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之路·徒步去世界盡頭 第一章 另一種人生
從社交媒體上銷聲匿跡很久了,有人猜我是隱居了,其實這一年多我一直在忙碌著,接下來想做的事就是2017年4月3日和1名 挪威 嚮導從北緯88°左右位置出發,無中途補給、不依賴任何飛機、船舶、狗拉雪橇等輔助手段,採用越野滑雪方式徒步穿越北緯最後2度,抵達位於北緯90°的 北極 點,全程預計耗時約20天,希望能成為首位不間斷徒步北緯2度抵達 北極 點的 中國 人。
為了這個願望,我花了近一年半的準備時間,從僅僅一個念頭到付諸實現經歷頗為曲折,我將整個過程記錄下來,或許有其他嚮往 北極 的人卻不知如何著手,看看這篇文章就明白了。這篇文章可以視為我的一段人生日記,或是紀實報告、游記攻略、戶外經驗之談,混合了地理、歷史、人文、科普等方面的趣聞,因為時間跨度長、內容跨度大,我會採用連載的方式持續更新。汽車之家也雇佣了極限運動攝製組,跟蹤紀錄了部分訓練過程,未來在遠征過程中我也會嘗試拍攝視頻素材,攝製組會藉此製作一部系列紀錄片,方便更喜歡觀看視頻的朋友。
“ 北極 ”這個詞現在出現頻率頗高, 比如 常見到XX活動在 北極 舉辦,點擊一看活動地點在距離 北極 圈僅有幾十公里的地方;又或者是乘XX郵輪游覽 北極 ,看了詳情是沿 挪威 西 北海 岸航行一圈。所以關於 北極 ,首先有三個不同的定義要普及下:The Arctic Circle 北極 圈(或稱Arctic Area 北極 地區)、North Magnetic Pole北磁極點和The North Pole 北極 點(或稱The Geographic North Pole地理 北極 )。
北極 圈(或稱 北極 地區)就是最廣義的 北極 , 北極 圈是指北寒帶與北溫帶的界線,位於北緯66°34',1緯度大約長111公里,所以 北極 圈的邊界距離 北極 點足有2600公里,包括北冰洋絕大部分水域和島嶼、 亞洲 、 歐洲 、 北美 洲北部沿岸都位於 北極 圈內。 北極 圈內總面積約為2100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約800萬平方公里。 芬蘭 、 瑞典 、 挪威 、 俄羅斯 、 美國 、 加拿大 、 丹麥 、 冰島 八國都有國土位於 北極 圈內,借助各種交通工具可輕易到訪這些 北極 圈內地區。 北磁極就是地磁的 北極 ,我們所熟知的指南針指向就是北磁極。北磁極的位置並不是位於地球的最北端,且不是恆定不動的,其一直處於移動當中。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北磁極位置約為北緯76°和西經100°,即離 北極 點約1600公里的 加拿大 北部Parry Islands帕里群島(現在叫Queen Elizabeth Islands伊麗莎白女王群島)中的Bathurst Island 巴瑟斯特 島附近。但每天以20公里速度移動,且移動速度越來越快,到了2016年已經移動到了北緯86°西經166°的位置。 2007年 英國 著名汽車娛樂節目Top Gear曾做過一期 北極 特輯,三個主持人曾經駕駛經過 冰島 Arctic tracks特殊改裝的豐田Hilux Arctic Trucks AT38 皮卡 和狗拉雪橇從 加拿大 北極 圈內的Resolute雷索魯特(北緯74° 44’ ,西經94°54’)出發, 成功 抵達北磁極點(當時位於北緯78°35′西經104°11′),國內一些車迷錯以為他們抵達的是 北極 點,實際上Top Gear主持人們當時抵達的地方在 北極 點以南約1,300公里。 北極 點(或稱地理 北極 ) 就是地球最北端的那個點,也就是我徒步遠征計劃要抵達的終點。 