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
綠水縱阡陌
黃葦立兩岸
孤舟又落槳
閑客總無情 ↑泰州 當北方還在數九寒天的凜冽寒風中盼望著春天的到來時,南方已然是滿眼的翠綠和煦日的光芒了。2023年的春節,有幸隨友人同往 泰州 老家,此行在深深感受了 江南 的人情風土同時,也對冬末春初的水鄉 江南 更加的欣喜。 ↑泰州 江南 於北方而言,有著天壤之別的色澤。如果說北方給人們的是粗狂、雄岸、灰黃的空間的話,那 江南 送給人們的應該是溫婉,細膩,青綠的草樹,還有夜晚能看到星星的天空。 ↑泰州 友人的家在 泰州 轄內的徐家莊。自國道下來後,車行蜿蜒曲折的鄉間小路。沒有高樓大廈的陪襯,綠油油的麥田就顯得格外的醒目。眺目所及的是白牆灰瓦的房子,紅色的燈籠,紅色的對聯,紅色的彩旗,在那滿目的綠色的襯托下,便將紅色一切更加的像刻意潑灑了一樣的耀目。此起彼伏的爆竹的聲音,迎接著新年的到來。 ↑泰州 生於農村的我,自小對年有著異於他人的感情。在物質生活匱乏的那個年代,在娛樂生活空無的那個年代。年,帶給我、我的伙伴們太多的樂趣、興奮、美好。也便是這些東西,年被賦予了我們最為美好的期望。年,有了更多的承載。承載了美食,承載了煙花爆竹,承載了人們對一切美好生活的最大的憧憬。 ↑泰州 房屋的東面是條河。彎彎曲曲的流向遠方。河的兩岸立著錯落有致的房屋。滿地的油菜綠油油的圍繞在房前屋後,金黃的一簇簇的蘆葦點綴在河邊,碗口粗的楊樹護衛著這條友人所稱謂的生命的河。早些年,河水充足,噸級小船是暢通無阻的。近些年,水位下降,只是到了夏日雨後,方能水漲船行了。
遠離了城市,毗鄰著安靜的河水。食物便有了自然的味道。青的菜是甜甜的,屋梁下懸掛的腊肉在陽光子沁著亮的油,盆里游來游去的魚給了我們味覺上最佳的鮮的口感。而廚房裡的竈台則給予我多年的違和感。用柴火、鐵鍋、井水燉出來的食物,將是最為讓人久久不能忘卻的美味佳餚了。 ↑泰州 友人的故鄉可以肆無忌憚的燃放煙花爆竹。這又讓鄉下的年有了不用於城市的年的新意味。我從來認為煙花爆竹有著極大的不確定的危險性,可春節里的煙花爆竹不是應該更多的是喜悅,美好,歡樂麽!年,在當今的社會形態下,愈加的無味道了。曾經,年是好吃的,新衣服,對聯,拜年、社火等等的承載物。現在,吃的,穿的,沒有了期盼。對聯貼一副,也不再像四合院一樣的從外面到裡面規規矩矩的貼了。一個單元里互不認識的大家,拜年在城市裡也流於微信或者電話了。社火更將是遙遠的一個夢----所幸年少時的我,有過這樣的夢。再愈加嚴管的大的背景形式下,燃放煙花爆竹也全面禁止---- 比如 我所在的城市。於是,年成了周末,成了一個比周末更像周末的日子。現今的孩子們,用不了多久,恐怕再說起春節,只有IPAD,微信、短視頻了。 ↑泰州 燃放煙花爆竹,是我對年的最為重要的形式之一。也是我告訴我兒子的年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友人的老家,這個春節,孩子們不用再擔心警燈的閃爍,不再擔心爆竹的聲響,終於認認真真的過了一把燃放煙花爆竹的癮。這癮,過過也無妨,在他們少年的日子里,還有值得回憶關於年的味道,不償為一種人生的印記,值得記下。 ↑泰州 南北朝梁宗懍撰《荊楚歲時記》第一篇,爆竹庭前 闢除邪惡。正月一日為三元之日。《春秋》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廷前爆竹,以闢山臊惡鬼。