家和人物畫家
● 伊迪絲·瓦里安· 科克 羅夫特(Edith Varian Cockcroft)(1881–1962) 美國 女畫家
● 弗蘭克·勃朗瓊(Frank Brangwyn)(1867 – 1956) 英國 威爾士 藝術家、畫家、水彩畫家、雕刻家、插畫家和前衛設計師
● 費 迪南 德·霍德勒(Ferdinand Hodler)(1853 – 1918) 瑞士 象徵主義畫家
● 艾伯特·埃德費爾特(Albert Edelfelt)(1854 - 1905) 芬蘭 畫家
● 艾克塞利·加侖·卡勒拉(Akseli Gallen-Kallela)(1865 – 1931) 芬蘭 畫家
● 安德斯·倫納德·佐恩(Anders Leonard Zorn)(1860 – 1920) 瑞典 傑出藝術家、畫家、雕刻家和版畫家。曾為 瑞典 國王和三屆 美國 總統製作肖像★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 麥加 特勒沃·比比科沃的畫像》(Портрет Мятлевой-Бибиковой / Portrait of Mjatlevoj-Bibikovoj )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146 х 116cm
● 作於:1882
● 作者:艾伯特·埃德費爾特(Albert Edelfelt)(1854 - 1905)
● 作者背景: 芬蘭 著名畫家及建築師。父母是說 瑞典 語的 芬蘭 人。1869年,他在 芬蘭 藝術學會繪畫學院開始了對藝術的正式研究,並繼續作為阿道夫·馮·貝克爾的學生。1873年在 安特衛普 藝術學院學習歷史繪畫,後來在 巴黎 國立藝術學院成為讓- 萊昂 ·格羅姆的學生。1881年他到 聖彼得堡 學習。他是最早獲得國際聲譽的 芬蘭 藝術家之一,在 巴黎 獲得了相當大的 成功 ,包括在1889年 巴黎 世博會上獲得了一枚金牌。他描繪了許多名人的肖像,包括路易· 巴斯 德、阿納奧·阿克特和 俄羅斯 皇室。在 芬蘭 ,他是現實主義藝術運動的創始人之一。他影響了幾位年輕的 芬蘭 畫家,並幫助他們在 巴黎 取得突破。1886年贏得了榮譽軍團勛章。在他的畫作中,不時地轉向去描繪 芬蘭 歷史的場景。2004年, 芬蘭 製造了一枚紀念艾伯特·埃德爾費爾特誕辰150周年的紀念硬幣,上面有他的臉部浮雕。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小市場》(Рынок / Market)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94.5х102cm
● 作於:1893
● 作者:弗蘭克·勃朗瓊(Frank Brangwyn)(1867 – 1956)
● 作者背景: 英國 威爾士 藝術家、畫家、水彩畫家、雕刻家、插畫家和前衛設計師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 威尼斯 一角》(Уголок Венеции / Venice Corner)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66.5 х 82.5cm
● 作於:約1894
● 作者:不詳
● 作品背景: 意大利 威尼斯 水城 的一小片場景。畫家將“ 水城 ”中的水描繪得質感十足。
二層14展室(塞尚)作為一名藝術家和思想家,塞尚為繪畫制定了哲學原則,並試圖通過藝術手段傳達永恆的存在法則。
在早期,塞尚與印象派有聯繫,並從他與卡米爾·皮薩羅的作品中獲益良多。然而,他對印象派畫家如此重視的瞬息萬變的印象並不感興趣,而是轉向對自然的分析,尋找更永恆不變的東西, 比如 博物館里的藝術。在印象派畫家的第三次展覽之後,幻滅的塞尚離開 法國 南部,前往 艾克斯 。他堅信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固執地堅持每天用自然的圖案創作。在塞尚的作品中,他有意識地簡化了物體的形式,把房子變成了立方體,把樹木變成了圓錐體和圓筒。在他的靜物畫中,諸如水壺、糖碗或桌布等日常物品具有不朽的品質。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池塘上方的橋梁》(Мост над прудом / Bridge over the pond)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14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64x79cm
● 作於:1898
● 作者:保羅·塞尚(Paul Cezanner)(1839 -1906)★★★
● 作者背景: 法國 著名畫家,後印象派的主要代表,西方現代派的第一位藝術家,在藝術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從19世紀末便被推崇為“新藝術之父”,作為現代藝術的先驅,西方現代畫家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造型之父”或“現代繪畫之父”。他對物體體積感的追求和表現,為“立體派”開啟了思路;他重視色彩視覺的真實性,其“客觀地”觀察自然色彩的獨特性大大區別於以往的“理智地”或“主觀地”觀察自然色彩的畫家。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通過 馬恩 河的克雷蒂大橋》(Мост через Марну в Кретее / Bridge through the Marne in Kretee)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14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71 х 90cm
● 作於:1888-1894
● 作者:保羅·塞尚(Paul Cezanner)(1839 -1906)★★★
● 作者背景:見上幅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公園裡的樹》(Деревья в парке / Trees in the park )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14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54 х 73cm
● 作於:1875-1876
● 作者:保羅·塞尚(Paul Cezanner)(1839 -1906)★★★
● 作者背景:見上幅
二層15展室(高更)15展室集中展示了高更的油畫作品。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 – 1903), 法國 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與梵高、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大巨匠,對現代當代繪畫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高更的藝術之路漫長而艱難。三十五歲時,他放棄了中等 富裕 的生活,放棄了股票經紀人的職業,離開了家人,全身心地投入繪畫。在經歷了印象派的階段後,這位藝術家很快就對這種趨勢不再抱有幻想。他的夢想是創造一種新的藝術,擺脫 歐洲 公民化的慣例,一種“野蠻”的藝術,色彩組合生動、“原始”的形式和構圖,其純粹和天真是無限美麗的。
1891年,高更前往塔希提島,希望能在那裡找到新的靈感來源。這位藝術家被這個地方的異國情調之美所折服。他的自傳體小說《芬芳的土地》充滿了對新國家的熱情。在塔希提高更的藝術風格中獲得了一種新的和諧。藝術家以生動強烈的色彩表達了他對大自然的奇異之美的痴迷,這是一個世俗的格言的化身。他仔細研究了這個對 歐洲 人來說陌生的世界,它的鄉村,歷史和文化。他認為存在的基本規律可以在與自然緊密相連的“原始藝術”中找到。
