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有請:第一次說走就走的單人旅行
從 蘇州 回來很久了,一直沒有找到感覺寫一篇游記,今天,在26歲生日這天,對人生中第一次單人旅行—— 蘇州 ——做一總結。
0 緣起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句評論,一個人讓人給孩子起名字,有人說,姓蘇已經是人生一大幸運了。
然後對蘇這個字起了興趣。
古籍里,蘇字有以下解釋:
說文解字
桂荏也。從竹穌聲。素孤切。
康熙字典
《唐韻》素姑切《集韻》《正韻》孫租切,�音酥。《說文》桂荏也。《本草》紫蘇。《註》蘇,從穌,舒暢也。蘇性舒暢,行氣和血,故謂之蘇。蘇乃荏類,而味辛如桂,故《爾雅》謂之桂荏。
又《揚子·方言》蘇,芥草也,江 淮南 楚之閑曰蘇。
又木名。《詩·鄭風》山有扶蘇。……
“從穌,舒暢也。”這可能就是“蘇”字給人的最大感受。
後來到省圖借到了一本書,名曰《 蘇州 有請》,看完書後,萌生了去 蘇州 看園林的一大夙願。
後來有天,在我的小屋裡,頓覺這樣的生活過於安逸,想出去走走,第一個想起來的地方,是 蘇州 ,於是猶豫了兩分鐘,便沒再多想,打開12306定了火車票,又在去哪兒網定了酒店,於是開啟了一場說走就走的單人旅行。
1 去程火車
在上車前,媽媽滿是擔心,把我送到車站,我跟她聊我要去的地方,她沒大說話,快到車站時,開口說,我不關心你去哪,但是安全是第一位的。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便是此中況味吧。
買的車票是中鋪,要一下午加一晚上才能到達,無聊的我打開網易雲搜歌,搜索吳儂軟語,聽了一些,對《 無錫 景》和《 蘇州 好風光》這兩首歌格外鐘情。看到裡面又一評論:
感受到了別中滋味。
2 Day1Day1 拙政園— 蘇州 園林博物館—太平天國忠王府— 蘇州 博物館—轉角遇到貓咖啡店
下了火車,先做地鐵到了酒店,我的行李很簡單,只有一個白色迷彩背包,裡面裝了兩套衣服和一些洗漱用品,酒店單人間的客人還沒有退房,所以我先把不需要的東西寄存在了前臺,便奔向第一個目的地——拙政園。
要進到拙政園,會先經過 蘇州 博物院,我到的時候是上午8點半左右,門口已經排滿了人。向步行街里走不多遠,會經過 蘇州 園林博物館,然後再向里走,便是拙政園的正門。
拙政園,始建於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是 江南 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拙政園與 北京 頤和園、 承德 避暑山莊、 蘇州 留園一起被譽為 中國 四 大名 園。
始建拙政園的主人叫做王獻臣。
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因官場失意而還鄉的御史王獻臣,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取晉代潘岳《閑居賦》中“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意,名為“拙政園”。中亘積水,浚治成池,瀰漫處“望若湖泊”。園多隙地,綴為花圃、竹叢、果園、桃林,建築物則稀疏錯落,共有堂、樓、亭、軒等三十一景,形成一個以水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風景的園林,“廣袤二百餘畝,茂樹曲池,勝甲吳下”。嘉靖十二年(1533),文徵明依園中景物繪圖三十一幅,各系以詩,並作《王氏拙政園記》。
王獻臣之後,其子將園賭輸給徐少泉。其後日漸凋敗。
明崇禎四年(1631),園東部荒地十餘畝為刑部侍郎王心一購得。王善畫山水,悉心經營,佈置丘壑,於崇禎八年(1635)落成,名“歸田園居”,中有秫香樓、芙蓉榭、泛紅軒、蘭雪堂、漱石亭、桃花渡、竹香廊、嘯月臺、紫藤塢、放眼亭諸勝,荷池廣四、五畝,牆外別有家田數畝。
後來,幾經轉手,太平天國李秀成、清末明僚李鴻章、奉軍第一軍軍長張宗 昌都 曾在此園中駐扎過,康熙乾隆都曾駕臨此地,駐足良久。但是,拙政園經歷了滄海桑田之變數,而那些人早已作古。
拙政園全園占地78畝(約52000平方米),分為東、中、 西和 住宅四個部分。住宅是典型的 蘇州 民居,佈置為園林博物館展廳。拙政園中現有的建築,大多是清 咸豐 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園成為太平天國忠王府花園時重建,至清末形成東、中、西三個相對獨立的小園。
