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一不小心,墜入這純白的童話王國
↑安德烈斜坡 從裝備上來看,他應該不是當地人,不過大冬天,騎著自行車來 烏克蘭 旅游,也足以證明瞭這裡的確魅力非凡。
↑安德烈斜坡 ↑安德烈斜坡 這裡的風格與 莫斯科 的舊阿爾巴特街相似,加上周圍被冰雪覆蓋的教堂,一不小心還誤認為自己墜入了童話世界一般。 ↑安德烈斜坡 ↑安德烈斜坡 ↑安德烈斜坡 這裡在 基輔 羅斯 時代,手工業者和小商販均住在下城, 安德烈斜坡 是從上城到下城最近的路,因而成為手工業產品的交易場所。 沿著斜坡往上走,可以看到路的兩旁有很多小商販,售賣著各種木製的,鐵制的 烏克蘭 手工藝品,還有一些當時蘇聯遺留下來的二戰勛章,不過據說現在很多都是假的,一定要搽亮眼睛去選。 ↑安德烈斜坡 這個貂皮大衣必須得隆重介紹一下:在 烏克蘭 ,每個女孩子都希望有一個真心愛自己的男孩子給她們送貂皮大衣和長筒靴,第一是因為當地的冬天確實非常冷,需要它們來保暖;第二因為這兩樣東西價格都不算便宜,通過這樣能證明男孩願意為她們付出。不過後來我採訪到一個當地的烏克蘭女孩,她說更看重的還是人心,彼此喜歡還是最重要的,這些都只是附屬品。不過在我看來,這麼美的烏克蘭女孩,要是送上這兩件東西就可以帶回國,我看還是比較划算的,哈哈哈哈。 ↑安德烈斜坡 ↑安德烈斜坡 ↑安德烈斜坡 在 安德烈斜坡 ,你永遠不會錯過的肯定是這裡的油畫,曾經的街道兩邊曾住滿了畫家、音樂家、作家,傳統的藝術氛圍保留了下來,現在基本街道的兩邊就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油畫作品。我覺得到 烏克蘭 ,唯一不可錯過的紀念品算油畫一份,因為很多想深造油畫的學子都會前來烏克蘭來學習,可想而知這個國度的油畫功底有多深厚。 ↑安德烈斜坡 這就是 安德烈斜坡 最著名的聖安德烈教堂,建於1767年,由 意大利 裔建築師,設計 聖彼得堡 、冬宮的 Bartolomeo Rastrelli所設計,是一座東正教教堂,也是 基輔 主要的巴 洛克 式教堂。綠色金絲頂藍牆,而且它的建築根基是建立在山丘上的,獨特的選址給它額外增加了不少的神秘的色彩。不過我們去的那幾天教堂正好在修葺加固,沒有辦法進去,有點可惜。 ↑安德烈斜坡 關於聖 安德烈斜坡 的攻略(地址:Andriyivsky uzviz Verkhniy Gorod):
從Podil區進(即北進),就在地鐵M3綠線的合約廣場站(Контрактова площа/Kontraktova Ploshcha)下車,在南邊的出口可見到公交車總站,沿電車軌向左(東南)走約300米,以聖安德烈教堂的綠頂為路標,走到岔路口時右轉(西南),便走入安德烈下坡北端。
如由南進,從外交部大樓左方的車路走約200米,途中會見到一個求婚銅像,銅像前方就是聖安德烈教堂。如從聖蘇菲亞大教堂正門出發, 就在向聖彌額爾金頂修院的路口轉左,在接著的岔路後轉右,直走約300米。 30周年紀念 — 切爾諾貝利切爾諾貝利這個名字不知道有多少人聽過,現在已經變成了災難的代名詞。這個曾被認為是最安全、最可靠的核電站,1986年的那聲巨響,摧毀了多少蘇聯人的夢。那一場爆炸使四號機組被完全損壞,8噸多強輻射物質泄露,塵埃隨風飄散,致使 俄羅斯 、 白俄羅斯 和 烏克蘭 許多地區遭到核輻射的污染。
2016年剛好是爆炸的30周年,我重新踏上這片土地,去窺探這座曾經輝煌,如今卻是死城一般的地方。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切爾諾貝利的影響,這裡可以引用戈爾巴喬夫說過的一句話:“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可能成為5年之後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其重要程度甚至要超過我所開啟的改革事業。” 可想而知,這場災難給前蘇聯帶來的沉重打擊。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位於 烏克蘭 北部,距首都 基輔 以北130公里,它是前蘇聯時期在烏克蘭境內修建的第一座核電站。切爾諾貝利曾經被認為是最安全、最可靠的核電站。當時人們都以能夠在切爾諾貝利工作為榮,因為這裡代表著當時蘇聯的最高科技,能有資格來到這裡的都是最頂尖的技術人才。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在維修人員的連續操作失誤下,正在例行檢查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機組的外殼直接被掀開,導致8噸多輻射物質,混合著炙熱的石墨殘片和核燃料碎片噴涌而出,釋放出的輻射量,相當於 日本 廣島原子彈爆炸的400多倍。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這次爆炸事故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受影響的不止只有 烏克蘭 境內。