北極 點位於北緯90°,站在這裡,你朝任何方向看都可以稱之為朝南看。科考隊或游客乘坐 俄羅斯 的50 Years of Victory五十年勝利號核動力破冰船、極地科考船+直升機等交通工具在夏季直接抵達 北極 點旅行已是較常見的事,甚至有報道稱近些年每年到訪 北極 點的數百人中有近半是 中國 人,但通過徒步1緯度抵達 北極 點的 中國 人依然很少,大約僅有數十人;其中不依賴雪橇犬拖帶裝備和給養,完全靠自己拖帶裝備徒步最後1緯度抵達 北極 點的 中國 人更是鳳毛麟角。 1995年4月 中國 科協和中科院組織了 中國 首次 北極 點科學考察隊,25名隊員來自於全國7大部委18個單位,4月22日由位夢華(地球物理與極地考察專員)、李栓科(環境地理極地考察專家)、趙進平(物理海洋學專家)、劉少創(大地測量和遙感專家)、畢福劍(央視記者、導演與攝像)、張軍(央視記者及攝像)7名 中國 隊員和7名 美國 嚮導組成的極地探險隊帶領20條愛斯基摩雪橇犬由北緯88度出發,5月6日抵達 北極 點附近,由於 美國 人兩台GPS導航儀均已凍壞,劉少創使用自己的GPS尋找到北緯90度 北極 點,成為徒步抵達 北極 點的第一位 中國 人。 2002年劉少創單人從北緯82°的 俄羅斯 共青團島出發遠征 北極 點,在徒步直線距離160公里後,因裝備問題以及中途快速逆向移動的浮冰影響,劉少創返回 俄羅斯 大本營,之後搭乘飛機飛抵距離 北極 點160公里位置繼續徒步,最終於4月26日抵達 北極 點,兩段直線總距離達到320公里,這是目前 中國 人遠征 北極 點最長的距離。除了一些科考原因的徒步探險外,也有一些 中國 企業家陸續完成了徒步北緯最後1度抵達 北極 點, 比如 萬科的王石、中坤的黃怒波、探路者的王靜、 雲南 企業家金飛豹等,不少人是為了完成7+2的極限目標,即登頂7大洲的最高峰和徒步南 北極 。 時間回到2015年9月下旬,我在 南京 體驗了某款尚未上市的新車,將其開回 上海 交還給廠家,夜晚俯視著街上川流不息的車龍,想想互相傾軋、暗藏心機的人類社會,突然感覺有些意興闌珊,已年過四十,也許該去做些改變,是時候做些自己曾嚮往卻一直沒有實現的事。於是下定決心,梳理了下自己的思路,寫了篇“謝幕”發在微博,公告做完已承諾的幾次新車體驗後,就不再接受豪華品牌車廠新的邀請了。 10月下旬去 上海 開會後獨自乘船夜游 浦江 ,望著沖刷著船體的滔滔江水,突然覺得自己的前半生一直很平淡,這輩子總該做一件瘋狂的事。腦海中回憶起2014年看過的人民網一篇報道,65歲的 中國 科學探險協會會員、地質學家費宣應邀參加了9人的 北極 國際探險隊,從北緯89度出發,經過16天的徒步跋涉抵達 北極 點,成為抵達 北極 點年齡最大的 中國 人。報道里提到以前有記錄以純徒步方式到達 北極 點的 中國 人僅有8名,也許我應該去最人跡罕至的 北極 看看,但我從未參加過任何稍有難度的戶外運動,登過最高的山不過是 北京 的靈山,也完全不認識這個圈子的人,實在不知該聯繫誰。 想了半天覺得 北歐 很多領土都位於 北極 圈內,也許那邊有較多信息,於是通過微信聯繫了遠在 瑞典 的老友趙自儉先生。趙先生對於我的 北極 遠征計劃至關重要,可以說沒有他,我根本沒有絲毫實現夢想的機會。旅居 瑞典 多年的趙先生在 北歐 具有很廣的人脈。雖然一直有對戶外活動的憧憬,但零戶外經驗的我對極地探險一無所知,開始並沒有概念要走多遠,也沒有想過僅和嚮導2個人出征,所以開始拜托趙先生只是想尋找參與 北極 點探險隊的機會,他並不直接認識這方面的專業人士,但他答應儘力去幫我打聽。 11月初,趙先生回覆說通過朋友聯繫上了 瑞典 著名探險家J先生(出於隱私原因略去名字),他答應月中在 斯德哥爾摩 和趙先生見面,以便瞭解我的具體情況。J強調徒步 北極 是有風險的探險活動,不僅要有體力、耐力和毅力的考驗,事先還要有充分的專業準備和培訓,以應對突發天氣和情況,他暫時不能確認我是否能加入2016年4月出發的團隊,因為每年出發的探險團隊至少要準備和培訓一年,如果我要半路加入,必須得到每名隊員的同意。