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看世界-印度
刷牙 喝水 洗頭 身著漂亮紗麗洗浴的婦人 靜修的 印度 教徒 一個國人脫掉衣服勇敢地下水自拍,聽見我們發出驚呼,驕傲地向我們揮手打招呼。 3.夜祭恆河 祭祀儀式已經延續2000年,每天傍晚,通往古城的街道都人滿為患,人們涌向 恆河 邊參加夜祭。夜幕降臨,剛下飛機的我們顧不得吃晚飯,就匆匆趕到酒店附近的達 薩瓦 梅朵河壇占位子。達 薩瓦 梅朵河壇是 恆河 邊上最熱鬧的河壇,在 瓦拉納西 乃至 印度 都具有非常神聖的宗教地位。每天晚上的祭祀活動都人山人海,7個祭司出場,也是人數最多的。
我們趕到時現場已有不少人,絕大多數是從外地來的 印度 人,圍坐在 石台 四周。河壇正面河邊停靠著一些船隻,有人湊上來拉外國游客上船,每人400盧比,夜祭快開始時降到200盧比,因為距離遠我們拒絕了,擠坐到 印度 人中間,離祭台只有3-4米遠,看得清楚。 招攬外國人看夜祭的船,可看全景,但距離較遠 有人不管三七二十一,衝上來給女兒腦門點一個紅點,當然是要錢的嘍。 信徒點燃河燈放入 恆河 漂流 夜祭有一套完整的儀式,撒花、焚香、點火、拂塵、搖鈴、吟唱。祭司們拿著海螺號、孔雀羽毛扇、七層神燈,分別在四個方向進行簡單的舞蹈,口裡念念有詞,身邊的 印度 人也跟著小聲吟誦。祭臺上空飄蕩著一種古老的音樂聲,將現場所有的人縈繞。神明宛如在上空註視著一切,那一刻,神聖與信仰遍及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祭台及法器 高大帥氣的祭司登臺,只有高種姓的青年人才能成為祭司。 信徒們起身和著祭司誦經聲舉起雙臂高聲呼喊,贊頌 恆河 。 7個年輕的祭司站在祭臺上,在音樂及鼓聲、鈴聲的伴奏下,點燃香火,吹響海螺法號,舉起七層寶塔法燈,拋灑聖水和花瓣,揮舞著孔雀羽毛扇和氂牛尾巴撣子,向東西南北四面演示。 4.火葬印度 教徒一生的夙願是死後葬於 恆河 ,因 瓦拉納西 是 印度 教聖城,離神最近,這裡的 恆河 便是“天堂的入口”,在這裡死去能超脫生死輪迴的厄運。所以很多老人、病人來到 瓦拉納西 ,為的是要在這裡告別人世,焚化屍體,把骨灰撒入 恆河 。西岸有兩個火葬場,一個是電焚燒,只在白天焚屍;另一個是木柴焚燒,一天24小時不停,黑煙裊裊。
瓦拉納西 不忌諱死亡。火葬場毗鄰居民住宅和酒店,但是沒有人介意。我住的酒店很出名,雖然距離木柴火葬場只有100多米,仍然是許多旅游者的首選。在城區狹窄的小巷游逛時,也會遇上拉屍車,人們往往熟視無睹,該吃吃,該喝喝。 火葬場周邊堆滿木柴,黑煙裊裊。 看過一部 印度 影片《死生契闊》,講的就是 瓦拉納西 火葬場的故事,裡面的橋段讓我印象深刻。屍體被直接抬進場地,燒屍人往屍體身上架木柴,澆上油,點起火,再用一根長棍不停地扒拉著,然後把棍交給家屬將頭骨敲碎,最後將骨灰扔到 恆河 里。屍體一具一具地抬進來。火堆之間距離很近,還有不少人在火堆周圍轉悠,火葬台就像一個大集市。
焚化儀式的費用相當昂貴,一次焚燒屍體需要300公斤左右的乾木頭。一般家庭的死者用普通木柴澆上煤油焚燒,而富有家庭的死者則用帶香味的木柴澆上酥油焚燒。越富有的家庭買的木柴就越粗,搭的木柴堆越大,屍體焚燒得快而且徹底。窮人家買不起好木柴,只有用枯瘦的木枝和紙皮等雜物,燒剩的殘餘骨灰被家屬收集起來,撒落在 恆河 中。 5.新金廟瓦拉納西 有新、舊兩座金廟。舊 金廟位於老城區街里,建於1776年,供奉濕婆神。據說金黃色的尖塔用了880千克的黃金。每天舊金廟前排隊人很多,異教徒不能進入核心區,我們沒去參觀。
