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新生的交響曲:從柏林到華沙
↑克拉科夫車站 ↑克拉科夫車站 ↑克拉科夫車站 往奧斯維辛的小巴。 從 克拉科夫 往奧斯維辛的巴士後來發現有兩種,一種是上圖中的小巴,一種是大型游覽車。小巴走的是鄉間小道,大巴走高速。很幸運,去往奧斯維辛時搭的是小巴,回來的時候坐的大巴,因此體驗了兩種不同的路線。我更喜歡走鄉間小道的感覺,穿過一個又一個小小的村落,更有旅行的感覺。中途有一位老太太上車,雖然拎著一袋應該是剛買好的菜,但是穿著毛呢大衣、戴著帽子,還是頗為貴氣。坐定後在胸前畫了一個十字,我才想到 波蘭 有80%以上的人民信仰天主教,而且,這裡還是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故鄉呢! 2.3 鐵路
離開 克拉科夫 的時候搭乘的是 波蘭 高鐵。車票在網上或者車站購買都很方便,不過網站上會有優惠價。原本我已經在網上準備付款的時候, 臺灣 的信用卡公司非要輸入一個和臺灣手機綁定的驗證碼,身在國外哪會有臺灣手機號呢?這下好了,逼的我只能去車站臨櫃購買。原本正好在超級跳水價的二等座只需要39波蘭元(相當於75人民幣左右),到了車站只能買全價票-150波蘭元…。不買也不行,只好含淚付錢。
↑克拉科夫車站 這些窗口都可以買票,而且工作人員英文不會太差,基本可以清楚的溝通。 ↑克拉科夫車站 波蘭 高鐵的運營公司是PKP,稱為Express InterCity Premium(EIP),列車製造商是著名的Alston,可以說是我天朝和諧號的遠房親戚了。說是高鐵,其實速度遠遠比不上國內的動車,一路上走走停停, 克拉科夫 到 華沙 大約200多公里,開了三個多小時。 ↑克拉科夫車站 ↑克拉科夫車站 ↑克拉科夫車站 ↑克拉科夫車站 第二樂章:「國家社會主義」與戰爭出發之前,稍微看了一些關於納粹的紀錄片,以及著名的電影《鋼琴家》(The Pianist, 臺灣 翻譯的比較好叫做「戰地琴人」)、《帝國的崩潰》、《辛德勒的名單》、《美麗人生》和一部 波蘭 電影《 華沙 1944》,另外還有一本集中營幸存者的自傳。看完之後,深深的覺得生在一個 和平 的年代、長在一個和平的國度,是一件多麼幸福、多麼需要去珍惜與維護的事情。 一戰後的 德國 ,百廢待興。在 凡爾賽 條約的屈辱性條款下,加上全球性的經濟大蕭條,德國民主的 魏瑪 無法面對國家的重重危機,最終給了極右派國家社會主義黨人-納粹黨機會,透過民主程序「合法地」成為了領導德國的政治力量,也成為德國自身的掘墓人。 納粹,國家社會主義黨,帶給世界和 德國 自己的災難都是巨大的;納粹黨的「元首」、第三帝國總理阿道夫希特勒,於1939年在 柏林 的威廉大街為自己蓋了一座總理府,設計師是御用建築師施佩爾。 ↑第三帝國總理府舊址 為了保護自身安全,總理府除了地上建築,還有地底錯綜複雜的地堡結構,防止希特勒遭到暗殺。在電影《帝國的崩潰》里,1945年蘇聯紅軍進攻 柏林 ,戰役的最後,希特勒就是在這地堡里與愛娃飲彈自盡,惡名昭彰的宣傳部長戈培爾一家(包括四個孩子),也在地堡里「殉國」。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段詩句,則可以很貼切的形容現在的「總理府」。1947年蘇聯徹底將地上建物徹底摧毀,1988年東德政府將地堡徹底炸毀,蓋起了民宅。 ↑第三帝國總理府舊址 於是乎,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還有一間 中國 人開的餐館,有趣的是將名字取為「 太和 飯殿」,是否以「太和殿」暗指此地曾為總理府呢?不得而知了。 ↑第三帝國總理府舊址 隨後路過 德國 聯邦財政部,在飛機上看 柏林 紀錄片時,介紹人說到這是當年的帝國航空部,可惜我拍的角度不好沒辦法展現航空部正面那種肅殺的氣息。靠近 萊比錫 大街一側的1953人民起義廣場,曾經發生過一次流血的反東德政府示威,在蘇聯和東德的聯手鎮壓下,55人死亡,上萬人受傷。 