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意大利1:在羅馬傾聽歷史的脈搏
走進羅馬,就走進了古代的歐洲 ↑古羅馬遺址 走進 羅馬 ,就走進了古代的 歐洲 。
羅馬 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特洛伊之戰"。在那場著名的為爭奪美女 海倫 的戰役中, 希腊 人憑藉“特洛伊木馬”最終攻占並血洗了特洛伊城;而幸存者一路向西逃亡到 意大利 半島,在台伯河畔著手建立新家園,這便是最早的 羅馬 城。所以是特洛伊的木馬孕育了 羅馬 。
從公元前509年 羅馬 共和 國成立,到公元476年西 羅馬 帝國崩潰,在這延續千年的歷史長捲中, 羅馬 從最初台伯河畔的小小城邦,繼而征服整個 意大利 ;經過龐培、凱撒、渥大維等一代又一代梟雄的不懈努力, 羅馬 的版圖一度向北到達萊茵河,向西抵達英吉利海峽,向南占領 埃及 和 突尼斯 ,向東占領 土耳其 ; 整個 地中海 變為它的內海, 羅馬 成為雄跨歐亞非的偉大帝國。
走進 羅馬 城,更多地不是看風景而是看古跡; 走在 羅馬 的大街上,仿佛踏著兩千年 歐洲 的脈搏。
圓形競技場:羅馬人的驕傲 ↑古羅馬鬥獸場 圓形競技場,是 羅馬 最有名的古跡,古 羅馬 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它已經不屑於排列在世界遺產的行列,而必須躋身於世界奇跡之林。無論是舊七大奇跡,還是新七大奇跡,一定得有它的出席。圓形競技場,代表著五百年的西 羅馬 帝國時代。 ↑古羅馬鬥獸場 圓形競技場俗稱" 羅馬 鬥獸場",不僅建築規模堪稱空前絕後,結構安排也為後世之楷模。這個龐大的橢圓形劇場,中央為表演區,地面鋪上地板,地下是各種機關和暗道,類似後臺;外面圍著層層看臺。60排的看臺分為五個區,最下麵前排是貴賓(如元老、長官、祭司等)區,第二層供貴族使用,第三區是給富人使用的,第四區由普通公民使用,最後一區則是給底層婦女使用,全部是站席。各層觀眾席有各自的出入口,互不干擾。 ↑古羅馬鬥獸場 圓形競技場,兩千年前的八萬人體育場。只是這裡上演的體育項目是人與人,人與獸的慘烈爭鬥,生死相博,血跡斑斑。如今人們把戰場轉移到更加廣闊的空間和更加豐富的場景里,再罩上一層溫情的面紗,再豎起一支道義的招牌…… ↑古羅馬鬥獸場 這座由八萬名戰俘花了十年時間建造起來的巨型競技場,落成時 羅馬 人狂歡了100天!在這一百天里,有三千名奴隸和戰俘,與五千頭猛獸在這裡血腥廝殺,最後同歸於盡。今天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面對這片遺跡,又是怎樣的感受呢?困惑,驚恐,厭惡,好奇還是羡慕呢? ↑古羅馬鬥獸場 ↑古羅馬鬥獸場 ↑古羅馬鬥獸場 只有這兩隻快樂的鴿子,站在這片血染的土地上,旁若無人地溫存著。它們不必為那些困惑而煩惱。 ↑君士坦丁凱旋門 慕名而來的游客在烈日下排起長隊,等待著瞻仰這座雄偉的競技場。不遠處是著名的君士坦丁凱旋門,紀念這位再次統一西 羅馬 帝國的皇帝的凱旋。 ↑古羅馬鬥獸場 在古 希腊 時期,劇場大都傍山而建,呈半圓形,觀眾席就在山坡上層層疊起。如今去瞻仰 希腊 的 雅典 衛城,還能看到山腳下半圓形的古老劇場。到了古 羅馬 時期(約公元前330年),建築技術進步,建築師利用拱券結構將觀眾席架起來,不再需要依托山勢,於是才有了圓形劇場。 ↑古羅馬鬥獸場 當夜晚再度走過圓形競技場,白日的喧鬧嘈雜不再,清冷的燈光下,他像一位飽經風霜的慈祥老人,默默地看著這個世界。