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北京到山西大同周末自駕游
↑雲岡石窟 第十六~二十窟是雲岡最早開鑿的一組洞窟,因系著名高僧曇曜主持營建,故稱“曇曜五窟”。窟制相同,平面呈馬蹄形,穹窿頂,窟內造像以三世佛為主,主像雕飾奇偉,冠於一世,分別象徵著北魏的五位皇帝。
↑雲岡石窟 第十六、十七窟是一組。第十六窟主像為釋迦立佛,高13. 5米,波紋狀髮髻,清秀俊逸。佛像身穿褒衣博帶式袈裟,胸前結帶下垂,屬北魏太和年間推行漢化時的服制。 ↑雲岡石窟 第十七窟( 彌勒 三尊洞)主像是 菩薩 裝的交腳 彌勒 ,高15.6米,頭戴寶冠,胸佩蛇飾及短瓔珞,臂著釧,斜披絡腋,束腰收腹,下穿羊腸長裙, 獅子 座,具有濃郁的異域情調。西壁立佛面龐渾圓,造型古樸壯美。東壁坐佛雙肩齊挺,服飾線條流暢,刀法嫻熟。窟內四壁以千佛雕刻為主,雕像清簡勁直,純真樸質,反映了雲岡早期造像的藝術特點。西壁佛像背光外緣供養天,單腿半跪,雙手捧蓮,神情恬靜,造型優美。明窗東壁太和十三年(487)造像龕,是 雲岡石窟 分期斷代的重要標尺。 ↑雲岡石窟 第十八窟(立三佛洞)設計嚴謹,佈局完整,北壁主佛像高15.5米,高肉髻,面頰豐圓,鼻梁高挺,渾厚質朴,身披千佛袈裟,兩側分別配置脅侍佛、脅侍 菩薩 及十大弟子像。左脅佛頭頂華蓋,面龐渾圓,體魄偉岸。左脅 菩薩 頭戴花冠,秀麗典雅。上端五弟子雕刻,俱為西域人特征,或提瓶靜立,或拈花微笑,或閉目傾聽,或若有所悟,或喜從心生,鬼斧神工,令人嘆絕。 ↑雲岡石窟 第十九窟(寶生佛洞)主佛像結跏趺坐,高16.8米,是 雲岡石窟 中第二大佛。佛像耳輪齊肩,下頜崩毀。舉右手,肘下有一小柱支撐。衣紋簡潔明快,輕薄貼體,袈裟邊飾折帶紋。南壁羅睺羅因緣是雲岡最早的佛教故事圖像。窟外東西各開一耳洞,內一倚坐佛像。這種分窟安置三世佛的佈局設計,既有變化,又顯莊嚴,是北朝石窟形制的新創舉。 ↑雲岡石窟 第二十窟白佛爺洞,窟前帶大約在遼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釋迦坐像,高13.7米,這尊佛像面部豐滿,兩肩寬厚,造型雄偉,氣魄渾厚,為 雲岡石窟 雕刻藝術的代表作。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 西部窟群,即第21~45窟,分佈於第20窟以西的諸窟,是孝文帝遷洛後,一些達官貴人開鑿的中、小型窟。出現一種面相清癯的“秀骨清像”新樣式,這也是北魏晚期當時雕刻藝術特點的時代風尚。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 鳳臨閣美食篇滿滿的一下午就交給了 雲岡石窟 , 中國 四大石窟已經看過了三個,各有不同但一樣精彩。預定了 鳳臨閣 的餐位,回到市裡也已經過了時間,本打算繼續尋找林姥姥但是一樣無果,商量了一下,回 鳳臨閣 覓食,來 大同 豈能錯過呢,不過真的沒讓我們失望,太美味了。看圖說話。 最贊的兩道菜,爽口的養生葫蘆絲、最最棒的黑椒酸辣湯 ↑鳳臨閣 菜量比較大的一張照片,呵呵,依次是莜面栲栳栳、 應縣 涼粉、醋溜丸子、普通燒麥和有名的招牌百花稍麥。味道都很棒,而且量很大,價格實惠。不像很多地方的招牌餐廳貴的要命,這裡的價格很親民哦~ ↑鳳臨閣 大同·清真大寺第二天的行程不算很緊張,原計劃是去 懸空寺 然後到 恆山 ,然後打道回府。早早起來去了一趟昨天就註意到的 清真大寺 ,對於清真寺來講,我們一般比較小心,因為一般的清真寺是不作為參觀的地方的,因為當地穆斯林都要在那裡進行禱告,不便去打擾,查了一下,這個 清真大寺 是對外開放的,門票10元,但是由於是淡季,游客很少,所以也沒有人賣票,正趕上今天周日有活動剛剛結束,我們就靜靜走進去,慢慢游覽起來。 這座 清真大寺 的歷史相當悠久,是 山西 境內兩座知名清真古寺之一。