唐蘇味道說“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宋王安石說“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古人尚能在正月首日,元宵佳節燃放煙花爆竹,今人卻因種種而禁止了。實在讓人嗟嘆不已。 ↑泰州 初三的那日,恰值寒流來襲。作為一個北方人,對南方的這種濕冷又有了新的認知。北方冷,屋裡暖和。而南方的冷,屋裡屋外一樣的冷。讓你無處可逃,無處可躲。即使如此,依然不能阻擋孩子們對燃放煙花的熱情。與堆的小山般的煙花相比,冷,又算得了什麼呢! ↑泰州 當絢爛的煙花在清冷的天空下綻放時,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們終於迎來了年的高光時刻。孩子們在星光下,搬著或大或小的煙花,沿著麥田的地壟認真的擺放好。就著星光把煙花的引線找出來,弓著腰,彎著背,用細細的香火顫顫巍巍的去點燃引線,當引線呲呲作響時,轉身捂著耳朵,深一腳,淺一腳的逃往麥田深處。遠處如我般已為父母的成年人們,看著孩子們滑稽的形態,望著深藍夜空中此起彼伏的煙花,臉上洋溢這微笑。這微笑是對自己已往歲月的留戀,是對眼前左躲右閃的孩子們的愛意,是對來年幸福美滿生活的最美好期盼。 泰州在寒冷中永遠明瞭溫暖的珍貴。
在爆竹中永遠明瞭快樂的真諦。
在煙花中永遠明瞭幸福的平淡。
在美食中永遠感恩生活的意義。 泰州年,就是一種忙碌,就是一種形式,就是一種承載。沒有忙碌,便是碌碌 無為 的輕。沒有形式,便是平平淡淡的模樣。沒有了承載,便沒有了奔頭,沒有了希望,沒有了你內心對一切美好事物及幸福生活的反饋。 ↑泰州 2023年2月
黃葦立兩岸
孤舟又落槳
閑客總無情 ↑泰州 當北方還在數九寒天的凜冽寒風中盼望著春天的到來時,南方已然是滿眼的翠綠和煦日的光芒了。2023年的春節,有幸隨友人同往 泰州 老家,此行在深深感受了 江南 的人情風土同時,也對冬末春初的水鄉 江南 更加的欣喜。 ↑泰州 江南 於北方而言,有著天壤之別的色澤。如果說北方給人們的是粗狂、雄岸、灰黃的空間的話,那 江南 送給人們的應該是溫婉,細膩,青綠的草樹,還有夜晚能看到星星的天空。 ↑泰州 友人的家在 泰州 轄內的徐家莊。自國道下來後,車行蜿蜒曲折的鄉間小路。沒有高樓大廈的陪襯,綠油油的麥田就顯得格外的醒目。眺目所及的是白牆灰瓦的房子,紅色的燈籠,紅色的對聯,紅色的彩旗,在那滿目的綠色的襯托下,便將紅色一切更加的像刻意潑灑了一樣的耀目。此起彼伏的爆竹的聲音,迎接著新年的到來。 ↑泰州 生於農村的我,自小對年有著異於他人的感情。在物質生活匱乏的那個年代,在娛樂生活空無的那個年代。年,帶給我、我的伙伴們太多的樂趣、興奮、美好。也便是這些東西,年被賦予了我們最為美好的期望。年,有了更多的承載。承載了美食,承載了煙花爆竹,承載了人們對一切美好生活的最大的憧憬。 ↑泰州 房屋的東面是條河。彎彎曲曲的流向遠方。河的兩岸立著錯落有致的房屋。滿地的油菜綠油油的圍繞在房前屋後,金黃的一簇簇的蘆葦點綴在河邊,碗口粗的楊樹護衛著這條友人所稱謂的生命的河。早些年,河水充足,噸級小船是暢通無阻的。近些年,水位下降,只是到了夏日雨後,方能水漲船行了。
