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美醬在路上·Central Europe丨樂曲九首,一念中歐
↑梅爾克 ↑梅爾克 ↑梅爾克 ↑梅爾克 街角的咖啡館尚在營業,帥氣的男服務生梳著我喜歡的油頭,讓我沒有理由不坐上片刻。
點上一杯Chica Madeira,抬頭看見他正沖我笑著。
——Good choice!(不錯的選擇)
此刻街頭來來往往的人多是游客,可他們都與我無關。
就這麼坐在角落,看著夕陽的光一點點,一點點撤離這座小鎮。
橘色與淡紫色的霞光在天邊交織纏繞,悶熱的一天終於在結束時起了涼風陣陣。
人群逐漸散盡,我朝著我的船走去。 ↑梅爾克 ↑梅爾克 ↑梅爾克 ↑梅爾克 ↑梅爾克 ↑梅爾克 站在甲板上,天已然全黑了。
多瑙河兩岸多為山丘,一座座小小的房屋零散排列著,門前透著微弱的光,映在河面上,讓人隱約看得清方向。
月亮升起來,又大又圓的滿月,河面騰起迷霧,襯得這月,像是紅色的。
霧很低矮,我站著就能整個人都穿過它,伸手去摸好像還有濕氣,深吸一口是輕薄的味道,絕不是霾的厚重。
兩岸靜得可怕,連鳥蟲低鳴也沒有,紅月亮的光和薄霧的朦朧,讓我以為自己隨著這快速前行的船,就要穿越回中世紀了。
可轉念一想,我這個人,天性放蕩不羈,穿越回中世紀不知道得多浪。也許划船可以不靠槳,讓一眾人等不扶南牆只服我。
所以呢,還是罷了吧。 記得父親曾說,在我牙牙學語之時,卡帶機里每天循環播放的正是《Do-Re-Mi》。
而我在幼稚園時期,更是常隨著《孤獨的牧羊人》又唱又跳,儘管不知嘴裡嘟囔著什麼,舞步也滑稽至極。
顯然,我的記憶里並沒有這些片段,所有快樂時光在我們一次次爭吵中逐漸磨蝕,直至消失殆盡。
從父親對我童年點滴的念念不忘不難看出,他一定對後來的我很是失望。
薩爾茨堡 ,人們通過莫扎特、 卡拉 揚等大師的故鄉而聽聞它的名字,而我來到這裡,仿佛是為了和那個伴著《音樂之聲》手舞足蹈的小女孩握手言和。
像是做了場虛無的夢。
閉眼前最後的畫面停留在多瑙河上的迷霧,睜眼時已身處擁擠的巴士中,窗外陽光刺眼。
車子從油綠的田野中飛馳而過,群山在身後逐漸變得模糊不清。
月亮湖平靜如畫,數艘小船蕩漾於湖面,穿過這片湖,便是 薩爾茨堡 了。
司機應景地播放起《雪絨花》,驕傲地向乘客們宣告著,前方是一片音樂之都。 ↑moon lake ↑moon lake ↑moon lake ↑moon lake ↑moon lake 走入米拉貝爾花園,時光像是打開了總開關。
花園盡頭的宮殿曾是樞機主教為情人阿爾滕奧所建,後改名為米拉貝爾,算是為了磨滅那段不光彩的歷史。
Mirabell, 意大利 語里寓意“至美之存在”,我愛極了這個動人的發音。
依稀記得在《音樂之聲》里,瑪麗亞帶著孩子們圍繞花園中心的主噴泉不知疲倦地唱著跳著。
園裡儘是盛放的花,延中軸線望去,山頂的城堡要塞與純白的米拉貝爾宮遙遙相對,難怪人們說這裡是欣賞城堡的最佳之地。 ↑薩爾茨堡城堡要塞 ↑米拉貝爾宮 穿過莫扎特紀念館旁的小巷,視野逐漸變得開闊起來。
古老的 薩爾茨堡 河緩緩流淌,將這座城分割為新舊兩岸,而連接它們的巴克小橋,則如大多數 歐洲 的橋梁一樣掛滿同心鎖。
橋的盡頭有民間藝人彈奏著各式樂器,我並不趕時間,便在橋上稍作停留。仔細閱讀別人同心鎖上的文字,猜想他們之間的那些故事,這過程遠比拍“到此一游”的照片有趣。
有的鎖看形狀和材質便知還是新的,有的鎖早已被雨水腐蝕,結了一層厚厚的銹,無論新舊,不變的都是關於愛的宣言,高調又勇敢。
密密麻麻上千枚鎖中,竟讓我發現一塊刻有海錨圖案的,與我的紋身幾乎一模一樣,這讓我異常驚喜。
2014年5月15日,Daniela和Sascha來到此地,留下這枚紀念他們愛情的銅鎖。
2017年7月6日,一個帶著海錨紋身的 中國 姑娘來到這裡,發現了這枚銅鎖。
撫摸著鎖上凹凸的花紋,好似與三年前的這對情侶隔著時空對話。
嘿,你們還在一起嗎,要一直幸福下去啊。
