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是舊的,我心也是舊的(宏村、盧村游記)
1/宏村:山為牛頭樹為角,橋為四蹄屋為身
記不清自己是從什麼時間開始喜歡發舊的,簡單的,自然生長的東西,舊的書,舊的物品,回憶也算。採來的蓮蓬、蒲棒、蘆葦也要曬乾變枯再放在瓶子里。所以,家裡多了一些發舊的瓶瓶罐罐、花草、書本。舊的多好,褪去了浮華,安靜,純粹。
那年第一次去了古鎮,便再也放不下,固執到底。那本是生活原有的樣子,也便是我的信仰。
來 黃山 就得去 宏村 。這是我第二次來 宏村 ,愛人是第一次,不管怎樣,也得去看看,畢竟聞名,歷史悠悠,至少證明來過。
黃山 北站到各個村鎮的交通是很方便的,在交通樞紐乘車,大約一個半小時就到達 宏村 。
在網上訂的客棧的確不錯,裝修古樸,小院里花草蔥蘢,小擺件、小盆景洋溢著 江南 的潮濕與風情。廳堂乾凈整潔,像以前大戶人家的廳堂。客棧里只有驢友們常提的奶奶一個人接待我們,很是熱情健談,告訴我們,這是兩個兒子投資了一百多萬,在老屋的舊址上建起來的,平時就她和老伴打理,兒子們都有工作。辦理入住的間隙,奶奶給我們拿來了小零食。
嗯, 宏村 最初印象就是這位奶奶給我的,不錯。
臨近中午的天氣有些悶熱,從南門進村,便有了商業的氣息,滿街的 宏村 燒餅和毛豆腐、 江南 布衣。在一個小門市要了幾塊毛豆腐吃,感覺味道辜負了想像和傳說。沿著弄堂閑走,時不時蹭蹭一個旅游團或另一個旅游團導游的解說, 宏村 的前世今生零落一地,我也沒有記住,倒是愛人記得比較深刻。 整個村落採用仿生學的“牛”形佈局,以雷崗山為牛頭,村口的兩株古樹為牛角,月沼為牛胃,南湖為牛肚,蜿蜒的水圳為牛腸,民居建築為牛身,四座古橋為牛腳,稱作“山為牛頭樹為角,橋為四蹄屋為身”,形狀惟妙惟肖,整個村落就像一頭悠閑的水牛靜卧在青山綠水之中。月沼是 宏村 的靈魂,更是 宏村 人的圖騰,月沼水常年碧綠,塘面水平如鏡,塘沼四周青石鋪展,粉牆青瓦整齊有序分列四旁,藍天白雲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婦女在浣紗洗帕,頑童在嬉戲,這就是古村的百姓去了雜質的生活。 不知道什麼原因,往日擠滿月沼四周寫生的學生們寥寥無幾,也沒有多少游人,難得遇到這樣的安靜。沒有了雜亂的人群背景,抓時間給愛人拍了照片存念。 馬頭牆,瓜秧扶搖,牆上涼著的腊肉沒了鮮亮的風采,像歲月風乾的,也像風乾的歲月。此時,飢腸寡肚,才想起吃飯。在得月樓要了一份面,一碗梅菜紅燒肉,嗯,味道貼近了我的想像。 下午的天氣依然悶熱不改,走到南湖感覺清涼不少,半湖綠荷,柳枝婀娜,湖中畫橋橫跨南北,湖周粉牆青瓦的民居和遠山倒映水中,水平如鏡,確實如畫。 其實, 宏村 真正的樂趣是在村裡沒有頭緒地閑走,一條小巷一條小巷地走,不慌不忙地認識這個地方,她不僅有水墨,還有古往今來。因為陌生,很容易走失,為何不把自己迷失在小巷裡呢。 那一年來這裡,我在一個雜亂不堪的市場買了三塊半尺見方的木板畫,黑色的底板上用白色畫料畫 皖南 民居,筆觸乾凈,線條簡單,不同於那些雷同的旅游藝術品。雖然很喜歡,怕攜帶不便,沒敢多買。因為惦記,我在小巷裡尋找,打聽了幾個游人,找到了那個市場,就在南湖邊上,已經有了規模,不那麼雜亂。和一個賣木雕的說話很自大的老闆打聽。他說那個人去了 江西 ,不在這裡賣畫了,他還說他們關係很好。 登 黃山 的疲憊未消,我們逛到傍晚,回到客棧。讓客棧奶奶炒了兩個土菜,破例喝了一瓶當地的啤酒,沒迷失在小巷裡卻把自己喝得昏沉。一覺到天明。 早晨醒來,聽到雨打青瓦的聲音。無雨不 江南 ,我得去看看梅雨季節 宏村 的模樣。六點半鐘,也許太早,或是下雨,南湖附近不見其他游人,疏密的晨雨弄皺了南湖,打碎了馬頭牆的倒影,也驚醒了 宏村 的一簾幽夢,偶有三三兩兩的村民,騎著摩托車出村。遠山,垂柳,荷花,粉牆,黛瓦,氤氳繚繞的氣息,山水幽幽,寂靜,清歡,確像一幅水墨。 游人漸多,成了南湖的背景,我也離開,去客棧叫醒愛人趕早到另一個村莊—— 盧村 。