我們的一生,在他的眼裡,不過一閉一睜而已。 ↑古羅馬鬥獸場 古羅馬市集:兩千年前的繁華之地 ↑古羅馬遺址 離圓形競技場不遠處是古 羅馬 市集。這個市集比競技場更加古老,不少建築始建於公元前的 共和 時期。 ↑古羅馬遺址 遠在兩千五百年前, 中國 還處在春秋戰國時期,在這塊土地就建立了 共和 國,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一應俱全,三足鼎立。在這之後的將近五百年時間里, 羅馬 共和 國東征西戰,先後打敗了伊特魯里亞人、高盧人和 迦太基 人,把 共和 國從亞平寧半島上一個小小城邦擴張到橫跨歐亞非,稱霸 地中海 的大國。我們熟知的龐培和凱撒,都是那個時期的著名領袖。 ↑古羅馬遺址 可是,五百年之後,這個巍然不可動搖的 共和 國的政治體制轟然崩塌,隨之誕生了長達數百年的 羅馬 帝國。 ↑古羅馬遺址 古 羅馬 市集。這裡矗立著 羅馬 元老院,公共演講臺,以及眾多的神殿和交易場,大街上擠滿了 羅馬 的貴族,商人,奴隸和妓女。得勝的軍隊回來,馬車上裝的可是GDP啊,理所當然地獲得民眾的歡呼,還為他們專門修建了凱旋門!我站在高高的山坡上俯視著,想象著,空間是對的,時間卻相隔了兩千多年。於是,眼前就只留下殘垣斷壁…… ↑古羅馬遺址 羅馬 是古老的。在 紐約 的街道上,一座有一百五十年曆史的建築就是古跡了;而在 羅馬 的大街上,如果沒有被風雨侵蝕過一千五百年,都不好意思稱為古跡。是啊,如果能把城市比作人的話,一千五百年前, 紐約 的曾曾祖父還未出生,而 羅馬 已經進入中年期了。那個時候,不僅古 羅馬 共和 國早已消亡,在這之後又歷經了四百多年的西 羅馬 帝國也已煙消雲散…… 元老院的見證:從共和國走向帝國 ↑古羅馬元老院遺址 眼前又是一片斷壁殘垣。
這裡曾經是古 羅馬 共和 國的元老院。那殘缺不堪的石階前,據說便是當年凱撒遇刺的地方。
經過了兩千五百年的風霜雪雨,經歷了多少次兵禍人災,還能辨認出這當年 共和 國的權力中心,能幻想出身披紅袍的元老們侃侃而談,已經是多麼難能可貴啊!
撇開價值判斷,政治體制要實現穩定大致有兩種模式,一種具有堅實的民主基礎,層層選舉,屬於自下而上授權的體制;另一種有個極端強勢的獨裁者,作為權力的終極;然後層層任命,屬於自上而下授權的體制。介於這兩者之間的其他體制,都會因為權力鏈缺乏封閉性而出現一定程度的不穩定性。
當一個政治體制處於不穩定狀態時,它會自發變遷,尋找相對穩定的位置,這在經濟學里叫做"趨於均衡點";它或者往民主化邁進,或者向獨裁化靠攏,取決於各方利益群體的博弈結果。
在古 羅馬 共和 國的發展進程中,也曾有過幾次從貴族民主向平民民主的嘗試,可每次都以失敗告終。貴族階層的利益結成了牢固的板塊,不是一兩個熱愛民主的保民官能夠掰扯開的。既然往更加民主化的方向走不通,體制就自然向著另一個方向演化,以追求自身的穩定。 於是,一批強人就應運而生。軍隊與資本相結合的前三頭聯盟對抗元老院,克拉蘇、龐培和凱撒,合而又分,最後以凱撒的勝利而告結束。凱撒距離帝位只有一步之遙,卻被元老院的貴族刺殺;布魯圖斯"我愛凱撒,可我更愛 羅馬 "的豪言只是一個動人的幌子,其實他愛的是貴族聯盟下的既得利益。
體制奔向獨裁的腳步並不因為凱撒之死而停止。掌握軍權的後三頭結成新的同盟,再一次合合分分,在公元前30年,終於推翻 共和 ,走向帝制。這便是 羅馬 帝國的創始人,獨裁者"奧古斯都"屋大維。 這位坐在廢墟旁餐廳的老人,是在探索歷史還是在研究菜譜呢?
