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夏計劃#巴基斯坦的陌生人

只用眼睛。
這時的他,沒有獨白,手指微微半握。

猜測、好奇、懷疑、稍顯排斥
手指依然微微半握
這樣的陽光下,我們目光相對,沒有其他,只是或許我會成為他們下午的話題。
他會成為我文章里的某個人物。





僅僅是以一塊非專用場地的場地,僅僅是一些磚塊,那是他們的“戰場”
又想起了我那些變廢為寶的磚頭和窗格了。如今,花敗了,(我就是一個不能把花養好的女人,不用鑒定)書在,人在,卻沒有客人閱讀。

圍城之內,渴求的是外面的風、陽光、雨露。
我不是穆斯林,不是基督教教徒、不是佛教的皈依者。
我卻無數次的走近藏區、聽誦經文、手心合十為家人祈求。
我卻在第一次走進教堂,淚流滿面,觸碰聖經,像是耶穌開了眼。
而今,我卻是走在清真寺的圍牆邊,耳旁是《古蘭經》的誦讀聲。 或許這就是內心無所依從的根源。
信仰,力量。
還需慢慢找尋


在經過20多分鐘各種調頭、繞轉盤、再調頭的折騰後,我們擠進了一片被三輪車、摩托車圍得水泄不通的停車場。
記住,如果不喜歡熱鬧,最好不要周末去。
巴基斯坦 的摩托車大軍如 成都 早年的三輪車大軍,當年的自行車大軍,稍後一點的電瓶車大軍一樣一樣的。
拉合爾 的交通相比 伊斯蘭堡 那簡直就是17樓跟5樓的差距。汽車、摩托車、三輪車、自行車、馬車、驢車他們都各自為王霸占本身就不寬敞的馬路。
還聽說這裡出現交通事故之後,沒有報保險叫警察這回事(重大事故還是得要警察哈),各自下車,互相瞪一眼,有時這個環節都省去了,再各自觀察車況,嘟囔嘟囔,各自開各自車門,各自走各自車道,各自找各自修理廠。。。對的,不用懷疑,不管是誰追誰的尾,誰搶誰的道,撞了嘛就自認倒霉開車走人各自修,不用陪!!!
是的,不用懷疑,在未來的10年20年裡會有眾多的 中國 保險公司來到 巴基斯坦 。

可恥的我怕自己的鞋被人順腳穿走,居然把一對臭鞋扔進了自己的斜跨包里。
出來後方纔發現,這裡是有專門寄存的地方。進大門的右手邊上。
所以啦,不用憐惜你的鞋啦,下次去記得寄鞋哦。
(難怪,跟他們合影的間隙我指了下同伴手拎的鞋,巴兄們都笑翻了船)


此茬又讓我想起了三毛這個小女人。
她有一條大大的,隨風飄逸的,長長的白裙,那是她自己的設計。
那天,她雙手抱肩,髮絲飄散,赤腳。
能在沙漠里生存得活色生香,依然保持那份天真甚至有時稍顯獃弱的本真,嬌滴滴的盛開,需要怎樣的性情與芬芳才能與那片荒涼如此融合。
她,潔白又醇香。



寺前是寬闊的草坪,右側為 大理 石結構的 巴基斯坦 著名詩人和思想家伊克巴爾的陵墓。寺院位於高陡地勢,外觀宏偉壯麗,整個建築由門樓、廣場、禮拜殿3部分組成。門樓高大,圍牆由紅砂岩砌成。
進入寺院內,為一南北長160米、東西寬159米的方形 大理 石廣場,可供5萬人同時作禮拜。廣場正中有一見方的水池,供穆斯林做凈禮用。




這個世界上怕是唯有 巴基斯坦 人民如此愛著爭著與chinese 合影吧。
“想要感受明星待遇,請來 巴基斯坦 ”
這是我想好的以後有一天作為 巴基斯坦 旅游專線的廣告詞。



在他們的守護下,這個崇拜星月的國家,會皎潔、明亮。
伴著古蘭經的誦讀聲,在人群里穿梭、停留、再穿梭著回到了車裡。
這裡是 巴德夏希清真寺 。
等你來。 凌晨5點的分界線一頓火鍋、一份炸雞、一盒冰淇淋。這是我熬到凌晨五點的前奏。
好輕鬆的賺了3個小時。
晚安,早安! 停留之後再出發

但我依然不會放棄。隔日一定前往。
關於 拉合爾 暫且告一段落。
接下來插播 伊斯蘭堡 阿富汗 貧民窟的故事。 伊斯蘭堡有你的故事嗎?伊斯蘭堡 , 巴基斯坦 的首都。
依山傍水,風光旖旎。一年四季馬路兩旁綠樹流翠,繁花似錦。整個城市掩映在綠樹叢中,已成為一座世界著名的花園城市。
伊斯蘭堡 市區嚴格按照規劃建設起來,總統府、議會大廈等大片白色建築群的行政區,住宅小區,公共事業區、高等院校區等,整齊劃一。
很多到 巴基斯坦 中國 人的首站。
這裡的旅游資源頗為豐富。
較為著名的景點有費薩爾清真寺、 巴基斯坦 紀念碑、半山公園、馬格拉山國家公園、拉瓦爾湖、塞伊德布爾村等等。
而我的第一篇是關於生在 伊斯蘭堡 城外的一處 阿富汗 難民營。
(難民營所有的照片都是2011年所拍) 那是一個冬天,我戴著剛買的“特供” 中國 人的貂皮帽,身披貂皮披肩,穿著華麗的沙麗,腳踏溫暖時髦的“UGG”棉鞋,準備去拍異域風情的“婚紗照”,然後在朋友的建議下跟著一行人屁顛顛的闖到了“麥德龍”超市後面的一大片 阿富汗 難民營。
毫無準備,只是被告知買了很多糖果和文具。
會是一個怎樣的場景? 那明媚的一面之緣

如今這裡大部分的青壯年都已經外出務工,只剩下小孩子留守。
那是一片低矮的參差的黃色土坯房群,一個連著一個。像是突然冒出來的獨立小村莊,在伊斯蘭的城市邊緣,顯得突兀。沒有村口,沒有柵欄,我們如闖入者般突然降臨,走在垃圾堆邊踩在臭水溝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