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就出國之德國篇(啤酒節詳細介紹)--JOJO出品
這是夜晚的樣子
對的,在待在 科隆 的48個小時里,我無數次的凝視著這棟有600年建造歷史的建築,像註視著一個記掛了十年的愛人,看著高大門框上層層向內推進下,栩栩如生的人物石雕,像聆聽著她的傾述, 科隆 這座城,因為這個教堂而變得神聖起來。 人們會說這是 歐洲 第二,世界第三大,但我早就把它列為了心中的第一。我已把最謙卑的姿態擺出,把最崇敬的眼神聚焦,用最輕盈的步態準備走進這神聖之地 大教堂的原址是 羅馬 帝國占領下的貴族民居群,1248年4月30日一場大火將這裡夷為平地,為了紀念亡魂,也為了安放“東方三王”的骸骨, 法國 建築家 凱爾 ·哈里特受邀設計和建造 科隆 大教堂,歷時3年多的時間,從主體風格,建築材料到裝飾物品,畫完了6萬多張羊皮紙(現保存在大教堂的珍寶館內),當時的 科隆 大主教拿到圖紙時深深震撼了,覺得這絕不可能是能在100年內完成的大工程。 確實,大主教說對了,在他預測的期限上還得乘以六。 科隆 大教堂的整個建造始於1248年,當時,大教堂的工程條件異常艱苦,在建造的過程中頻繁受到宗教戰爭和資金短缺等問題的阻擾。 科隆 當時是 德國 最大的城市,他們認為能在最大的城市裡建造一座“世界第一”的大教堂是共同的願望。一代代的建設者們都持有同樣的信仰,而且,絕對忠誠於原定的設計計劃。使這座浩大規模,耗時費錢的工程能在成千上萬張圖紙中一步一步的得以實現。
當時形成了富人捐錢,窮人出力,藝術家出智慧,統治者全力支持的全民參與局面。
在1880年,工程在跨越了六個多世紀之後,終於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 600多年曆史,歷經了37位皇帝,按慣例,歷代的德意志皇帝都會向 科隆 大教堂捐款,而作為回饋,教堂會在一扇彩色的琉璃窗上繪上國王的形象,捐款的數額越多,得到的面積就越大。 科隆 大教堂一共有926塊彩繪玻璃,每一塊都繪製得極其精美,是小伙伴們需要關註的重點 不止是國王,很多地方的選帝侯也熱衷於向 科隆 大教堂捐款,但地位不同,他們就只能得到一塊地板 耗費600年時間建造好的 科隆 大教堂曾經在1942年的時候面臨著一次生死存亡,由於 科隆 位居萊茵河要津,其下游腹地是化工業的集中地,為了徹底摧毀納粹 德國 的戰鬥力,英美聯合空軍就此地作為轟炸的重點。一位叫傑萊斯·庫伊斯的英軍飛行員負責的就是 科隆 大教堂周邊區域,百分之九十的老城都被英美聯軍炸毀,庫伊斯甚至接到了催促的指令,但他繞著大教堂飛了三圈,最終還是沒有按下丟彈的按鈕。這次轟炸之後, 德國 天主教會向 羅馬 教廷提出要求,大教堂才幸免於難。 這座花費了無數人無數年心血的魁寶,就在飛行員的一絲善念中得到了保存 這就是跨過了霍亨索倫橋,拍攝 科隆 大教堂和萊茵河夜景的三角大樓
羅馬日耳曼博物館(Römisch-Germanisches)到達方式:在 科隆 大教堂旁
開放時間:周一閉館,周二-周日10:00-17:00;每月的第一個周四10:00-22:00
門票:10歐元、優惠價5歐元;18歲以下和學生免費。 每月的第一個周四免費。
網址: http://www.museenkoeln.de/roemisch-germanisches-museum科隆 這個城市處於萊茵河的要津,所以在工業革命以前一直是 德國 中部最為重要的城市,在 羅馬 統治時期,萊茵河西岸這片區域,就是 羅馬 貴族們的居所。千年一別,時光荏苒,兩岸的河床被萊茵河帶來的泥沙抬高了數十米,所有歷史的痕跡都被掩埋了。 不過歷史的真相不會永遠沉睡,在1968年一次地鐵線路鑽探中,工人發現了一片繪有人物的古地板,周圍散落著許多彩色的陶片,繼續擴大面積,古跡的面積也在擴大,工人急忙聯繫了當時的 科隆 文物部門。 經過發掘,原來這是一塊70多平方米大的 馬賽 克平面,修造於公元2世紀, 羅馬 帝國的鼎盛時期,據考古學家考證,該平面是古 羅馬 家庭的宴會廳地面,上面用一百多萬塊陶瓷、玻璃和 大理 石拼成,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古 羅馬 神話中喝醉了的酒神狄俄尼索斯與愛神丘比特、牧神潘一起嬉戲的精美畫面,並命名為狄俄尼索斯 馬賽 克(Dionysus Mosaic),保存極為完整。 而 羅馬 -日耳曼博物館就是為了保護這一遺跡而建立的,現在該博物館也用於收納 科隆 地區從史前時代到中世紀的所有考古發現。 除了狄俄尼索斯 馬賽 克,另一大亮點是重建的 羅馬 軍團長 波普 里修斯(Poblicius)的墓地 大量精心雕刻的墓碑和附屬建築,可以從中瞭解到古 羅馬 人的方方面面。 博物館內還珍藏有大量 羅馬 時期的玻璃器皿
