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首+寶藏】華麗變身~威尼斯狂歡節與文藝翡冷翠之雙城記(3萬字完全攻略,附退稅攻略)
↑Ca' Macana 店鋪門口有兩個模特,不註意的話,還以為是街頭的行為藝術。剛路過店口的時候,我還被這兩個模特嚇一跳呢。 我右邊的這個鳥嘴面具,穿黑袍的形象,在 威尼斯狂歡節 上到處可見。我記得看過一篇介紹,這個看似怪異的形象,其實大有來頭。中世紀黑死病盛行,那時候的醫生,為了避免傳染,想出了一個辦法,頭戴黑帽,戴上巨鳥嘴般的面具,手著白手套,身穿泡過蠟的亞麻或帆布衫,持一木棍,用來掀開黑死病患的被單或衣物,他們深深地相信這樣的裝備可以保護自己免於黑死病的感染。他們被稱為鳥嘴醫生(Doctor Schnabel)。鳥嘴面具常為銀制,中空部位塞入藥草用以過濾空氣。久而久之,銀制長鳥嘴面具就變成醫師的象徵。所以現在,在狂歡節配戴鳥嘴面具,頭帶圓盤帽、黑色全罩鬥蓬、蕾絲頸圍、白手套、手持短木棒,已成為一種傳統裝扮。 ↑Ca' Macana 隨性走走,路過了一個達 芬奇 的展覽。 ↑威尼斯 又經過一家手工面具的作坊, 學院橋 地區一帶有很多這樣的作坊和店鋪,可以製作面具,租賃禮服。這家店鋪就是打著狂歡節最好面具的旗號。我們經過的時候,店鋪還沒有開門。 Dorsoduro 2766/b
30113 venezia, Italy
www.casindeinobili.com ↑威尼斯 ↑卡瓦利-弗蘭切蒂宮 一個人的狂歡終於不再孤單,跨過 學院橋 ,終於一個人的狂歡,變成了三個人的狂歡。迎面緩緩走來了一對貴氣十足的夫妻。女子戴著貂毛的坎肩,既保暖又時尚。男士戴著假髮,手持拐棍,堅持著 歐洲 古老的拐杖文化和假髮文化。兩人緩緩走過廣場,仿佛在巡視領地一般優雅從容。 ↑威尼斯狂歡節 ↑威尼斯 好不容易走到了自家酒店門口,在酒店休息了一下,就出發去聖馬可廣場逛逛。果然,在別的地方可能你遇不到跟你同樣穿著打扮的人,可是在聖馬可廣場,你能遇到很多同類。 ↑聖馬可廣場 居然還遇上了 埃及 人。穿的可比我少多了,不過似乎緊身衣比較保暖。 ↑聖馬可廣場 男士的打扮基本算是比較類似, 維多利亞 式襯衫、馬夾、外套、長襪、高跟鞋、拐棍、帽子,缺一不可,這些都是代表著貴族紳士的身份。 ↑聖馬可廣場 狂歡節的最基礎打扮,如果你不想穿很厚重的禮服,可以買一件披風,素衣裹身。然後再買一個醫生的面具,就能體面出行狂歡節了,而且費用也不大,幾十歐就能搞定。 ↑聖馬可廣場 寒冷的冬日,見到了一抹艷麗的藍色。這對夫婦的衣服之華麗精緻,就像量身定做一樣。天鵝絨的錦緞面料, 光澤 度很好,袖口的蕾絲刺繡十分精緻。要知道,在 威尼斯 ,每年定做一套禮服參加威尼斯狂歡季的,必定是當地的大戶人家,只有這些隱世的貴族,保留著傳統,捨得花錢在一套價格不菲的禮服上。 ↑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 總督府的長廊內,避開聖馬可廣場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聖馬可廣場,無論是淡季或是旺季,都像磁石一般,吸引著 威尼斯 的游人,這裡是游人集散中心。每天傍晚,都有游輪經過聖馬可廣場的港口。 ↑聖馬可廣場 這位美女,撐著一把蕾絲製成的傘,手執玫瑰,正應了那句“聞香識女人”。趕緊上前與之合影一張。身著的淺金色禮服,在夕陽的照耀下,優雅無比。 ↑聖馬可廣場 這是組團來參加 威尼斯狂歡節 的節奏。 ↑威尼斯狂歡節 逛累了,在百年老咖啡館,Cafe Florian門口坐坐。 ↑弗洛里安咖啡館 ↑弗洛里安咖啡館 既然都坐下了,當然不能錯過Florian的招牌咖啡,要知道 意大利 咖啡可是享有世界美譽的。