萬神殿:羅馬是希腊的兒子 ↑萬神殿 萬神殿,是 羅馬 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帝國時期建築,距今已有兩千年。從外觀的建築風格看,與 巴黎 萬神殿很像,但它比後者要早建一千多年呢。從定位來看,這裡從早期供奉 奧林匹亞 山上諸神,到如今作為歷代國王的陵墓(只有天才的拉斐爾也葬在這裡);而 巴黎 的萬神殿,或許因為在 法國 大革命後建成,則成為紀念 法國 歷史名人的聖殿:伏爾泰、盧梭、雨果、居裡夫婦、大仲馬……;所以那裡更合適稱為"先賢祠"。 ↑萬神殿 萬神殿的建築風格非常獨特。直徑43米,頂高也達43米的巨大圓形神殿內竟然沒有一個柱子,也沒有一扇窗戶,只有那象徵著天宇的穹頂透進一縷陽光,似乎代表著天堂與人間的寬帶聯絡。這是建築史上的奇跡,表現出古 羅馬 的建築師們高深的建築知識和深奧的計算方法。 ↑萬神殿 ↑萬神殿 萬神殿門前,終日游客如過江之鯽。每天都有一些民間藝人在那裡表現他們的才能。 ↑萬神殿 ↑萬神殿 萬神殿前的那條神龍魚,持續噴水上千年啊!
羅馬 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特洛伊之戰"。在那場著名的為爭奪美女 海倫 的戰役中, 希腊 人憑藉“特洛伊木馬”最終攻占並血洗了特洛伊城;而幸存者一路向西逃亡到 意大利 半島,在台伯河畔著手建立新家園,這便是最早的 羅馬 城。所以是特洛伊的木馬孕育了 羅馬 。
從公元前509年 羅馬 共和 國成立,到公元476年西 羅馬 帝國崩潰,在這延續千年的歷史長捲中, 羅馬 從最初台伯河畔的小小城邦,繼而征服整個 意大利 ;經過龐培、凱撒、渥大維等一代又一代梟雄的不懈努力, 羅馬 的版圖一度向北到達萊茵河,向西抵達英吉利海峽,向南占領 埃及 和 突尼斯 ,向東占領 土耳其 ; 整個 地中海 變為它的內海, 羅馬 成為雄跨歐亞非的偉大帝國。
走進 羅馬 城,更多地不是看風景而是看古跡; 走在 羅馬 的大街上,仿佛踏著兩千年 歐洲 的脈搏。
圓形競技場:羅馬人的驕傲 ↑古羅馬鬥獸場 圓形競技場,是 羅馬 最有名的古跡,古 羅馬 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它已經不屑於排列在世界遺產的行列,而必須躋身於世界奇跡之林。無論是舊七大奇跡,還是新七大奇跡,一定得有它的出席。圓形競技場,代表著五百年的西 羅馬 帝國時代。 ↑古羅馬鬥獸場 圓形競技場俗稱" 羅馬 鬥獸場",不僅建築規模堪稱空前絕後,結構安排也為後世之楷模。這個龐大的橢圓形劇場,中央為表演區,地面鋪上地板,地下是各種機關和暗道,類似後臺;外面圍著層層看臺。60排的看臺分為五個區,最下麵前排是貴賓(如元老、長官、祭司等)區,第二層供貴族使用,第三區是給富人使用的,第四區由普通公民使用,最後一區則是給底層婦女使用,全部是站席。各層觀眾席有各自的出入口,互不干擾。 ↑古羅馬鬥獸場 圓形競技場,兩千年前的八萬人體育場。只是這裡上演的體育項目是人與人,人與獸的慘烈爭鬥,生死相博,血跡斑斑。如今人們把戰場轉移到更加廣闊的空間和更加豐富的場景里,再罩上一層溫情的面紗,再豎起一支道義的招牌…… ↑古羅馬鬥獸場 這座由八萬名戰俘花了十年時間建造起來的巨型競技場,落成時 羅馬 人狂歡了100天!