遠離了城市,毗鄰著安靜的河水。食物便有了自然的味道。青的菜是甜甜的,屋梁下懸掛的腊肉在陽光子沁著亮的油,盆里游來游去的魚給了我們味覺上最佳的鮮的口感。而廚房裡的竈台則給予我多年的違和感。用柴火、鐵鍋、井水燉出來的食物,將是最為讓人久久不能忘卻的美味佳餚了。 ↑泰州 友人的故鄉可以肆無忌憚的燃放煙花爆竹。這又讓鄉下的年有了不用於城市的年的新意味。我從來認為煙花爆竹有著極大的不確定的危險性,可春節里的煙花爆竹不是應該更多的是喜悅,美好,歡樂麽!年,在當今的社會形態下,愈加的無味道了。曾經,年是好吃的,新衣服,對聯,拜年、社火等等的承載物。現在,吃的,穿的,沒有了期盼。對聯貼一副,也不再像四合院一樣的從外面到裡面規規矩矩的貼了。一個單元里互不認識的大家,拜年在城市裡也流於微信或者電話了。社火更將是遙遠的一個夢----所幸年少時的我,有過這樣的夢。再愈加嚴管的大的背景形式下,燃放煙花爆竹也全面禁止---- 比如 我所在的城市。於是,年成了周末,成了一個比周末更像周末的日子。現今的孩子們,用不了多久,恐怕再說起春節,只有IPAD,微信、短視頻了。 ↑泰州 燃放煙花爆竹,是我對年的最為重要的形式之一。也是我告訴我兒子的年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友人的老家,這個春節,孩子們不用再擔心警燈的閃爍,不再擔心爆竹的聲響,終於認認真真的過了一把燃放煙花爆竹的癮。這癮,過過也無妨,在他們少年的日子里,還有值得回憶關於年的味道,不償為一種人生的印記,值得記下。 ↑泰州 南北朝梁宗懍撰《荊楚歲時記》第一篇,爆竹庭前 闢除邪惡。正月一日為三元之日。《春秋》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廷前爆竹,以闢山臊惡鬼。唐蘇味道說“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宋王安石說“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古人尚能在正月首日,元宵佳節燃放煙花爆竹,今人卻因種種而禁止了。實在讓人嗟嘆不已。 ↑泰州 初三的那日,恰值寒流來襲。作為一個北方人,對南方的這種濕冷又有了新的認知。北方冷,屋裡暖和。而南方的冷,屋裡屋外一樣的冷。讓你無處可逃,無處可躲。即使如此,依然不能阻擋孩子們對燃放煙花的熱情。與堆的小山般的煙花相比,冷,又算得了什麼呢! ↑泰州 當絢爛的煙花在清冷的天空下綻放時,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們終於迎來了年的高光時刻。孩子們在星光下,搬著或大或小的煙花,沿著麥田的地壟認真的擺放好。就著星光把煙花的引線找出來,弓著腰,彎著背,用細細的香火顫顫巍巍的去點燃引線,當引線呲呲作響時,轉身捂著耳朵,深一腳,淺一腳的逃往麥田深處。遠處如我般已為父母的成年人們,看著孩子們滑稽的形態,望著深藍夜空中此起彼伏的煙花,臉上洋溢這微笑。這微笑是對自己已往歲月的留戀,是對眼前左躲右閃的孩子們的愛意,是對來年幸福美滿生活的最美好期盼。 泰州在寒冷中永遠明瞭溫暖的珍貴。
在爆竹中永遠明瞭快樂的真諦。
在煙花中永遠明瞭幸福的平淡。
在美食中永遠感恩生活的意義。 泰州年,就是一種忙碌,就是一種形式,就是一種承載。沒有忙碌,便是碌碌 無為 的輕。沒有形式,便是平平淡淡的模樣。沒有了承載,便沒有了奔頭,沒有了希望,沒有了你內心對一切美好事物及幸福生活的反饋。 ↑泰州 202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