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十一長假,兒子帶我去探訪文藝復興時期的老巢……(三)
↑聖母百花大教堂 這是個鐘樓。百度里稱鐘塔,高85米,最初於1334年由大畫家喬托設計並監工,因此俗稱“喬托鐘塔”。屬哥特式建築,由六層方型結構向上堆疊成柱形,外牆鋪白色 大理 石,純凈優雅。看著不高,樓梯卻有370階之多。 ↑聖母百花大教堂 在廣場上轉圈找角度拍著,幸好當時太陽落山是晚上7點多,光線足夠。 ↑聖母百花大教堂 網上看游記里說,聖母百花大教堂永遠在修繕著……。這麼一看還真是的。 ↑聖母百花大教堂 又轉到了剛來到的位置,人少多了。 ↑聖母百花大教堂 期間看見教堂南側的門開著,我還好奇的湊到跟前看了看,因為搞不清楚哪個門是入口,以為這個門可以進呢,實際上是個出口(好像是登頂的出口),在門口可以看到教堂的內部情景。 ↑聖母百花大教堂 後來門口聚集的人多了,這位工作人員才出現,非常客氣的攔住想進去的人。進這個教堂是不收費的,但時間和地點都不對啊
我還擠進人群里看了那個著名的“天國之門”,金光閃爍,但我已經知道個是複製品哦 ↑聖母百花大教堂 這個門上鑲嵌的都是《舊約》故事的青銅浮雕。後來我在博物館里看到了真跡。 這裡同樣是被各種街巷且底層是商家的居民樓包圍著。同樣是條條大路通 羅馬 的方式,怎麼走都能到達你想去的地方。 ↑聖母百花大教堂 又看見一個 意大利 人在騎咱們的摩拜單車。 也看見亂放的單車, ,這種車在國內還真沒騎過,我只騎小黃車。看模樣比國內的質量要好些,首先是車筐吧? 往回走路過一個店,看見這種牛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T骨牛肉吧? 還看見這種不知道是賣什麼的小店,調味品? 什麼18.30歐元?在 意大利 ,吃盤子意麵應該就這個價吧 一路上都能看見隨意停放的摩拜單車,還看見一個身材瘦小的美女牽著一條巨大的狗,視覺的錯位 到家已經天黑了,由於兒子告訴我按的錯誤的門鈴,怎麼也沒動靜,只好發信息讓他來開門。
期間他已經去過我去的地方,是去給媳婦買包包去了,唉,他來除了睡覺休息就是給媳婦和丈母娘買包包了。
現在他說要帶我去吃飯,要去吃T骨牛肉!好,我第一次很配合的同意去吃 意大利 餐,很好奇大家都說 佛羅倫薩 好吃的T骨牛肉怎麼個好吃法 。
我們娘倆在很破舊的巷子里走了一陣子,拐彎再走,進了一個兒子用手機導航找出來的小門臉,說是小紅書里的店。 餐廳裡面還挺大的,人也挺多。我們進去時還有空位,後來就需要在門口排隊了。
兒子點餐,燒兔子和烤茄子,意麵和一份T骨牛肉,還有每人一大杯葡萄酒(國內倒白酒的那種杯子),我是紅葡萄酒,兒子是白葡萄酒。
慣例上一筐乾麵包,我依舊只扣中間軟的部分,因為邊上的部分堅如 磐石 。曾有先遣的王同學讓這種麵包咯壞了牙,太實誠了,不吃乾凈沒人會說你浪費糧食的(我兒子說的 )。那兔子吃了一半才想起來拍照留證據,味道雖不如偶的炒兔子,但分量很足哦。 吃起來讓人發愁怎麼進嘴的意麵, 。最近的有關 意大利 人拍的一段吃意麵的廣告,著實讓我沒好感,讓我們 中國 人來拍這段吃意麵的廣告試試?能把筷子使用到極致,連渣渣都不剩,比用叉子吃優雅多了 烤茄子,不知道是不是跟 四川 廚師學的 ,倒是原始的味道,餐桌上都備有調料瓶子,我最愛用那種鹽和胡椒粒用旋轉的瓶口碾碎的調料了 開胃菜?薄荷?還有什麼草?還可以的味道,外國人奇葩的吃法,記得在塞班還吃過生豆芽呢! 牛肉!真的很大的一塊,比 神戶 牛大氣多了,味道還真不亞於 神戶 牛,有點跟草原上烤全羊的那種原始味道,撒上鹽和檸檬汁,好吃! 。從此愛上了 意大利 的牛肉,再以後,只要是在外面吃,我都會說,來份牛肉吧……。 不懂為什麼拍出來的牛肉會很小? 最後,我們娘倆吃的都很飽,醉意微醺的開始遊蕩在夜晚的街頭,得消化消化食兒啊!往北走到盡頭,突然發現了一個 中國 大館子!—— 北京 之夜!賣烤鴨的?