他可為我單獨制 定遠 徵計劃,但同樣需要先瞭解彼此,所以一切要等到趙先生和他見面以後才能定下來。 J是當代最著名的探險家之一,他曾完成過近30次遠征探險,足跡遍及一百多個國家, 比如 他曾獨自一人完成過名為Pole 2 Pole(極至極)的“氣候中和”探險活動。2011年4月4日他從 北極 點出發,沿 北極 冰蓋採用越野滑雪方式徒步,橫穿格陵蘭後抵達斯瓦爾巴德群島,然後 自駕 帆船沿北冰洋抵達 加拿大 ,隨後騎自行車縱貫整個美洲大陸後,再次駕帆船駛抵 南極洲 ,然後採用翼傘和滑雪結合方式最終抵達南極點,整個探險花費了525天,全程超過3萬公里,一向關註氣候變化的J在這次令人難以置信的遠征中借助了水力、風力、太陽能等天然能源及自身體力前進。
因為J近年來更多精力放在慈善、環保、演講、反象牙買賣等事情上,也曾帶著X國王子和X國總理探險旅行,約他較不容易,但是見面前還是發了附帶2016年徒步 北極 的PDF介紹的郵件給趙先生,建議我這種情況2+1或2+2最好,即2名有經驗的嚮導+1名隊員或2名嚮導+2名隊員,人再多就會分心,而分心會增加風險,他在2016年4月出發的團隊已經是2+3了,所以希望我是單獨成團或是否可以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同行。 2015年11月21日趙先生回覆說見到J了,他約在了二十年前J決定划船去 非洲 的 斯德哥爾摩 Grand Hotel。J計劃我和一位 瑞典 富豪F先生兩人作為隊員,他和曾48次穿越 北極 的助手D先生(第一個滑雪抵達南極點的的 美國 人)兩人作為嚮導,他強調無論是我自己或是同F兩個人,他和D是不可分的。這樣將會以2+2模式在2016年4月出發,F計劃是走北緯最後1度。時間已經很緊張了,通常探險隊都會至少提前大半年到一年進行各項準備和訓練,所以我希望他能儘早把裝備清單發過來以便我開始採購。J還托趙先生轉寄我一本他簽名的Pole2Pole《極至極》精美畫冊,裡面有很多珍貴的資料。
為了這個願望,我花了近一年半的準備時間,從僅僅一個念頭到付諸實現經歷頗為曲折,我將整個過程記錄下來,或許有其他嚮往 北極 的人卻不知如何著手,看看這篇文章就明白了。這篇文章可以視為我的一段人生日記,或是紀實報告、游記攻略、戶外經驗之談,混合了地理、歷史、人文、科普等方面的趣聞,因為時間跨度長、內容跨度大,我會採用連載的方式持續更新。汽車之家也雇佣了極限運動攝製組,跟蹤紀錄了部分訓練過程,未來在遠征過程中我也會嘗試拍攝視頻素材,攝製組會藉此製作一部系列紀錄片,方便更喜歡觀看視頻的朋友。
“ 北極 ”這個詞現在出現頻率頗高, 比如 常見到XX活動在 北極 舉辦,點擊一看活動地點在距離 北極 圈僅有幾十公里的地方;又或者是乘XX郵輪游覽 北極 ,看了詳情是沿 挪威 西 北海 岸航行一圈。所以關於 北極 ,首先有三個不同的定義要普及下:The Arctic Circle 北極 圈(或稱Arctic Area 北極 地區)、North Magnetic Pole北磁極點和The North Pole 北極 點(或稱The Geographic North Pole地理 北極 )。
