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利亞:帝國餘暉下的草原清晨
博格達汗冬宮在 烏蘭巴托 市南郊, 圖拉 河附近,是 蒙古 最後一位國王兼活佛——哲布尊 丹巴 八世(即博格達汗)冬季居住的宮殿。
下車打眼一看這冬宮,嚇一跳,照壁、牌樓、歇山頂、中文“樂善好施”匾額……這不是 中國 古代的建築風格嗎? ↑烏蘭巴托 ▲ 中國 風濃重的牌匾 ↑烏蘭巴托 ▲牌匾上赫然在目的“樂善好施”
問了 巴圖 (我們在當地找的中文導游), 巴圖 說,原來因為 烏蘭巴托 城市的 肇興 是在清朝,而當時的 蒙古 ,是依附於清朝的,所以,這裡但凡保留下來年頭久遠點的建築,基本都是清朝風格的, 比如 這座博格達汗冬宮。就像後來 蒙古 到了蘇聯時代, 烏蘭巴托 的建築又都轉向俄式一樣。
冬宮現在成為了一個博物館,裡面展出了 蒙古 歷史上幾世哲布尊 丹巴 活佛的畫像、以及很多其他的佛像和唐卡,製作精美。還展出了很多座享有盛譽的畫家、雕塑家、被稱為 亞洲 的米開朗琪羅——哲布尊 丹巴 一世雕塑的白度母像,每一座都造型婀娜,但並不妖媚。
在冬宮邊有一幢俄式風格的小樓,是後來俄國沙皇為哲布尊 丹巴 八世建造的,裡面陳列了他衣食住行的各種生活用品,還有其他國家送來奇珍異寶, 比如 豹皮製作的 蒙古 包, 北極 熊、企鵝等在 蒙古 見不到的動物的標本,繁複雕飾的 中國 床等等。
展品中有一個特別特別大的帽子,大概有五個人的頭那麼大。 巴圖 說:“哲布尊 丹巴 八世老年的時候生病了,頭變得特別大,所以這是特製的帽子。”我們很疑惑,再生病也不會這麼大吧?! 巴圖 忽然轉頭過來,狡黠一笑:“信嗎?”我們恍然。 巴圖 說,這是哲布尊 丹巴 八世的寵物大象的帽子。。。
哲布尊 丹巴 八世還有一個夏宮,屢次革命和運動都沒有被毀,但是卻在某一次大拆大建中被拆毀了,無不遺憾。我們問 巴圖 :“他有冬宮、夏宮,那春秋去哪兒呢?在草原放牧嗎? ”
冬宮出來,往南走,過了 圖拉 河,不遠處有座山。
曾經, 蒙古 各省的省長,來朝見哲布尊 丹巴 ,會先去這座聖山——翟山(當時還不叫這名字),再一起去冬宮。
↑烏蘭巴托 ▲翟山腳下的蘇軍坦克雕塑
博格達汗統治的時代過去後,蘇聯時期,為了消除藏傳佛教和本土宗教領袖的影響,把這座山改名為翟山,山腳下立著一個蘇軍坦克的雕塑,山上也有紀念二戰勝利和蒙蘇“ 友誼 ”的紀念碑和二戰無名烈士墓。
當然,現在這些都成為了歷史。現在站在翟山頂上, 烏蘭巴托 的全景盡收眼底,近處的 圖拉 河、稍遠市中心櫛比鱗次的高樓和城西的工廠冒著黑煙,北邊更遠處,是一片片的 蒙古 包。 ↑烏蘭巴托 ▲翟山紀念碑 ↑烏蘭巴托 ▲翟山以南的 烏蘭巴托 富人區
翟山後面還有一個大敖包。敖包並非 蒙古 包,而是和藏區瑪尼堆有點類似,都是祭祀祈福的標誌物。
關於敖包,還有一段古老的民族傳說:草原上萬物有靈。石頭也不例外。石頭喜歡爬到高的地方,山頂,就是這片大地上最高的地方了。石頭靠著自己的力量爬上去,要花3000年。人們為了幫助石頭實現這個願望,就把腳下的石頭撿起來堆到山頂,叫它敖包。石頭節省了3000年的滄桑變化,心生歡喜。作為感謝,人們順時針繞敖包一圈,往上堆一塊小石頭,可以交換一個想要實現的願望。 ↑烏蘭巴托 ▲我猜是一個父親帶著兩個兒子轉敖包
從翟山下來,向北走幾步就是 烏蘭巴托 富人區的分界線—— 圖拉 河。
圖拉 河以南的博格達汗山,據說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護區,因山勢險峻,風景優美,現在成了 烏蘭巴托 富人的集聚地。
蒙古 的貧富差距同樣巨大,棚戶區的貧民月收入不過千元人民幣,而富人區的私立學校僅一學期的學費就高達4w美金。 ↑烏蘭巴托 ▲劃分富人區的 圖拉 河 ↑烏蘭巴托 ▲ 圖拉 河畔的白樺林
從翟山下來,路邊都是嘈雜擁擠的車流,過了馬路,走一小截,到了 圖拉 河岸邊,天地倏忽安靜下來。
十月初的 烏蘭巴托 ,空氣有些泠冽,午後的陽光灑下,已經變黃的樹木更覆上了一層金, 圖拉 河的水清澈如許。北國的秋天無非如此!
