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行記 | 9天8夜青甘大環線游記
↑敦煌 ↑敦煌 ↑敦煌 ↑敦煌 ↑敦煌 05:雅丹、魔鬼、城西北 小城, 敦煌 ,位於 河西走廊 最西端,“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輝煌的 敦煌 有著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曾經是聞名中外 絲綢之路 的咽喉。這裡有舉世聞名的莫高窟、有鳴沙山、 玉門 關、陽關、雅丹魔鬼城,有著厚重的文化歷史底蘊。
一夜大雨,讓這乾旱的 西北 小城的空氣變得通透,說起來我們運氣是極好,這個年平均降水量42.2毫米的小城,難得下雨,一早雨停,原本擔心雨天無法游玩的情況並沒出現。在我們前往雅丹魔鬼城的路上,雨後的天空相當的澄澈,藍天白雲如同一片天幕,蓋在茫茫戈壁上,陽光透過雲層,照射在天際線處的雪山上,雪山金光閃閃,忍不住停車駐足,欣賞這絕美的風光,在這裡天闊地遠,身處這天地間,不由感嘆人的渺小。 雅丹魔鬼城有兩個,一個在 青海 ,叫水上雅丹魔鬼城,免費的,一個就是我們去的地方, 敦煌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也叫雅丹魔鬼城,位於在羅布荒原中,面積約400平方公里,它的形成經歷了大約70萬年到30萬年的歲月,歷經滄海桑田,才形成如今的雅丹地貌。
至於為什麼叫雅丹,是在20世紀初,一些赴 羅布泊 地區考察的中外學者,在羅布荒原中發現大面積隆起土丘的地貌,遂向作嚮導的當地人詢問地名,嚮導卻誤以為詢問這種地貌形態的當地稱呼,按當地維吾爾的稱呼寫成Yardangs,從此Yardang一詞便流傳於國外地學界。再譯回中文就成了“雅丹”。即維吾爾語中“陡峻的土丘”之意。發現者將這一稱呼介紹了出去,以後再由英文翻譯過來,“雅爾當”變成了“雅丹”。從此“雅丹”成為這一類地貌的代名詞。又因為地上有磁石,指南針在此不起作用,人進去後很容易迷失,而當大風刮過時,沙礫摩擦會發出各種怪叫聲,特別是幕降臨之後,尖厲的勁風發出恐怖的嘯叫,猶如千萬隻野獸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且其整體象一座中世紀的古城,所以又叫魔鬼城。
進公園內,必須坐統一的大巴,車上配有專職的講解員,介紹景點的歷史,北線有四個觀景台,每到一個景點,會停留10分鐘左右,讓游客下去拍照,但是不允許深入,只能在限定區域內,這也是擔心游客走進去後會迷失。在這裡寸草不生,到處是黑色的礪石沙海,在陽光的直射下,這裡面的溫度要比較外面高出很多,地表溫度能達到80度,仿佛置身火星錶面,所以防曬補水是非常重要的,黃色的黏土雕像,在蔚藍的天空下擺出各種造型:金獅迎賓、孔雀開屏、獅身人面、艦隊出海,惟妙惟肖。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景區大巴只能游四個景點,如果要深度體驗,必須在景區裡面的客服中心,換乘越野車深入未開發的南線景區,這些車隊其實景區都是外包出去,一臺車4個人,400元,不過還是值得一游。我與木木、小魚兒及她的朋友,四個人最後一批出發,相比北線,南線的人更少,視野更開闊,公路在戈壁中蜿蜒而過,兩側是各種造型奇特的風蝕岩體,身臨其境,可以感受到戈壁荒漠的廣袤,大自然用30萬年的歲月鏤刻了這鬼斧神工的奇跡。司機小哥充當了我們的臨時攝影師,技術很好,一路拍了不少美照,木木、小魚兒兼任模特,從他那也學到了一些拍照的技巧,當然,木木和小魚兒最後都是給了小費的。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06:春風不度玉門關從 張掖 去雅丹,是必經 玉門 關的。對 玉門 關的最早的瞭解,我想大部份人都是通過王之渙的這首《涼州詞》:“ 黃河 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 玉門 關。”,以及王維 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但是當它真實的出現在眼前時,卻不免感覺失望。 玉門 關的門票是和雅丹一起的,40元,從 張掖 去雅丹時要先買票,過關時要查驗。我們從雅丹回 敦煌 途中在此停留,曾經的關城現在只有一個小土城孤零零的立在戈壁灘中,入口立有一碑叫小方盤城遺址,其實也稱不上城,只是四面土牆圍在一起,穿過去有一觀景平臺,可以看到旁邊有一小片的綠洲,為這荒涼的戈壁增添一抹綠。這裡真的不具有觀賞性,如果不是門票捆綁銷售,應該是沒人會來。