北極 圈(或稱 北極 地區)就是最廣義的 北極 , 北極 圈是指北寒帶與北溫帶的界線,位於北緯66°34',1緯度大約長111公里,所以 北極 圈的邊界距離 北極 點足有2600公里,包括北冰洋絕大部分水域和島嶼、 亞洲 、 歐洲 、 北美 洲北部沿岸都位於 北極 圈內。 北極 圈內總面積約為2100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約800萬平方公里。 芬蘭 、 瑞典 、 挪威 、 俄羅斯 、 美國 、 加拿大 、 丹麥 、 冰島 八國都有國土位於 北極 圈內,借助各種交通工具可輕易到訪這些 北極 圈內地區。 北磁極就是地磁的 北極 ,我們所熟知的指南針指向就是北磁極。北磁極的位置並不是位於地球的最北端,且不是恆定不動的,其一直處於移動當中。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北磁極位置約為北緯76°和西經100°,即離 北極 點約1600公里的 加拿大 北部Parry Islands帕里群島(現在叫Queen Elizabeth Islands伊麗莎白女王群島)中的Bathurst Island 巴瑟斯特 島附近。但每天以20公里速度移動,且移動速度越來越快,到了2016年已經移動到了北緯86°西經166°的位置。 2007年 英國 著名汽車娛樂節目Top Gear曾做過一期 北極 特輯,三個主持人曾經駕駛經過 冰島 Arctic tracks特殊改裝的豐田Hilux Arctic Trucks AT38 皮卡 和狗拉雪橇從 加拿大 北極 圈內的Resolute雷索魯特(北緯74° 44’ ,西經94°54’)出發, 成功 抵達北磁極點(當時位於北緯78°35′西經104°11′),國內一些車迷錯以為他們抵達的是 北極 點,實際上Top Gear主持人們當時抵達的地方在 北極 點以南約1,300公里。 北極 點(或稱地理 北極 ) 就是地球最北端的那個點,也就是我徒步遠征計劃要抵達的終點。 北極 點位於北緯90°,站在這裡,你朝任何方向看都可以稱之為朝南看。科考隊或游客乘坐 俄羅斯 的50 Years of Victory五十年勝利號核動力破冰船、極地科考船+直升機等交通工具在夏季直接抵達 北極 點旅行已是較常見的事,甚至有報道稱近些年每年到訪 北極 點的數百人中有近半是 中國 人,但通過徒步1緯度抵達 北極 點的 中國 人依然很少,大約僅有數十人;其中不依賴雪橇犬拖帶裝備和給養,完全靠自己拖帶裝備徒步最後1緯度抵達 北極 點的 中國 人更是鳳毛麟角。 1995年4月 中國 科協和中科院組織了 中國 首次 北極 點科學考察隊,25名隊員來自於全國7大部委18個單位,4月22日由位夢華(地球物理與極地考察專員)、李栓科(環境地理極地考察專家)、趙進平(物理海洋學專家)、劉少創(大地測量和遙感專家)、畢福劍(央視記者、導演與攝像)、張軍(央視記者及攝像)7名 中國 隊員和7名 美國 嚮導組成的極地探險隊帶領20條愛斯基摩雪橇犬由北緯88度出發,5月6日抵達 北極 點附近,由於 美國 人兩台GPS導航儀均已凍壞,劉少創使用自己的GPS尋找到北緯90度 北極 點,成為徒步抵達 北極 點的第一位 中國 人。 2002年劉少創單人從北緯82°的 俄羅斯 共青團島出發遠征 北極 點,在徒步直線距離160公里後,因裝備問題以及中途快速逆向移動的浮冰影響,劉少創返回 俄羅斯 大本營,之後搭乘飛機飛抵距離 北極 點160公里位置繼續徒步,最終於4月26日抵達 北極 點,兩段直線總距離達到320公里,這是目前 中國 人遠征 北極 點最長的距離。除了一些科考原因的徒步探險外,也有一些 中國 企業家陸續完成了徒步北緯最後1度抵達 北極 點, 比如 萬科的王石、中坤的黃怒波、探路者的王靜、 雲南 企業家金飛豹等,不少人是為了完成7+2的極限目標,即登頂7大洲的最高峰和徒步南 北極 。 時間回到2015年9月下旬,我在 南京 體驗了某款尚未上市的新車,將其開回 上海 交還給廠家,夜晚俯視著街上川流不息的車龍,想想互相傾軋、暗藏心機的人類社會,突然感覺有些意興闌珊,已年過四十,也許該去做些改變,是時候做些自己曾嚮往卻一直沒有實現的事。於是下定決心,梳理了下自己的思路,寫了篇“謝幕”發在微博,公告做完已承諾的幾次新車體驗後,就不再接受豪華品牌車廠新的邀請了。 