路德維希博物館(Museum Ludwig)位置: 科隆 大教堂旁
開放時間:周一閉館,周二-周日(包括公共假期)10:00-18:00;每月的第一個周四 10:00-22:00。
門票:成人11歐元、優惠價7.5歐元、家庭票22歐元、團體票(20人以上)8歐元。
網址: http://www.museum-ludwig.de/en.html這是除了 巴黎 畢加索博物館和 西班牙 畢加索博物館外收集畢加索作品最多的博物館,一共收藏了774副畢加索的作品。除此之外,這家博物館同時還收藏了大量的現當代藝術品,從達利到里希特施泰因和沃霍爾的作品收藏。 在這座大型的流行藝術收藏館中,您可以在 美國 以外的地方看到羅伊•利希滕施泰因 (Roy Lichtenstein) 的“也許”(Maybe) ,還有安迪•沃霍爾 (Andy Warhol) 的“布里洛盒子”(Brillo Boxes) 等流行藝術圖標 1976年, 德國 著名的藝術資助人彼得•路德 維希 (Peter Ludwig)夫婦先後給這家博物館捐贈了774副畢加索的作品和近 350 件現代藝術作品,這家博物館也才因此得以建立,並命名為路德 維希 博物館 博物館內有一個專門放置畢加索作品的房間,可以看到他從立體主義時期,到超現實主義時期,到蛻變時期,最終向田園時期進化的過程。 1928年,畢加索超現實主義時期作品《父親》 1929年,畢加索超現實主義時期作品,La Marila Um 1945年,畢加索蛻變時期作品《塞納河畔》 1961年,畢加索田園時期作品《野餐》 1968年,畢加索田園時期作品《可笑的男人》
科隆老城
對的,在待在 科隆 的48個小時里,我無數次的凝視著這棟有600年建造歷史的建築,像註視著一個記掛了十年的愛人,看著高大門框上層層向內推進下,栩栩如生的人物石雕,像聆聽著她的傾述, 科隆 這座城,因為這個教堂而變得神聖起來。 人們會說這是 歐洲 第二,世界第三大,但我早就把它列為了心中的第一。我已把最謙卑的姿態擺出,把最崇敬的眼神聚焦,用最輕盈的步態準備走進這神聖之地 大教堂的原址是 羅馬 帝國占領下的貴族民居群,1248年4月30日一場大火將這裡夷為平地,為了紀念亡魂,也為了安放“東方三王”的骸骨, 法國 建築家 凱爾 ·哈里特受邀設計和建造 科隆 大教堂,歷時3年多的時間,從主體風格,建築材料到裝飾物品,畫完了6萬多張羊皮紙(現保存在大教堂的珍寶館內),當時的 科隆 大主教拿到圖紙時深深震撼了,覺得這絕不可能是能在100年內完成的大工程。 確實,大主教說對了,在他預測的期限上還得乘以六。 科隆 大教堂的整個建造始於1248年,當時,大教堂的工程條件異常艱苦,在建造的過程中頻繁受到宗教戰爭和資金短缺等問題的阻擾。 科隆 當時是 德國 最大的城市,他們認為能在最大的城市裡建造一座“世界第一”的大教堂是共同的願望。一代代的建設者們都持有同樣的信仰,而且,絕對忠誠於原定的設計計劃。使這座浩大規模,耗時費錢的工程能在成千上萬張圖紙中一步一步的得以實現。
當時形成了富人捐錢,窮人出力,藝術家出智慧,統治者全力支持的全民參與局面。
在1880年,工程在跨越了六個多世紀之後,終於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 600多年曆史,歷經了37位皇帝,按慣例,歷代的德意志皇帝都會向 科隆 大教堂捐款,而作為回饋,教堂會在一扇彩色的琉璃窗上繪上國王的形象,捐款的數額越多,得到的面積就越大。 科隆 大教堂一共有926塊彩繪玻璃,每一塊都繪製得極其精美,是小伙伴們需要關註的重點 不止是國王,很多地方的選帝侯也熱衷於向 科隆 大教堂捐款,但地位不同,他們就只能得到一塊地板 耗費600年時間建造好的 科隆 大教堂曾經在1942年的時候面臨著一次生死存亡,由於 科隆 位居萊茵河要津,其下游腹地是化工業的集中地,為了徹底摧毀納粹 德國 的戰鬥力,英美聯合空軍就此地作為轟炸的重點。