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被打撈起 暈開了結局
西柵由12座小島組成,70多座小橋將小島像珠子一樣串在一起。
小橋流水人家,烏篷船穿水而過,搖著歲月的悠閑。
小巷深深,就是戴望舒詩中“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意境美哉,已是農曆臘月廿八,寒風凜冽捲起絳紅的窗帷,臨河的酒吧空無一人
黑得連眼睛都看不見的小貓咪,痴痴地替主人守在門口
夜色漸深,倦鳥歸巢,游人大多去投民宿
熱氣騰騰的麻心湯圓暖身更暖心
最具 烏鎮 特色的是水閣,聰明的水鄉人把房子延伸到水上,相當於 江南 版的弔腳樓。
水閣,木結構為多,用 石柱 在河底支撐,刷著黑色的漆,猜想 烏鎮 這個名字大概由此得來。
據說早在2002年,政府就把西柵所有的房子都買下來了,所以西柵的房子全是政府的,西柵原住民都已搬走,東柵雖也圈起來賣門票,但還是有原住民。南柵,北柵原生態目前不賣門票。
烏鎮 好小,一排水閣一條河,再一排房子,好像幾小時就可以走完。 烏鎮 又很大,有些人一輩子都沒有走出去。
臨河水閣上有座"三寸金蓮”鞋店
188元的售價不知誰可以穿得下?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微風親吻荷塘,醉我 江南 水鄉
花橋碧水彎,河堤柳絲長
恰到好處的燈光照著窄街,錯落的屋檐和高高挑起的窗扉,空空的露臺。深入水底的 石柱 ,勾勒出一幅絕美的水鄉風情畫。
為穿越而製作的精美佈景,似一簾幽夢瀰漫著唐律宋韻
烏鎮 之小,醉在水鄉不願醒。
烏鎮 之大,現代與傳統的衝撞
烏鎮 之妙,夢境與現實的游離
烏鎮 之盛,悠悠水鄉慢生活
烏鎮 之根,綿綿六千年的 江南 農耕文明
醉在 烏鎮 ,河水綿綿無窮期
醉在 烏鎮 ,旅行是一種生活方式
烏蓬搖搖,碧水蕩蕩,收藏起點點滴滴的歡笑, 留到以後坐著搖椅慢慢聊
魚眼印象,行“攝”匆匆,記錄平凡生活細微點滴。
感謝關註“魚眼印象之 烏鎮 夜色”,期待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