外加一個蘋果pie,很好吃。我沒有點招牌的提拉米蘇,我怕太甜了。 ↑弗洛里安咖啡館 身後搖曳的貢多拉,夕陽照耀下的聖馬可廣場,在狂歡節的氣氛下,妖嬈多姿。 ↑威尼斯狂歡節 ↑聖馬可廣場 嘆息橋 上游人如梭,趕緊拍一張留念走人。嘆息橋,一頭是法院,一頭是監獄。重犯通過嘆息橋的時候,通常都是行刑的前一刻,古往今來,無數重犯,在這座橋上發出了一聲嘆息,是嘆息生命如此短暫,還是在嘆息過往種種罪孽呢?站在這座橋上,只是為了直面將來的人生。微笑,是對人生的態度。 ↑嘆息橋 節日連小朋友都出來慶祝了,你看這不,抓住一個三心二意的小娃兒。 ↑威尼斯狂歡節 ↑嘆息橋 冬日的 威尼斯 ,入夜很早,抵不住寒冷,回酒店換衣服準備去看開幕式了。路過cafe florian,昏黃的燈光乍泄,卻發現裡面儼然已提前上演了一場貴族派對。 ↑弗洛里安咖啡館 ↑弗洛里安咖啡館 聖馬可廣場周圍的小店鋪,各有各的精緻,玻璃製品作為 威尼斯 的標誌,魅力非凡。 ↑聖馬可廣場 等我們磨磨蹭蹭走到st lucia火車站的 大運河 時,已經7點多了,第一場的開幕式已經結束了。毫不知情的我們,以為開幕式還沒有開始。看著河岸兩旁,擁擠的水泄不通的人們,我們又足足等了半個小時,黑漆漆的河道上絲毫沒有動靜,我們就撤退了。熟不知,第二場8點開始,就這樣完美的躲避了。第二天查詢官網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運河上如此熱鬧。以下是借用了官網的照片。各種造型的船隻,穿插著燈光秀,熱鬧非凡。 具體位置如下,每年的慶典都從這條河開始。今年的主題:The charm of rediscovered Arts. An exciting encounter with the venetian traditions 這已經是一種傳統,由於戴著全臉的面具,你看不到他們的表情,也無法說話,靜默似乎是一種習慣。他們會把自己的email寫在道具上,或者給你一張紙條,如果你是攝影師並拍攝了他們的照片,他們會請你給他們寄一張照片。這是對人家的一種禮貌,請你拍照片的同時,請不要忘記分享給模特本人。 ↑威尼斯狂歡節 ↑威尼斯狂歡節 ↑威尼斯狂歡節 從開幕式掃興而歸,對於晚飯自然就興趣缺缺,隨便選了一家。這家1962年開到現在的小酒館, Da Sandro ,地址:S. Polo, Campiello dei Meloni, 1473, 30125, Venice, Italy。我在網上看很多人推薦,就來嘗試。信價比不錯,面做的有點乾。
30113 venezia, Italy
www.casindeinobili.com ↑威尼斯 ↑卡瓦利-弗蘭切蒂宮 一個人的狂歡終於不再孤單,跨過 學院橋 ,終於一個人的狂歡,變成了三個人的狂歡。迎面緩緩走來了一對貴氣十足的夫妻。女子戴著貂毛的坎肩,既保暖又時尚。男士戴著假髮,手持拐棍,堅持著 歐洲 古老的拐杖文化和假髮文化。兩人緩緩走過廣場,仿佛在巡視領地一般優雅從容。 ↑威尼斯狂歡節 ↑威尼斯 好不容易走到了自家酒店門口,在酒店休息了一下,就出發去聖馬可廣場逛逛。果然,在別的地方可能你遇不到跟你同樣穿著打扮的人,可是在聖馬可廣場,你能遇到很多同類。 ↑聖馬可廣場 居然還遇上了 埃及 人。穿的可比我少多了,不過似乎緊身衣比較保暖。 ↑聖馬可廣場 男士的打扮基本算是比較類似, 維多利亞 式襯衫、馬夾、外套、長襪、高跟鞋、拐棍、帽子,缺一不可,這些都是代表著貴族紳士的身份。 ↑聖馬可廣場 狂歡節的最基礎打扮,如果你不想穿很厚重的禮服,可以買一件披風,素衣裹身。然後再買一個醫生的面具,就能體面出行狂歡節了,而且費用也不大,幾十歐就能搞定。 ↑聖馬可廣場 寒冷的冬日,見到了一抹艷麗的藍色。這對夫婦的衣服之華麗精緻,就像量身定做一樣。