航空部南面,在 查理檢查站 西側,是第三帝國時代幾個最恐怖的機構原址:蓋世 太保 總部、納粹黨衛軍中央司令部、黨衛軍安全局以及帝國保安部。在戰爭時期,這些建築物被盟軍炸成了廢墟,戰後拆除,在遺址上建了一座半露天博物館「恐怖地形圖」,主要展出納粹從興起到在戰時的一些反人類罪行。由於我到博物館的當天正要準備離開 柏林 ,匆忙之下只在外面繞了一圈,室內的部份就沒有細看了。在網路上看到其他人去過的介紹,裡面有一部分是關於戰後審判幸存納粹戰犯的 紐倫堡 大審。 ↑恐怖地帶 ↑恐怖地帶 ↑恐怖地帶 ↑恐怖地帶 ↑恐怖地帶 ↑恐怖地帶 進行極權統治之前,要先箝制思想,要箝制思想,最有象徵意義的就是焚書。 在 洪堡大學 門前的廣場上,有一處 以色列 藝術家設計的藝術品,這個藝術品稱為「空書架」。將地面向下挖出一個空間,放進什麼書都沒有的書架,紀念納粹於1933年5月的一次焚書行動。這次焚書行動燒毀了20000多冊關於猶太人、共產主義以及宣揚自由、民主的圖書。海涅曾說:哪裡燒書,哪裡就會接著把人扔進火坑。環顧世界上極權者對待異己的暴行,不外乎「焚書坑儒」,站在空書架面前,感嘆歷史的相似與哲人的智慧。 ↑洪堡大學 ↑洪堡大學 ↑洪堡大學 ↑洪堡大學 ↑洪堡大學 納粹統治期間,並非只關註軍事建設。事實上,戰爭有時是推動發展的一種極端方式。納粹時代留下的非軍事用途建築物,大概要數奧林匹克運動場最為知名了。 奧林匹克運動場在 柏林 西郊,搭乘S-Bahn可以抵達。原本沒有計畫到這裡來,不過看了柏林歡迎卡上一條稱為「expert in Berlin」,其中包括斯潘道城堡和奧林匹克運動場,就臨時起意來了。 ↑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 位於 柏林 西郊的奧林匹克運動場,是希特勒為了舉辦1936年柏林奧運會而興建的巨型建築物。希特勒小時候曾夢想作為一名藝術家,據一些歷史學者研究,這樣的心理也影響了他對「納粹美學」的堅持。今天留下的巨型建築物非常少,奧林匹克運動場可以讓我們看出一點納粹黨人當時的雄心壯志。 ↑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 ↑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 ↑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
離開 克拉科夫 的時候搭乘的是 波蘭 高鐵。車票在網上或者車站購買都很方便,不過網站上會有優惠價。原本我已經在網上準備付款的時候, 臺灣 的信用卡公司非要輸入一個和臺灣手機綁定的驗證碼,身在國外哪會有臺灣手機號呢?這下好了,逼的我只能去車站臨櫃購買。原本正好在超級跳水價的二等座只需要39波蘭元(相當於75人民幣左右),到了車站只能買全價票-150波蘭元…。不買也不行,只好含淚付錢。
↑克拉科夫車站 這些窗口都可以買票,而且工作人員英文不會太差,基本可以清楚的溝通。 ↑克拉科夫車站 波蘭 高鐵的運營公司是PKP,稱為Express InterCity Premium(EIP),列車製造商是著名的Alston,可以說是我天朝和諧號的遠房親戚了。說是高鐵,其實速度遠遠比不上國內的動車,一路上走走停停, 克拉科夫 到 華沙 大約200多公里,開了三個多小時。 ↑克拉科夫車站 ↑克拉科夫車站 ↑克拉科夫車站 ↑克拉科夫車站 第二樂章:「國家社會主義」與戰爭出發之前,稍微看了一些關於納粹的紀錄片,以及著名的電影《鋼琴家》(The Pianist, 臺灣 翻譯的比較好叫做「戰地琴人」)、《帝國的崩潰》、《辛德勒的名單》、《美麗人生》和一部 波蘭 電影《 華沙 1944》,另外還有一本集中營幸存者的自傳。看完之後,深深的覺得生在一個 和平 的年代、長在一個和平的國度,是一件多麼幸福、多麼需要去珍惜與維護的事情。 一戰後的 德國 ,百廢待興。