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曾經的夢想—2015年肯尼亞西察沃國家公園情懷之旅
路邊長得像蜘蛛俠的 姆萬扎 平頭飛龍蜥蜴。 守衛說有鱷魚,我瞅了半天也沒發現。還是Kathleen眼尖,原來小鱷魚就趴在圖片中間的那段木頭上。 從觀察窗轉過一個彎,泉水逐漸形成了姆濟馬河,流過七公里的路程最終匯入察沃河。胖胖的河馬泡在 水裡 很舒服。 景區連廁所都這麼有 非洲 風味。 老蒙內鐵路察沃火車站。
【在這個昏暗、骯髒的小火車站,孩子們從坦嘎的嘴裡得知庫首領的許諾——他要保護他們。】
【 In the dingy little railway station the boys listened to Tanga’s assurance that King Ku would take care of them.】
在《追蹤食人獅》里,兄弟倆在這裡與當地人一起捕捉食人獅。在這本書的第四章,哈爾也向弟弟詳細講述了十九世紀食人獅的故事。
Chyulu門是西察沃通向安博塞利最近的出口。 從西察沃到安博塞利大概要30多公里,這段路要求有武裝警衛陪同。這位帶槍的老兄就是這樣跟了我們一路。 在去安博塞利的路上,我們很幸運的多次目睹了 乞力馬扎羅 的雪。 雪山腳下的 坦桑尼亞 國鳥——灰冠鶴。在 非洲 的這短短幾天時間里我見到的鳥類比這一輩子加起來的還要多。 雄壯的公象和倒斃的斑馬,草原上的生生不息與天道循環。 暮色下的 乞力馬扎羅 。
【太陽已經離開了山谷,但仍然照耀著 乞力馬扎羅 的雪峰,使它顯得光彩奪目。白色變成了粉紅色,隨著太陽越落越低,粉紅色變成了血一樣的紅色,慢慢地,越來越暗,最後消失在星光燦爛的蒼穹之下。】
【The sun had now left the valley of death but still glorified the snowy heights of Kilimanjaro. The white had changed to a warm pink and, as the sun sank lower, the pink snow turned blood-red which gradually became black under a canopy of brilliant stars.】
在察沃很遺憾的沒能看到 獅子 ,這張是前些天在 馬賽 馬拉拍到的 獅子 一家。相比起來,由於 馬賽 馬拉和安博塞利的草比較短,所以越野車可以沿著地上的車轍開到裡面去近距離看動物;而察沃的草樹都很高,車輛只能獃在大路上,限制了視野範圍,能否看到更多種類的動物主要還是要看運氣。 離開察沃以後,我們又在安博塞利獃了兩天,然後離開 肯尼亞 飛往桑給巴爾。
在桑島的所見所聞,可參見拙作《翩然蹈遠域,渡海會層檀——2015年 桑給巴爾島 自駕游記》
螞蜂窩鏈接 http://www.mafengwo.cn/i/5428710.html 後記與察沃有關的典故中,最著名的非“察沃的食人獅”莫屬。1898年5月起,在察沃修築蒙內薩鐵路跨越察沃河的鐵路橋的 印度 工人連遭 獅子 襲擊,短短幾個月之內就有130多名工人葬身獅口。後來奉命監督修建鐵路橋的 英國 工程師帕特森(John Henry Patterson,1867-1947)孤身犯險,終於在該年的年底將兩隻食人獅“黑夜”和“魔鬼”正法。現在這兩隻 獅子 的標本仍存於 芝加哥 的 菲爾德 博物館。 博物館里的食人獅標本。相比於普通的 獅子 ,這兩隻食人獅體毛明顯稀疏,據分析是由於身體病變造成的。後來帕特森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了《察沃的食人魔(The man eater of Tsavo)》,1996年 好萊塢 以此為藍本拍攝了電影《暗夜獵殺(The Ghost and the Darkness)》,影片由邁克爾•道 格拉斯 和瓦爾•基墨主演。
這次的西察沃之行,可以說完全是一種情懷之旅、懷舊之旅。正是由於少年時代《哈爾羅傑歷險記》給我留下的關於 非洲 的美好印象,促使我不遠萬里來到 東非 這塊人類起源的神奇土地上,也促使我在離開 肯尼亞 一年以後寫下這篇也許沒有多少人會關註的游記。當我真正踏上察沃的紅土地,雄奇壯麗的熱帶草原和數不清的珍禽異獸終於從夢想變成了現實。這次圓夢察沃,功勞最大的當屬Kathleen,離開了她的支持,我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走進 非洲 的。
附上一張Kathleen在馬拉河渡橋的照片,以表達我的感激和愛意。本文寫作完成之時我倆的愛情結晶已經四個半月了,希望有朝一日我們父子二人能夠有機會重返 非洲 ,重返察沃。
《哈爾羅傑歷險記》自出版到現在,已經六十多年了,從國內中譯本出版算起也有二十四年的時間,現在這套書第一批80後讀者現在都已經長大成人,為生計奔忙,有了自己的事業,有了自己的家庭。
小伙伴們,大家兒時的夢想,都實現了嗎?