天鵝絨的錦緞面料, 光澤 度很好,袖口的蕾絲刺繡十分精緻。要知道,在 威尼斯 ,每年定做一套禮服參加威尼斯狂歡季的,必定是當地的大戶人家,只有這些隱世的貴族,保留著傳統,捨得花錢在一套價格不菲的禮服上。 ↑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 總督府的長廊內,避開聖馬可廣場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聖馬可廣場,無論是淡季或是旺季,都像磁石一般,吸引著 威尼斯 的游人,這裡是游人集散中心。每天傍晚,都有游輪經過聖馬可廣場的港口。 ↑聖馬可廣場 這位美女,撐著一把蕾絲製成的傘,手執玫瑰,正應了那句“聞香識女人”。趕緊上前與之合影一張。身著的淺金色禮服,在夕陽的照耀下,優雅無比。 ↑聖馬可廣場 這是組團來參加 威尼斯狂歡節 的節奏。 ↑威尼斯狂歡節 逛累了,在百年老咖啡館,Cafe Florian門口坐坐。 ↑弗洛里安咖啡館 ↑弗洛里安咖啡館 既然都坐下了,當然不能錯過Florian的招牌咖啡,要知道 意大利 咖啡可是享有世界美譽的。外加一個蘋果pie,很好吃。我沒有點招牌的提拉米蘇,我怕太甜了。 ↑弗洛里安咖啡館 身後搖曳的貢多拉,夕陽照耀下的聖馬可廣場,在狂歡節的氣氛下,妖嬈多姿。 ↑威尼斯狂歡節 ↑聖馬可廣場 嘆息橋 上游人如梭,趕緊拍一張留念走人。嘆息橋,一頭是法院,一頭是監獄。重犯通過嘆息橋的時候,通常都是行刑的前一刻,古往今來,無數重犯,在這座橋上發出了一聲嘆息,是嘆息生命如此短暫,還是在嘆息過往種種罪孽呢?站在這座橋上,只是為了直面將來的人生。微笑,是對人生的態度。 ↑嘆息橋 節日連小朋友都出來慶祝了,你看這不,抓住一個三心二意的小娃兒。 ↑威尼斯狂歡節 ↑嘆息橋 冬日的 威尼斯 ,入夜很早,抵不住寒冷,回酒店換衣服準備去看開幕式了。路過cafe florian,昏黃的燈光乍泄,卻發現裡面儼然已提前上演了一場貴族派對。 ↑弗洛里安咖啡館 ↑弗洛里安咖啡館 聖馬可廣場周圍的小店鋪,各有各的精緻,玻璃製品作為 威尼斯 的標誌,魅力非凡。 ↑聖馬可廣場 等我們磨磨蹭蹭走到st lucia火車站的 大運河 時,已經7點多了,第一場的開幕式已經結束了。毫不知情的我們,以為開幕式還沒有開始。看著河岸兩旁,擁擠的水泄不通的人們,我們又足足等了半個小時,黑漆漆的河道上絲毫沒有動靜,我們就撤退了。熟不知,第二場8點開始,就這樣完美的躲避了。第二天查詢官網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運河上如此熱鬧。以下是借用了官網的照片。各種造型的船隻,穿插著燈光秀,熱鬧非凡。 具體位置如下,每年的慶典都從這條河開始。今年的主題:The charm of rediscovered Arts. An exciting encounter with the venetian traditions 這已經是一種傳統,由於戴著全臉的面具,你看不到他們的表情,也無法說話,靜默似乎是一種習慣。他們會把自己的email寫在道具上,或者給你一張紙條,如果你是攝影師並拍攝了他們的照片,他們會請你給他們寄一張照片。這是對人家的一種禮貌,請你拍照片的同時,請不要忘記分享給模特本人。 ↑威尼斯狂歡節 ↑威尼斯狂歡節 ↑威尼斯狂歡節 從開幕式掃興而歸,對於晚飯自然就興趣缺缺,隨便選了一家。這家1962年開到現在的小酒館, Da Sandro ,地址:S. Polo, Campiello dei Meloni, 1473, 30125, Venice, Italy。我在網上看很多人推薦,就來嘗試。信價比不錯,面做的有點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