10月下旬去 上海 開會後獨自乘船夜游 浦江 ,望著沖刷著船體的滔滔江水,突然覺得自己的前半生一直很平淡,這輩子總該做一件瘋狂的事。腦海中回憶起2014年看過的人民網一篇報道,65歲的 中國 科學探險協會會員、地質學家費宣應邀參加了9人的 北極 國際探險隊,從北緯89度出發,經過16天的徒步跋涉抵達 北極 點,成為抵達 北極 點年齡最大的 中國 人。報道里提到以前有記錄以純徒步方式到達 北極 點的 中國 人僅有8名,也許我應該去最人跡罕至的 北極 看看,但我從未參加過任何稍有難度的戶外運動,登過最高的山不過是 北京 的靈山,也完全不認識這個圈子的人,實在不知該聯繫誰。 想了半天覺得 北歐 很多領土都位於 北極 圈內,也許那邊有較多信息,於是通過微信聯繫了遠在 瑞典 的老友趙自儉先生。趙先生對於我的 北極 遠征計劃至關重要,可以說沒有他,我根本沒有絲毫實現夢想的機會。旅居 瑞典 多年的趙先生在 北歐 具有很廣的人脈。雖然一直有對戶外活動的憧憬,但零戶外經驗的我對極地探險一無所知,開始並沒有概念要走多遠,也沒有想過僅和嚮導2個人出征,所以開始拜托趙先生只是想尋找參與 北極 點探險隊的機會,他並不直接認識這方面的專業人士,但他答應儘力去幫我打聽。 11月初,趙先生回覆說通過朋友聯繫上了 瑞典 著名探險家J先生(出於隱私原因略去名字),他答應月中在 斯德哥爾摩 和趙先生見面,以便瞭解我的具體情況。J強調徒步 北極 是有風險的探險活動,不僅要有體力、耐力和毅力的考驗,事先還要有充分的專業準備和培訓,以應對突發天氣和情況,他暫時不能確認我是否能加入2016年4月出發的團隊,因為每年出發的探險團隊至少要準備和培訓一年,如果我要半路加入,必須得到每名隊員的同意。他可為我單獨制 定遠 徵計劃,但同樣需要先瞭解彼此,所以一切要等到趙先生和他見面以後才能定下來。 J是當代最著名的探險家之一,他曾完成過近30次遠征探險,足跡遍及一百多個國家, 比如 他曾獨自一人完成過名為Pole 2 Pole(極至極)的“氣候中和”探險活動。2011年4月4日他從 北極 點出發,沿 北極 冰蓋採用越野滑雪方式徒步,橫穿格陵蘭後抵達斯瓦爾巴德群島,然後 自駕 帆船沿北冰洋抵達 加拿大 ,隨後騎自行車縱貫整個美洲大陸後,再次駕帆船駛抵 南極洲 ,然後採用翼傘和滑雪結合方式最終抵達南極點,整個探險花費了525天,全程超過3萬公里,一向關註氣候變化的J在這次令人難以置信的遠征中借助了水力、風力、太陽能等天然能源及自身體力前進。
因為J近年來更多精力放在慈善、環保、演講、反象牙買賣等事情上,也曾帶著X國王子和X國總理探險旅行,約他較不容易,但是見面前還是發了附帶2016年徒步 北極 的PDF介紹的郵件給趙先生,建議我這種情況2+1或2+2最好,即2名有經驗的嚮導+1名隊員或2名嚮導+2名隊員,人再多就會分心,而分心會增加風險,他在2016年4月出發的團隊已經是2+3了,所以希望我是單獨成團或是否可以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同行。 2015年11月21日趙先生回覆說見到J了,他約在了二十年前J決定划船去 非洲 的 斯德哥爾摩 Grand Hotel。J計劃我和一位 瑞典 富豪F先生兩人作為隊員,他和曾48次穿越 北極 的助手D先生(第一個滑雪抵達南極點的的 美國 人)兩人作為嚮導,他強調無論是我自己或是同F兩個人,他和D是不可分的。這樣將會以2+2模式在2016年4月出發,F計劃是走北緯最後1度。時間已經很緊張了,通常探險隊都會至少提前大半年到一年進行各項準備和訓練,所以我希望他能儘早把裝備清單發過來以便我開始採購。J還托趙先生轉寄我一本他簽名的Pole2Pole《極至極》精美畫冊,裡面有很多珍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