位於 大同 城內大西街九樓巷,寺內乾隆七年(1742年)重立《敕建清真寺碑》稱始建於唐貞觀二年(628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它比 北京 穆斯林進行禮拜、聚禮和節日活動的中心 中國 伊斯蘭教協會所在地東四清真寺(又名法明寺)要早六百七十年,或為偽托。 大同 清真大寺 是我國唯一一座在正史《二十四史》中有載的清真寺。大寺內明嘉靖丙午(1546年)隕石碑刻,也是現知全國獨一無二的一塊刻在隕石上的阿漢文碑刻。 高大宏偉的正門是1936年穆斯林集資改造的。大門現為磚石結構,水泥抹面。門上不同部位都鑲嵌著精美的阿文及漢文藝術石雕,在 大同 地區的多處清真寺中,確有如石雕所稱"千古獨雄,萬世獨尊"之勢。原來古老的寺門沒有現在這樣高大,但樣式古老,造型別緻,全部為磚石結構。穆斯林進入禮拜寺時,須從兩側進入後,再轉入正門進入寺院。 ↑清真大寺 大同 清真大寺 整個寺院從大門開始,先後設有四道不同形狀的寺門,沿大寺中軸線,有次序、有節奏地順延展開。在各個寺門中間設置了多進院落,形成一組完整的空間序列。每一個院落都有自己獨特的功能要求和藝術特色,循序漸進,層層引深,共同表達了一個完整的建築藝術風格。 省心樓是 清真大寺 內較為顯眼的建築之一。高高的二層樓閣突起於寺院之中,平靜之中形成了明顯反差。省心樓又名邦克樓,主要為呼叫穆斯林禮拜之用,站於高聳的樓閣之上,可以聲聞四隅。 ↑清真大寺 從省心樓下的門洞或兩側的旁門進入,再下兩級臺階,就是 清真大寺 主院。大殿左右前方,有兩株參天古樹,一株為古槐,一株為京杏,樹齡估計都在數百年以上。 ↑清真大寺 最具特色的是大殿西端的後窯殿,頂端為八角形實壁園頂亭,巍然聳起,直插雲端,為整個寺院的制高點。 ↑清真大寺 每一種信仰都充滿了力量。 ↑清真大寺 應縣木塔參觀完 清真大寺 告別 大同 市區,前往 懸空寺 ,通往 懸空寺 的路是一條小路,很多運煤的車要走這裡,不知什麼緣故,堵得水泄不通,與其堵在路上,不如去別的地方看看,於是我們轉而前往這次本不打算去的 應縣木塔 。
門票:60元 ↑釋迦木塔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 山西 省 朔州 市 應縣 城 西北 佛宮寺內,俗稱 應縣木塔 。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 中國 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與 意大利 比薩 斜塔、 巴黎 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釋迦木塔 釋迦塔1961年被列入 中國 首批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是現存最高的木結構樓閣式佛塔。全塔整體架構所用全為木材,沒用一根鐵釘,全塔共應用54種鬥拱,被稱為“ 中國 古建築鬥拱博物館”。
塔內供奉著兩顆佛牙舍利,盛裝在兩座 七寶 供奉的銀廓里,經考證確認為是釋迦牟尼靈牙遺骨。 佛滅度後,共留下七顆佛牙舍利。 應縣 佛宮寺釋迦塔發現的兩顆佛牙舍利,是南本《大般涅槃經》中記載的捷疾羅剎所隱身盜取的一雙佛牙。 ↑釋迦木塔 懸空寺吃完午飯簡單參觀完 應縣木塔 後,想看看有沒有別的途徑到 恆山 ,但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路線,所以原路返回,回去的時候,堵得水泄不通的小路已經暢通了,數十輛大車緩緩前行,跟著大車大概下午三點左右到達 懸空寺 。