盧村:避世的絕美,獨自寂靜
去 盧村 是個不經意的想法,是前一天在去往 宏村 的車上,聽同車的一位游人介紹的。
盧村 是 宏村 隔壁一個小村,相距兩公里左右。冒著雨,我打個的很快就到了。村裡有專業的導游,不過,我還是喜歡獨來獨往,買了門票自行進村。 盧村 又名雉山村,據《 黟縣 雉山 盧氏 宗譜》記載: 盧氏 與薑氏同源, 盧氏 之先自太公封於齊,後裔薑高因戰亂曾採食於蘆,為使後裔牢記艱辛,因此以盧作為姓氏。漢高祖時,盧綰開國有功,封為燕王,封地在 河北 涿郡,後改為范陽郡,其後裔盧冬美的兒子盧易遷居 安徽 宣城 。盧易生子盧振遷太平縣葛村,就是現在的 黃山 區郭村一帶。盧振育有三子,第三子盧玄看到黟北山川秀麗、土沃泉甘,十分愛慕,就在南唐末年由葛村遷往雉山,成為雉山 盧氏 的始遷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此時的 盧村 ,一切都還尚早,聽不到雞鴨狗狗的叫聲,只聽到淙淙流水的嘩嘩啦啦,他們可能都在各自的夢裡,如果不是我的到來,可能沒有任何驚擾。四周的遠山雲霧相襯,更顯小村的空靈,豐沛的雨水讓街前溪豐滿不少,如果沒有未知,如果沒有那座駟車橋,我定會涉水而過。 盧村 靠山臨水,民宅依溪而建,臨水一側多挑出,建有敞廊,這就是所謂的枕水,溪水奔流,蜿蜒遠去,她似山村,又似水鄉。 盧村 的確舊了,舊的窗欞,舊的屋瓦,舊的粉牆,還有穿著舊衣的老人,獨自在房前曬著白髮。 盧村 的舊是歲月的侵蝕,是文化的沉澱,就像青石板長滿青苔,有了鋪墊才有了底蘊。 去 盧村 不能不去志誠堂,不能不看木雕樓,她孑然一身沐風櫛雨,背負著歷史的負重和時代的傷痕。一幅木雕一個景緻,一個景緻一個故事,自稱盧百萬第八代傳人的老婆婆滔滔不絕地講著木雕樓曾經的輝煌與磨難。站在她面前只有嘆息。
記不清自己是從什麼時間開始喜歡發舊的,簡單的,自然生長的東西,舊的書,舊的物品,回憶也算。採來的蓮蓬、蒲棒、蘆葦也要曬乾變枯再放在瓶子里。所以,家裡多了一些發舊的瓶瓶罐罐、花草、書本。舊的多好,褪去了浮華,安靜,純粹。
那年第一次去了古鎮,便再也放不下,固執到底。那本是生活原有的樣子,也便是我的信仰。
來 黃山 就得去 宏村 。這是我第二次來 宏村 ,愛人是第一次,不管怎樣,也得去看看,畢竟聞名,歷史悠悠,至少證明來過。
黃山 北站到各個村鎮的交通是很方便的,在交通樞紐乘車,大約一個半小時就到達 宏村 。
在網上訂的客棧的確不錯,裝修古樸,小院里花草蔥蘢,小擺件、小盆景洋溢著 江南 的潮濕與風情。廳堂乾凈整潔,像以前大戶人家的廳堂。客棧里只有驢友們常提的奶奶一個人接待我們,很是熱情健談,告訴我們,這是兩個兒子投資了一百多萬,在老屋的舊址上建起來的,平時就她和老伴打理,兒子們都有工作。辦理入住的間隙,奶奶給我們拿來了小零食。
嗯, 宏村 最初印象就是這位奶奶給我的,不錯。
臨近中午的天氣有些悶熱,從南門進村,便有了商業的氣息,滿街的 宏村 燒餅和毛豆腐、 江南 布衣。在一個小門市要了幾塊毛豆腐吃,感覺味道辜負了想像和傳說。沿著弄堂閑走,時不時蹭蹭一個旅游團或另一個旅游團導游的解說, 宏村 的前世今生零落一地,我也沒有記住,倒是愛人記得比較深刻。 整個村落採用仿生學的“牛”形佈局,以雷崗山為牛頭,村口的兩株古樹為牛角,月沼為牛胃,南湖為牛肚,蜿蜒的水圳為牛腸,民居建築為牛身,四座古橋為牛腳,稱作“山為牛頭樹為角,橋為四蹄屋為身”,形狀惟妙惟肖,整個村落就像一頭悠閑的水牛靜卧在青山綠水之中。月沼是 宏村 的靈魂,更是 宏村 人的圖騰,月沼水常年碧綠,塘面水平如鏡,塘沼四周青石鋪展,粉牆青瓦整齊有序分列四旁,藍天白雲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婦女在浣紗洗帕,頑童在嬉戲,這就是古村的百姓去了雜質的生活。 