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千里尋故里
浮梁 古縣 衙位於瓷都 景德鎮 的北部,景區距離 景德鎮 市區8公里。 古縣 衙的建築具有徽派與贛派相結合的特點,最具特點的是縣署裡面的楹聯,其豐富的內涵,涵蓋了封建社會地方官處事方法和原則。紅塔又名西塔,"西塔夕照"為歷史上著名的 昌江 八景之一。千年瓷壇:這是一部經典的陶瓷史詩,展示"瓷都之源"的縮影,是古代 浮梁 漢族勞動人 民勤 勞智慧和偉大成就的象徵。
以貼地瓷磚建設的歷史文化長廊,長312米,由216塊青花瓷板鋪就而成,綜述了 浮梁 的概況以及源遠流長的官文化、瓷文化和茶文化,記載了 浮梁 一千三百多年要事珍聞和 浮梁 作為瓷都之源的發展歷程。 登上城樓。 城樓遠景 江南 第一衙 千年紅塔 古代 浮梁 縣的標誌性建築,有 浮梁 "古代城徽"的美譽。紅塔前面過去也有一座寺廟,叫西寺,建於一千多年前的唐代 太和 六年(公元832年)。1970年有關單位對紅塔進行實地測量時,發現塔頂有一個覆盆,銅質鍋狀,鑄有文字,記載了紅塔建造完成的時間。1984年 景德鎮 市人民政府對紅塔進行重修,歷時兩年,全面修複對外開放。始建於公元961年,高49米,塔座85平方米,分七層,每層六面,每面建有窗門,塔內有臺階通頂,是一座 江南 特色的樓閣式寶塔。歷史上,紅塔為" 昌江 八景"之一。微風鈴鐺,夕陽紅塔,倒影荷塘,景緻絕妙。
據《 浮梁 縣誌》載:"西塔寺在西隅,唐 太和 六年增度創,塔高十三丈,宋建隆三年縣民黎文表倡造,明萬曆三年,塔重修。"因外牆為紅色,故名紅塔。 瓷廉盤 香山別墅一角 (三)
半日游覽,半日行。大約下午四點鐘,開赴第三站—— 南昌 。 到達 南昌 核工賓館時,陰雲密佈的天空北風乍起,室外秋風伴冷雨,室內如沐春風。心底依然默默地希望與祈禱,相信風調雨順只為明天更好的出行。
10月4日上午8點,來到 江南 三 大名 樓之一——滕王閣。天公做美,到了才灑起瀝瀝淅淅的小雨。 滕王閣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得名。據史書記載,貞觀年間,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嬰曾被封於 滕州 (今 山東 省 滕州 市)故為滕王,且於 滕州 築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後滕王李元嬰調任 江南 洪州(今 江西 南昌 ),又築豪閣仍冠名“滕王閣”,此閣便是後來人所熟知的滕王閣(歷史上滕王閣三處分別位於 山東 滕州 、 江西 南昌 和 四川 閬中 )。
天氣雖然陰冷,但並沒有阻止我們前行熱情的腳步。 40年前,父親帶我游黃鶴樓。40年後,我帶父母覽滕王閣。 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建滕王閣,故址在今 江西 南昌 贛江邊,俯視遠望,視野均極開闊。李元嬰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才情。他修建滕王閣,也是為了歌舞享樂的需要。這座 江南 名樓建於唐朝繁盛時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而很快出名。
滕王閣建成後歷經宋、元、明、清,滕王閣歷次興廢,先後修葺達28次之多,建築規制也多有變化。1942年,古建大師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據“天籟閣”舊藏宋宮廷畫《滕王閣》繪製了八幅《重建滕王閣計劃草圖》。在第29次重建之時,建築師們以此作為依據,並參照宋代李明仲的《營造法式》,設計了這座仿宋式的雄偉樓閣。1983年10月1日舉行了奠基大典,1985年10月22日重陽節正式開工。在慶祝中華人民 共和 國成立四十周年之際,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閣於1989年10月8日重陽節勝利落成。 第六層是滕王閣的最高游覽層。其東、西重檐之間,高懸著2米×5米的蘇東坡手書“滕王閣”金匾各一塊。
穿越時空隧道,從曾經的金碧輝煌回到2017年10月4日11點27分,我們從滕王閣的第六層返回地面。
(四)
遠方有詩和風景。 10月4日下午4點38分,終於見到…。 革命聖地需慎行,限速八十 井岡山 。 聖土聖地第一山,秋風秋雨灑靈心。
10月4日下午4點50分,到達天下第一山—— 井岡山 。每一位到訪者自覺接受來自心靈的洗禮。 行慎心忠紅色心,心誠孝行天自佑。不怕風纏雨霧繞,何妨吟嘯且徐行。閃爍的車燈,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遵章行駛不怕坡和彎。 平安達到小井農家樂。經過洗禮的日子,彩虹在雨後。 10月5日上午8點,小井免費乘車出山到總站,購套票、換景區大巴進山,黃洋界的路上。