然而,現實與他的期望相去甚遠。疾病和貧窮迫使高更回到 巴黎 ,在那裡他又要面對新的失望。在塔希提畫的作品不為公眾所理解,他的作品沒有產生多少收入。在得到一筆小小的遺產後,他又一次去了波利尼西亞,這次是永遠的。
高更是第一個轉向“原始藝術”傳統的 歐洲 藝術家,以恢復簡單和天真的繪畫。他為二十世紀的大師們發現了非 歐洲 文化的表現力。平面形式,生動的顏色和裝飾的組成,所有這些發現作為一個出發點的創意實驗由未來的 法國 藝術家。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國王的妻子德· 阿裡 ·瓦欣》[ Жена короля / The King's wife (Te Arii Vahine)]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15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97x130cm
● 作於:1896
● 作者:保羅·高更(Поль Гоген / Paul Gauguin)(1848 – 1903)★★★
● 作者背景: 法國 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與梵高、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大巨匠,對現代當代繪畫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生於 法國 巴黎 ,他把繪畫的本質看作是某種獨立於自然之外的東西,當成記憶中經驗的一種創造,而不是一般所認為的那種通過反覆寫生而直接獲得的知覺經驗中的東西。和大多數同時代的藝術家相比,他的探索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原始藝術的影響,特別是因其家族背景和成長經歷對南太平洋熱帶島嶼的風土人情極為痴迷。他早期曾在 秘魯 生活過,23歲的時候開始 巴黎 的短期職業生涯。1883年離開商業完全致力於藝術。1887年去了 馬提尼克 島,第二年與梵高在一起獃了幾個月,由於二人性格的衝突和觀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敗。1891年他拍賣了自己的作品前往塔希提島尋找與大自然的和諧。1893年訪問 巴黎 ,但又回到了波利尼西亞。從文明中走到這個地區,最後死於貧窮和絕望。他早期的繪畫帶有實驗性,也很拘謹,令人聯想起在巴比松畫派影響下畢沙羅的作品。後來,他把顏色做塊面處理,自由地加重色澤的明亮感:例如以鮮亮的藍色畫陰影,以紅色畫屋頂,而使之自背景中突出。在技法上採用色彩平塗,註重和諧而不強調對比。他的繪畫風格與印象主義迥然不同,強烈的輪廓線以及用主觀化色彩表現經過概括和簡化了的形體,都服從於幾何形圖案,從而取得音樂性、節奏感和裝飾效果。其理論和實踐影響了一大批畫家,被譽為繼印象主義之後在 法國 畫壇上產生重要影響的藝術革新者。
● 作品背景:高更的後期人物畫作品,幾乎都帶有濃厚的“塔希提味道”。塔希提(Tahiti)是南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亞群島118個島中的最大一個,總面積約一千平方公里,是 法屬波利尼西亞 的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塔希提人屬 蒙古 人種和 澳大利亞 人種的混合類型,為波利尼西亞人的一支。使用塔希提語,尼西亞語族。有拉丁字母文字。原信多神,並有複雜的祭祀和祈禱儀式,現多改信天主教。18世紀中葉出現統一國家。從1842年起受 法國 殖民統治,生活方式受西方影響。部分人與 法國 人混血。高更喜愛塔希提婦女那種粗野而健康的強烈的美,他喜歡她們的天真、直率的性格,他欣賞她們肌膚上的炙熱而又豐富的色調。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坐在房間里不工作的塔希提人》(Не работай, Таитяне в комнате) / Don't work, Tahitians in the room.)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15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65x75cm
● 作於:1896
● 作者: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 – 1903)★★★
● 作者背景:見上幅
● 作品背景:塔希提衣食無憂的人們常常無所事事地望著大海遠處凝思,靜待日落天亮。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 法國 之花》(Цветы Франции / Flowers of France)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15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72х92cm
● 作於:1891
● 作者: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 – 1903)★★★
● 作者背景:見上幅
● 作品背景: 法國 的國花是鳶尾花。相傳法蘭克王路易·克洛 維斯 接受洗禮時,上帝送給他的禮物就是金百合花,法文的百合花與“路易之花”,發音相近。視金百合花為純潔,金百合花花形象白鴿飛翔的姿勢,象徵著“聖靈”。 法國 國王路易第六,將金百合花作為他的印章和鑄幣圖案,裝飾他藍袍的邊緣,他穿著藍袍去參加受任國王的儀式,因此金百合花又成了王室權利的象徵。金百合花就是香根鶯尾。 法國 人種植香根鶯尾除供觀賞外,也是獲取香精的重要原料。
鳶尾花的花語:信任,希望,智慧與勇猛
鳶尾愛麗斯(紫藍色):好消息、使者、想念你
德國 鳶尾(深寶藍色):神聖
小鳶尾(明黃色):協力抵擋、同心
不同顏色的鳶尾有不同的意義:
白色鳶尾代表純真;
黃色鳶尾表示 友誼 永固、熱情開朗;
藍色鳶尾是贊賞對方素雅 大方 或暗中仰慕;也有人認為是代表著宿命中的游離和破碎的激情,精緻的美麗,可是易碎且易逝;
紫色鳶尾則寓意愛意與吉祥。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哦,塔希提島,一片神奇的土地!採摘水果》(О, Таити, чудесный край! Сбор плодов / Oh, Tahiti, a wonderful land! Collection of fruits)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15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128х190cm
● 作於:1899
● 作者: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 – 1903)★★★
● 作者背景:見上幅
● 作品背景:不能不說,高更作品中的人物大多表情、動作比較獃滯,缺乏動感與思維空間和深度,像是“靜物畫”。不過,作品中那些近似幾何形的艷麗的色塊,能給人留下很深印象。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帶孔雀的風景》(Пейзаж с павлинами / Landscape with Peacocks)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15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115х86cm
● 作於:1892
● 作者: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 – 1903)★★★
● 作者背景:見上幅
● 作品背景:艷麗色塊拼出的塔希提風景,有如彩色七巧板
二層16-17展室(納比、象徵、後印象派藝術)16-17展室涉及的是納比派、象徵派、後印象派等派別畫家的作品。
本展室涉及的藝術家:
