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秘境與陽光聖城——意大利梵蒂岡六城9日行


在 歐洲 餐前都會上麵包或者袋裝的小零食,我們從一開始一口麵包都不吃等著吃主食,後來越來越入鄉隨俗,吃的越來越多,有一次竟然在上菜之前就把零食統統吃完了,這樣不長胖才怪呢!



在 羅馬 的這四天三夜,我們每天都會經過這條河,從這邊到那邊,每一次都會發現不一樣的美,體味著不一樣的光景。也許這也是旅行的意義之一,讓我們脫掉日常生活中麻木的外衣,去珍視眼前的每一次經過,領略生活給我們的每一次細小的驚喜和細微的感動。


羅馬 人民廣場北面的波波洛城門是弗拉米尼亞大道的起點。這條大道連接著 羅馬 和亞得里亞海岸,很多游客都是通過這個廣場進入 羅馬 ,也是我們今天行程的起點。
廣場的標誌是這座來自 埃及 的古老的方尖碑。

就在我拍這張照片的時候,有個 南亞 模樣的男人強行出現非要送我三支蔫了的玫瑰花,因為之前看攻略知道這是騙局,拒絕之後他竟直接扔到我懷裡,防不勝防,再要還給他已經不可能了。
然後就是要錢,周圍都是他們的人,頓感無力,只好乖乖交錢,朱先生也是實在,掏出一把錢想給人家其中的一些,這怎麼可能,人家當然不乾,強行把一把錢都要走了……氣的我直接把花撅折扔到包里了。
一路上都在小心翼翼防著小偷和騙子,沒想到還是有了這一齣,在之後鬥獸場還有上來搭訕又突然要給我們手上拴彩繩的,還好跑得快……在遍地古跡的 羅馬 ,除了人山人海的游客,就是數不勝數的騙子!



雖然教堂是主角,可因為《 羅馬 假日》的拍攝,讓這137階臺階搶了風頭,階梯下左側的牆壁上記載著“1821年詩人濟慈於此亡故”, 西班牙 臺階右側還保存有濟慈的家。

雕塑是半沉在 水裡 的小舟,水從中央冒出沿著船沿流進水池,把洪水中小船的浮浮沉沉孤弱無力表現的淋漓盡致。



【簡介】
許願池的原名叫 特雷維 噴泉,是 羅馬 最後一件巴 洛克 傑作,同樣因為電影《 羅馬 假日》風靡全球。
噴泉巧用背後的宮殿作為背景,頂端是少女指向水源的浮雕,下麵有四位聖女雕塑,代表一年四季。主體是一尊站立在碩大貝殼之上的雄壯海神正駕馭著奔騰的馬車凱旋而歸,在其兩旁分佈的是水神。

那就默默的許個願好啦~~~



威尼斯 廣場是 羅馬 市中心、 羅馬 最大的廣場、也是全市的交通樞紐。幾乎去任何地方的車輛都要經過這裡,所以每個來到 羅馬 的游客都會不停地看到它又看到它。
廣場左側 威尼斯 宮的二樓陽臺是墨索裡尼發表著名的“陽臺演說”的地方。
因為廣場中的埃曼紐爾二世紀念堂長得像打字機又像結婚蛋糕,所以這裡也叫“打字機廣場”或“結婚蛋糕廣場”, 羅馬 人民對這個紀念堂怎麼也瞧不上,因為不管他的顏色還是風格都和周圍的環境很不協調。



門票上的黑色剪影就是走廊兩端的勝利女神駕馭四匹銅馬的雙輪戰車的標誌性雕塑。


紀念堂還有不定期的巡展,我們碰上兩個展覽,一個是 捷克 藝術家阿方斯·慕夏的展覽。
“慕夏在今日已是 捷克 公認的國寶,其所創作的海報與飾板,更是現代印刷美術設計的典範。他所創造出的畫中女子,優雅迷人、在欲言又止中帶著一股誘人心魄的魅力,與畢爾斯利、克林姆筆下的奇特異色女子,形成強烈的對比,塑造出屬於慕夏個人獨特而甜美的清新典型,而成為新藝術中的佼佼者。”




我們第一次去的時候已經關門了,只能從柵欄外面把手機伸進去拍照,不過也因此拍到了安靜完整的大井蓋。
第二次經過的時候排著沒有盡頭的長隊,估計大家都要慌慌張張的把手伸進去還來不及做表情就得換下一個人了吧……


納 沃納 廣場最引人矚目的是貝爾尼尼兩座著名的噴泉,四河噴泉和摩爾人噴泉。
納 沃納 廣場呈橢圓形,據說曾經也是一座競技場,後來被改建成了廣場。
廣場北端的第一座噴泉《海神噴泉》,也叫尼普頓噴泉。
尼普頓是 羅馬 神話的海神,是 希腊 神話里的波塞冬,他站在雕塑中央與章魚大戰,周圍是丘比特、海中仙女和海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