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兩周自駕環法,體驗法式浪漫優雅
羅馬 凱旋門建造於公元10至25年,是從奧古斯都統治時期保存下來的外省凱旋門中最精美、最有意義的一個,上面刻有淺浮雕,用以紀念 羅馬 帝國統治下的 和平 與繁榮。 離開 奧朗日 我們就直奔 加爾 橋了,五歐元背面的景色+世界物質文化遺產的背書,確實壯觀。 加爾 橋位於 法國 南部 加爾 省,是一座三層的石頭拱形橋。它是古 羅馬 帝國時期修建的高空引水渡槽。 加爾 橋跨越那爾河,將水引至 尼姆 ,再分至公共澡堂、噴泉和私人住宅。它曾為 羅馬 人類文明和衛生的生活條件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奧古斯都全盛時期,當時 加爾 橋南邊的 尼姆 是在 羅馬 的統治之下。奧古斯都在此建立了一個城鎮,公元前19~20年,阿格裡巴占有這個城鎮及周邊地區。當時,城內有許多天然泉水,但要保證城內居民的飲用水得到足量的供應,還必須從 尼姆 以北50公裡外修建渠道,將泉水運送到目的地, 加爾 橋便是這一工程中很小的一部分。許多渠道是修在地下的,經過周密謹慎的計算和設計,使其有高低不平的段落。這就是運用一個簡單的地勢落差避免了安裝、設置壓力系統來排除水流動過程中的障礙和促進水流動的動力。位於地表的一段橫渠需跨越 加爾 河(附近約21公里處),於是 加爾 橋被建造。它是這輸水管道的一部分,當然,也是跨越加德河的 通道 ,供敞蓬雙輪馬車、行人通行。 觀看 加爾 橋外觀+步行上橋都是免費的,不過停車需要收費。很多外國人在 加爾 橋下的 羅訥 河內 游泳,我也下水游泳了,水很涼,風浪不小,再加上石塊的地很膈腳,簡單游了一會兒體驗下在河裡野浴就上岸了。 加爾 橋下的水很清,顏色艷麗,和 加爾 橋相映成趣,實在可愛 接下來我們在 阿維尼翁 安頓下來, 阿維尼翁 是現在 法國 唯一還保有古城牆的城,包含教皇宮等古跡在內,和 里昂 一樣又是一座世界物質文化遺產城,不過色調上不是紅瓦,而是淺黃色。 這裡的城牆是完整的一圈,總長近5000米,由大塊方石砌成,堅固而厚重。城垛、城塔和城門都完好無缺。城牆建於14世紀,19世紀進行過重修,牆上雨水沖刷的痕跡凸顯它的滄桑。城裡街道不寬,城裡的房子都是不怎麼高的古建築,有些牆上畫著假窗。從前 阿維尼翁 城裡收稅是按家裡是否有鋼琴、開了幾扇窗戶來計算,有的人家為了少納稅,建房時就少開窗,房子建好後在外面畫上假窗。 阿維尼翁 位於 法國 南部,是14世紀 羅馬 教皇的居所。由西蒙德· 馬蒂尼 和馬泰奧·焦瓦內蒂設計裝飾的 羅馬 教皇宮,看上去非常古樸。它俯視著這座城市,環城的城牆和12世紀遺留下來的橫跨 羅訥 河的橋梁。在這座哥特式建築下麵的廣場上,小宮殿和聖母院教士的 羅馬 主教堂構成了一組特殊的紀念碑,突顯 阿維尼翁 在14世紀基督教化的 歐洲 所扮演的突出角色。 市政廳、劇院、教堂,是 法國 城鎮不論大小的必備三要素, 阿維尼翁 當然也不例外 阿維尼翁 最著名的教皇宮,我們趕在閉館前入內參觀,有免費的華為講解器,這個講解器還幫你定為,還可以還原教皇宮當時代各房間的原貌,做的相當好。 到13世紀末,由於 羅馬 政教各派別之間的激烈鬥爭,直接威脅到教皇的安全。因此,在法王腓力四世的支持和安排下,1309年,教皇克雷芒五世決定從 羅馬 遷居到 阿維尼翁 。由於教皇的遷居,教徒們就把 阿維尼翁 做為朝拜的聖地。在克雷芒五世到1378年之間的時期,天主教教廷從 羅馬 遷移至此,並受國王控制。後來更出現兩地各立教宗的情形 (史稱“大分裂”)。 1348年, 普羅旺斯 的女領主讓納以8萬弗羅林的價錢將 阿維尼翁 賣給了教皇克雷芒六世。雖然後來的教皇格雷戈里一世於1377年將教廷重新遷回 羅馬 ,但 阿維尼翁 仍屬教皇的領地。直到1792年, 法國 在完成了大革命以後才重新將其收回。 教皇宮(Palais des Papes) 是由西蒙德 . 馬蒂尼 和馬泰奧.