● 皮埃爾·勃納得(Pierre Bonnard)(1867-1947)。 法國 納比派代表畫家和版畫家。被譽為20世紀偉大的色彩畫家之一。其畫作以色彩而聞名,通常具有夢幻般的特質
● 愛德華·(讓) ·維亞爾(Édouard Vuillard)(1868 – 1940) 法國 畫家和版畫家; 法國 納比派代表畫家;內景主義畫派領袖之一那比派描繪現實的方法,不依中心透視法,而是依納純粹主觀與裝飾性的觀念所帶出的形式
● 莫裡斯·丹 尼斯 (Maurice Denis)(1870 – 1943) 法國 納比派理論家、畫家
● 皮埃爾·皮 維斯 ·德·夏凡納(Pierre Puvis de Chavannes)(1824 – 1898) 法國 19世紀後期的重要壁畫家
● 奧迪隆· 雷東 (Odilon Redon)(1840 – 1916) 法國 象徵主義畫家
● 尤金 ·卡 里爾 (Eugene Carriere) (1849 – 1906) 法國 象徵主義畫家。其畫作以其棕色單色調色板而聞名。雕塑家羅丹的密友,其作品影響了畢加索
● 菲利克斯·瓦洛東(Felix Vallotton)(1865 – 1925) 法國 畫家
● 查爾斯-弗朗索瓦-普 羅斯 珀·蓋琳(Charles-Franois-Prosper Guerin)(1875 – 1939) 法國 後印象派畫家
● 阿諾德·勃克林(Arnold Böcklin)(1827 – 1901) 瑞士 象徵主義畫家
● 漢斯·凡· 馬萊 (Hans von Marées)(1837 - 1887) 德國 畫家
● 雅克·埃米爾·布蘭奇(Jacques Emile Blanche)(1861年 –1942) 法國 畫家
● 艾米爾-雷內- 梅納 德(Emile-Rene Menard)(1862 – 1930) 法國 畫家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哈利滕尼科姐妹的肖像:H.E.烏魯索娃公主與N.P.斯滕博格-弗莫爾伯爵夫人》(Портрет сестер Харитоненко: княгини Е.П.Урусовой и графини Н.П. Стенбок-Фермор / Portrait of Kharitonenko Sisters: Princess H.E. Urusova and Countess N.P. Stenbock-Fermor)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16-17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80х66cm
● 作於:1903
● 作者:不詳
● 作者背景:不詳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8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65x65cm
● 作於:1898
● 作者:埃德加·德加 (Edgar Degas)(1834 – 1917)
● 作者背景: 法國 印象派畫家。但有些作品更具古典、現實主義或者浪漫主義畫派風格。他的最著名的繪畫題材包括芭蕾舞演員和其他女性,以及賽馬。
● 作品背景:一群身穿天藍色芭蕾舞服的女舞者,在做上場前的最後整妝。
二層9展室(莫奈、布丹)本展室涉及的藝術家:
●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 – 1926) 法國 最重要的畫家之一,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
● 尤金 ·布丹(Eugene Boudin)(1824 – 1898) 法國 風景畫家,印象派之父,莫奈的啟蒙老師★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白色的睡蓮》(Белые кувшинки / White Water Lilies)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9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89x93cm
● 作於:1899
● 作者: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 – 1926)★★★★
● 作者背景: 法國 畫家,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也是印象主義大師中最有影響的一位。在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畫家中,唯有莫奈以其86歲的漫長人生始終如一的將創作熱情傾註在印象派技法上。他常常可以從普通的風景中挖掘其魅力,觀察景物細緻入微,對光線的變化十分敏銳。他可以就同一處場景畫出十幾幅作品,如《草垛》《睡蓮》等。而這僅僅是為了表現同一場景的不同天氣、光線下的不同表象,這是其他畫家很難做到的。他像個隱士,有時有很強的孤獨感,這由於他的性格使然,生性沉默寡言,喜愛思索。另一方面,由於他是印象派中的先行者,當他不得不單槍匹馬奮力前行的時候,自然有一種寂寞寥落的感覺。他將畢生精力獻給了對西方畫界產生了重要影響的印象主義,是以他為首的一批藝術家的不懈努力,突破了此前學院派的保守思想,極大地衝擊了19世紀後半葉占據西方畫壇統治地位的官方藝術,從而為掀開西方現代繪畫史新的一頁,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應該說莫奈是印象派畫家中最先獲得 成功 的人,儘管後來的野獸派、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等藝術流派,並未遵循印象派創立的一些原則,但創立這些流派的藝術家,都從印象派那裡汲取過營養。他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他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莫奈繪畫的最大特色。
● 作品背景:莫奈晚年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是連作《睡蓮》。這是一部宏偉史詩,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燦爛的“第九交響樂”。1880年之後,莫奈與印象派的其他畫家們疏遠了,他在 吉維尼 造了一座小花園,住在裡面作畫。他喜歡把水與空氣和某種具有意境的情調結合起來,這樣產生了《睡蓮》組畫。沿著水面,美麗的睡蓮一片片向湖面遠處擴展開來,畫家利用了樹的倒影,襯托出花朵的層次,是十分有創造性的構思。莫奈把整個身心都投在這個池塘和他的睡蓮上面了,睡蓮成了他晚年描繪的主題。此後27年裡,他幾乎再也沒有離開過這個主題。
● 筆者:莫奈的《睡蓮》是世界名畫,不止這一幅,我非常喜歡,一種別緻的優美與優雅在其中。彎彎的小橋如探出大自然的五線譜,睡蓮如琴符,流水像琴音。豎琴或是小提琴在耳邊鳴響起來,這是大自然的奏鳴曲,伴著陣陣蛙鳴……。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草地上的午餐》(Завтрак на траве / Luncheon on the Grass)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9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130x181cm
● 作於:1866
● 作者: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 – 1926)★★★★
● 作者背景:見上幅
● 作品背景:這幅油畫原作為一幅長20尺(超過6米)的巨作,畫家想創作此畫用以參加1866年的沙龍(官方展覽)。在畫作即將完成時,畫家卻對這幅作品並不滿意,拒絕向公眾展示,後來,他將畫布切成了三截,其中兩段幸存下來保存於 巴黎 的奧賽博物館。眼前這幅畫為 普希金 造型藝術博物館(19-20世紀歐美藝術分館)收藏,實為原作畫家的縮小版草圖。不過,這幅草圖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復這幅油畫的原始設計。