因為受到風力的影響,在當時的 白俄羅斯 , 俄羅斯 ,甚至是一些 歐洲 的國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核輻射影響。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4月27日早晨,蘇軍 基輔 軍區下轄近衛第17、51、97、15、40摩托化步兵師和第34、161摩托化步兵師等十幾個作戰師,都被緊急動員起來。45架直升機向核電站4號機組投放了65噸覆蓋材料。從28日以後,蘇聯空軍增派80架米-6、米-8直升機,幾乎無任何防護裝置的飛行員駕駛著直升機反覆穿梭在反應堆上空,先後飛行3000架次,將5000噸碳化硼、沙子和鉛粉的混合物投進反應堆的開口。 整個切爾諾貝利事故中因為核沾染被拋棄的軍用車輛和設備,以及因放射性死亡和傷病的人員,這基本上相當於損失了一個齊裝滿員的摩步師。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當年前蘇聯用混凝土等材料建造“石棺”設計壽命只有10年,但迄今已使用30年。直至今年的12月份,也就是我們去的前兩天,才正式完工並把它無縫對接到4號反應堆上。這個造價達16億美元的龐然大物確實能夠有效減低核輻射對世界的影響,在新石棺對接之前,蓋革計數器顯示的輻射含量約3.2μSv/h ,而現在顯示的是0.87μSv/h ,明顯降低了很多,但是這樣的輻射量已經比正常的0.20μSv/h高出了4倍多,長時間的室外活動還是會給身體帶來健 康威 脅。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今年正好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30周年。30年對於一個人來說也以足夠的漫長,可對於一個國家要擺脫核事故的夢魘,還遠遠看不到盡頭。當年最繁華,最令人驕傲的切爾諾貝利變成了總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的無人區。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這裡曾是切爾諾貝利最大的足球場,每場比賽都牽扯的球迷們的神經,帶給他們無盡的掌聲和快樂。30年的時間,樹木和雜草取代了人類,肆意地生長,這裡儼然成為了它們的主場。放眼望去,密佈的樹林已經讓你很難分辨出球場當初的模樣。觀眾席上遺留的空酒瓶,仿佛還能依稀讓你看到這裡曾經激情和熱鬧。
↑安德烈斜坡 ↑安德烈斜坡 這裡的風格與 莫斯科 的舊阿爾巴特街相似,加上周圍被冰雪覆蓋的教堂,一不小心還誤認為自己墜入了童話世界一般。 ↑安德烈斜坡 ↑安德烈斜坡 ↑安德烈斜坡 這裡在 基輔 羅斯 時代,手工業者和小商販均住在下城, 安德烈斜坡 是從上城到下城最近的路,因而成為手工業產品的交易場所。 沿著斜坡往上走,可以看到路的兩旁有很多小商販,售賣著各種木製的,鐵制的 烏克蘭 手工藝品,還有一些當時蘇聯遺留下來的二戰勛章,不過據說現在很多都是假的,一定要搽亮眼睛去選。 ↑安德烈斜坡 這個貂皮大衣必須得隆重介紹一下:在 烏克蘭 ,每個女孩子都希望有一個真心愛自己的男孩子給她們送貂皮大衣和長筒靴,第一是因為當地的冬天確實非常冷,需要它們來保暖;第二因為這兩樣東西價格都不算便宜,通過這樣能證明男孩願意為她們付出。不過後來我採訪到一個當地的烏克蘭女孩,她說更看重的還是人心,彼此喜歡還是最重要的,這些都只是附屬品。不過在我看來,這麼美的烏克蘭女孩,要是送上這兩件東西就可以帶回國,我看還是比較划算的,哈哈哈哈。 ↑安德烈斜坡 ↑安德烈斜坡 ↑安德烈斜坡 在 安德烈斜坡 ,你永遠不會錯過的肯定是這裡的油畫,曾經的街道兩邊曾住滿了畫家、音樂家、作家,傳統的藝術氛圍保留了下來,現在基本街道的兩邊就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油畫作品。我覺得到 烏克蘭 ,唯一不可錯過的紀念品算油畫一份,因為很多想深造油畫的學子都會前來烏克蘭來學習,可想而知這個國度的油畫功底有多深厚。 ↑安德烈斜坡 這就是 安德烈斜坡 最著名的聖安德烈教堂,建於1767年,由 意大利 裔建築師,設計 聖彼得堡 、冬宮的 Bartolomeo Rastrelli所設計,是一座東正教教堂,也是 基輔 主要的巴 洛克 式教堂。綠色金絲頂藍牆,而且它的建築根基是建立在山丘上的,獨特的選址給它額外增加了不少的神秘的色彩。不過我們去的那幾天教堂正好在修葺加固,沒有辦法進去,有點可惜。 ↑安德烈斜坡 關於聖 安德烈斜坡 的攻略(地址:Andriyivsky uzviz Verkhniy Gorod):
從Podil區進(即北進),就在地鐵M3綠線的合約廣場站(Контрактова площа/Kontraktova Ploshcha)下車,在南邊的出口可見到公交車總站,沿電車軌向左(東南)走約300米,以聖安德烈教堂的綠頂為路標,走到岔路口時右轉(西南),便走入安德烈下坡北端。
