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一周在突厥 From Turkey with love






當天的第二個景點便是很有歷史的清真寺,前身是古 羅馬 人建立的修道院,建築內原有的 石柱 和花窗都得以保留。很佩服奧斯曼人對歷史的改造能力,就像 伊斯坦布爾 著名的藍色清真寺那樣,用幾根大 石柱 就把聖索菲亞大教堂給合理的保留了。許多慕名而來的西方游客,可為什麼大殿看上去這麼空曠呢?因為進清真寺必須要脫鞋,許多怕麻煩的游客就聚在門口拍照留念算了。















離開伊薩貝清真寺,當天的最後一個景點便是著名的阿爾忒彌斯神廟,借用wiki的介紹就是:“阿耳忒彌斯神廟( 希腊 語:Ναός της Αρτέμιδος στην Έφεσο)是 希腊 神話中女神阿耳忒彌斯的神廟(《聖經》翻作亞底米,即 羅馬 神話的月亮女神狄安娜,故也有資料稱之為狄安娜神廟),位列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神廟位於 希腊 人在小亞細亞建立的城鎮以弗所(今 土耳其 塞爾丘克 附近)。公元前7世紀,原地舊有的建築毀於洪水[1]。大約於公元前550年由呂底亞王國的克 羅索 斯發動重建,大約一百餘年後在波斯的阿契美尼德帝國時完成。 公元前356年7月21日,神廟被 希腊 人黑若斯達特斯縱火焚毀。傳說 亞歷山大 大帝誕生於神廟被毀的同一天。公元前323年,神廟開始重建,規模超過以前,長425英尺長,寬230英尺,有126根高60英尺的 大理 石柱 。重建後的神廟矗立了大約六百年。公元246年,神廟被哥特人損壞,之後是否曾重建或重修尚不清楚。1869年考古學家約翰·特陶·伍德發現了阿耳忒彌斯神廟遺址,發掘工作一直持續到了1874年[2]。今日的阿耳忒彌斯神廟舊址處,人們用發掘出的 大理 石拼成了一根 石柱 作為標記”。
如此著名的神廟如今只剩下光禿禿的幾根 石柱 ,很難想見當年極盛時期雄偉壯闊的面貌。加之天公不作美,暴雨來襲,未免對當日的結尾感到有些掃興。




今天終於來到了 伊茲密爾 。天氣似乎也非常給力,一掃前一天的陰霾,用溫暖的陽光迎接了我們。 伊茲密爾 作為 土耳其 第三 大城 市和開放的 愛琴海 港口城市,其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做的非常出色。同時, 伊茲密爾 又是 土耳其 小姐的高產地,街上的少女顯得時尚而又神秘。在這裡,你會發現最保守也最開放的少女,蒙著面紗和穿著超短裙的少女穿行其中,成為了奇特的一景。
到達 伊茲密爾 後,除了在鐘樓廣場瞎轉悠以外,期間游覽了 伊茲密爾 市區集市和突厥國家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