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卡因、綁架、橫屍遍地?我獨自去了哥倫比亞:極致的驚險與美麗,“凡赤身裸體乾的事情都是愛情。”
最初對 哥倫比亞 這個國家產生興趣,是因為Netflix在2015年播出的一部自製劇《毒梟 Narcos》。
這部劇講述了 哥倫比亞 歷史上最聲名顯赫的大毒梟,巴勃羅·埃斯科瓦爾(Pablo Escobar)白手起家建立起他富可敵國的可卡因王朝,以及與 美國 緝毒局和當地執法機關鬥智鬥勇,最終被追捕擊斃的真實經歷。
1970年代,年少的Escobar來到 哥倫比亞 第二 大城 市 麥德林 尋找機會,並利用綁架勒索所獲得的贖金開啟了他建立毒品帝國的歷程。到1980年代,Escobar的 麥德林 毒品集團進入鼎盛時期,控制了當時80%的 美國 市場,為他創造每年超過200億美金的個人收入。在1989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上,Escobar名列全球第七。 ▲ Narcos劇照
為了保證毒品的順利運輸和走私,Escobar花費巨款賄賂買通政府官員和邊防安檢,並且雇佣大量婦女勞力人體運輸毒品。 美國 和 哥倫比亞 政府視這位“可卡因之王”為眼中釘,可 麥德林 市民卻把他視為英雄。
Escobar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博得人民的好感,自掏腰包為 麥德林 市興建了許多住宅、棒球場,資助了多支足球隊。他還經常出席慈善活動,以金錢和物資扶助當地貧困群體,因此深得人民愛戴。 ▲ Narcos劇照
然而這位慈善家實際上極為殘暴,任何不接受賄賂的政府官員或違背他意願的手下伙計一律格殺勿論,甚至包括他們的家人也未能幸免。他曾多次機會刺殺 哥倫比亞 總統候選人,併為了逃避 美國 政府的引渡機制,Escobar聯合當地反對派轟炸了 哥倫比亞 最高法院,燒毀了大量能夠使他入罪的證據資料。
歷時20年的不懈追捕,當地警方終於在1993年將這位毒品之王 成功 擊斃。 ▲ 真實的Pablo Escobar早期入獄照
哥倫比亞 (Colombia)位於 南美洲 西北 部,北臨 加勒比海 西瀕太平洋,擁有大量熱帶雨林植被和奇花異草。那裡氣候溫暖潮濕,數千公裡邊境地帶人煙稀少,為種植、加工毒品提供了先決的自然條件。 哥倫比亞 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卡因加工和販運國,也是 美國 及鄰國最大的大麻、古柯葉、罌粟供貨地之一。 哥倫比亞 政府從1920年代起就頒佈了諸多禁令,嚴厲製裁制毒販毒者。然而毒品產生的巨大利益,使源源不斷的 哥倫比亞 人投入到毒品製造運輸產業中。 哥倫比亞 也因此陷入了“白色恐怖”的混亂時期,毒梟泛濫猖獗無法無天、政治危機重重、犯罪率奇高治安堪憂,當局無法保證國民人身財產安全。
如今,在平息了Escobar的 麥德林 集團以及北部的 卡利 集團製造的毒品犯罪動亂之後, 哥倫比亞 致力於穩定社會治安和發展旅游業。雖然毒品製造業仍在存在,但 哥倫比亞 已經不再是原先那個家家戶戶緊閉門窗、滿街綁架勒索的混亂之國了。今年八月,我有幸前往 哥倫比亞 的首都 波哥大 以及第二 大城 市 麥德林 ,獨自探索這個曾經的毒品王國。 南美鄰國 秘魯 有 馬丘比丘 , 玻利維亞 有鹽湖天空之鏡, 厄瓜多爾 有 加拉帕戈斯群島 , 智利 有 百內國家公園 和 複活節島 , 哥倫比亞 並沒有與鄰國比肩的世界級自然遺產,可它卻成為了我在看過了那些 大名 鼎鼎的世界遺跡之後,最喜愛的南 美國 家。
“我去旅行,是因為我決定了要去,並不是因為對風景感興趣。” 另一個一定要去 哥倫比亞 的理由,是因為那裡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故鄉。第一次讀馬爾克斯的驚艷與第一次踏上南美大陸的著迷如出一轍:我想在文學、愛情、環游世界的旅行中活上一萬次。每次到南美,還未返程就已經開始策划下一次的南美行程,我對朋友笑說,上輩子我大概是南美人吧。
