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進藏,我在拉薩悠閑自在















去另一家老潘的天堂時光旅行書店看看書,裡面設計感很強,不同於平常屋子裡的書店,它並不是位於屋子裡的書店,而是四周環繞起來,有樹,有貓,有陽光,對了,我看書的位置頭頂上還有桃子呢。
大冰的小屋也坐落於內,還有解憂雜貨店!



老潘去了很多地方地方支教,包括了 納木錯 ,他支教的時間常常是在一年以上的,後來我看到了他的後續消息,孩子們有些考上了高中,後來,孩子們考上了自己喜歡的大學。現代人太多的喧囂,很多人去支教不過只是想要去體驗幾天不一樣的生活,裝作一個大好人給予窮苦人幾天自己虛偽的善意,拍拍照片發發朋友圈就頭也不回的走了。我不是有意嘲諷,只是想告訴很多人,這樣的做法會帶給小朋友很大的傷害,所有的離別都是他們在承受,他們為什麼要接受突如其來的愛又要被突如其來的拋棄呢,這對於沒有選擇的他們多不公平啊。











轉山:
喇嘛是在二十五歲的時候,遇到一個比他大幾歲的 北京 女孩。兩人相遇並相愛了。這兩個人,一個是從小在寺廟裡修行的喇嘛,一個是來自 北京 城的開放女子,他們把人世間最無可能的事情變成了可能。不管世俗的眼光,也不管佛門的戒律,愛得死去活來、愛得刻骨銘心、愛得誠惶誠恐、愛得天崩地裂,愛到背叛宗教,最後連信仰都變了。最後,喇嘛為了愛情還了俗,徹底離開佛門凈地,跟著女孩到了 北京 。他從一個佛世界迅速墜入俗世間的過程驚心動魄,但很快發現自己根本沒辦法適應都市生活,除了念經,什麼都不會。面對喧囂而又高科技發展中的現代生活,他幾乎連日常生活都難以自理。步入紅塵的他,就是個一無所知的廢物。
在鮑貝的另一本書里,她又繼續了這個故事
偶然的晚上,喇嘛知道有位女作家寫了一本關於他的書,他聯繫到了女作家,並每天都會發微信給女作家,他告訴女作家他現在在 色達 周圍的一個小鎮上開了一家小酒館,他還活著。他和女作家提了一個要求,要女作家快遞給寫了他的這本書給他,女作家想著沒什麼關係就給了。不曾想,喇嘛每日都會仔細閱讀,還按照女作家的路線走了一遍,走到了 不丹 ,走到了 尼泊爾 ,走到了 印度 ,也走到了虛構的 杭州 。女作家害怕了,她和他說,你瘋了,書是虛構的,裡面的你不是你,只是故事的原型是你罷了,裡面的你不是你。喇嘛說,裡面的我不是我是誰,裡面的我就是外面的我。固執的喇嘛最後看到了書的結局,在三十歲生日的那一天,他有一場大劫,他死了。喇嘛看到書里的結局哭了。他說他還是死了,眼看三十歲將至,他和作家說自己很慌,他說他躲不過了。作家看他瘋了,不理睬又害怕他會自殺,於是心裡疏導他,這隻是她虛構出來的故事,書里的他不是他。後來,偶然一個機會,作家去到了 色達 佛學院,她又鬼使神差的去到了喇嘛居住的小鎮,小鎮很小,她問遍了居民都會沒有酒館,沒有喇嘛。她的手機也丟了。她回到了 杭州 ,重新弄好了手機,手機響了,電話里另外一個聲音傳來,喇嘛死了,死在了 杭州 的車禍里。
女作家瘋了一樣大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