↑巴克小橋 ↑巴克小橋 ↑巴克小橋 ↑巴克小橋 ↑巴克小橋 ↑巴克小橋 ↑巴克小橋 ↑巴克小橋 ↑巴克小橋 ↑巴克小橋 ↑巴克小橋
點上一杯Chica Madeira,抬頭看見他正沖我笑著。
——Good choice!(不錯的選擇)
此刻街頭來來往往的人多是游客,可他們都與我無關。
就這麼坐在角落,看著夕陽的光一點點,一點點撤離這座小鎮。
橘色與淡紫色的霞光在天邊交織纏繞,悶熱的一天終於在結束時起了涼風陣陣。
人群逐漸散盡,我朝著我的船走去。 ↑梅爾克 ↑梅爾克 ↑梅爾克 ↑梅爾克 ↑梅爾克 ↑梅爾克 站在甲板上,天已然全黑了。
多瑙河兩岸多為山丘,一座座小小的房屋零散排列著,門前透著微弱的光,映在河面上,讓人隱約看得清方向。
月亮升起來,又大又圓的滿月,河面騰起迷霧,襯得這月,像是紅色的。
霧很低矮,我站著就能整個人都穿過它,伸手去摸好像還有濕氣,深吸一口是輕薄的味道,絕不是霾的厚重。
兩岸靜得可怕,連鳥蟲低鳴也沒有,紅月亮的光和薄霧的朦朧,讓我以為自己隨著這快速前行的船,就要穿越回中世紀了。
可轉念一想,我這個人,天性放蕩不羈,穿越回中世紀不知道得多浪。也許划船可以不靠槳,讓一眾人等不扶南牆只服我。
所以呢,還是罷了吧。 記得父親曾說,在我牙牙學語之時,卡帶機里每天循環播放的正是《Do-Re-Mi》。
而我在幼稚園時期,更是常隨著《孤獨的牧羊人》又唱又跳,儘管不知嘴裡嘟囔著什麼,舞步也滑稽至極。
顯然,我的記憶里並沒有這些片段,所有快樂時光在我們一次次爭吵中逐漸磨蝕,直至消失殆盡。
從父親對我童年點滴的念念不忘不難看出,他一定對後來的我很是失望。
薩爾茨堡 ,人們通過莫扎特、 卡拉 揚等大師的故鄉而聽聞它的名字,而我來到這裡,仿佛是為了和那個伴著《音樂之聲》手舞足蹈的小女孩握手言和。
像是做了場虛無的夢。
閉眼前最後的畫面停留在多瑙河上的迷霧,睜眼時已身處擁擠的巴士中,窗外陽光刺眼。
車子從油綠的田野中飛馳而過,群山在身後逐漸變得模糊不清。
月亮湖平靜如畫,數艘小船蕩漾於湖面,穿過這片湖,便是 薩爾茨堡 了。
司機應景地播放起《雪絨花》,驕傲地向乘客們宣告著,前方是一片音樂之都。 ↑moon lake ↑moon lake ↑moon lake ↑moon lake ↑moon lake 走入米拉貝爾花園,時光像是打開了總開關。
花園盡頭的宮殿曾是樞機主教為情人阿爾滕奧所建,後改名為米拉貝爾,算是為了磨滅那段不光彩的歷史。
Mirabell, 意大利 語里寓意“至美之存在”,我愛極了這個動人的發音。
依稀記得在《音樂之聲》里,瑪麗亞帶著孩子們圍繞花園中心的主噴泉不知疲倦地唱著跳著。
園裡儘是盛放的花,延中軸線望去,山頂的城堡要塞與純白的米拉貝爾宮遙遙相對,難怪人們說這裡是欣賞城堡的最佳之地。 ↑薩爾茨堡城堡要塞 ↑米拉貝爾宮 穿過莫扎特紀念館旁的小巷,視野逐漸變得開闊起來。
古老的 薩爾茨堡 河緩緩流淌,將這座城分割為新舊兩岸,而連接它們的巴克小橋,則如大多數 歐洲 的橋梁一樣掛滿同心鎖。
橋的盡頭有民間藝人彈奏著各式樂器,我並不趕時間,便在橋上稍作停留。仔細閱讀別人同心鎖上的文字,猜想他們之間的那些故事,這過程遠比拍“到此一游”的照片有趣。
有的鎖看形狀和材質便知還是新的,有的鎖早已被雨水腐蝕,結了一層厚厚的銹,無論新舊,不變的都是關於愛的宣言,高調又勇敢。
密密麻麻上千枚鎖中,竟讓我發現一塊刻有海錨圖案的,與我的紋身幾乎一模一樣,這讓我異常驚喜。
2014年5月15日,Daniela和Sascha來到此地,留下這枚紀念他們愛情的銅鎖。
2017年7月6日,一個帶著海錨紋身的 中國 姑娘來到這裡,發現了這枚銅鎖。
撫摸著鎖上凹凸的花紋,好似與三年前的這對情侶隔著時空對話。
嘿,你們還在一起嗎,要一直幸福下去啊。
↑巴克小橋 ↑巴克小橋 ↑巴克小橋 ↑巴克小橋 ↑巴克小橋 ↑巴克小橋 ↑巴克小橋 ↑巴克小橋 ↑巴克小橋 ↑巴克小橋 ↑巴克小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