↑烏蘭巴托 ▲在 圖拉 河邊的 韓國 餐館吃完晚飯,結束了一天的行程。 ↑烏蘭巴托 ▲ 烏蘭巴托 的 韓國 菜價格要比國內便宜,菜量更大,就連餐廳的裝修也很“ 蒙古 ”。
說到 蒙古 、說到 烏蘭巴托 ,絕對繞不過的就是蘇聯時期。自 蒙古 獨立後,對其影響最大的就是蘇聯。這座城市現在的名字“ 烏蘭巴托 ”,就是蘇聯時期定的,意指紅色英雄城。 蒙古 現在用的新蒙文,也是俄文字母式的蒙文, 烏蘭巴托 如今的建築,蘇式居多。不過最明顯的蘇聯時代的標誌,就是 烏蘭巴托 正中心的成吉思汗廣場。
▲廣場中心擺放的蘇赫巴托雕像。本圖片來自螞蜂窩用戶@少年眾
成吉思汗廣場原名蘇赫巴托(蘇赫巴托是 蒙古 獨立時期的領袖)廣場,它的佈局和許多共產主義國家相類似,四周坐落著一些很重要的建築,也有點像 中國 的天安門廣場。
廣場北邊的建築為政府大廈,是國家議會( 蒙古 稱大呼拉爾)和總統、總理的辦公地。門口有成吉思汗、窩闊臺、忽必烈的大型坐像。
廣場的東邊,是國家古典藝術劇院和文化宮,西邊則是 烏蘭巴托 市政府和中央郵局。南邊是一條貫通 烏蘭巴托 東西的主幹道 和平 大道。 ↑烏蘭巴托 ▲只有一家郵局的好處,就是可以一次性買到多種郵票
這些裡面,也就是中央郵局,對旅行者來說有實用的意義。往國內寄明信片的郵資是1000蒙圖再加10%的稅,摺合人民幣3塊錢左右。需要註意的是,中央郵局是 烏蘭巴托 唯一的郵局。 ↑烏蘭巴托 ▲中間的雕像為成吉思汗,左右兩邊分別是他的隨從,雕像後面是政府大廈 ↑烏蘭巴托 ▲在這片廣場上停留過兩次,既看到了幾撥新人來拍婚紗照,也看到過一群醫生游行集會。
有個有趣的現象,國內的新人拍婚紗照,通常會選擇自然風光很美的地方,而在 烏蘭巴托 ,寺廟、佛像、大廣場這種“地標”,才是婚紗照的熱門選擇。 ↑烏蘭巴托 ▲廣場外的石碑上,刻有一首歌,我們問 巴圖 ,這是國歌嗎?他說不是,只是一首類似 中國 的《紅旗飄飄》的歌。
成吉思汗廣場的 西北 角,是 蒙古 國家歷史博物館。這裡展出的近現代以前的內容,即使你沒有導游、不懂蒙語,也能看個七七八八。原因很簡單,我們的史書里基本上也會寫。只不過,視角相異,你懂的。
由於館內拍照要額外收費,所以並沒有留下任何影像,只在門口偷拍了兩個 蒙古 “美女”。 ↑烏蘭巴托 館內分三層,和國內的博物館展覽順序大致一樣。
一樓講述 蒙古 史前文明和石器時代各種遺跡,特別是有當地特色的鹿碑和岩畫。
二樓的展覽最豐富,講了各個時期活躍在 蒙古 高原上的部族。
比如 早期的匈奴、鮮卑、突厥、契丹等的生活狀況;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鼎盛的十三世紀、 蒙古 帝國時代,從成吉思汗的個人傳奇說起,成吉思汗家族,當時的疆域,和各個汗國里的社會生活;
當然也提到了 蒙古 帝國以降的 中國 明清時代, 蒙古 高原上部落紛爭不斷的歷史;
另外近現代的 蒙古 政治文化生活也被提到,還收藏了 蒙古 各個部落的民族服裝。
三樓是關於 蒙古 游牧文化的介紹。
博物館如果有人講解,仔細游覽,需要2-3小時,這個過程很有趣的,那些歷史迷之熟悉,又迷之陌生。
在博物館里,我們問 巴圖 , 蒙古 有這麼多歸屬不定的時代,國家究竟對哪些時代持肯定觀點,對哪些持否定態度。