1863年,馬奈先於畫家創作了一幅同名作品,畫家這幅同名作,有向馬奈致敬的意思。畫家運用印象派的光影手法,描繪了正在草地上消閑野餐的一群男女,並請來美女卡美伊來擔任這幅畫的模特(左側第一個側身的女性)。為了更好地描繪光影效果,畫家在地上挖了一個大坑,在坑內進行創作。與馬奈的同名作相比,畫家的這幅在描繪外光的生動與景物的真實自然方面,確有過之。特別是畫面左側那一大片被陽光透過打亮的樹葉,描繪得非常生動。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嘉布遣林蔭大道》(Boulevar des Capucines / )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9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61x80cm
● 作於:1873
● 作者: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 – 1926)★★★★
● 作者背景:見上幅
● 作品背景:60年代末,由於法 蘭西 藝術院組織的帶有官方色彩的 巴黎 沙龍態度保守,拒絕展出莫奈等人的作品。莫奈便開始和其他的一些藝術家,如 雷諾 阿、畢沙羅和西斯萊一起組辦獨立藝術展,《嘉布遣大道》就是其中的展品之一。 這幅畫是根據攝影師納達爾在嘉布遣大道35號的公寓窗口取景繪製的。實際上莫奈繪有兩幅相同主題的作品,其中一幅藏於 堪薩斯城 納爾遜 藝術博物館,另一幅就是眼前這件,現存於 莫斯科 的 普希金 博物館19-20世紀歐美藝術分館。尚不確定哪一幅是出現在當年藝術展上的那幅。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維特傑鎮》(Городок Ветей / Vetej Town)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9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92x90cm
● 作於:1901
● 作者: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 – 1926)★★★★
● 作者背景:見上
● 作品背景:我懷疑是博物館譯錯了畫作的名字,或許它不叫維特傑鎮(Vetej Town),而叫 吉維尼 鎮(Giverny Town),前者查不到Vetej這個地,而後者小鎮 吉維尼 (Vetej)卻是莫奈長期生活與創作直至去世(1883-1926)的地方,那裡有他的故居,著名的“莫奈花園”,是當下 法國 最受喜愛的小鎮之一。那裡緊依瑟涅河,有層疊起伏的山地、白牆紅頂的農舍、鬱郁蔥蔥、五顏六色的花朵……,與莫奈在這幅畫中展現的景色十分吻合。據說當年莫奈乘火車經過 吉維尼 小鎮的時候,被美麗寧靜似天堂的地方所吸引,當即決定在這裡定居下來,他的很多精彩畫作如睡蓮系列,都是在這裡完成的。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特魯維爾海灘》(Пляж в Трувиле / Beach in Trouville)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9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18.8х46.4cm
● 作於:1871
● 作者: 尤金 ·布丹(Eugene Boudin)(1824 – 1898)★
● 作者背景: 法國 風景畫家,印象派之父,莫奈的啟蒙老師。
● 作品背景:一大群人坐在名為特魯維爾的海灘上休閑,從他們的穿戴上看應當是一群貴族,他們在做什麼,因為作者的筆觸較為粗糙,因此難以判斷。
● 外行人的印象:所謂印象主義就是不要把人或景物畫得太清楚,畫得什麼,給人去猜的空間。莫奈老師,別打我!
二層10展室(雷諾阿、畢沙羅、西斯利)印象派畫家堅持在戶外工作,在他們的繪畫中,最主要的流派是風景畫。畢沙羅和西斯利的全部作品都是基於把自然描繪成一個變幻莫測的動態元素。在他們展示簡單的日常主題的油畫中,主要的東西不是主題的選擇,而是對光線和空氣效果的仔細觀察,這些效果改變了物體熟悉的形狀和顏色。這些藝術家放棄了精確的輪廓和繪畫,開始用小而獨立的筆觸作畫,這使得他們能夠在畫布上創造出非常複雜的色彩調變化。
英國 畫家西斯利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 法國 度過,他完全接受了印象派的繪畫概念,將其與對世界的抒情感知相結合。柔和的 法國 鄉村激發了藝術家的創作靈感,他創作了許多在色調和情緒上都非常親密的作品。
畢沙羅印象派畫展的唯一全部參與者。他被認為是最像農民的畫家,因為他渴望描繪鄉村的田野、菜地、花園和小屋。他認為農民的工作是自然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畢沙羅,觀察的即時性總是與精細的空間合成處理相結合。
雷諾 阿的作品是多重體裁的代表。他描繪了 巴黎 繁忙的街道,再現了鄉村咖啡館和野餐時那種無憂無慮的氣氛。他以印象派典型的自由、無拘無束的方式,描繪出明顯的隨機場景。拋開那些無聊的細節,這位藝術家試圖將他所看到的變成明暗對比和色彩反射的畫面奇觀。他摒棄了傳統的造型形式和清晰的輪廓,取而代之的是微妙的浮雕和快速的小筆觸,從而獲得了一種非凡的感覺,即繪畫的豐富和珍貴。
——引自博物館導言
本展室涉及的藝術家:
● 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 – 1903) 法國 印象派大師★★★
● 皮埃爾·奧古斯特· 雷諾 阿(Pierre Auguste Renoir)(1841-1919) 法國 印象派大師級著名畫家★★★★
● 阿爾弗萊德·西斯利(Alfred Sisley)(1839 – 1899) 法國 著名風景畫畫家,純正印象派的真正代表★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珍妮· 薩馬 麗的畫像》(Portrait of Jeanne Samary)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56x47cm
● 作於:1877
● 作者:皮埃爾·奧古斯特· 雷諾 阿(Pierre Auguste Renoir)(1841-1919)★★★★
● 作者背景: 法國 印象派著名畫家。以油畫著稱,亦作雕塑和版畫。1841年生於 法國 小鎮里蒙(Limoges),後來隨家搬遷到 巴黎 。早年當過徒工,畫過陶瓷、扇子、窗帘等。曾師從學院派畫家格萊爾(Charles Gabriel Gleyre)學繪畫,後受德拉克洛瓦和 庫爾 貝的影響,對魯本斯及 法國 18世紀繪畫有較深的研究。在創作上能把傳統畫法與印象主義方法相結合,以鮮麗透明的色彩表現陽光與空氣的顫動和明朗的氣氛,獨具風格。最初與印象畫派運動聯繫密切,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記錄真實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滿了奪目的光彩。到了19世紀80年代中期,他從印象派運動中分裂出來,轉向人像畫及肖像畫,特別是在婦女肖像畫中發揮自己更加嚴謹和正規的繪畫技法。在所有印象派畫家中,他或許是最受歡迎的一位,因為他所畫的都是漂亮的兒童,花朵,美麗的景色,特別是可愛的女人。這些都會立刻把人吸引住。他把從觀眾那裡所得到的賞心悅目的感覺直接地表達在畫布上。
● 作品背景:畫中人物是年青女演員珍妮· 薩馬 麗。畫家把她描繪得面相可愛,充滿朝氣,周圍紅粉藍綠色彩發揚,象徵她的青春活力。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黑衣女郎》(Girls in black )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81.3x65.2cm