在這一百天里,有三千名奴隸和戰俘,與五千頭猛獸在這裡血腥廝殺,最後同歸於盡。今天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面對這片遺跡,又是怎樣的感受呢?困惑,驚恐,厭惡,好奇還是羡慕呢? ↑古羅馬鬥獸場 ↑古羅馬鬥獸場 ↑古羅馬鬥獸場 只有這兩隻快樂的鴿子,站在這片血染的土地上,旁若無人地溫存著。它們不必為那些困惑而煩惱。 ↑君士坦丁凱旋門 慕名而來的游客在烈日下排起長隊,等待著瞻仰這座雄偉的競技場。不遠處是著名的君士坦丁凱旋門,紀念這位再次統一西 羅馬 帝國的皇帝的凱旋。 ↑古羅馬鬥獸場 在古 希腊 時期,劇場大都傍山而建,呈半圓形,觀眾席就在山坡上層層疊起。如今去瞻仰 希腊 的 雅典 衛城,還能看到山腳下半圓形的古老劇場。到了古 羅馬 時期(約公元前330年),建築技術進步,建築師利用拱券結構將觀眾席架起來,不再需要依托山勢,於是才有了圓形劇場。 ↑古羅馬鬥獸場 當夜晚再度走過圓形競技場,白日的喧鬧嘈雜不再,清冷的燈光下,他像一位飽經風霜的慈祥老人,默默地看著這個世界。我們的一生,在他的眼裡,不過一閉一睜而已。 ↑古羅馬鬥獸場 古羅馬市集:兩千年前的繁華之地 ↑古羅馬遺址 離圓形競技場不遠處是古 羅馬 市集。這個市集比競技場更加古老,不少建築始建於公元前的 共和 時期。 ↑古羅馬遺址 遠在兩千五百年前, 中國 還處在春秋戰國時期,在這塊土地就建立了 共和 國,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一應俱全,三足鼎立。在這之後的將近五百年時間里, 羅馬 共和 國東征西戰,先後打敗了伊特魯里亞人、高盧人和 迦太基 人,把 共和 國從亞平寧半島上一個小小城邦擴張到橫跨歐亞非,稱霸 地中海 的大國。我們熟知的龐培和凱撒,都是那個時期的著名領袖。 ↑古羅馬遺址 可是,五百年之後,這個巍然不可動搖的 共和 國的政治體制轟然崩塌,隨之誕生了長達數百年的 羅馬 帝國。 ↑古羅馬遺址 古 羅馬 市集。這裡矗立著 羅馬 元老院,公共演講臺,以及眾多的神殿和交易場,大街上擠滿了 羅馬 的貴族,商人,奴隸和妓女。得勝的軍隊回來,馬車上裝的可是GDP啊,理所當然地獲得民眾的歡呼,還為他們專門修建了凱旋門!我站在高高的山坡上俯視著,想象著,空間是對的,時間卻相隔了兩千多年。於是,眼前就只留下殘垣斷壁…… ↑古羅馬遺址 羅馬 是古老的。在 紐約 的街道上,一座有一百五十年曆史的建築就是古跡了;而在 羅馬 的大街上,如果沒有被風雨侵蝕過一千五百年,都不好意思稱為古跡。是啊,如果能把城市比作人的話,一千五百年前, 紐約 的曾曾祖父還未出生,而 羅馬 已經進入中年期了。那個時候,不僅古 羅馬 共和 國早已消亡,在這之後又歷經了四百多年的西 羅馬 帝國也已煙消雲散…… 元老院的見證:從共和國走向帝國 ↑古羅馬元老院遺址 眼前又是一片斷壁殘垣。
這裡曾經是古 羅馬 共和 國的元老院。那殘缺不堪的石階前,據說便是當年凱撒遇刺的地方。
經過了兩千五百年的風霜雪雨,經歷了多少次兵禍人災,還能辨認出這當年 共和 國的權力中心,能幻想出身披紅袍的元老們侃侃而談,已經是多麼難能可貴啊!