焦瓦內蒂設計裝飾的 羅馬 教主宮,看上去是非常古樸的城堡,1309年至1377年這60多年近70年的時間里共有7位教皇在這裡居住,為了顯示其教皇的神聖和威嚴,在城北的高岩石山上,總面積1.5萬平方米,由舊宮和新宮連接而成,兩者風格迥然不同。教皇宮外觀雄偉莊嚴,帶8座塔樓,內部似一座迷宮,大殿小廳相連,廊道迂迦曲折。新宮富麗堂皇,最大的廳堂是二樓的克雷芒六世拜堂,長52米,寬15米,高19米,象徵教皇在 阿維尼翁 的權威。舊宮朴實無華,一層是紅衣主教會議廳,二樓是宴會廳。附設的 聖約翰 禮拜堂,四周的牆面上畫滿了 聖約翰 一生的壁畫, 全部出自14世紀 意大利 名畫家之手。 教皇宮現在幾乎沒有任何室內陳設了,但是有的禮拜堂的壁畫還栩栩如新,顏色艷麗得發嗲,用的多是天藍、金色等明麗的色澤,可惜不允許拍照。 登上教堂宮的屋頂,近可以俯瞰鐘樓廣場及旁邊的 阿維尼翁 聖母大教堂,遠可眺望 羅訥 河。 聖母大教堂位於教皇宮旁邊,重建於十二世紀中葉,是 阿維尼翁 最古老的宗教性建築。教堂建有鐘樓,裡面一共有35個鐘,據說是全 法國 鐘樓聲音第二洪亮的,每個鐘都有其自己的名字,因為大小不一樣,所以發出的聲音也是不同的。現在鐘樓里的鐘全部都是 法國 大革命之後鑄造的,之前的鐘全部融化做成大炮打仗去了。 聖母大教堂旁邊有座岩石公園(Le jardin du rocher des Doms) ,這裡是 阿維尼翁 歷史的誕生地,如今作為公眾公園,是休憩散步的好地方。在這裡可以眺望對面的城堡要塞、 羅訥 河及 阿維尼翁 城牆,還可以看到 阿維尼翁 著名的斷橋。 斷橋就是 羅訥 河上的聖貝內澤橋,建於公元12世紀初。大橋有21座橋墩,22個巨大的拱洞,如今只剩下4孔,長900多米,是 歐洲 中世紀建築的傑作。由於它是 法國 民歌《在 阿維尼翁 橋上》的靈感來源而令人嚮往。大橋北側的 聖尼古拉 禮拜堂,正殿呈船頭形,別具一格。 D10今天的任務是逛古鎮:泉 水城 -塞南克修道院-石 頭城 gordes-紅土城roussillion,最後抵達 馬賽 ,用海鮮大餐犒勞自己。 早上對 阿維尼翁 依依不捨,就又跑到古城裡來吃早餐,早餐蛋糕似乎是一種類似國內豆乳盒子的東西,杏仁味很濃郁,蠻好吃的。 跟著導航往泉 水城 方向開,路過好多薰衣草花田和虞美人花海,想起莫奈的畫,不知道 法國 農民種這麼多虞美人做什麼。 從 阿維尼翁 大概四十分鐘的車程就可以到達泉 水城 ,停車收費。泉 水城 不大,我們隨便逛逛一個小時足矣。 Fontaine-de-Vaucluse泉水小鎮,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六世紀,每年水流量可達到6億3千萬噸,是 法國 最大的泉水,位列於世界的第5位。清澈的泉水緩緩的從山間流下,形成一條碧綠見底的小河;周圍的居民沿河而居,形成了一座世外 桃源 般的避暑山莊,哪怕是炎熱的夏季這裡仍有絲絲的清意,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在這僅有600多位居民的小鎮,每年盛夏都會吸引數以萬計的游客慕名而來,這裡是皮划艇愛好者的天堂,有很棒的皮划艇賽道,看得我都想試試! 繼續導航塞南克修道院,我們這時候是6月17日,塞南克修道院的薰衣草還沒有開,但是沿途路過好些個薰衣草花田已經出具規模。 選定一個路邊方便停車的來玩,這片花田花開了一半,所以相應的花叢中蜜蜂也很多,走進去還蠻擔心自己被叮咬的,穿長褲好了。 到了塞南克修道院,果然一點要開花的意思都沒有,沒有了薰衣草,修道院失色不少,不過還是有好些游人慕名而來,我們在這裡買了好多薰衣草製品。 塞南克修道院建於一一四八年,隱藏在綠林環繞的幽靜山谷之中,是 普羅旺斯 三座著名的西妥教團(Zisterzienser)修道院之一。 距離塞南克修道院幾公里處便是gordes石 頭城 了,古城不大,一小時就逛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