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村的工作人員都十分熱情友好,碰到我們下樓,就給我們介紹起整個烏村的格局。從她那裡我們得知,烏村擁有漁家、磨坊、酒巷、竹屋、米倉、 桃園 及知青年代7個組團,組團的名稱與主題定位來源於以前生產隊的生活,例如漁家組團:就是以公社化時期 烏鎮 當地漁業生產隊的生活元素為主題而命名。目前共有客房186間。
竹屋樓下的人工湖,住著一群村裡養的小鴨子。
坐在小橋旁邊自我陶醉也是一件美事。
烏村裡到處能看到這種指示牌,清楚顯示了各個地方的位置。我們現在正往 桃園 方向進軍。
客官,來,笑一個。
不論到哪裡都能自high的天晴姐……
站在高處看到對面的磨坊,是專門吃飯用餐的地方。服務員們都是民國時期的打扮,粗布藍衣,兩條大大的麻花辮,分分鐘帶你穿越。
大片大片的綠草和樹蔭,假裝自己穿越到了海德公園。
最最吸引我的是村裡的這個樹屋,就是童話故事里才會出現的那種場景呀,可是我們去的時候還沒有開放。
走在林蔭道上看著滿目的綠色,好像夏天就在離你不遠的地方。
或者在田埂上奔跑,好像回到了小時候在農村外婆家無憂無慮的時光。
烏村最美的一條路就是剛進村時候,兩邊種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分分鐘激起我們的少女心。
每次奔跑的時候,都覺得自己元氣滿分。
道路旁邊的草坪上還有許多可愛的小玩意, 比如 鞦韆、蹺蹺板等等,我們去的時候剛好看到一對情侶在拍寫真,這些天然的道具真是分分鐘能出虐狗片的節奏。
傳說中只有一米三的我,明明角度還是OK的,所以,怨不得攝影師……
天晴姐防走光竅門,從來都是那麼屢試不爽。
仍舊是那個身高一米三的我……身殘志堅從來都是笑呵呵的我……
村裡的休閑區,閑來可以坐這裡喝杯咖啡,打打牌,周末的時光就該如此愜意。
這些就是烏村裡面的各種房型,我想說,這構造真的和我爺爺家一模一樣。
所謂漁家,房間外景應該是還原捕魚農家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