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古沙洲 ,穿越千年的懷古之行

那遙遠的駝鈴聲
在風中飄蕩千年,
仿若萬千輪迴中清凈微妙的梵音,
訴說這裡歷史的變遷。
這裡,
斑駁的遺跡
在漫漫黃沙中滄桑歷盡,
帶著歲月的痕跡神秘而安詳。
終於,
我赤腳踏上這片土地,
在裹夾著黃沙的風中行走,
一捧沙,一寸土,
聽你傾訴這輾轉千年的孤獨。

從寫分鏡頭腳本,到準備道具,第一次完成這個自導自演的作品。雖然在沙漠中遇到的大風沙,完全打亂了分鏡腳本的構思,不過最終的成品還是讓第一次製作MV的我感到滿滿的成就感。
當然還是謝謝大波全程給我的支持,在烈日下的沙漠上,一個不愛攝影的他,不厭其煩的幫我拍攝著每一個預設鏡頭。
還有游記最後的【題詞】,也是出自大波之筆,給這次旅行畫上一個最完美的句號。
【游記背景音樂】《故夢》
【琵琶彈奏】 樂落清音
琵琶與 敦煌 ,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而琵琶於我,已是一生也無法分割的緣分。
莫高窟壁畫上反彈琵琶的美感,仍然只是幼時心中,一個無法完成的夢。
飛天,不過是古人通過壁畫對琵琶藝術最美的詮釋。
為此游記彈奏此曲,已表心中那個未完成的飛天夢。


一邊吃著媽媽提前為我們準備好的 蘭州 釀皮子,一邊看著窗外疾馳而過的 西北 風光,那是熟悉的 西北 風光。
2013年之前, 西北 對我來說還是多麼陌生的地方,如今已經成為了我第二個家鄉。

我嘆,是呀,從來沒見過的土山土坡坡,還是另有一番別緻的風光呢。
因為大波的假期比我長,所以先我5日回到 蘭州 看望父母,5日後我們相約在 蘭州 匯合,隨即一起前往 敦煌 。
乘坐早上的飛機從 成都 出發,到達 蘭州 才是上午9點,大波已經在機場等候多時。

在 四川 雖然許多街巷都能見到掛著“ 蘭州 拉麵”的店鋪,卻總難吃到正宗的。
初識大波那會兒,他總給我普及著牛肉麵的知識,他說,在 蘭州 ,幾步就有一家牛肉麵館, 面是拉出來的,可他們從不叫做拉麵,帶一個“拉”字便不正宗了。這些打著“ 蘭州 拉麵”的旗號的鋪子,其實大都 青海 化隆 人開的。
好在, 成都 在川大附近就有一家“東方宮”,比起 蘭州 的味道和分量雖差了不少,好歹還是正宗的。

清的是湯汁,帶著牛肉的濃香,湯鏡者清,據說每家面館的湯都是不傳之秘。
是牛肉麵的精華;白的是蘿蔔;紅的是辣子;綠的是香菜蒜苗。
蘿蔔片切的薄厚適中,浸在面湯里,既有面湯的味道又有蘿蔔的清新,搭配著鮮紅的油辣子,和綠色的蒜苗和香菜,色澤鮮亮飽滿。
黃的是彈性十足的麵條,又分毛細,細的,二細、三細、韭葉、蕎麥棱、大寬。

火車還在疾馳,這一次來 蘭州 雖是匆匆而過,卻也帶著濃濃的不舍和依戀。

晚安, 蘭州 ,我們來了, 敦煌 。

已經有好些年沒有坐過長途卧鋪。回想上次坐火車,還在讀高中,媽媽帶著我去 上海 求學,火車上坐了三天兩夜,回來後賭咒發誓,從此,只要飛機能到的地方一定不坐火車,感嘆自己真不具備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可是,這次坐火車是和大波一起,雖然已經是老夫老妻,但還是有著說不出的興奮。
一齣火車站,拉客的出 租車 司機、黑車司機紛至沓來,盯上了出站的乘客就緊追不放,吆喝著坐自己的車,殷勤地詢問著去哪兒。我挑了一個看著挺面善的正規出 租車 大姐,她幫我們拖著行李,安頓上車,只開了十幾分鐘就到達了月牙泉小鎮。
我們預定的客棧並不在 敦煌 市區,而是在較為偏僻且剛開發好的月牙小鎮,位置靠近月牙泉。

其一,既然是出來旅游,還是住得有氛圍有情調才有度假的感覺,月牙小鎮風格都是統一的古代客棧,很有代入感。
其二, 敦煌 不大,打車到哪都還算方便,關鍵是月牙小鎮距離月牙泉很近,可步行前往。
其三,月牙泉景區門票允許多次進入,住在小鎮反而更加方便。
其四,最後一天參加沙漠露營,避免將行李從市區搬來搬去,不如索性住在月牙泉附近,搬行李也算方便。
清晨的小鎮真是格外安靜,本以為住在景區會人滿為患,然而小鎮里卻連個人影都看不到。
小鎮古樸別有風情,客棧也不負所望,讓我不經意想到了 龍門 客棧,當然,這裡一定不是黑店。

客棧老闆見我們梳洗很不方便,就早早的打掃出了房間,讓我們提前入住。
房間是榻榻米的床,風格古典,既安靜也乾凈,倒是十分滿意。


西線往返需要整整一天的時間,一般選擇包車前往,我們是在淘寶上提前預定的包車師傅,約的時間是9點出發,然而師傅卻等到了10點才來。
其實西線一路很好開,道路平坦,如果再來一次,寧可選擇 租車 自駕 ,時間更為自由。


今日的第一個景點【 敦煌 古城】。
敦煌 古城是一個影視基地,古城打造得還是挺好,特別適合拍照,古城內有提供古裝的造型和服裝,不過質量比較粗糙。
這次來 敦煌 ,為了應景,穿的是平時演出時的團服,自己隨便倒騰的頭髮,倒是引來了不少路人在問這造型是哪家做的?只能傻傻一笑,手拙,DIY的。













進入陽關景區,先是隨著景區內的導游參觀陽關遺址博物館,瞭解這裡曾經發生的故事,隨後坐擺渡車,前往陽關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