● 作於:1880-1882
● 作者:皮埃爾·奧古斯特· 雷諾 阿(Pierre Auguste Renoir)(1841-1919)★★★★
● 作者背景:見上幅
● 作品背景:畫家筆下的青春女孩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裸體畫》(Nude)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92х73cm
● 作於:1876
● 作者:皮埃爾·奧古斯特· 雷諾 阿(Pierre Auguste Renoir)(1841-1919)★★★★
● 作者背景:
● 作品背景: 雷諾 阿一生的作品大多以明亮的暖色調子描繪青年婦女,尤其是她們的裸體形象。他以特殊的傳統手法描摹青年女性那柔潤而又富有彈性的皮膚和豐滿的身軀。他雖也畫了不少外光風景畫和天真無邪的兒童形象,然而裸體與婦女形象占據他一生作品的主流。他的人體油畫不同於以前學派畫家所追求的那樣虛偽和做作,他筆下的女人體,洋溢著一種歡樂與青春的活力,一個個都象是伊甸樂園裡從未嘗過禁果的夏娃,她們悠然自得,魅力惑人。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在塞納河中游泳》(Купание на Сене / Bathing on the Seine)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1~2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59х80cm
● 作於:1869
● 作者:作者:皮埃爾·奧古斯特· 雷諾 阿(Pierre Auguste Renoir)(1841-1919)★★★★
● 作者背景:見上幅
● 作品背景:百多年前 巴黎 塞納河邊的景色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黎明飄雪中的 巴黎 歌劇大道》(L'avenue de l'Opera. Snow. Morning )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65x82cm
● 作於:1898
● 作者: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 – 1903)★★★
● 作者背景: 法國 印象派大師,被同是印象派大師的高更與塞尚尊稱老師。他是印象派的先驅,有印象派“米勒”之稱。在印象派諸位大師中,莫奈是發起者,並且以自己的作品給這個畫派命了名。但是,要說這個畫派的真正領袖,那麼,非畢沙羅莫屬。他是惟一一個參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覽的畫家,可謂最堅定的印象派藝術大師。
● 作品背景:歌劇大道位於 巴黎 市中心,從盧浮宮向 西北 方向延伸到 巴黎 的主要歌劇院加尼爾宮。這條大道建於1864年至1879年,作為奧斯曼對 巴黎 的改造的一部分。畫家抓住俯瞰歌劇大道雪中晨景作畫,畫中可見一條筆直大道在兩側歐式建築的簇擁下由遠及近,空中雪花飄落,地面濕漉可見來去匆匆的馬車與打傘行人的倒映。
二層11展室(梵高、西涅克、基約曼)本展室是圍繞後印象派著名畫家梵高的作品設立的。
本展室涉及的藝術家:
●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 -1890) 荷蘭 後印象派著名畫家★★★
● 保羅·西涅克(Paul Signac)(1863 – 1935) 法國 新印象派點彩派創始人之一,主要畫風景,常用點彩派技法作畫
● 阿爾 芒德 ·基約曼(Armand Guillaumin)(1841 – 1927) 法國 印象主義大師★
● 亨利·勒 巴斯 克(Henri Lebasque)(1865 – 1937) 法國 後印象派畫家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菲利克斯·雷博士的肖像》(Портрет доктора Феликса Рея / Portrait of Dr. Felix Ray)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64х53cm
● 作於:1889
● 作者:文森特·威廉·梵·高(Винсент ван Гог / 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 -1890)★★★
● 作者背景: 荷蘭 後印象派著名畫家。1853年3月30日出生於 荷蘭 鄉村 津德爾特 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早年做過職員、商行經紀人、礦區傳教士,後投身於繪畫。早期畫風寫實,受到 荷蘭 傳統繪畫及 法國 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1886年來到 巴黎 後,結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並接觸到 日本 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其畫風巨變,開始由早期的沉悶、昏暗轉而變得簡潔、明亮和色彩強烈。1888年,來到 法國 南部小鎮阿爾,已經擺脫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響,走到了與之背道而馳的境地。同年與高更交往,但由於二人性格的衝突和觀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敗。此後,梵高精神方面的疾病病時常發作,但神志清醒時仍然堅持作畫,1890年7月,他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嚮日葵系列等。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在阿勒的紅葡萄園》(Красные виноградники в Арле. Монмажор / Red Vineyards in Arles. Monmazhor)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73х91cm
● 作於:1888
● 作者:文森特·威廉·梵·高(Винсент ван Гог / 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 -1890)★★★
● 作者背景:見上幅
● 作品背景:紅葡萄採摘季,一大群婦女正在紅葡萄園中忙碌著。不知是夕 陽西 下還是 朝陽 初起,又大又圓的太陽掛在天邊,陽光如熾。
在本展館收藏的幾幅梵高作品中,我最喜歡這幅,充滿熱烈暖色調的畫面,能喚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激情。梵高是一位色彩主義畫家,他對色彩的偏好幾乎達到了一種癲狂的狀態,畫作中的色彩都是較為奔放、誇張的,這也深深地影響了20世紀的表現主義和野獸派繪畫。據說這幅油畫是梵高800餘幅作品中唯一買出去的。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聖瑪麗海》(Море в Сент-Мари / Sea in St. Marie)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72x90cm
● 作於:1891
● 作者:文森特·威廉·梵·高(Винсент ван Гог / 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 -1890)★★★
● 作者背景:見上幅
● 作品背景:梵高筆下的大海,水天蔚藍同色,帆影林立,在白色的浪花中起伏搖曳。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雨後奧弗斯的風景》(Пейзаж в Овере после дождя / Landscape at Auvers after Rain )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72x90cm