一位叫傑萊斯·庫伊斯的英軍飛行員負責的就是 科隆 大教堂周邊區域,百分之九十的老城都被英美聯軍炸毀,庫伊斯甚至接到了催促的指令,但他繞著大教堂飛了三圈,最終還是沒有按下丟彈的按鈕。這次轟炸之後, 德國 天主教會向 羅馬 教廷提出要求,大教堂才幸免於難。 這座花費了無數人無數年心血的魁寶,就在飛行員的一絲善念中得到了保存 這就是跨過了霍亨索倫橋,拍攝 科隆 大教堂和萊茵河夜景的三角大樓
羅馬日耳曼博物館(Römisch-Germanisches)到達方式:在 科隆 大教堂旁
開放時間:周一閉館,周二-周日10:00-17:00;每月的第一個周四10:00-22:00
門票:10歐元、優惠價5歐元;18歲以下和學生免費。 每月的第一個周四免費。
網址: http://www.museenkoeln.de/roemisch-germanisches-museum科隆 這個城市處於萊茵河的要津,所以在工業革命以前一直是 德國 中部最為重要的城市,在 羅馬 統治時期,萊茵河西岸這片區域,就是 羅馬 貴族們的居所。千年一別,時光荏苒,兩岸的河床被萊茵河帶來的泥沙抬高了數十米,所有歷史的痕跡都被掩埋了。 不過歷史的真相不會永遠沉睡,在1968年一次地鐵線路鑽探中,工人發現了一片繪有人物的古地板,周圍散落著許多彩色的陶片,繼續擴大面積,古跡的面積也在擴大,工人急忙聯繫了當時的 科隆 文物部門。 經過發掘,原來這是一塊70多平方米大的 馬賽 克平面,修造於公元2世紀, 羅馬 帝國的鼎盛時期,據考古學家考證,該平面是古 羅馬 家庭的宴會廳地面,上面用一百多萬塊陶瓷、玻璃和 大理 石拼成,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古 羅馬 神話中喝醉了的酒神狄俄尼索斯與愛神丘比特、牧神潘一起嬉戲的精美畫面,並命名為狄俄尼索斯 馬賽 克(Dionysus Mosaic),保存極為完整。 而 羅馬 -日耳曼博物館就是為了保護這一遺跡而建立的,現在該博物館也用於收納 科隆 地區從史前時代到中世紀的所有考古發現。 除了狄俄尼索斯 馬賽 克,另一大亮點是重建的 羅馬 軍團長 波普 里修斯(Poblicius)的墓地 大量精心雕刻的墓碑和附屬建築,可以從中瞭解到古 羅馬 人的方方面面。 博物館內還珍藏有大量 羅馬 時期的玻璃器皿
路德維希博物館(Museum Ludwig)位置: 科隆 大教堂旁
開放時間:周一閉館,周二-周日(包括公共假期)10:00-18:00;每月的第一個周四 10:00-22:00。
門票:成人11歐元、優惠價7.5歐元、家庭票22歐元、團體票(20人以上)8歐元。
網址: http://www.museum-ludwig.de/en.html這是除了 巴黎 畢加索博物館和 西班牙 畢加索博物館外收集畢加索作品最多的博物館,一共收藏了774副畢加索的作品。除此之外,這家博物館同時還收藏了大量的現當代藝術品,從達利到里希特施泰因和沃霍爾的作品收藏。 在這座大型的流行藝術收藏館中,您可以在 美國 以外的地方看到羅伊•利希滕施泰因 (Roy Lichtenstein) 的“也許”(Maybe) ,還有安迪•沃霍爾 (Andy Warhol) 的“布里洛盒子”(Brillo Boxes) 等流行藝術圖標 1976年, 德國 著名的藝術資助人彼得•路德 維希 (Peter Ludwig)夫婦先後給這家博物館捐贈了774副畢加索的作品和近 350 件現代藝術作品,這家博物館也才因此得以建立,並命名為路德 維希 博物館 博物館內有一個專門放置畢加索作品的房間,可以看到他從立體主義時期,到超現實主義時期,到蛻變時期,最終向田園時期進化的過程。 1928年,畢加索超現實主義時期作品《父親》 1929年,畢加索超現實主義時期作品,La Marila Um 1945年,畢加索蛻變時期作品《塞納河畔》 1961年,畢加索田園時期作品《野餐》 1968年,畢加索田園時期作品《可笑的男人》
科隆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