【在這個昏暗、骯髒的小火車站,孩子們從坦嘎的嘴裡得知庫首領的許諾——他要保護他們。】
【 In the dingy little railway station the boys listened to Tanga’s assurance that King Ku would take care of them.】
在《追蹤食人獅》里,兄弟倆在這裡與當地人一起捕捉食人獅。在這本書的第四章,哈爾也向弟弟詳細講述了十九世紀食人獅的故事。
Chyulu門是西察沃通向安博塞利最近的出口。 從西察沃到安博塞利大概要30多公里,這段路要求有武裝警衛陪同。這位帶槍的老兄就是這樣跟了我們一路。 在去安博塞利的路上,我們很幸運的多次目睹了 乞力馬扎羅 的雪。 雪山腳下的 坦桑尼亞 國鳥——灰冠鶴。在 非洲 的這短短幾天時間里我見到的鳥類比這一輩子加起來的還要多。 雄壯的公象和倒斃的斑馬,草原上的生生不息與天道循環。 暮色下的 乞力馬扎羅 。
【太陽已經離開了山谷,但仍然照耀著 乞力馬扎羅 的雪峰,使它顯得光彩奪目。白色變成了粉紅色,隨著太陽越落越低,粉紅色變成了血一樣的紅色,慢慢地,越來越暗,最後消失在星光燦爛的蒼穹之下。】
【The sun had now left the valley of death but still glorified the snowy heights of Kilimanjaro. The white had changed to a warm pink and, as the sun sank lower, the pink snow turned blood-red which gradually became black under a canopy of brilliant stars.】
在察沃很遺憾的沒能看到 獅子 ,這張是前些天在 馬賽 馬拉拍到的 獅子 一家。相比起來,由於 馬賽 馬拉和安博塞利的草比較短,所以越野車可以沿著地上的車轍開到裡面去近距離看動物;而察沃的草樹都很高,車輛只能獃在大路上,限制了視野範圍,能否看到更多種類的動物主要還是要看運氣。 離開察沃以後,我們又在安博塞利獃了兩天,然後離開 肯尼亞 飛往桑給巴爾。
在桑島的所見所聞,可參見拙作《翩然蹈遠域,渡海會層檀——2015年 桑給巴爾島 自駕游記》
螞蜂窩鏈接 http://www.mafengwo.cn/i/5428710.html 後記與察沃有關的典故中,最著名的非“察沃的食人獅”莫屬。1898年5月起,在察沃修築蒙內薩鐵路跨越察沃河的鐵路橋的 印度 工人連遭 獅子 襲擊,短短幾個月之內就有130多名工人葬身獅口。後來奉命監督修建鐵路橋的 英國 工程師帕特森(John Henry Patterson,1867-1947)孤身犯險,終於在該年的年底將兩隻食人獅“黑夜”和“魔鬼”正法。現在這兩隻 獅子 的標本仍存於 芝加哥 的 菲爾德 博物館。 博物館里的食人獅標本。相比於普通的 獅子 ,這兩隻食人獅體毛明顯稀疏,據分析是由於身體病變造成的。後來帕特森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了《察沃的食人魔(The man eater of Tsavo)》,1996年 好萊塢 以此為藍本拍攝了電影《暗夜獵殺(The Ghost and the Darkness)》,影片由邁克爾•道 格拉斯 和瓦爾•基墨主演。
這次的西察沃之行,可以說完全是一種情懷之旅、懷舊之旅。正是由於少年時代《哈爾羅傑歷險記》給我留下的關於 非洲 的美好印象,促使我不遠萬里來到 東非 這塊人類起源的神奇土地上,也促使我在離開 肯尼亞 一年以後寫下這篇也許沒有多少人會關註的游記。當我真正踏上察沃的紅土地,雄奇壯麗的熱帶草原和數不清的珍禽異獸終於從夢想變成了現實。這次圓夢察沃,功勞最大的當屬Kathleen,離開了她的支持,我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走進 非洲 的。
附上一張Kathleen在馬拉河渡橋的照片,以表達我的感激和愛意。本文寫作完成之時我倆的愛情結晶已經四個半月了,希望有朝一日我們父子二人能夠有機會重返 非洲 ,重返察沃。
《哈爾羅傑歷險記》自出版到現在,已經六十多年了,從國內中譯本出版算起也有二十四年的時間,現在這套書第一批80後讀者現在都已經長大成人,為生計奔忙,有了自己的事業,有了自己的家庭。
小伙伴們,大家兒時的夢想,都實現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