在 凡爾賽 條約的屈辱性條款下,加上全球性的經濟大蕭條,德國民主的 魏瑪 無法面對國家的重重危機,最終給了極右派國家社會主義黨人-納粹黨機會,透過民主程序「合法地」成為了領導德國的政治力量,也成為德國自身的掘墓人。 納粹,國家社會主義黨,帶給世界和 德國 自己的災難都是巨大的;納粹黨的「元首」、第三帝國總理阿道夫希特勒,於1939年在 柏林 的威廉大街為自己蓋了一座總理府,設計師是御用建築師施佩爾。 ↑第三帝國總理府舊址 為了保護自身安全,總理府除了地上建築,還有地底錯綜複雜的地堡結構,防止希特勒遭到暗殺。在電影《帝國的崩潰》里,1945年蘇聯紅軍進攻 柏林 ,戰役的最後,希特勒就是在這地堡里與愛娃飲彈自盡,惡名昭彰的宣傳部長戈培爾一家(包括四個孩子),也在地堡里「殉國」。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段詩句,則可以很貼切的形容現在的「總理府」。1947年蘇聯徹底將地上建物徹底摧毀,1988年東德政府將地堡徹底炸毀,蓋起了民宅。 ↑第三帝國總理府舊址 於是乎,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還有一間 中國 人開的餐館,有趣的是將名字取為「 太和 飯殿」,是否以「太和殿」暗指此地曾為總理府呢?不得而知了。 ↑第三帝國總理府舊址 隨後路過 德國 聯邦財政部,在飛機上看 柏林 紀錄片時,介紹人說到這是當年的帝國航空部,可惜我拍的角度不好沒辦法展現航空部正面那種肅殺的氣息。靠近 萊比錫 大街一側的1953人民起義廣場,曾經發生過一次流血的反東德政府示威,在蘇聯和東德的聯手鎮壓下,55人死亡,上萬人受傷。 航空部南面,在 查理檢查站 西側,是第三帝國時代幾個最恐怖的機構原址:蓋世 太保 總部、納粹黨衛軍中央司令部、黨衛軍安全局以及帝國保安部。在戰爭時期,這些建築物被盟軍炸成了廢墟,戰後拆除,在遺址上建了一座半露天博物館「恐怖地形圖」,主要展出納粹從興起到在戰時的一些反人類罪行。由於我到博物館的當天正要準備離開 柏林 ,匆忙之下只在外面繞了一圈,室內的部份就沒有細看了。在網路上看到其他人去過的介紹,裡面有一部分是關於戰後審判幸存納粹戰犯的 紐倫堡 大審。 ↑恐怖地帶 ↑恐怖地帶 ↑恐怖地帶 ↑恐怖地帶 ↑恐怖地帶 ↑恐怖地帶 進行極權統治之前,要先箝制思想,要箝制思想,最有象徵意義的就是焚書。 在 洪堡大學 門前的廣場上,有一處 以色列 藝術家設計的藝術品,這個藝術品稱為「空書架」。將地面向下挖出一個空間,放進什麼書都沒有的書架,紀念納粹於1933年5月的一次焚書行動。這次焚書行動燒毀了20000多冊關於猶太人、共產主義以及宣揚自由、民主的圖書。海涅曾說:哪裡燒書,哪裡就會接著把人扔進火坑。環顧世界上極權者對待異己的暴行,不外乎「焚書坑儒」,站在空書架面前,感嘆歷史的相似與哲人的智慧。 ↑洪堡大學 ↑洪堡大學 ↑洪堡大學 ↑洪堡大學 ↑洪堡大學 納粹統治期間,並非只關註軍事建設。事實上,戰爭有時是推動發展的一種極端方式。納粹時代留下的非軍事用途建築物,大概要數奧林匹克運動場最為知名了。 奧林匹克運動場在 柏林 西郊,搭乘S-Bahn可以抵達。原本沒有計畫到這裡來,不過看了柏林歡迎卡上一條稱為「expert in Berlin」,其中包括斯潘道城堡和奧林匹克運動場,就臨時起意來了。 ↑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 位於 柏林 西郊的奧林匹克運動場,是希特勒為了舉辦1936年柏林奧運會而興建的巨型建築物。希特勒小時候曾夢想作為一名藝術家,據一些歷史學者研究,這樣的心理也影響了他對「納粹美學」的堅持。今天留下的巨型建築物非常少,奧林匹克運動場可以讓我們看出一點納粹黨人當時的雄心壯志。 ↑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 ↑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 ↑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