● 作於:1891
● 作者:文森特·威廉·梵·高(Винсент ван Гог / 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 -1890)★★★
● 作者背景:見上幅
● 作品背景:紅瓦的房屋,五彩的農田,紅色的花朵,綠色的樹木。遠方,有拉著白煙疾速過的火車;中景,有駕馬車在小路上悠悠前行。近處,一位農夫在田間忙碌……。這就是梵高印象中奧弗斯鄉野的模樣。據說做為後印象派畫家,梵高的理念與印象派相反:印象派在室外的創作,是寫實的印象;而梵高的“印象”,則是“想象”的印象,他並不拘泥於眼前的實景,而是把景色畫出心中喜歡的模樣。梵高對農民、對田野生活、對鄉村田野風光有著很高的熱情,他喜愛農民的一切,尤其是嚮日葵、麥田、鶯尾花、豌豆花等。他經常選取這些散髮著泥土清香的物象作為自己的繪畫題材。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在監獄天井中散步的囚犯》[(Прогулка заключенных / The Prison Courtyard(Prisoners Walk) ]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80x64cm
● 作於:1890
● 作者:文森特·威廉·梵·高(Винсент ван Гог / 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 -1890)★★★
● 作者背景:見上幅
● 作品背景:一群穿著囚服在監獄天井中散步的囚犯。四周的高牆與天井中狹小的空間,穿著囚服排著隊轉圈散步的囚犯。梵高這個題材的作品非常少見,與他經常創作的田野間奔放的色彩所表達出的自由的氣息形成鮮明對比。我想,這可能表達了作者某個時段由於精神疾病方面的原因感到極度壓抑渴求釋放衝破狹小空間束縛的心境。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廢墟與景觀》(Пейзаж с руинами / Landscape with ruins)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79x93cm
● 作於:1897
● 作者:阿爾 芒德 ·基約曼(Armand Guillaumin)(1841 – 1927) 法國 印象主義畫家★
● 作者背景: 巴黎 出生。從1874年起參加印象派畫展8個中的6個,與莫奈、畢沙羅、塞尚等為伍同是印象主義流派的畫家。也是西涅克的引路人。在就讀 瑞士 大學期間,他遇到了保羅·塞尚和卡米爾·畢沙羅,雖然他從未達到這兩個人的高度,但對他們畫作的影響還是巨大的,塞尚的第一幅蝕刻畫就是基於基約曼所畫的《塞納河上》。他的畫作以其強烈的色彩著稱,在世界各地的主要博物館都有展出。粗放的大膽明快的彩色線條是他繪畫的風格,他有時使用得過多的紅、紫、淡紫色彩,多少遮掩了些筆調粗放時在顏色過渡方面的欠缺與生硬。
● 作品背景:小河畔高坡上,有一片古建築的廢墟遺跡。近前,有一片揮灑秋意的樹木,烘托著眼前的景色。景色簡單,色彩濃烈,這是印象派畫家作品的特點之一。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游泳前》(Перед Kупанием / Before bathing)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72.5х54cm
● 作於:1907
● 作者:亨利 · 勒 巴斯 克(Henri Lebasque)(1865 – 1937)
● 作者背景: 法國 後印象派畫家。畫風受 雷諾 阿影響,與他的朋友亨利·馬蒂斯在沙龍的創始成員之一,併在獨立沙龍展出。
● 作品背景:一位年青的姑娘正在脫鞋準備下海游泳
二層12、13展室(巴黎國際畫家村畫家)19世紀70年代末,來自歐美各地的藝術家在 巴黎 定居,那裡聚集了許多私人學院、工作室、畫廊和展覽館。 法國 首都密集的藝術生活不僅使人們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且使人們有機會在展覽會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來自 英格蘭 、 蘇格蘭 、 愛爾蘭 、 西班牙 、 瑞士 、 德國 、 奧地利 、 美國 和斯堪的納維亞的藝術家們在離 巴黎 不遠的Grez-sur-Loing小村莊建立了國際畫家村。
本展館展品涉及的藝術家
● 瑪麗·卡薩特( Mary Cassatt)(1844 – 1926) 美國 畫家和版畫家
● 馬克思·利伯曼(Max Liebermann) (1847 – 1935) 德國 畫家、蝕刻師、版畫家和製圖員
●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1863 – 1944) 挪威 表現主義畫家、版畫複製匠,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
● 威廉·萊布爾(Wilhelm Leibl)(1844 – 1900) 德國 畫家
● 詹姆斯·阿伯特·麥克尼爾· 惠斯勒 (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1834 – 1903) 美國 畫家
● 弗蘭克·斯賓羅(Frank Spenlove)(1868 – 1933) 英國 風景畫家和人物畫家
● 伊迪絲·瓦里安· 科克 羅夫特(Edith Varian Cockcroft)(1881–1962) 美國 女畫家
● 弗蘭克·勃朗瓊(Frank Brangwyn)(1867 – 1956) 英國 威爾士 藝術家、畫家、水彩畫家、雕刻家、插畫家和前衛設計師
● 費 迪南 德·霍德勒(Ferdinand Hodler)(1853 – 1918) 瑞士 象徵主義畫家
● 艾伯特·埃德費爾特(Albert Edelfelt)(1854 - 1905) 芬蘭 畫家
● 艾克塞利·加侖·卡勒拉(Akseli Gallen-Kallela)(1865 – 1931) 芬蘭 畫家
● 安德斯·倫納德·佐恩(Anders Leonard Zorn)(1860 – 1920) 瑞典 傑出藝術家、畫家、雕刻家和版畫家。曾為 瑞典 國王和三屆 美國 總統製作肖像★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 麥加 特勒沃·比比科沃的畫像》(Портрет Мятлевой-Бибиковой / Portrait of Mjatlevoj-Bibikovoj )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146 х 116cm
● 作於:1882
● 作者:艾伯特·埃德費爾特(Albert Edelfelt)(1854 - 1905)
● 作者背景: 芬蘭 著名畫家及建築師。父母是說 瑞典 語的 芬蘭 人。1869年,他在 芬蘭 藝術學會繪畫學院開始了對藝術的正式研究,並繼續作為阿道夫·馮·貝克爾的學生。1873年在 安特衛普 藝術學院學習歷史繪畫,後來在 巴黎 國立藝術學院成為讓- 萊昂 ·格羅姆的學生。1881年他到 聖彼得堡 學習。他是最早獲得國際聲譽的 芬蘭 藝術家之一,在 巴黎 獲得了相當大的 成功 ,包括在1889年 巴黎 世博會上獲得了一枚金牌。他描繪了許多名人的肖像,包括路易· 巴斯 德、阿納奧·阿克特和 俄羅斯 皇室。在 芬蘭 ,他是現實主義藝術運動的創始人之一。他影響了幾位年輕的 芬蘭 畫家,並幫助他們在 巴黎 取得突破。1886年贏得了榮譽軍團勛章。在他的畫作中,不時地轉向去描繪 芬蘭 歷史的場景。2004年, 芬蘭 製造了一枚紀念艾伯特·埃德爾費爾特誕辰150周年的紀念硬幣,上面有他的臉部浮雕。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小市場》(Рынок / Market)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94.5х102cm