那些魔幻現實主義作家筆下交織百年的愛恨情仇,鑲嵌在老城斑駁的牆壁中,完整寫在了公園中抽著大煙的老人臉上的褶皺間,跳躍在探戈輕快轉身躡著小碎步的舞鞋中。“生未百年,死不孤獨。” 孕育出馬爾克斯的 哥倫比亞 ,便是這隻南美魔咒的始作俑者。 I. 波哥大(Bogotá)初到首都 波哥大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無處不在的塗鴉牆,延續著拉美藝術獨有的那種熱情奔放又魔幻大膽的風格。 ▲ 光是捕捉這些光怪陸離的街頭塗鴉就可以花上好幾天
波哥大 有眾多博物館,其中最有意思的要數費爾南多·波特羅(Fernando Botero)博物館。這位 哥倫比亞 國寶級藝術家的作品,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胖。 ▲ 最著名的肥胖派代表作,胖版蒙娜麗莎
在他的繪畫以及雕塑作品中,男女老少,無論貴族、總統,還是基督、聖母,無一例外難逃肥胖的命運。 波特羅說自己畫的並不是胖子,而是在表達一種體積帶來的美感和塑性。嗯,以後我也要這麼說:我胖出的並不是脂肪,而是宏觀的美感和塑性。 在藝術評論的世界中,波特羅的作品被理解為對貴族和 富裕 階級的諷刺。誇張肥大帶來的視覺衝擊可謂幽默鮮明,象徵著權威又詼諧的形象。波特羅說,“風格越明顯,藝術家越瘋狂。在那種意義上,獲得某種程度上的扭曲很重要。” 在一點上波特羅無疑是 成功 的,他的作品辨識度極高,自帶波特羅式肥胖標簽。他作品中胖胖的形象給人以圓潤滿足之感,深受世人喜愛。 在 波哥大 的老城區慢悠悠地邊走邊逛無疑是一種享受。街道兩旁有琳琅滿目的紀念品商店、流動攤鋪販賣當地小食,甚至有當季最特別的特色食物炸昆蟲。我去了當地一家有名的百年老字號小店La Puerta Falsa,嘗到了 哥倫比亞 特色的粽子。路旁餐廳也大多物美價廉,可以嘗到南美特色美食。 南美特有的色彩對比強烈的藍天白雲下,老城中熙熙攘攘,夾雜著 哥倫比亞 人熱情四溢的大嗓門和街道上的車水馬龍。 刺眼的藍天、鮮艷的黃色出租車、磚紅色的電車、五彩斑斕的塗鴉牆、 哥倫比亞 黃藍紅三色國旗飄揚、放學學生深藍色的制服,除了迎面撲來的強烈異域風情,更令人感到一股悸動的生機與活力。
這部劇講述了 哥倫比亞 歷史上最聲名顯赫的大毒梟,巴勃羅·埃斯科瓦爾(Pablo Escobar)白手起家建立起他富可敵國的可卡因王朝,以及與 美國 緝毒局和當地執法機關鬥智鬥勇,最終被追捕擊斃的真實經歷。
1970年代,年少的Escobar來到 哥倫比亞 第二 大城 市 麥德林 尋找機會,並利用綁架勒索所獲得的贖金開啟了他建立毒品帝國的歷程。到1980年代,Escobar的 麥德林 毒品集團進入鼎盛時期,控制了當時80%的 美國 市場,為他創造每年超過200億美金的個人收入。在1989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上,Escobar名列全球第七。 ▲ Narcos劇照
為了保證毒品的順利運輸和走私,Escobar花費巨款賄賂買通政府官員和邊防安檢,並且雇佣大量婦女勞力人體運輸毒品。 美國 和 哥倫比亞 政府視這位“可卡因之王”為眼中釘,可 麥德林 市民卻把他視為英雄。
Escobar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博得人民的好感,自掏腰包為 麥德林 市興建了許多住宅、棒球場,資助了多支足球隊。他還經常出席慈善活動,以金錢和物資扶助當地貧困群體,因此深得人民愛戴。 ▲ Narcos劇照
然而這位慈善家實際上極為殘暴,任何不接受賄賂的政府官員或違背他意願的手下伙計一律格殺勿論,甚至包括他們的家人也未能幸免。他曾多次機會刺殺 哥倫比亞 總統候選人,併為了逃避 美國 政府的引渡機制,Escobar聯合當地反對派轟炸了 哥倫比亞 最高法院,燒毀了大量能夠使他入罪的證據資料。
歷時20年的不懈追捕,當地警方終於在1993年將這位毒品之王 成功 擊斃。 ▲ 真實的Pablo Escobar早期入獄照
