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機獨闖巴西,小心翼翼卻滿心歡意

從外面看的時候,是一個小小的窗,而在教堂的內部,這些小小的密密麻麻的窗,則嵌上了彩色的玻璃,部分彩色玻璃上還繪有圖案,高高的從上到下連貫起來,就像一架彩色的天梯。而天體的終點就是頂上的那透亮的十字架。
穹頂上的十字架凌空懸掛了一個金色十字架,上邊是被縛的耶穌像,非常獨特,當然,也充滿了宗教的神秘感和儀式感。


看到過的教堂不少,拍過的也蠻多了,其中不乏精緻繁複到了極點的那些。雖然每一次看到這樣的都會引得我驚嘆連連,但是天梯教堂給我的感覺卻跟他們完全不一樣。僅僅是造型上,跟 歐洲 、美洲的那些教堂就已經有蠻大的差異了。



開放時間:7:00-19:00 到達交通:地鐵:里奧克站、希內蘭迪亞站步行 7-8 分鐘可到。
門票:免費。 周圍有停車場,開車過去還是比較方便的,停車費10雷亞爾/小時。除了教堂每天開放之外,宗教博物館的開放時有時間限制,時間是周三9:00-12:00,13:00-16:00,周六-周日9:00-12:00;其他時間需要提前預約。


在去這個地方之前,我其實有思考過蠻久要不要去,因為在國內的一些報道中,以及很多的影視作品中,所呈現出的 巴西 貧民窟治安都不太好,充滿了動蕩,所以在掙扎了很久之後,才決定去看看,畢竟不想錯過這樣的一個地方,結果去了才發現,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這或許就是藝術的偉大,將平凡變成不平凡,讓世界各地的游客,拋棄成見來到貧民窟,只為了觀摩這一偉大的創舉。據說 美國 國家地理頻道、花花公子雜誌,還有許多著名音樂人如U2、Snoop Dogg的音樂視頻都曾在此取景。
而這些顏色,以紅、黃等為主基調,就像 巴西 人的性格一般,炫目,張揚,絢麗,多彩,熱情。



另外,想為這裡的貧民窟辯解幾句,先入為主的觀念真的太容易給人造成偏見,就像國內人們對於 新疆 的偏見一樣。這裡的貧民窟跟我們想象的其實差別很大,乾凈整齊,居民友善,很多貧民窟的人們看到我們還會熱情的打招呼,當然,或許只限於這一片區吧,畢竟這裡的游客數量很少,必要的防範心理還是要有的。


門票:免費。交通:乘坐公交006/007/014路到達Rua Joaquim Murtinho próximo ao 273站下車
其實去這裡,最擔心的還是安全問題,畢竟這個地方在貧民窟中,總體來講,這一片區還是相對安全的,所以可以放心的拿出單反、手機等來拍照。但如果感覺有人靠近你,盯著你手中的東西看,還是要做好相應的防範措施,收好自己的手機等東西。
去這裡會經過一條全是塗鴉的街道,人很多。階梯越往上,人越少,所以想要拍一些乾凈的背景的照片的話,需要往上走一段距離。

我並沒有敢靠得太近,我也不敢這樣堂而皇之的進入到貧民窟去,太多的負面新聞讓我對這裡抱有畏懼,所以我只能在遠處的山腳,用我的鏡頭記錄下半山腰的,密密麻麻的低矮房屋。很奇怪,本該富人聚集的半山腰,在這裡卻盤踞著貧民窟。



從遠處看,這些低矮的破房子就像一個一個的小格子疊放在一起,密密麻麻的,讓人有些眼花繚亂。但這些破房子其實有一定的說法:只要在無主的空地居住多年、 沒人提出異議的話,那片地就歸居住者所有。於是不少在城裡買不起房 子的人就跑到郊外,用木板、鐵皮等簡單材料搭起房子占地方,“貧民窟” 由此形成。



我們不憚以最壞的想法去想象貧民窟的人,但我們也應該保留最基本的善,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貧民窟里的人,也有用著很多人未必擁有的“財富”。

在見過了里約的熱鬧和狂歡之後,我來到了這個 巴西 小 瑞士 ,想要尋片刻的安逸和寧靜。





這些獨幢的閣樓,散落在小鎮的各個角落,雖然人不少,但整體的節奏其實還是偏慢的,很適合來這裡享受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