雲海仙境,只因昨日雨。
以貼地瓷磚建設的歷史文化長廊,長312米,由216塊青花瓷板鋪就而成,綜述了 浮梁 的概況以及源遠流長的官文化、瓷文化和茶文化,記載了 浮梁 一千三百多年要事珍聞和 浮梁 作為瓷都之源的發展歷程。 登上城樓。 城樓遠景 江南 第一衙 千年紅塔 古代 浮梁 縣的標誌性建築,有 浮梁 "古代城徽"的美譽。紅塔前面過去也有一座寺廟,叫西寺,建於一千多年前的唐代 太和 六年(公元832年)。1970年有關單位對紅塔進行實地測量時,發現塔頂有一個覆盆,銅質鍋狀,鑄有文字,記載了紅塔建造完成的時間。1984年 景德鎮 市人民政府對紅塔進行重修,歷時兩年,全面修複對外開放。始建於公元961年,高49米,塔座85平方米,分七層,每層六面,每面建有窗門,塔內有臺階通頂,是一座 江南 特色的樓閣式寶塔。歷史上,紅塔為" 昌江 八景"之一。微風鈴鐺,夕陽紅塔,倒影荷塘,景緻絕妙。
據《 浮梁 縣誌》載:"西塔寺在西隅,唐 太和 六年增度創,塔高十三丈,宋建隆三年縣民黎文表倡造,明萬曆三年,塔重修。"因外牆為紅色,故名紅塔。 瓷廉盤 香山別墅一角 (三)
半日游覽,半日行。大約下午四點鐘,開赴第三站—— 南昌 。 到達 南昌 核工賓館時,陰雲密佈的天空北風乍起,室外秋風伴冷雨,室內如沐春風。心底依然默默地希望與祈禱,相信風調雨順只為明天更好的出行。
10月4日上午8點,來到 江南 三 大名 樓之一——滕王閣。天公做美,到了才灑起瀝瀝淅淅的小雨。 滕王閣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得名。據史書記載,貞觀年間,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嬰曾被封於 滕州 (今 山東 省 滕州 市)故為滕王,且於 滕州 築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後滕王李元嬰調任 江南 洪州(今 江西 南昌 ),又築豪閣仍冠名“滕王閣”,此閣便是後來人所熟知的滕王閣(歷史上滕王閣三處分別位於 山東 滕州 、 江西 南昌 和 四川 閬中 )。
天氣雖然陰冷,但並沒有阻止我們前行熱情的腳步。 40年前,父親帶我游黃鶴樓。40年後,我帶父母覽滕王閣。 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建滕王閣,故址在今 江西 南昌 贛江邊,俯視遠望,視野均極開闊。李元嬰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才情。他修建滕王閣,也是為了歌舞享樂的需要。這座 江南 名樓建於唐朝繁盛時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而很快出名。
滕王閣建成後歷經宋、元、明、清,滕王閣歷次興廢,先後修葺達28次之多,建築規制也多有變化。1942年,古建大師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據“天籟閣”舊藏宋宮廷畫《滕王閣》繪製了八幅《重建滕王閣計劃草圖》。在第29次重建之時,建築師們以此作為依據,並參照宋代李明仲的《營造法式》,設計了這座仿宋式的雄偉樓閣。1983年10月1日舉行了奠基大典,1985年10月22日重陽節正式開工。在慶祝中華人民 共和 國成立四十周年之際,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閣於1989年10月8日重陽節勝利落成。 第六層是滕王閣的最高游覽層。其東、西重檐之間,高懸著2米×5米的蘇東坡手書“滕王閣”金匾各一塊。
穿越時空隧道,從曾經的金碧輝煌回到2017年10月4日11點27分,我們從滕王閣的第六層返回地面。
(四)
遠方有詩和風景。 10月4日下午4點38分,終於見到…。 革命聖地需慎行,限速八十 井岡山 。 聖土聖地第一山,秋風秋雨灑靈心。
10月4日下午4點50分,到達天下第一山—— 井岡山 。每一位到訪者自覺接受來自心靈的洗禮。 行慎心忠紅色心,心誠孝行天自佑。不怕風纏雨霧繞,何妨吟嘯且徐行。閃爍的車燈,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遵章行駛不怕坡和彎。 平安達到小井農家樂。經過洗禮的日子,彩虹在雨後。 10月5日上午8點,小井免費乘車出山到總站,購套票、換景區大巴進山,黃洋界的路上。
雲海仙境,只因昨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