撇開價值判斷,政治體制要實現穩定大致有兩種模式,一種具有堅實的民主基礎,層層選舉,屬於自下而上授權的體制;另一種有個極端強勢的獨裁者,作為權力的終極;然後層層任命,屬於自上而下授權的體制。介於這兩者之間的其他體制,都會因為權力鏈缺乏封閉性而出現一定程度的不穩定性。
當一個政治體制處於不穩定狀態時,它會自發變遷,尋找相對穩定的位置,這在經濟學里叫做"趨於均衡點";它或者往民主化邁進,或者向獨裁化靠攏,取決於各方利益群體的博弈結果。
在古 羅馬 共和 國的發展進程中,也曾有過幾次從貴族民主向平民民主的嘗試,可每次都以失敗告終。貴族階層的利益結成了牢固的板塊,不是一兩個熱愛民主的保民官能夠掰扯開的。既然往更加民主化的方向走不通,體制就自然向著另一個方向演化,以追求自身的穩定。 於是,一批強人就應運而生。軍隊與資本相結合的前三頭聯盟對抗元老院,克拉蘇、龐培和凱撒,合而又分,最後以凱撒的勝利而告結束。凱撒距離帝位只有一步之遙,卻被元老院的貴族刺殺;布魯圖斯"我愛凱撒,可我更愛 羅馬 "的豪言只是一個動人的幌子,其實他愛的是貴族聯盟下的既得利益。
體制奔向獨裁的腳步並不因為凱撒之死而停止。掌握軍權的後三頭結成新的同盟,再一次合合分分,在公元前30年,終於推翻 共和 ,走向帝制。這便是 羅馬 帝國的創始人,獨裁者"奧古斯都"屋大維。 這位坐在廢墟旁餐廳的老人,是在探索歷史還是在研究菜譜呢?
萬神殿:羅馬是希腊的兒子 ↑萬神殿 萬神殿,是 羅馬 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帝國時期建築,距今已有兩千年。從外觀的建築風格看,與 巴黎 萬神殿很像,但它比後者要早建一千多年呢。從定位來看,這裡從早期供奉 奧林匹亞 山上諸神,到如今作為歷代國王的陵墓(只有天才的拉斐爾也葬在這裡);而 巴黎 的萬神殿,或許因為在 法國 大革命後建成,則成為紀念 法國 歷史名人的聖殿:伏爾泰、盧梭、雨果、居裡夫婦、大仲馬……;所以那裡更合適稱為"先賢祠"。 ↑萬神殿 萬神殿的建築風格非常獨特。直徑43米,頂高也達43米的巨大圓形神殿內竟然沒有一個柱子,也沒有一扇窗戶,只有那象徵著天宇的穹頂透進一縷陽光,似乎代表著天堂與人間的寬帶聯絡。這是建築史上的奇跡,表現出古 羅馬 的建築師們高深的建築知識和深奧的計算方法。 ↑萬神殿 ↑萬神殿 萬神殿門前,終日游客如過江之鯽。每天都有一些民間藝人在那裡表現他們的才能。 ↑萬神殿 ↑萬神殿 萬神殿前的那條神龍魚,持續噴水上千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