● 作於:1893
● 作者:弗蘭克·勃朗瓊(Frank Brangwyn)(1867 – 1956)
● 作者背景: 英國 威爾士 藝術家、畫家、水彩畫家、雕刻家、插畫家和前衛設計師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 威尼斯 一角》(Уголок Венеции / Venice Corner)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
● 種類:油畫
● 尺寸:66.5 х 82.5cm
● 作於:約1894
● 作者:不詳
● 作品背景: 意大利 威尼斯 水城 的一小片場景。畫家將“ 水城 ”中的水描繪得質感十足。
二層14展室(塞尚)作為一名藝術家和思想家,塞尚為繪畫制定了哲學原則,並試圖通過藝術手段傳達永恆的存在法則。
在早期,塞尚與印象派有聯繫,並從他與卡米爾·皮薩羅的作品中獲益良多。然而,他對印象派畫家如此重視的瞬息萬變的印象並不感興趣,而是轉向對自然的分析,尋找更永恆不變的東西, 比如 博物館里的藝術。在印象派畫家的第三次展覽之後,幻滅的塞尚離開 法國 南部,前往 艾克斯 。他堅信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固執地堅持每天用自然的圖案創作。在塞尚的作品中,他有意識地簡化了物體的形式,把房子變成了立方體,把樹木變成了圓錐體和圓筒。在他的靜物畫中,諸如水壺、糖碗或桌布等日常物品具有不朽的品質。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池塘上方的橋梁》(Мост над прудом / Bridge over the pond)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14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64x79cm
● 作於:1898
● 作者:保羅·塞尚(Paul Cezanner)(1839 -1906)★★★
● 作者背景: 法國 著名畫家,後印象派的主要代表,西方現代派的第一位藝術家,在藝術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從19世紀末便被推崇為“新藝術之父”,作為現代藝術的先驅,西方現代畫家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造型之父”或“現代繪畫之父”。他對物體體積感的追求和表現,為“立體派”開啟了思路;他重視色彩視覺的真實性,其“客觀地”觀察自然色彩的獨特性大大區別於以往的“理智地”或“主觀地”觀察自然色彩的畫家。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通過 馬恩 河的克雷蒂大橋》(Мост через Марну в Кретее / Bridge through the Marne in Kretee)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14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71 х 90cm
● 作於:1888-1894
● 作者:保羅·塞尚(Paul Cezanner)(1839 -1906)★★★
● 作者背景:見上幅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公園裡的樹》(Деревья в парке / Trees in the park )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14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54 х 73cm
● 作於:1875-1876
● 作者:保羅·塞尚(Paul Cezanner)(1839 -1906)★★★
● 作者背景:見上幅
二層15展室(高更)15展室集中展示了高更的油畫作品。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 – 1903), 法國 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與梵高、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大巨匠,對現代當代繪畫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高更的藝術之路漫長而艱難。三十五歲時,他放棄了中等 富裕 的生活,放棄了股票經紀人的職業,離開了家人,全身心地投入繪畫。在經歷了印象派的階段後,這位藝術家很快就對這種趨勢不再抱有幻想。他的夢想是創造一種新的藝術,擺脫 歐洲 公民化的慣例,一種“野蠻”的藝術,色彩組合生動、“原始”的形式和構圖,其純粹和天真是無限美麗的。
1891年,高更前往塔希提島,希望能在那裡找到新的靈感來源。這位藝術家被這個地方的異國情調之美所折服。他的自傳體小說《芬芳的土地》充滿了對新國家的熱情。在塔希提高更的藝術風格中獲得了一種新的和諧。藝術家以生動強烈的色彩表達了他對大自然的奇異之美的痴迷,這是一個世俗的格言的化身。他仔細研究了這個對 歐洲 人來說陌生的世界,它的鄉村,歷史和文化。他認為存在的基本規律可以在與自然緊密相連的“原始藝術”中找到。
然而,現實與他的期望相去甚遠。疾病和貧窮迫使高更回到 巴黎 ,在那裡他又要面對新的失望。在塔希提畫的作品不為公眾所理解,他的作品沒有產生多少收入。在得到一筆小小的遺產後,他又一次去了波利尼西亞,這次是永遠的。
高更是第一個轉向“原始藝術”傳統的 歐洲 藝術家,以恢復簡單和天真的繪畫。他為二十世紀的大師們發現了非 歐洲 文化的表現力。平面形式,生動的顏色和裝飾的組成,所有這些發現作為一個出發點的創意實驗由未來的 法國 藝術家。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國王的妻子德· 阿裡 ·瓦欣》[ Жена короля / The King's wife (Te Arii Vahine)]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15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97x130cm
● 作於:1896
● 作者:保羅·高更(Поль Гоген / Paul Gauguin)(1848 – 1903)★★★
● 作者背景: 法國 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與梵高、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大巨匠,對現代當代繪畫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生於 法國 巴黎 ,他把繪畫的本質看作是某種獨立於自然之外的東西,當成記憶中經驗的一種創造,而不是一般所認為的那種通過反覆寫生而直接獲得的知覺經驗中的東西。和大多數同時代的藝術家相比,他的探索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原始藝術的影響,特別是因其家族背景和成長經歷對南太平洋熱帶島嶼的風土人情極為痴迷。他早期曾在 秘魯 生活過,23歲的時候開始 巴黎 的短期職業生涯。1883年離開商業完全致力於藝術。1887年去了 馬提尼克 島,第二年與梵高在一起獃了幾個月,由於二人性格的衝突和觀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敗。1891年他拍賣了自己的作品前往塔希提島尋找與大自然的和諧。1893年訪問 巴黎 ,但又回到了波利尼西亞。從文明中走到這個地區,最後死於貧窮和絕望。他早期的繪畫帶有實驗性,也很拘謹,令人聯想起在巴比松畫派影響下畢沙羅的作品。後來,他把顏色做塊面處理,自由地加重色澤的明亮感:例如以鮮亮的藍色畫陰影,以紅色畫屋頂,而使之自背景中突出。在技法上採用色彩平塗,註重和諧而不強調對比。他的繪畫風格與印象主義迥然不同,強烈的輪廓線以及用主觀化色彩表現經過概括和簡化了的形體,都服從於幾何形圖案,從而取得音樂性、節奏感和裝飾效果。其理論和實踐影響了一大批畫家,被譽為繼印象主義之後在 法國 畫壇上產生重要影響的藝術革新者。