拙政園向以“林木絕勝”著稱。數百年來一脈相承,沿襲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園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觀取自植物題材,如桃花片,“夾岸植桃,花時望若紅霞”;竹澗,“夾澗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瑤圃百本,花時燦若瑤華。”
歸田園居也是叢桂參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蘚然”。每至 春日 ,山茶如火,玉蘭如雪。杏花盛開,“遮映落霞迷澗壑”。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錦帳重疊。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獨傲冰霜。有泛紅軒、至梅亭、竹香廊、竹郵、紫藤塢、奪花漳澗等景觀。
截至2014年,拙政園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觀取勝的傳統,荷花、山茶、杜鵑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僅中部二十三處景觀,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為主景的景觀。如遠香堂、荷風四面亭的荷(“香遠益清”,“荷風來四面”);倚玉軒、玲瓏館的竹(“倚楹碧玉萬竿長”,“月光穿竹翠玲瓏”);待霜亭的桔(“洞庭須待滿林霜”);聽雨軒的竹、荷、芭蕉(“聽雨入秋竹”,“蕉葉半黃荷葉碧,兩家秋雨一家聲”);玉蘭堂的玉蘭(“此生當如玉蘭潔”);雪香雲蔚亭的梅(“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聽松風處的松(“風入寒松聲自古”),以及海棠春塢的海棠,柳蔭路曲的柳,枇杷園、嘉實亭的枇杷,得真亭的松、竹、柏等等。
每一處亭台池園的取名都各有典故,從詩句中摘取有象徵意味的詞語,別有風味。
我印象深刻的有“宜兩亭”:
亭在假山之上,亭東一帶雲牆,分隔中、西兩部。自亭不但可俯瞰西部的亭台樓閣,還可東眺中部的湖光山色。因取唐自居易《欲與元宗簡結鄰而居作詩以贈》詩“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句意。
“十八曼陀羅花館”:
館南廳前有小院,栽植多株名貴山茶花“十八學士”,故稱十八曼陀羅花花館。“十八學士”是茶花中的極品,一株上共開放十八朵花,朵朵形狀不同,顏色也不同,紅的便全紅,紫的便全紫,一起開放,同時凋謝。館前小院略點小塊湖石,成為春季游覽之絕佳去處。晚清蔣吟秋有詩贊曰:“梅村詩好久留傳,拙政山茶寫筆顛,十八曼陀羅尚在,寶珠色相 永春 妍。”
館中對聯:
小徑四時花,隨分逍遙,真閑卻、香車風馬
一池千古月,稱情歡笑,好商量、酒政茶經
在園中高低錯落的石子路上穿梭,讓人真的頓時心清氣爽,有一種吟詩作畫的衝動。不過隨著時間的流淌,園裡擠滿了各地前來觀光的旅行團,見的最多的是穿得各色鮮艷長裙的大媽,成排結對的舞動著各色鮮艷絲巾比V拍照的場景。氣氛突然有了一種莫名的戲劇感,可能幾百年前的王獻臣也沒想到,自己淡泊避世的一處佳寓會成為如今各色絲巾爭奇鬥艷的大觀園。
走出拙政園,正好去看了 蘇州 園林博物館,然後去忠王府也轉了轉。
之後猶豫是去不遠處的 獅子 林,還是去 蘇州 博物館,最後決定先去看貝聿銘的經典設計 蘇州 博物館。幾何形設計,配上 江南 建築特色的黑瓦白牆,現代感與水鄉的衝撞異常有感覺。
館中最喜歡的一件藏品是趙孟頫的《臨蘭亭冊》,美到沒法形容!
在蘇博轉完之後,感覺有些累了,正好也到了中午的時間,找了一家小店吃 蘇州 特色的湯包。
之後想找個咖啡館發獃,搜索到了最近的在 平江 老街上的咖啡館——轉角遇到貓。
我跟著導航,穿過長長的巷子,突然來到人潮熙攘的 平江 老街,像 北京 的南鑼鼓巷、 成都 的寬窄巷子、 杭州 的南宋御街,好像每一座古城,都有兩三條還連通著歷史的老地方。雖然已現代商鋪林立,但還是透著古老的味道。
轉角遇到貓在一條深深的巷弄里,我點了一杯拿鐵,先被要求穿上鞋套,又噴了免洗洗手液才被放進去。
一進去,頓時就感覺好開心,我甚至在微博上發了一條傻傻的動態,只有五個字——“我好開心啊!”
貓真的是有靈性的動物,和她獃久了,她們會把負能量都吸走,讓你變得快樂起來。
這家店有36只貓,各種品種,我在這裡邊擼貓,邊畫畫,邊聽 蘇州 評彈,發了一下午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