門票:30元、登臨費:100元,合計:130元 懸空寺 位於 山西 省 大同 市 渾源 縣 恆山 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峭壁間,素有“ 懸空寺 ,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弔”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建成於1400年前北魏後期,是 中國 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恆山 十八景中“第一勝景”。 ↑懸空寺 北魏天興元年(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今 大同 市),北魏天師道長寇謙之(公元365-448)仙逝前留下遺訓: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達“上延霄客,下絕囂浮”。之後天師弟子們多方籌資,精心選址設計, 懸空寺 於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建成。
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游覽 懸空寺 後,在岩壁上書寫了“壯觀”二字。 懸空寺 現存建築是明清兩代修繕的遺物。 ↑懸空寺 由於我們到達的時間已經是下午了,又是周末的最後一天,所以游客已經所剩無幾,總共加起來不到二十人,從一進景區開始就修好的曲折的樓梯來看,人多的時候肯定是人挨人的往上爬,樓梯上甚至寫著不許停留的標誌,可想而知是多麼恐怖,真擔心 懸空寺 承受不住這麼多人的“膜拜”。從網上搜到一張照片來給大家看看。 ↑懸空寺 而我們來的時候就是很清靜的樣子了,如果不喜歡人多的朋友,請謹慎選擇參觀時間哦~ ↑懸空寺 ↑懸空寺 ↑懸空寺 ↑懸空寺 懸空寺 的選址之險,建築之奇,結構之巧,豐富的內涵,堪稱世界一絕。它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國寶,也是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 ↑懸空寺 作為這次旅行的最後一站,真是深深地震撼著我的心,不虛此行。由於時間的問題,這次就不去 恆山 了,作為下次的主題吧。
↑雲岡石窟 第十六、十七窟是一組。第十六窟主像為釋迦立佛,高13. 5米,波紋狀髮髻,清秀俊逸。佛像身穿褒衣博帶式袈裟,胸前結帶下垂,屬北魏太和年間推行漢化時的服制。 ↑雲岡石窟 第十七窟( 彌勒 三尊洞)主像是 菩薩 裝的交腳 彌勒 ,高15.6米,頭戴寶冠,胸佩蛇飾及短瓔珞,臂著釧,斜披絡腋,束腰收腹,下穿羊腸長裙, 獅子 座,具有濃郁的異域情調。西壁立佛面龐渾圓,造型古樸壯美。東壁坐佛雙肩齊挺,服飾線條流暢,刀法嫻熟。窟內四壁以千佛雕刻為主,雕像清簡勁直,純真樸質,反映了雲岡早期造像的藝術特點。西壁佛像背光外緣供養天,單腿半跪,雙手捧蓮,神情恬靜,造型優美。明窗東壁太和十三年(487)造像龕,是 雲岡石窟 分期斷代的重要標尺。 ↑雲岡石窟 第十八窟(立三佛洞)設計嚴謹,佈局完整,北壁主佛像高15.5米,高肉髻,面頰豐圓,鼻梁高挺,渾厚質朴,身披千佛袈裟,兩側分別配置脅侍佛、脅侍 菩薩 及十大弟子像。左脅佛頭頂華蓋,面龐渾圓,體魄偉岸。左脅 菩薩 頭戴花冠,秀麗典雅。上端五弟子雕刻,俱為西域人特征,或提瓶靜立,或拈花微笑,或閉目傾聽,或若有所悟,或喜從心生,鬼斧神工,令人嘆絕。 ↑雲岡石窟 第十九窟(寶生佛洞)主佛像結跏趺坐,高16.8米,是 雲岡石窟 中第二大佛。佛像耳輪齊肩,下頜崩毀。舉右手,肘下有一小柱支撐。衣紋簡潔明快,輕薄貼體,袈裟邊飾折帶紋。南壁羅睺羅因緣是雲岡最早的佛教故事圖像。窟外東西各開一耳洞,內一倚坐佛像。這種分窟安置三世佛的佈局設計,既有變化,又顯莊嚴,是北朝石窟形制的新創舉。 ↑雲岡石窟 第二十窟白佛爺洞,窟前帶大約在遼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釋迦坐像,高13.7米,這尊佛像面部豐滿,兩肩寬厚,造型雄偉,氣魄渾厚,為 雲岡石窟 雕刻藝術的代表作。