不知道什麼原因,往日擠滿月沼四周寫生的學生們寥寥無幾,也沒有多少游人,難得遇到這樣的安靜。沒有了雜亂的人群背景,抓時間給愛人拍了照片存念。 馬頭牆,瓜秧扶搖,牆上涼著的腊肉沒了鮮亮的風采,像歲月風乾的,也像風乾的歲月。此時,飢腸寡肚,才想起吃飯。在得月樓要了一份面,一碗梅菜紅燒肉,嗯,味道貼近了我的想像。 下午的天氣依然悶熱不改,走到南湖感覺清涼不少,半湖綠荷,柳枝婀娜,湖中畫橋橫跨南北,湖周粉牆青瓦的民居和遠山倒映水中,水平如鏡,確實如畫。 其實, 宏村 真正的樂趣是在村裡沒有頭緒地閑走,一條小巷一條小巷地走,不慌不忙地認識這個地方,她不僅有水墨,還有古往今來。因為陌生,很容易走失,為何不把自己迷失在小巷裡呢。 那一年來這裡,我在一個雜亂不堪的市場買了三塊半尺見方的木板畫,黑色的底板上用白色畫料畫 皖南 民居,筆觸乾凈,線條簡單,不同於那些雷同的旅游藝術品。雖然很喜歡,怕攜帶不便,沒敢多買。因為惦記,我在小巷裡尋找,打聽了幾個游人,找到了那個市場,就在南湖邊上,已經有了規模,不那麼雜亂。和一個賣木雕的說話很自大的老闆打聽。他說那個人去了 江西 ,不在這裡賣畫了,他還說他們關係很好。 登 黃山 的疲憊未消,我們逛到傍晚,回到客棧。讓客棧奶奶炒了兩個土菜,破例喝了一瓶當地的啤酒,沒迷失在小巷裡卻把自己喝得昏沉。一覺到天明。 早晨醒來,聽到雨打青瓦的聲音。無雨不 江南 ,我得去看看梅雨季節 宏村 的模樣。六點半鐘,也許太早,或是下雨,南湖附近不見其他游人,疏密的晨雨弄皺了南湖,打碎了馬頭牆的倒影,也驚醒了 宏村 的一簾幽夢,偶有三三兩兩的村民,騎著摩托車出村。遠山,垂柳,荷花,粉牆,黛瓦,氤氳繚繞的氣息,山水幽幽,寂靜,清歡,確像一幅水墨。 游人漸多,成了南湖的背景,我也離開,去客棧叫醒愛人趕早到另一個村莊—— 盧村 。
盧村:避世的絕美,獨自寂靜
去 盧村 是個不經意的想法,是前一天在去往 宏村 的車上,聽同車的一位游人介紹的。
盧村 是 宏村 隔壁一個小村,相距兩公里左右。冒著雨,我打個的很快就到了。村裡有專業的導游,不過,我還是喜歡獨來獨往,買了門票自行進村。 盧村 又名雉山村,據《 黟縣 雉山 盧氏 宗譜》記載: 盧氏 與薑氏同源, 盧氏 之先自太公封於齊,後裔薑高因戰亂曾採食於蘆,為使後裔牢記艱辛,因此以盧作為姓氏。漢高祖時,盧綰開國有功,封為燕王,封地在 河北 涿郡,後改為范陽郡,其後裔盧冬美的兒子盧易遷居 安徽 宣城 。盧易生子盧振遷太平縣葛村,就是現在的 黃山 區郭村一帶。盧振育有三子,第三子盧玄看到黟北山川秀麗、土沃泉甘,十分愛慕,就在南唐末年由葛村遷往雉山,成為雉山 盧氏 的始遷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此時的 盧村 ,一切都還尚早,聽不到雞鴨狗狗的叫聲,只聽到淙淙流水的嘩嘩啦啦,他們可能都在各自的夢裡,如果不是我的到來,可能沒有任何驚擾。四周的遠山雲霧相襯,更顯小村的空靈,豐沛的雨水讓街前溪豐滿不少,如果沒有未知,如果沒有那座駟車橋,我定會涉水而過。 盧村 靠山臨水,民宅依溪而建,臨水一側多挑出,建有敞廊,這就是所謂的枕水,溪水奔流,蜿蜒遠去,她似山村,又似水鄉。 盧村 的確舊了,舊的窗欞,舊的屋瓦,舊的粉牆,還有穿著舊衣的老人,獨自在房前曬著白髮。 盧村 的舊是歲月的侵蝕,是文化的沉澱,就像青石板長滿青苔,有了鋪墊才有了底蘊。 去 盧村 不能不去志誠堂,不能不看木雕樓,她孑然一身沐風櫛雨,背負著歷史的負重和時代的傷痕。一幅木雕一個景緻,一個景緻一個故事,自稱盧百萬第八代傳人的老婆婆滔滔不絕地講著木雕樓曾經的輝煌與磨難。站在她面前只有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