巴圖 先是客觀的介紹了下國家的態度,過後補充道:“我最贊同鄧小平先生的那句話,黑貓白貓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每個時代都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而這些時代都過去了,他們反正都是我們的先輩。”
烏蘭巴托 ,作為 蒙古 的首都,建設程度跟國內的三線城市有點像。在這裡,一切現代化都市該有的它都有, 比如 隨處可見的購物中心、大型超市、夜店酒吧等; 比如 堵車和污染這些城市化通病。
“風吹草低見牛羊, 烏蘭巴托 堵成狗”,這是對 烏蘭巴托 最深的印象之一。 烏蘭巴托 的交通擁堵真的很嚴重,主要是兩點原因造成的:
1、道路過窄,印象中 烏蘭巴托 基本都是雙車道,城市的主幹道不過也才是雙向四車道;
2、私家車保有量過高。這主要還是由於極低的關稅,導致基本每個家庭都有車,甚至還不止一輛。( 蒙古 買車價格大概是國內的一半,二手車更是只要2000美金起)。
同時 蒙古 國允許進口二手汽車,導致左舵車右舵車並行,進一步加重了交通的壓力。如今的 烏蘭巴托 ,已經是 蒙古 的標誌、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一半人口集中於此。 ▲周一的 烏蘭巴托 早高峰
烏蘭巴托 的市民居住區域,劃分的很清楚:
圖拉 河以南是富人區、小區會帶國際學校的那種;
中部和東部,是普通市 民和 白領居住的區域;
西部是工業區和開發區;
而北部,則是 烏蘭巴托 的“棚戶區”。隨著城市化進展,越來越多的牧民來到城市生活,但他們買不起房,只能搭建自己的帳篷 蒙古 包,久而久之,就成了城北特色的“棚戶區”。
棚戶區的房子五顏六色,沿著連綿的山坡,密密麻麻的挨在一起。那種感覺很像 色達 。我們中去過 色達 的說:“這可比 色達 大多少倍咯!”政府近兩年已經限制在棚戶區隨意建房了。 ↑烏蘭巴托 ▲ 烏蘭巴托 城北的棚戶區 ↑烏蘭巴托 ▲ 烏蘭巴托 城北的棚戶區
烏蘭巴托 冬季的空氣污染相當嚴重,除了山谷地形、人口密度大、車輛多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作為世界上最冷的首都,棚戶區的居民冬天會燒煤火取暖。
雖然國家從今年開始對他們實施用電免費,但高額的電供暖系統讓他們無法承擔,只能繼續燒煤。也許棚戶區唯一的優點就是夏天比市區涼快了。
因此, 烏蘭巴托 一到冷天,城市裡空氣污染相當的嚴重,灰濛蒙的瀰漫著煤煙味。事實上,天氣暖和一點或者夏天的時候, 烏蘭巴托 的天空也是藍瑩瑩的很美 ↑烏蘭巴托 ▲在 烏蘭巴托 的最後一天下起了雪,雪中的棚戶區片片白色里透著繽紛,看起來更漂亮。但是只有住在棚戶區的人才知道,他們是多麼不希望下雪。 ↑烏蘭巴托 ▲ 烏蘭巴托 的超市裡,常常看到這種巨大的鍋擺在最顯眼的位置,這應該是 蒙古 家庭用來煮羊肉的大鍋,豪放霸氣。 ↑烏蘭巴托 ▲ 烏蘭巴托 的大街上有不少沿街賣奶製品的,像 蒙古 人最愛喝的馬奶酒,城裡的人已不再自釀,都是買這種街邊擺攤牧民釀製的。 ↑烏蘭巴托 ▲ 蒙古 人生活隨心隨性,嗜酒。半夜的街上常見有人喝的爛醉,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