● 作品背景:高更的後期人物畫作品,幾乎都帶有濃厚的“塔希提味道”。塔希提(Tahiti)是南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亞群島118個島中的最大一個,總面積約一千平方公里,是 法屬波利尼西亞 的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塔希提人屬 蒙古 人種和 澳大利亞 人種的混合類型,為波利尼西亞人的一支。使用塔希提語,尼西亞語族。有拉丁字母文字。原信多神,並有複雜的祭祀和祈禱儀式,現多改信天主教。18世紀中葉出現統一國家。從1842年起受 法國 殖民統治,生活方式受西方影響。部分人與 法國 人混血。高更喜愛塔希提婦女那種粗野而健康的強烈的美,他喜歡她們的天真、直率的性格,他欣賞她們肌膚上的炙熱而又豐富的色調。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坐在房間里不工作的塔希提人》(Не работай, Таитяне в комнате) / Don't work, Tahitians in the room.)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15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65x75cm
● 作於:1896
● 作者: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 – 1903)★★★
● 作者背景:見上幅
● 作品背景:塔希提衣食無憂的人們常常無所事事地望著大海遠處凝思,靜待日落天亮。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 法國 之花》(Цветы Франции / Flowers of France)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15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72х92cm
● 作於:1891
● 作者: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 – 1903)★★★
● 作者背景:見上幅
● 作品背景: 法國 的國花是鳶尾花。相傳法蘭克王路易·克洛 維斯 接受洗禮時,上帝送給他的禮物就是金百合花,法文的百合花與“路易之花”,發音相近。視金百合花為純潔,金百合花花形象白鴿飛翔的姿勢,象徵著“聖靈”。 法國 國王路易第六,將金百合花作為他的印章和鑄幣圖案,裝飾他藍袍的邊緣,他穿著藍袍去參加受任國王的儀式,因此金百合花又成了王室權利的象徵。金百合花就是香根鶯尾。 法國 人種植香根鶯尾除供觀賞外,也是獲取香精的重要原料。
鳶尾花的花語:信任,希望,智慧與勇猛
鳶尾愛麗斯(紫藍色):好消息、使者、想念你
德國 鳶尾(深寶藍色):神聖
小鳶尾(明黃色):協力抵擋、同心
不同顏色的鳶尾有不同的意義:
白色鳶尾代表純真;
黃色鳶尾表示 友誼 永固、熱情開朗;
藍色鳶尾是贊賞對方素雅 大方 或暗中仰慕;也有人認為是代表著宿命中的游離和破碎的激情,精緻的美麗,可是易碎且易逝;
紫色鳶尾則寓意愛意與吉祥。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哦,塔希提島,一片神奇的土地!採摘水果》(О, Таити, чудесный край! Сбор плодов / Oh, Tahiti, a wonderful land! Collection of fruits)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15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128х190cm
● 作於:1899
● 作者: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 – 1903)★★★
● 作者背景:見上幅
● 作品背景:不能不說,高更作品中的人物大多表情、動作比較獃滯,缺乏動感與思維空間和深度,像是“靜物畫”。不過,作品中那些近似幾何形的艷麗的色塊,能給人留下很深印象。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帶孔雀的風景》(Пейзаж с павлинами / Landscape with Peacocks)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15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115х86cm
● 作於:1892
● 作者: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 – 1903)★★★
● 作者背景:見上幅
● 作品背景:艷麗色塊拼出的塔希提風景,有如彩色七巧板
二層16-17展室(納比、象徵、後印象派藝術)16-17展室涉及的是納比派、象徵派、後印象派等派別畫家的作品。
本展室涉及的藝術家:
● 皮埃爾·勃納得(Pierre Bonnard)(1867-1947)。 法國 納比派代表畫家和版畫家。被譽為20世紀偉大的色彩畫家之一。其畫作以色彩而聞名,通常具有夢幻般的特質
● 愛德華·(讓) ·維亞爾(Édouard Vuillard)(1868 – 1940) 法國 畫家和版畫家; 法國 納比派代表畫家;內景主義畫派領袖之一那比派描繪現實的方法,不依中心透視法,而是依納純粹主觀與裝飾性的觀念所帶出的形式
● 莫裡斯·丹 尼斯 (Maurice Denis)(1870 – 1943) 法國 納比派理論家、畫家
● 皮埃爾·皮 維斯 ·德·夏凡納(Pierre Puvis de Chavannes)(1824 – 1898) 法國 19世紀後期的重要壁畫家
● 奧迪隆· 雷東 (Odilon Redon)(1840 – 1916) 法國 象徵主義畫家
● 尤金 ·卡 里爾 (Eugene Carriere) (1849 – 1906) 法國 象徵主義畫家。其畫作以其棕色單色調色板而聞名。雕塑家羅丹的密友,其作品影響了畢加索
● 菲利克斯·瓦洛東(Felix Vallotton)(1865 – 1925) 法國 畫家
● 查爾斯-弗朗索瓦-普 羅斯 珀·蓋琳(Charles-Franois-Prosper Guerin)(1875 – 1939) 法國 後印象派畫家
● 阿諾德·勃克林(Arnold Böcklin)(1827 – 1901) 瑞士 象徵主義畫家
● 漢斯·凡· 馬萊 (Hans von Marées)(1837 - 1887) 德國 畫家
● 雅克·埃米爾·布蘭奇(Jacques Emile Blanche)(1861年 –1942) 法國 畫家
● 艾米爾-雷內- 梅納 德(Emile-Rene Menard)(1862 – 1930) 法國 畫家
↑19-20世紀歐美藝術博物館 ↑ 《哈利滕尼科姐妹的肖像:H.E.烏魯索娃公主與N.P.斯滕博格-弗莫爾伯爵夫人》(Портрет сестер Харитоненко: княгини Е.П.Урусовой и графини Н.П. Стенбок-Фермор / Portrait of Kharitonenko Sisters: Princess H.E. Urusova and Countess N.P. Stenbock-Fermor)
● 位置:19-20世紀歐美藝術館16-17展室
● 種類:油畫
● 尺寸:80х66cm
● 作於:1903
● 作者:不詳
● 作者背景: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