如由南進,從外交部大樓左方的車路走約200米,途中會見到一個求婚銅像,銅像前方就是聖安德烈教堂。如從聖蘇菲亞大教堂正門出發, 就在向聖彌額爾金頂修院的路口轉左,在接著的岔路後轉右,直走約300米。 30周年紀念 — 切爾諾貝利切爾諾貝利這個名字不知道有多少人聽過,現在已經變成了災難的代名詞。這個曾被認為是最安全、最可靠的核電站,1986年的那聲巨響,摧毀了多少蘇聯人的夢。那一場爆炸使四號機組被完全損壞,8噸多強輻射物質泄露,塵埃隨風飄散,致使 俄羅斯 、 白俄羅斯 和 烏克蘭 許多地區遭到核輻射的污染。
2016年剛好是爆炸的30周年,我重新踏上這片土地,去窺探這座曾經輝煌,如今卻是死城一般的地方。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切爾諾貝利的影響,這裡可以引用戈爾巴喬夫說過的一句話:“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可能成為5年之後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其重要程度甚至要超過我所開啟的改革事業。” 可想而知,這場災難給前蘇聯帶來的沉重打擊。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位於 烏克蘭 北部,距首都 基輔 以北130公里,它是前蘇聯時期在烏克蘭境內修建的第一座核電站。切爾諾貝利曾經被認為是最安全、最可靠的核電站。當時人們都以能夠在切爾諾貝利工作為榮,因為這裡代表著當時蘇聯的最高科技,能有資格來到這裡的都是最頂尖的技術人才。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在維修人員的連續操作失誤下,正在例行檢查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機組的外殼直接被掀開,導致8噸多輻射物質,混合著炙熱的石墨殘片和核燃料碎片噴涌而出,釋放出的輻射量,相當於 日本 廣島原子彈爆炸的400多倍。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這次爆炸事故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受影響的不止只有 烏克蘭 境內。因為受到風力的影響,在當時的 白俄羅斯 , 俄羅斯 ,甚至是一些 歐洲 的國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核輻射影響。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4月27日早晨,蘇軍 基輔 軍區下轄近衛第17、51、97、15、40摩托化步兵師和第34、161摩托化步兵師等十幾個作戰師,都被緊急動員起來。45架直升機向核電站4號機組投放了65噸覆蓋材料。從28日以後,蘇聯空軍增派80架米-6、米-8直升機,幾乎無任何防護裝置的飛行員駕駛著直升機反覆穿梭在反應堆上空,先後飛行3000架次,將5000噸碳化硼、沙子和鉛粉的混合物投進反應堆的開口。 整個切爾諾貝利事故中因為核沾染被拋棄的軍用車輛和設備,以及因放射性死亡和傷病的人員,這基本上相當於損失了一個齊裝滿員的摩步師。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當年前蘇聯用混凝土等材料建造“石棺”設計壽命只有10年,但迄今已使用30年。直至今年的12月份,也就是我們去的前兩天,才正式完工並把它無縫對接到4號反應堆上。這個造價達16億美元的龐然大物確實能夠有效減低核輻射對世界的影響,在新石棺對接之前,蓋革計數器顯示的輻射含量約3.2μSv/h ,而現在顯示的是0.87μSv/h ,明顯降低了很多,但是這樣的輻射量已經比正常的0.20μSv/h高出了4倍多,長時間的室外活動還是會給身體帶來健 康威 脅。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今年正好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30周年。30年對於一個人來說也以足夠的漫長,可對於一個國家要擺脫核事故的夢魘,還遠遠看不到盡頭。當年最繁華,最令人驕傲的切爾諾貝利變成了總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的無人區。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這裡曾是切爾諾貝利最大的足球場,每場比賽都牽扯的球迷們的神經,帶給他們無盡的掌聲和快樂。30年的時間,樹木和雜草取代了人類,肆意地生長,這裡儼然成為了它們的主場。放眼望去,密佈的樹林已經讓你很難分辨出球場當初的模樣。觀眾席上遺留的空酒瓶,仿佛還能依稀讓你看到這裡曾經激情和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