因此政府規定,每個月1號,專門是 烏蘭巴托 的禁酒日。那一天,各大商超禁止出售含有酒精的飲品,娛樂場所也因此休息關門。 ↑烏蘭巴托 ▲ 蒙古 的“退稅”政策: 蒙古 政府為了鼓勵市民索取發票(小票),掃描小票二維碼可以返還1%的消費額,次年1月1日統一返還。別小看這1%,一年累計下來也是不少錢呢~ ↑烏蘭巴托 ▲ 烏蘭巴托 的青旅,復古的俄式小公寓,暖氣燒得很旺 ↑烏蘭巴托 ▲ 蒙古 人可以在任何地方搭建他們喜歡的 蒙古 包,餐廳里、樓頂上,甚至馬路上。
下車打眼一看這冬宮,嚇一跳,照壁、牌樓、歇山頂、中文“樂善好施”匾額……這不是 中國 古代的建築風格嗎? ↑烏蘭巴托 ▲ 中國 風濃重的牌匾 ↑烏蘭巴托 ▲牌匾上赫然在目的“樂善好施”
問了 巴圖 (我們在當地找的中文導游), 巴圖 說,原來因為 烏蘭巴托 城市的 肇興 是在清朝,而當時的 蒙古 ,是依附於清朝的,所以,這裡但凡保留下來年頭久遠點的建築,基本都是清朝風格的, 比如 這座博格達汗冬宮。就像後來 蒙古 到了蘇聯時代, 烏蘭巴托 的建築又都轉向俄式一樣。
冬宮現在成為了一個博物館,裡面展出了 蒙古 歷史上幾世哲布尊 丹巴 活佛的畫像、以及很多其他的佛像和唐卡,製作精美。還展出了很多座享有盛譽的畫家、雕塑家、被稱為 亞洲 的米開朗琪羅——哲布尊 丹巴 一世雕塑的白度母像,每一座都造型婀娜,但並不妖媚。
在冬宮邊有一幢俄式風格的小樓,是後來俄國沙皇為哲布尊 丹巴 八世建造的,裡面陳列了他衣食住行的各種生活用品,還有其他國家送來奇珍異寶, 比如 豹皮製作的 蒙古 包, 北極 熊、企鵝等在 蒙古 見不到的動物的標本,繁複雕飾的 中國 床等等。
展品中有一個特別特別大的帽子,大概有五個人的頭那麼大。 巴圖 說:“哲布尊 丹巴 八世老年的時候生病了,頭變得特別大,所以這是特製的帽子。”我們很疑惑,再生病也不會這麼大吧?! 巴圖 忽然轉頭過來,狡黠一笑:“信嗎?”我們恍然。 巴圖 說,這是哲布尊 丹巴 八世的寵物大象的帽子。。。
哲布尊 丹巴 八世還有一個夏宮,屢次革命和運動都沒有被毀,但是卻在某一次大拆大建中被拆毀了,無不遺憾。我們問 巴圖 :“他有冬宮、夏宮,那春秋去哪兒呢?在草原放牧嗎? ”
冬宮出來,往南走,過了 圖拉 河,不遠處有座山。
曾經, 蒙古 各省的省長,來朝見哲布尊 丹巴 ,會先去這座聖山——翟山(當時還不叫這名字),再一起去冬宮。
↑烏蘭巴托 ▲翟山腳下的蘇軍坦克雕塑
博格達汗統治的時代過去後,蘇聯時期,為了消除藏傳佛教和本土宗教領袖的影響,把這座山改名為翟山,山腳下立著一個蘇軍坦克的雕塑,山上也有紀念二戰勝利和蒙蘇“ 友誼 ”的紀念碑和二戰無名烈士墓。
當然,現在這些都成為了歷史。現在站在翟山頂上, 烏蘭巴托 的全景盡收眼底,近處的 圖拉 河、稍遠市中心櫛比鱗次的高樓和城西的工廠冒著黑煙,北邊更遠處,是一片片的 蒙古 包。 ↑烏蘭巴托 ▲翟山紀念碑 ↑烏蘭巴托 ▲翟山以南的 烏蘭巴托 富人區
翟山後面還有一個大敖包。敖包並非 蒙古 包,而是和藏區瑪尼堆有點類似,都是祭祀祈福的標誌物。
關於敖包,還有一段古老的民族傳說:草原上萬物有靈。石頭也不例外。石頭喜歡爬到高的地方,山頂,就是這片大地上最高的地方了。石頭靠著自己的力量爬上去,要花3000年。人們為了幫助石頭實現這個願望,就把腳下的石頭撿起來堆到山頂,叫它敖包。石頭節省了3000年的滄桑變化,心生歡喜。作為感謝,人們順時針繞敖包一圈,往上堆一塊小石頭,可以交換一個想要實現的願望。 ↑烏蘭巴托 ▲我猜是一個父親帶著兩個兒子轉敖包
從翟山下來,向北走幾步就是 烏蘭巴托 富人區的分界線—— 圖拉 河。