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 西部窟群,即第21~45窟,分佈於第20窟以西的諸窟,是孝文帝遷洛後,一些達官貴人開鑿的中、小型窟。出現一種面相清癯的“秀骨清像”新樣式,這也是北魏晚期當時雕刻藝術特點的時代風尚。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 鳳臨閣美食篇滿滿的一下午就交給了 雲岡石窟 , 中國 四大石窟已經看過了三個,各有不同但一樣精彩。預定了 鳳臨閣 的餐位,回到市裡也已經過了時間,本打算繼續尋找林姥姥但是一樣無果,商量了一下,回 鳳臨閣 覓食,來 大同 豈能錯過呢,不過真的沒讓我們失望,太美味了。看圖說話。 最贊的兩道菜,爽口的養生葫蘆絲、最最棒的黑椒酸辣湯 ↑鳳臨閣 菜量比較大的一張照片,呵呵,依次是莜面栲栳栳、 應縣 涼粉、醋溜丸子、普通燒麥和有名的招牌百花稍麥。味道都很棒,而且量很大,價格實惠。不像很多地方的招牌餐廳貴的要命,這裡的價格很親民哦~ ↑鳳臨閣 大同·清真大寺第二天的行程不算很緊張,原計劃是去 懸空寺 然後到 恆山 ,然後打道回府。早早起來去了一趟昨天就註意到的 清真大寺 ,對於清真寺來講,我們一般比較小心,因為一般的清真寺是不作為參觀的地方的,因為當地穆斯林都要在那裡進行禱告,不便去打擾,查了一下,這個 清真大寺 是對外開放的,門票10元,但是由於是淡季,游客很少,所以也沒有人賣票,正趕上今天周日有活動剛剛結束,我們就靜靜走進去,慢慢游覽起來。 這座 清真大寺 的歷史相當悠久,是 山西 境內兩座知名清真古寺之一。位於 大同 城內大西街九樓巷,寺內乾隆七年(1742年)重立《敕建清真寺碑》稱始建於唐貞觀二年(628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它比 北京 穆斯林進行禮拜、聚禮和節日活動的中心 中國 伊斯蘭教協會所在地東四清真寺(又名法明寺)要早六百七十年,或為偽托。 大同 清真大寺 是我國唯一一座在正史《二十四史》中有載的清真寺。大寺內明嘉靖丙午(1546年)隕石碑刻,也是現知全國獨一無二的一塊刻在隕石上的阿漢文碑刻。 高大宏偉的正門是1936年穆斯林集資改造的。大門現為磚石結構,水泥抹面。門上不同部位都鑲嵌著精美的阿文及漢文藝術石雕,在 大同 地區的多處清真寺中,確有如石雕所稱"千古獨雄,萬世獨尊"之勢。原來古老的寺門沒有現在這樣高大,但樣式古老,造型別緻,全部為磚石結構。穆斯林進入禮拜寺時,須從兩側進入後,再轉入正門進入寺院。 ↑清真大寺 大同 清真大寺 整個寺院從大門開始,先後設有四道不同形狀的寺門,沿大寺中軸線,有次序、有節奏地順延展開。在各個寺門中間設置了多進院落,形成一組完整的空間序列。每一個院落都有自己獨特的功能要求和藝術特色,循序漸進,層層引深,共同表達了一個完整的建築藝術風格。 省心樓是 清真大寺 內較為顯眼的建築之一。高高的二層樓閣突起於寺院之中,平靜之中形成了明顯反差。省心樓又名邦克樓,主要為呼叫穆斯林禮拜之用,站於高聳的樓閣之上,可以聲聞四隅。 ↑清真大寺 從省心樓下的門洞或兩側的旁門進入,再下兩級臺階,就是 清真大寺 主院。大殿左右前方,有兩株參天古樹,一株為古槐,一株為京杏,樹齡估計都在數百年以上。 ↑清真大寺 最具特色的是大殿西端的後窯殿,頂端為八角形實壁園頂亭,巍然聳起,直插雲端,為整個寺院的制高點。 ↑清真大寺 每一種信仰都充滿了力量。 ↑清真大寺 應縣木塔參觀完 清真大寺 告別 大同 市區,前往 懸空寺 ,通往 懸空寺 的路是一條小路,很多運煤的車要走這裡,不知什麼緣故,堵得水泄不通,與其堵在路上,不如去別的地方看看,於是我們轉而前往這次本不打算去的 應縣木塔 。