↑玉門關 ↑玉門關 ↑玉門關
回到 敦煌 ,已是傍晚。在鳴沙山腳下,有一片村落經營著農家樂,我們晚上預訂了參加篝火晚會,農家派了一輛公交來接我們前往,可半路上大堵車,只能下車前行,走進村口,便可見到各種戶外基地的標牌,其實都是農家樂,沙漠里搭了一個大舞臺,一圈的桌椅散佈在沙漠,在這裡,可以看著夕 陽西 垂,騎著沙灘摩托或騎著駱駝穿行在沙漠中,吹著涼涼的晚風,在沙漠里喝著啤酒,吃著火鍋,別是一番風味,另外,這裡還可以露營,有才藝的也可以上中央的舞臺上展示一番。當晚餐結束時,在沙漠里點起篝火,大家圍著篝火載歌載舞,把氣氛推向高潮。
敦煌沙漠狂歡夜 ↑敦煌 07:鳴沙山:一眼千年為了看日出,凌晨4點半起床,走路前往鳴沙山。買了門票是可以二次入園的,只不過在出園時要在門口做一個驗證。門口到鳴沙山腳下,路不遠,可以坐景區觀光電動車,也可以走路,為了節省時間和體力,我們統一坐車前往,在一片暗黑中,遠處月牙泉邊樓宇的燈光成為唯一的亮光,黑夜裡深一腳淺一腳的踩在沙地里往上爬,當 成功 登頂時天已微亮,一行人搶占觀日出的有利位置,在黎明前的黑暗裡靜靜的等待日出,連綿起伏的沙丘,在拂曉前暗淡的天光中,顯得寧靜而典雅。6:40,當天邊的最後一片黑雲被染成一縷縷紅色的雲彩,一輪紅日悄然躍出地平線,朝霞佈滿天際,晨光照耀在沙漠上,遠處沙漠起伏的邊緣輪廓線,已被朝霞鑲了一層金黃,在沙漠表層緩慢流動,這一刻,感覺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在鳴沙山沙漠的環抱中,有一 汪清 泉靜卧,因其形式月牙,所以叫月牙泉。風沙兩千年,不埋月牙泉,月牙泉宛若文靜的妙齡女子,千百年來與鳴沙山長相廝守,不離不棄!流沙與泉水之間僅數十米,但歷經千年風沙泉不被流沙所掩沒,確為奇觀,泉邊栽有幾棵旱柳,也已有上百年曆史,泉邊的建築和綠化,都是後期為保護月牙泉而建,不過月牙泉里的自然泉水早已乾涸,現在的泉水都是通過管道人工註入的。
↑月牙泉 ↑月牙泉 ↑月牙泉
一夜大雨,讓這乾旱的 西北 小城的空氣變得通透,說起來我們運氣是極好,這個年平均降水量42.2毫米的小城,難得下雨,一早雨停,原本擔心雨天無法游玩的情況並沒出現。在我們前往雅丹魔鬼城的路上,雨後的天空相當的澄澈,藍天白雲如同一片天幕,蓋在茫茫戈壁上,陽光透過雲層,照射在天際線處的雪山上,雪山金光閃閃,忍不住停車駐足,欣賞這絕美的風光,在這裡天闊地遠,身處這天地間,不由感嘆人的渺小。 雅丹魔鬼城有兩個,一個在 青海 ,叫水上雅丹魔鬼城,免費的,一個就是我們去的地方, 敦煌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也叫雅丹魔鬼城,位於在羅布荒原中,面積約400平方公里,它的形成經歷了大約70萬年到30萬年的歲月,歷經滄海桑田,才形成如今的雅丹地貌。
至於為什麼叫雅丹,是在20世紀初,一些赴 羅布泊 地區考察的中外學者,在羅布荒原中發現大面積隆起土丘的地貌,遂向作嚮導的當地人詢問地名,嚮導卻誤以為詢問這種地貌形態的當地稱呼,按當地維吾爾的稱呼寫成Yardangs,從此Yardang一詞便流傳於國外地學界。再譯回中文就成了“雅丹”。即維吾爾語中“陡峻的土丘”之意。發現者將這一稱呼介紹了出去,以後再由英文翻譯過來,“雅爾當”變成了“雅丹”。從此“雅丹”成為這一類地貌的代名詞。又因為地上有磁石,指南針在此不起作用,人進去後很容易迷失,而當大風刮過時,沙礫摩擦會發出各種怪叫聲,特別是幕降臨之後,尖厲的勁風發出恐怖的嘯叫,猶如千萬隻野獸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且其整體象一座中世紀的古城,所以又叫魔鬼城。