回到家後洗洗睡了,兒子睡大床,我睡沙發,其實也是個摺疊床,懶得研究怎麼打開,先湊合著吧,我這個人對床的要求不高,能躺下睡覺就成。
兒子說明天要早點去排隊參觀聖母百花大教堂,早起可難不住你老母我啊! 佛羅倫薩的第二天……。第二天不亮我就起了,煮粥(國內帶的方便粥),弄早點(麵包),住民宿帶廚房的好處哦!
在 佛羅倫薩 我可沒早起抹黑出門四處打探,因為感覺到處都是建築,跟 羅馬 不太一樣。周邊街道很破舊,好像沒啥可看的。
我們不到9點就出發了,順道我還自己參觀了火車站前的新聖母( 瑪利亞 )大殿。昨晚自己看了一下地圖裡的周邊景點,原來火車站也叫新 瑪利亞 車站, ↑新聖母瑪利亞教堂 這座教堂之所以被稱為“新”聖母大殿,是因為它是13世紀時期建造於9世紀聖母祈禱所的地基上。我們每次去聖母百花大教堂那裡必定路過這個教堂的後面,可建築風格(牆面)並不是這樣的不知道為何我沒拍過教堂的北面?可能是怕走車站廣場那裡吧?(傳說小偷流竄的地方)。
這個外立面的風格上面是文藝復興下麵是哥特式。據說是由著名的建築師 萊昂 ·巴蒂斯塔·阿爾伯蒂設計的第一個 佛羅倫薩 教堂文藝復興式的教堂的正面。(回來看到一個北工大教師寫的博客,介紹這個教堂內容更加豐富,真腦補了很多知識)
我是好像是花了個半價進的這裡,忘了是因為年紀優惠還是有什麼優惠活動。因為是我一個人第一次買票參觀,光緊張能不能溝通了……。兒子說看過這個教堂了,在外面等我,後來又去排百花教堂的隊去了。 ↑新聖母瑪利亞教堂 進到這個教堂裡面,感覺比外面想象的要大許多。裡面的風格的確是哥特式的,這難道是那兩個2位道明會修道士,Sisto Fiorentino 修士和 Ristoro da Campi修士設計的? ↑新聖母瑪利亞教堂 有漂亮的彩色玻璃窗哦,上面是表現的是什麼? ↑新聖母瑪利亞教堂 由於我是文盲,不知道寫的是什麼 ↑新聖母瑪利亞教堂 新聖母大教堂漂亮的穹頂 ↑新聖母瑪利亞教堂 這裡最著名的就是收藏了早期文藝復興大師的壁畫而著稱。回來查資料,看到新浪微博里一個名為茉莉實姑的網友介紹過這裡的壁畫,一個才知道濕壁畫這個詞,……“所謂濕壁畫又叫“鮮畫”,是牆壁繪畫的最持久的形式。先在作畫的牆上抹上粗糙的灰泥,形成“粗灰”層,草圖就描畫在這層灰泥上,滲進牆壁里。然後再在其上覆蓋一層“細灰”層,並且在上面重畫一遍草圖。接著在這層潮濕的新泥灰上,用水調和顏料作畫。在這一階段,顏色和牆壁就會永久的融合在一起,泥灰土乾透後壁畫經久不壞”。
我還真沒仔細看過,下次要再能來這裡一定好好看看這些壁畫。
我還擠進人群里看了那個著名的“天國之門”,金光閃爍,但我已經知道個是複製品哦 ↑聖母百花大教堂 這個門上鑲嵌的都是《舊約》故事的青銅浮雕。後來我在博物館里看到了真跡。 這裡同樣是被各種街巷且底層是商家的居民樓包圍著。同樣是條條大路通 羅馬 的方式,怎麼走都能到達你想去的地方。 ↑聖母百花大教堂 又看見一個 意大利 人在騎咱們的摩拜單車。 也看見亂放的單車, ,這種車在國內還真沒騎過,我只騎小黃車。看模樣比國內的質量要好些,首先是車筐吧? 往回走路過一個店,看見這種牛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T骨牛肉吧? 還看見這種不知道是賣什麼的小店,調味品? 什麼18.30歐元?在 意大利 ,吃盤子意麵應該就這個價吧 一路上都能看見隨意停放的摩拜單車,還看見一個身材瘦小的美女牽著一條巨大的狗,視覺的錯位 到家已經天黑了,由於兒子告訴我按的錯誤的門鈴,怎麼也沒動靜,只好發信息讓他來開門。
期間他已經去過我去的地方,是去給媳婦買包包去了,唉,他來除了睡覺休息就是給媳婦和丈母娘買包包了。
現在他說要帶我去吃飯,要去吃T骨牛肉!好,我第一次很配合的同意去吃 意大利 餐,很好奇大家都說 佛羅倫薩 好吃的T骨牛肉怎麼個好吃法 。
我們娘倆在很破舊的巷子里走了一陣子,拐彎再走,進了一個兒子用手機導航找出來的小門臉,說是小紅書里的店。 餐廳裡面還挺大的,人也挺多。我們進去時還有空位,後來就需要在門口排隊了。