門票:60元 ↑釋迦木塔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 山西 省 朔州 市 應縣 城 西北 佛宮寺內,俗稱 應縣木塔 。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 中國 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與 意大利 比薩 斜塔、 巴黎 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釋迦木塔 釋迦塔1961年被列入 中國 首批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是現存最高的木結構樓閣式佛塔。全塔整體架構所用全為木材,沒用一根鐵釘,全塔共應用54種鬥拱,被稱為“ 中國 古建築鬥拱博物館”。
塔內供奉著兩顆佛牙舍利,盛裝在兩座 七寶 供奉的銀廓里,經考證確認為是釋迦牟尼靈牙遺骨。 佛滅度後,共留下七顆佛牙舍利。 應縣 佛宮寺釋迦塔發現的兩顆佛牙舍利,是南本《大般涅槃經》中記載的捷疾羅剎所隱身盜取的一雙佛牙。 ↑釋迦木塔 懸空寺吃完午飯簡單參觀完 應縣木塔 後,想看看有沒有別的途徑到 恆山 ,但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路線,所以原路返回,回去的時候,堵得水泄不通的小路已經暢通了,數十輛大車緩緩前行,跟著大車大概下午三點左右到達 懸空寺 。
門票:30元、登臨費:100元,合計:130元 懸空寺 位於 山西 省 大同 市 渾源 縣 恆山 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峭壁間,素有“ 懸空寺 ,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弔”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建成於1400年前北魏後期,是 中國 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恆山 十八景中“第一勝景”。 ↑懸空寺 北魏天興元年(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今 大同 市),北魏天師道長寇謙之(公元365-448)仙逝前留下遺訓: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達“上延霄客,下絕囂浮”。之後天師弟子們多方籌資,精心選址設計, 懸空寺 於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建成。
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游覽 懸空寺 後,在岩壁上書寫了“壯觀”二字。 懸空寺 現存建築是明清兩代修繕的遺物。 ↑懸空寺 由於我們到達的時間已經是下午了,又是周末的最後一天,所以游客已經所剩無幾,總共加起來不到二十人,從一進景區開始就修好的曲折的樓梯來看,人多的時候肯定是人挨人的往上爬,樓梯上甚至寫著不許停留的標誌,可想而知是多麼恐怖,真擔心 懸空寺 承受不住這麼多人的“膜拜”。從網上搜到一張照片來給大家看看。 ↑懸空寺 而我們來的時候就是很清靜的樣子了,如果不喜歡人多的朋友,請謹慎選擇參觀時間哦~ ↑懸空寺 ↑懸空寺 ↑懸空寺 ↑懸空寺 懸空寺 的選址之險,建築之奇,結構之巧,豐富的內涵,堪稱世界一絕。它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國寶,也是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 ↑懸空寺 作為這次旅行的最後一站,真是深深地震撼著我的心,不虛此行。由於時間的問題,這次就不去 恆山 了,作為下次的主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