進公園內,必須坐統一的大巴,車上配有專職的講解員,介紹景點的歷史,北線有四個觀景台,每到一個景點,會停留10分鐘左右,讓游客下去拍照,但是不允許深入,只能在限定區域內,這也是擔心游客走進去後會迷失。在這裡寸草不生,到處是黑色的礪石沙海,在陽光的直射下,這裡面的溫度要比較外面高出很多,地表溫度能達到80度,仿佛置身火星錶面,所以防曬補水是非常重要的,黃色的黏土雕像,在蔚藍的天空下擺出各種造型:金獅迎賓、孔雀開屏、獅身人面、艦隊出海,惟妙惟肖。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景區大巴只能游四個景點,如果要深度體驗,必須在景區裡面的客服中心,換乘越野車深入未開發的南線景區,這些車隊其實景區都是外包出去,一臺車4個人,400元,不過還是值得一游。我與木木、小魚兒及她的朋友,四個人最後一批出發,相比北線,南線的人更少,視野更開闊,公路在戈壁中蜿蜒而過,兩側是各種造型奇特的風蝕岩體,身臨其境,可以感受到戈壁荒漠的廣袤,大自然用30萬年的歲月鏤刻了這鬼斧神工的奇跡。司機小哥充當了我們的臨時攝影師,技術很好,一路拍了不少美照,木木、小魚兒兼任模特,從他那也學到了一些拍照的技巧,當然,木木和小魚兒最後都是給了小費的。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06:春風不度玉門關從 張掖 去雅丹,是必經 玉門 關的。對 玉門 關的最早的瞭解,我想大部份人都是通過王之渙的這首《涼州詞》:“ 黃河 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 玉門 關。”,以及王維 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但是當它真實的出現在眼前時,卻不免感覺失望。 玉門 關的門票是和雅丹一起的,40元,從 張掖 去雅丹時要先買票,過關時要查驗。我們從雅丹回 敦煌 途中在此停留,曾經的關城現在只有一個小土城孤零零的立在戈壁灘中,入口立有一碑叫小方盤城遺址,其實也稱不上城,只是四面土牆圍在一起,穿過去有一觀景平臺,可以看到旁邊有一小片的綠洲,為這荒涼的戈壁增添一抹綠。這裡真的不具有觀賞性,如果不是門票捆綁銷售,應該是沒人會來。
↑玉門關 ↑玉門關 ↑玉門關
回到 敦煌 ,已是傍晚。在鳴沙山腳下,有一片村落經營著農家樂,我們晚上預訂了參加篝火晚會,農家派了一輛公交來接我們前往,可半路上大堵車,只能下車前行,走進村口,便可見到各種戶外基地的標牌,其實都是農家樂,沙漠里搭了一個大舞臺,一圈的桌椅散佈在沙漠,在這裡,可以看著夕 陽西 垂,騎著沙灘摩托或騎著駱駝穿行在沙漠中,吹著涼涼的晚風,在沙漠里喝著啤酒,吃著火鍋,別是一番風味,另外,這裡還可以露營,有才藝的也可以上中央的舞臺上展示一番。當晚餐結束時,在沙漠里點起篝火,大家圍著篝火載歌載舞,把氣氛推向高潮。
敦煌沙漠狂歡夜 ↑敦煌 07:鳴沙山:一眼千年為了看日出,凌晨4點半起床,走路前往鳴沙山。買了門票是可以二次入園的,只不過在出園時要在門口做一個驗證。門口到鳴沙山腳下,路不遠,可以坐景區觀光電動車,也可以走路,為了節省時間和體力,我們統一坐車前往,在一片暗黑中,遠處月牙泉邊樓宇的燈光成為唯一的亮光,黑夜裡深一腳淺一腳的踩在沙地里往上爬,當 成功 登頂時天已微亮,一行人搶占觀日出的有利位置,在黎明前的黑暗裡靜靜的等待日出,連綿起伏的沙丘,在拂曉前暗淡的天光中,顯得寧靜而典雅。6:40,當天邊的最後一片黑雲被染成一縷縷紅色的雲彩,一輪紅日悄然躍出地平線,朝霞佈滿天際,晨光照耀在沙漠上,遠處沙漠起伏的邊緣輪廓線,已被朝霞鑲了一層金黃,在沙漠表層緩慢流動,這一刻,感覺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在鳴沙山沙漠的環抱中,有一 汪清 泉靜卧,因其形式月牙,所以叫月牙泉。風沙兩千年,不埋月牙泉,月牙泉宛若文靜的妙齡女子,千百年來與鳴沙山長相廝守,不離不棄!流沙與泉水之間僅數十米,但歷經千年風沙泉不被流沙所掩沒,確為奇觀,泉邊栽有幾棵旱柳,也已有上百年曆史,泉邊的建築和綠化,都是後期為保護月牙泉而建,不過月牙泉里的自然泉水早已乾涸,現在的泉水都是通過管道人工註入的。
↑月牙泉 ↑月牙泉 ↑月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