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我們在德國(環德大城小鎮20餘座)


物價都在上面了,大家自己看吧!

德國 是世界上第一個實行全民醫療、養老保險的國家,後來各國所實行的制度都是從 德國 學來的。
現在 德國 實行的人均最低保障是每人每月800歐元,如果夫婦兩人加起來1600歐元基本上可以維持必須的生活。


早晨起來,又下雨了。當我們下車來到無憂宮門口的時候,下起傾盆大雨,即使打著傘也全身濕透。來 德國 這些天,基本上三天一場雨的節奏。從這裡跨過 波羅的海 ,就是那個冬不見天日,陰冷抑鬱的 北歐 。再看看這些一本正經、不苟言笑的 德國 人,他們的氣質是否與這裡的氣候有關呢!
言歸正傳。來 德國 後才知道: 波茨坦 原來還是普魯士王朝的老巢,這裡有普魯士腓特烈二世皇帝模仿 法國 凡爾賽 宮建造的行宮——無憂宮。 波茨坦 一直是 勃蘭登堡 州的首府。
1871年,普魯士皇帝威廉一世統一了 德國 ,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國。雖然只有50年, 德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第二帝國覆滅,但這是 德國 歷史上名符其實的統一國家。
丘吉爾 說:“普魯士是萬惡之源”。說的就是普魯士人紀律嚴明的軍事文化和忠誠尚武的精神氣質。
普魯士的霍亨索倫家族是在15世紀來到這裡的,因腓特烈一世處理動亂有功,神聖 羅馬 帝國的皇帝就把 勃蘭登堡 封給了他。從此,他開始了500年打造普魯士的過程。
因為這裡地貧、人窮、經濟文化落後,霍亨索倫家族就發展軍事力量,打造了一個集權軍國主義的普魯士。他們只會打仗,養不起常備軍,就去當雇佣軍,誰給錢就為誰打仗。人人盡忠守職,死屍式的服從。

剛走入無憂宮景區,路旁就看見這樣一 個舊 磨房。很多人在此拍照留念。原來這裡還有一個 波茨坦 “釘子戶“的故事呢。
這個故事後來經過 英國 首相威廉的演講,而成為西方人耳熟能詳的法諺——“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
我還是以毛澤東的導師、岳父楊昌濟老先生在其《靜觀室札記》中的記述來告訴大家這個故事吧!“ 德國 前皇威廉第一在位時,離宮之前有磨坊,欲登高遠覽一切景象,為所障礙。德皇厭之,傳語磨坊主人曰:‘此房價值幾何,汝自言之,可售之於我’,孰意磨坊主人殊強項,應之曰:‘我之房基,無價值可言’,德皇聞之赫然怒,令人將磨坊毀去。磨坊主人袖手任其拆毀,從容曰:‘為帝王者或可為此事,然吾德尚有法律在,此不平事,我必訴之法庭。’彼竟與德皇構訟。法庭依法判決德皇重將磨坊建築,並賠償其損失。德皇為法律屈,為人民屈,竟如法庭所判。事後且與人曰:‘吾國法官正直如此,我之大錯,彼竟有膽識毅然判決之,此吾國至可喜之事也。’”
這個故事是否要告訴人們:不是國王至上,而是法律至上呢?
終於可以入內參觀了,這裡只有正殿的12個房間對外開放。門口有中文導覽器,人手一個。因為事先不知道入內拍照要購買3歐元一位的許可證,所以每次舉起相機就遭到管理人員的制止。不過裡面燈光也實在太暗,即使拍了,效果也不佳。偷拍了幾張,湊合著看吧!









時間太緊了,匆匆看一眼,趕往下一城。

汽車繞著清澈的 什未林 湖水,遠處一座漂亮的、童話般的城堡佇立在沙丘上,哇,太美了!
是什麼鑄就了 德國 人的浪漫氣質?南方有一個“ 天鵝堡 ”,北方也有一個“ 天鵝堡 ”;南方的“ 天鵝堡 ”在山上,北方的“ 天鵝堡 ”卻在水中……
據介紹:這座城堡歷史上是梅 克倫 堡公爵和大公的王宮。早在一千多年以前,這裡就有斯拉夫人城堡城牆的遺跡。經過一千多年不斷地改建、擴展,又參照了 法國 文藝復興式宮殿的風格,才逐步形成現在的模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