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印度之北,文化沉浸下的美麗建築,這並不是一個假的印度




你只能在外廊處用各種憋屈的自拍來記錄,但依舊,拍不下它的美
經常看一些介紹,都會說到莫卧兒建築風格
它源於莫卧兒帝國
長年 中國 歷史都沒有讀透的我,對外國曆史,更是啃得潰瘍叢生
反正,它就是厚重的伊斯蘭風情
在裝飾壁畫上造詣非凡,在對稱結構上重度強迫
又柔和了華麗浮誇的 印度 元素
於是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 印度 建築的樣子
如果非要比較
那可能就是如同 日本 對 中國 元素的融合保留
形成了獨立的一派混搭風情











我們可以走近它、感受它,與一磚一瓦共同呼吸
這是 印度 很多古堡最迷人的煙火氣
那麼遠,那麼近
下午找了一個 印度 小年輕愛打卡的地方
Patrika Gate
這裡沒多少游客知道,據說是為 齋普爾 修建的第九扇城門
標準網紅建造,建築風格沒有歷史的厚重,但是讓我看到了 印度 很摩登的時尚感






這片大地,是不像 印度 的 印度 ,但也是我們預料中的 印度
總是有些建築之美值得去發現,哪怕它立於一些髒亂和不堪之中
但那終究是我們接著探索下去的瑰寶
在呵護和關註中,得到延續和發揚
把這條路打通,我們才可以方得始終
無論是迷失,還是熱愛
你只有用行動式的體驗,才能真正的感知和獲得
正所謂知行合一
正所謂踐行漸遠
阿格拉,有多少輝煌就有多少絕望終於進到了 印度 的北部,頭一日定好了一個OLA司機,大概嫌車費太便宜了,一大早就把我們水了
印度 人的不靠譜,還是在這種旅游城市應驗了
火車上一路睡到中午, 阿格拉 的歡迎儀式有些感傷
火車進站前十分鐘,速度很慢
路過一段居民區,破破舊舊的磚房裡不知道住了多少人
一牆之隔外,就是成堆的垃圾場


我們只是很沉重地度過了進站前的十分鐘
又看見小孩兒在垃圾中跳蹦床
還有一些房屋沒有那一牆之隔,如同垃圾堆在了大門口
更慘的,是一家人沒有磚房,大概十個人擠在了一個用蚊帳搭起來的帳篷里
當地人早就無動於衷了,只有我拿著手機一陣狂拍
如果非要比較, 中國 真的是天堂
如果不是因為泰姬陵,絕不會有人想來 阿格拉
不知道多少人還記得初中的歷史題
最愛考的一個心機考點就是:泰姬陵在哪個國家?
因為有個泰字,很多人會慣性思維答錯,以為泰姬陵在 泰國 ,包括現在很多成年人都很模糊泰姬陵的歸屬
但是真正冷門的,是泰姬陵在 印度 的城市
不來這裡的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知道 阿格拉 這個名稱

這個不大的城市,因為曾經古都的歷史,而擁有三處世界遺產,每一個都是建築史上的登峰造極
泰姬陵被認為是莫卧兒建築中最高的傑作和精華
不管外國人和本地人,每天都有數不清的人涌入其中
周五,泰姬陵只為穆斯林開放,於是我們繞到泰姬陵背後,一個叫月光花園的地方
這裡本來是個廢棄的當地人散步小公園,但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能清晰看到泰姬陵外觀全貌,現在要對外國人收費200盧比
日落時分,這裡的光線最好,我們四點半守到了六點半
泰姬陵前面有一條河,之前還有不少民間做生意的泛舟游覽泰姬陵,現在好像已經被政府取締了
所有人都在大力的保護這個世界奇跡,但是它的周圍依舊垃圾叢生
阿格拉 ,可能只有景區領地才是乾凈整潔的地方
整個外部,一副滿目瘡痍千瘡百孔的樣子
我看到了在路邊拉屎的小孩兒,住路邊牆角下的一家人,還有在大馬路上奔跑的馬車
擱淺的河灘,水位很低,所有的垃圾都浮現了出來,但依舊有人在河裡洗衣或者游泳嬉戲
這是一個曾經輝煌,而現在絕望的城市
空氣渾濁,天色暗淡,再也沒有看到一處令人愉悅的街邊小屋
只覺得一切都是尊嚴不高的活著
話題太沉重,但這裡依舊不會從大家的清單中消除,因為泰姬陵
我之前研究泰姬陵的時候,就發現很多人不知道怎麼拍人和這個建築
當地人最喜歡的方式,就是用手拎起建築尖尖,或者用各種視覺差形成手與建築的關係
但攝影師這樣拍照,是會掉粉的,我們在幾個小時的時間里,從左到右,從坐到站,實驗了月光花園拍泰姬陵和人的不同效果,拿出來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