圖拉 河以南的博格達汗山,據說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護區,因山勢險峻,風景優美,現在成了 烏蘭巴托 富人的集聚地。
蒙古 的貧富差距同樣巨大,棚戶區的貧民月收入不過千元人民幣,而富人區的私立學校僅一學期的學費就高達4w美金。 ↑烏蘭巴托 ▲劃分富人區的 圖拉 河 ↑烏蘭巴托 ▲ 圖拉 河畔的白樺林
從翟山下來,路邊都是嘈雜擁擠的車流,過了馬路,走一小截,到了 圖拉 河岸邊,天地倏忽安靜下來。
十月初的 烏蘭巴托 ,空氣有些泠冽,午後的陽光灑下,已經變黃的樹木更覆上了一層金, 圖拉 河的水清澈如許。北國的秋天無非如此!
↑烏蘭巴托 ▲在 圖拉 河邊的 韓國 餐館吃完晚飯,結束了一天的行程。 ↑烏蘭巴托 ▲ 烏蘭巴托 的 韓國 菜價格要比國內便宜,菜量更大,就連餐廳的裝修也很“ 蒙古 ”。
說到 蒙古 、說到 烏蘭巴托 ,絕對繞不過的就是蘇聯時期。自 蒙古 獨立後,對其影響最大的就是蘇聯。這座城市現在的名字“ 烏蘭巴托 ”,就是蘇聯時期定的,意指紅色英雄城。 蒙古 現在用的新蒙文,也是俄文字母式的蒙文, 烏蘭巴托 如今的建築,蘇式居多。不過最明顯的蘇聯時代的標誌,就是 烏蘭巴托 正中心的成吉思汗廣場。
▲廣場中心擺放的蘇赫巴托雕像。本圖片來自螞蜂窩用戶@少年眾
成吉思汗廣場原名蘇赫巴托(蘇赫巴托是 蒙古 獨立時期的領袖)廣場,它的佈局和許多共產主義國家相類似,四周坐落著一些很重要的建築,也有點像 中國 的天安門廣場。
廣場北邊的建築為政府大廈,是國家議會( 蒙古 稱大呼拉爾)和總統、總理的辦公地。門口有成吉思汗、窩闊臺、忽必烈的大型坐像。
廣場的東邊,是國家古典藝術劇院和文化宮,西邊則是 烏蘭巴托 市政府和中央郵局。南邊是一條貫通 烏蘭巴托 東西的主幹道 和平 大道。 ↑烏蘭巴托 ▲只有一家郵局的好處,就是可以一次性買到多種郵票
這些裡面,也就是中央郵局,對旅行者來說有實用的意義。往國內寄明信片的郵資是1000蒙圖再加10%的稅,摺合人民幣3塊錢左右。需要註意的是,中央郵局是 烏蘭巴托 唯一的郵局。 ↑烏蘭巴托 ▲中間的雕像為成吉思汗,左右兩邊分別是他的隨從,雕像後面是政府大廈 ↑烏蘭巴托 ▲在這片廣場上停留過兩次,既看到了幾撥新人來拍婚紗照,也看到過一群醫生游行集會。
有個有趣的現象,國內的新人拍婚紗照,通常會選擇自然風光很美的地方,而在 烏蘭巴托 ,寺廟、佛像、大廣場這種“地標”,才是婚紗照的熱門選擇。 ↑烏蘭巴托 ▲廣場外的石碑上,刻有一首歌,我們問 巴圖 ,這是國歌嗎?他說不是,只是一首類似 中國 的《紅旗飄飄》的歌。
成吉思汗廣場的 西北 角,是 蒙古 國家歷史博物館。這裡展出的近現代以前的內容,即使你沒有導游、不懂蒙語,也能看個七七八八。原因很簡單,我們的史書里基本上也會寫。只不過,視角相異,你懂的。
由於館內拍照要額外收費,所以並沒有留下任何影像,只在門口偷拍了兩個 蒙古 “美女”。 ↑烏蘭巴托 館內分三層,和國內的博物館展覽順序大致一樣。
一樓講述 蒙古 史前文明和石器時代各種遺跡,特別是有當地特色的鹿碑和岩畫。
二樓的展覽最豐富,講了各個時期活躍在 蒙古 高原上的部族。
比如 早期的匈奴、鮮卑、突厥、契丹等的生活狀況;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鼎盛的十三世紀、 蒙古 帝國時代,從成吉思汗的個人傳奇說起,成吉思汗家族,當時的疆域,和各個汗國里的社會生活;