新金廟建在貝拿勒斯大學內,大學建於1916年,最初是一所 印度 教大學,所以在最好的位置修建了金廟,供奉濕婆神,讓學生在濕婆神的護佑下學習。大學校園外就像 瓦拉納西 老城一樣人聲鼎沸,擁擠不堪;一進校園大門,如同走進兩個世界,萬籟俱寂,街上行人三三兩兩,讓我一度以為正逢學生假期呢。
我們趕到時現場已有不少人,絕大多數是從外地來的 印度 人,圍坐在 石台 四周。河壇正面河邊停靠著一些船隻,有人湊上來拉外國游客上船,每人400盧比,夜祭快開始時降到200盧比,因為距離遠我們拒絕了,擠坐到 印度 人中間,離祭台只有3-4米遠,看得清楚。 招攬外國人看夜祭的船,可看全景,但距離較遠 有人不管三七二十一,衝上來給女兒腦門點一個紅點,當然是要錢的嘍。 信徒點燃河燈放入 恆河 漂流 夜祭有一套完整的儀式,撒花、焚香、點火、拂塵、搖鈴、吟唱。祭司們拿著海螺號、孔雀羽毛扇、七層神燈,分別在四個方向進行簡單的舞蹈,口裡念念有詞,身邊的 印度 人也跟著小聲吟誦。祭臺上空飄蕩著一種古老的音樂聲,將現場所有的人縈繞。神明宛如在上空註視著一切,那一刻,神聖與信仰遍及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祭台及法器 高大帥氣的祭司登臺,只有高種姓的青年人才能成為祭司。 信徒們起身和著祭司誦經聲舉起雙臂高聲呼喊,贊頌 恆河 。 7個年輕的祭司站在祭臺上,在音樂及鼓聲、鈴聲的伴奏下,點燃香火,吹響海螺法號,舉起七層寶塔法燈,拋灑聖水和花瓣,揮舞著孔雀羽毛扇和氂牛尾巴撣子,向東西南北四面演示。 4.火葬印度 教徒一生的夙願是死後葬於 恆河 ,因 瓦拉納西 是 印度 教聖城,離神最近,這裡的 恆河 便是“天堂的入口”,在這裡死去能超脫生死輪迴的厄運。所以很多老人、病人來到 瓦拉納西 ,為的是要在這裡告別人世,焚化屍體,把骨灰撒入 恆河 。西岸有兩個火葬場,一個是電焚燒,只在白天焚屍;另一個是木柴焚燒,一天24小時不停,黑煙裊裊。
瓦拉納西 不忌諱死亡。火葬場毗鄰居民住宅和酒店,但是沒有人介意。我住的酒店很出名,雖然距離木柴火葬場只有100多米,仍然是許多旅游者的首選。在城區狹窄的小巷游逛時,也會遇上拉屍車,人們往往熟視無睹,該吃吃,該喝喝。 火葬場周邊堆滿木柴,黑煙裊裊。 看過一部 印度 影片《死生契闊》,講的就是 瓦拉納西 火葬場的故事,裡面的橋段讓我印象深刻。屍體被直接抬進場地,燒屍人往屍體身上架木柴,澆上油,點起火,再用一根長棍不停地扒拉著,然後把棍交給家屬將頭骨敲碎,最後將骨灰扔到 恆河 里。屍體一具一具地抬進來。火堆之間距離很近,還有不少人在火堆周圍轉悠,火葬台就像一個大集市。
焚化儀式的費用相當昂貴,一次焚燒屍體需要300公斤左右的乾木頭。一般家庭的死者用普通木柴澆上煤油焚燒,而富有家庭的死者則用帶香味的木柴澆上酥油焚燒。越富有的家庭買的木柴就越粗,搭的木柴堆越大,屍體焚燒得快而且徹底。窮人家買不起好木柴,只有用枯瘦的木枝和紙皮等雜物,燒剩的殘餘骨灰被家屬收集起來,撒落在 恆河 中。 5.新金廟瓦拉納西 有新、舊兩座金廟。舊 金廟位於老城區街里,建於1776年,供奉濕婆神。據說金黃色的尖塔用了880千克的黃金。每天舊金廟前排隊人很多,異教徒不能進入核心區,我們沒去參觀。
新金廟建在貝拿勒斯大學內,大學建於1916年,最初是一所 印度 教大學,所以在最好的位置修建了金廟,供奉濕婆神,讓學生在濕婆神的護佑下學習。大學校園外就像 瓦拉納西 老城一樣人聲鼎沸,擁擠不堪;一進校園大門,如同走進兩個世界,萬籟俱寂,街上行人三三兩兩,讓我一度以為正逢學生假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