兒子點餐,燒兔子和烤茄子,意麵和一份T骨牛肉,還有每人一大杯葡萄酒(國內倒白酒的那種杯子),我是紅葡萄酒,兒子是白葡萄酒。
慣例上一筐乾麵包,我依舊只扣中間軟的部分,因為邊上的部分堅如 磐石 。曾有先遣的王同學讓這種麵包咯壞了牙,太實誠了,不吃乾凈沒人會說你浪費糧食的(我兒子說的 )。那兔子吃了一半才想起來拍照留證據,味道雖不如偶的炒兔子,但分量很足哦。 吃起來讓人發愁怎麼進嘴的意麵, 。最近的有關 意大利 人拍的一段吃意麵的廣告,著實讓我沒好感,讓我們 中國 人來拍這段吃意麵的廣告試試?能把筷子使用到極致,連渣渣都不剩,比用叉子吃優雅多了 烤茄子,不知道是不是跟 四川 廚師學的 ,倒是原始的味道,餐桌上都備有調料瓶子,我最愛用那種鹽和胡椒粒用旋轉的瓶口碾碎的調料了 開胃菜?薄荷?還有什麼草?還可以的味道,外國人奇葩的吃法,記得在塞班還吃過生豆芽呢! 牛肉!真的很大的一塊,比 神戶 牛大氣多了,味道還真不亞於 神戶 牛,有點跟草原上烤全羊的那種原始味道,撒上鹽和檸檬汁,好吃! 。從此愛上了 意大利 的牛肉,再以後,只要是在外面吃,我都會說,來份牛肉吧……。 不懂為什麼拍出來的牛肉會很小? 最後,我們娘倆吃的都很飽,醉意微醺的開始遊蕩在夜晚的街頭,得消化消化食兒啊!往北走到盡頭,突然發現了一個 中國 大館子!—— 北京 之夜!賣烤鴨的?
回到家後洗洗睡了,兒子睡大床,我睡沙發,其實也是個摺疊床,懶得研究怎麼打開,先湊合著吧,我這個人對床的要求不高,能躺下睡覺就成。
兒子說明天要早點去排隊參觀聖母百花大教堂,早起可難不住你老母我啊! 佛羅倫薩的第二天……。第二天不亮我就起了,煮粥(國內帶的方便粥),弄早點(麵包),住民宿帶廚房的好處哦!
在 佛羅倫薩 我可沒早起抹黑出門四處打探,因為感覺到處都是建築,跟 羅馬 不太一樣。周邊街道很破舊,好像沒啥可看的。
我們不到9點就出發了,順道我還自己參觀了火車站前的新聖母( 瑪利亞 )大殿。昨晚自己看了一下地圖裡的周邊景點,原來火車站也叫新 瑪利亞 車站, ↑新聖母瑪利亞教堂 這座教堂之所以被稱為“新”聖母大殿,是因為它是13世紀時期建造於9世紀聖母祈禱所的地基上。我們每次去聖母百花大教堂那裡必定路過這個教堂的後面,可建築風格(牆面)並不是這樣的不知道為何我沒拍過教堂的北面?可能是怕走車站廣場那裡吧?(傳說小偷流竄的地方)。
這個外立面的風格上面是文藝復興下麵是哥特式。據說是由著名的建築師 萊昂 ·巴蒂斯塔·阿爾伯蒂設計的第一個 佛羅倫薩 教堂文藝復興式的教堂的正面。(回來看到一個北工大教師寫的博客,介紹這個教堂內容更加豐富,真腦補了很多知識)
我是好像是花了個半價進的這裡,忘了是因為年紀優惠還是有什麼優惠活動。因為是我一個人第一次買票參觀,光緊張能不能溝通了……。兒子說看過這個教堂了,在外面等我,後來又去排百花教堂的隊去了。 ↑新聖母瑪利亞教堂 進到這個教堂裡面,感覺比外面想象的要大許多。裡面的風格的確是哥特式的,這難道是那兩個2位道明會修道士,Sisto Fiorentino 修士和 Ristoro da Campi修士設計的? ↑新聖母瑪利亞教堂 有漂亮的彩色玻璃窗哦,上面是表現的是什麼? ↑新聖母瑪利亞教堂 由於我是文盲,不知道寫的是什麼 ↑新聖母瑪利亞教堂 新聖母大教堂漂亮的穹頂 ↑新聖母瑪利亞教堂 這裡最著名的就是收藏了早期文藝復興大師的壁畫而著稱。回來查資料,看到新浪微博里一個名為茉莉實姑的網友介紹過這裡的壁畫,一個才知道濕壁畫這個詞,……“所謂濕壁畫又叫“鮮畫”,是牆壁繪畫的最持久的形式。先在作畫的牆上抹上粗糙的灰泥,形成“粗灰”層,草圖就描畫在這層灰泥上,滲進牆壁里。然後再在其上覆蓋一層“細灰”層,並且在上面重畫一遍草圖。接著在這層潮濕的新泥灰上,用水調和顏料作畫。在這一階段,顏色和牆壁就會永久的融合在一起,泥灰土乾透後壁畫經久不壞”。
我還真沒仔細看過,下次要再能來這裡一定好好看看這些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