哥倫比亞 (Colombia)位於 南美洲 西北 部,北臨 加勒比海 西瀕太平洋,擁有大量熱帶雨林植被和奇花異草。那裡氣候溫暖潮濕,數千公裡邊境地帶人煙稀少,為種植、加工毒品提供了先決的自然條件。 哥倫比亞 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卡因加工和販運國,也是 美國 及鄰國最大的大麻、古柯葉、罌粟供貨地之一。 哥倫比亞 政府從1920年代起就頒佈了諸多禁令,嚴厲製裁制毒販毒者。然而毒品產生的巨大利益,使源源不斷的 哥倫比亞 人投入到毒品製造運輸產業中。 哥倫比亞 也因此陷入了“白色恐怖”的混亂時期,毒梟泛濫猖獗無法無天、政治危機重重、犯罪率奇高治安堪憂,當局無法保證國民人身財產安全。
如今,在平息了Escobar的 麥德林 集團以及北部的 卡利 集團製造的毒品犯罪動亂之後, 哥倫比亞 致力於穩定社會治安和發展旅游業。雖然毒品製造業仍在存在,但 哥倫比亞 已經不再是原先那個家家戶戶緊閉門窗、滿街綁架勒索的混亂之國了。今年八月,我有幸前往 哥倫比亞 的首都 波哥大 以及第二 大城 市 麥德林 ,獨自探索這個曾經的毒品王國。 南美鄰國 秘魯 有 馬丘比丘 , 玻利維亞 有鹽湖天空之鏡, 厄瓜多爾 有 加拉帕戈斯群島 , 智利 有 百內國家公園 和 複活節島 , 哥倫比亞 並沒有與鄰國比肩的世界級自然遺產,可它卻成為了我在看過了那些 大名 鼎鼎的世界遺跡之後,最喜愛的南 美國 家。
“我去旅行,是因為我決定了要去,並不是因為對風景感興趣。” 另一個一定要去 哥倫比亞 的理由,是因為那裡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故鄉。第一次讀馬爾克斯的驚艷與第一次踏上南美大陸的著迷如出一轍:我想在文學、愛情、環游世界的旅行中活上一萬次。每次到南美,還未返程就已經開始策划下一次的南美行程,我對朋友笑說,上輩子我大概是南美人吧。
那些魔幻現實主義作家筆下交織百年的愛恨情仇,鑲嵌在老城斑駁的牆壁中,完整寫在了公園中抽著大煙的老人臉上的褶皺間,跳躍在探戈輕快轉身躡著小碎步的舞鞋中。“生未百年,死不孤獨。” 孕育出馬爾克斯的 哥倫比亞 ,便是這隻南美魔咒的始作俑者。 I. 波哥大(Bogotá)初到首都 波哥大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無處不在的塗鴉牆,延續著拉美藝術獨有的那種熱情奔放又魔幻大膽的風格。 ▲ 光是捕捉這些光怪陸離的街頭塗鴉就可以花上好幾天
波哥大 有眾多博物館,其中最有意思的要數費爾南多·波特羅(Fernando Botero)博物館。這位 哥倫比亞 國寶級藝術家的作品,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胖。 ▲ 最著名的肥胖派代表作,胖版蒙娜麗莎
在他的繪畫以及雕塑作品中,男女老少,無論貴族、總統,還是基督、聖母,無一例外難逃肥胖的命運。 波特羅說自己畫的並不是胖子,而是在表達一種體積帶來的美感和塑性。嗯,以後我也要這麼說:我胖出的並不是脂肪,而是宏觀的美感和塑性。 在藝術評論的世界中,波特羅的作品被理解為對貴族和 富裕 階級的諷刺。誇張肥大帶來的視覺衝擊可謂幽默鮮明,象徵著權威又詼諧的形象。波特羅說,“風格越明顯,藝術家越瘋狂。在那種意義上,獲得某種程度上的扭曲很重要。” 在一點上波特羅無疑是 成功 的,他的作品辨識度極高,自帶波特羅式肥胖標簽。他作品中胖胖的形象給人以圓潤滿足之感,深受世人喜愛。 在 波哥大 的老城區慢悠悠地邊走邊逛無疑是一種享受。街道兩旁有琳琅滿目的紀念品商店、流動攤鋪販賣當地小食,甚至有當季最特別的特色食物炸昆蟲。我去了當地一家有名的百年老字號小店La Puerta Falsa,嘗到了 哥倫比亞 特色的粽子。路旁餐廳也大多物美價廉,可以嘗到南美特色美食。 南美特有的色彩對比強烈的藍天白雲下,老城中熙熙攘攘,夾雜著 哥倫比亞 人熱情四溢的大嗓門和街道上的車水馬龍。 刺眼的藍天、鮮艷的黃色出租車、磚紅色的電車、五彩斑斕的塗鴉牆、 哥倫比亞 黃藍紅三色國旗飄揚、放學學生深藍色的制服,除了迎面撲來的強烈異域風情,更令人感到一股悸動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