當然也提到了 蒙古 帝國以降的 中國 明清時代, 蒙古 高原上部落紛爭不斷的歷史;
另外近現代的 蒙古 政治文化生活也被提到,還收藏了 蒙古 各個部落的民族服裝。
三樓是關於 蒙古 游牧文化的介紹。
博物館如果有人講解,仔細游覽,需要2-3小時,這個過程很有趣的,那些歷史迷之熟悉,又迷之陌生。
在博物館里,我們問 巴圖 , 蒙古 有這麼多歸屬不定的時代,國家究竟對哪些時代持肯定觀點,對哪些持否定態度。
巴圖 先是客觀的介紹了下國家的態度,過後補充道:“我最贊同鄧小平先生的那句話,黑貓白貓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每個時代都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而這些時代都過去了,他們反正都是我們的先輩。”
烏蘭巴托 ,作為 蒙古 的首都,建設程度跟國內的三線城市有點像。在這裡,一切現代化都市該有的它都有, 比如 隨處可見的購物中心、大型超市、夜店酒吧等; 比如 堵車和污染這些城市化通病。
“風吹草低見牛羊, 烏蘭巴托 堵成狗”,這是對 烏蘭巴托 最深的印象之一。 烏蘭巴托 的交通擁堵真的很嚴重,主要是兩點原因造成的:
1、道路過窄,印象中 烏蘭巴托 基本都是雙車道,城市的主幹道不過也才是雙向四車道;
2、私家車保有量過高。這主要還是由於極低的關稅,導致基本每個家庭都有車,甚至還不止一輛。( 蒙古 買車價格大概是國內的一半,二手車更是只要2000美金起)。
同時 蒙古 國允許進口二手汽車,導致左舵車右舵車並行,進一步加重了交通的壓力。如今的 烏蘭巴托 ,已經是 蒙古 的標誌、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一半人口集中於此。 ▲周一的 烏蘭巴托 早高峰
烏蘭巴托 的市民居住區域,劃分的很清楚:
圖拉 河以南是富人區、小區會帶國際學校的那種;
中部和東部,是普通市 民和 白領居住的區域;
西部是工業區和開發區;
而北部,則是 烏蘭巴托 的“棚戶區”。隨著城市化進展,越來越多的牧民來到城市生活,但他們買不起房,只能搭建自己的帳篷 蒙古 包,久而久之,就成了城北特色的“棚戶區”。
棚戶區的房子五顏六色,沿著連綿的山坡,密密麻麻的挨在一起。那種感覺很像 色達 。我們中去過 色達 的說:“這可比 色達 大多少倍咯!”政府近兩年已經限制在棚戶區隨意建房了。 ↑烏蘭巴托 ▲ 烏蘭巴托 城北的棚戶區 ↑烏蘭巴托 ▲ 烏蘭巴托 城北的棚戶區
烏蘭巴托 冬季的空氣污染相當嚴重,除了山谷地形、人口密度大、車輛多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作為世界上最冷的首都,棚戶區的居民冬天會燒煤火取暖。
雖然國家從今年開始對他們實施用電免費,但高額的電供暖系統讓他們無法承擔,只能繼續燒煤。也許棚戶區唯一的優點就是夏天比市區涼快了。
因此, 烏蘭巴托 一到冷天,城市裡空氣污染相當的嚴重,灰濛蒙的瀰漫著煤煙味。事實上,天氣暖和一點或者夏天的時候, 烏蘭巴托 的天空也是藍瑩瑩的很美 ↑烏蘭巴托 ▲在 烏蘭巴托 的最後一天下起了雪,雪中的棚戶區片片白色里透著繽紛,看起來更漂亮。但是只有住在棚戶區的人才知道,他們是多麼不希望下雪。 ↑烏蘭巴托 ▲ 烏蘭巴托 的超市裡,常常看到這種巨大的鍋擺在最顯眼的位置,這應該是 蒙古 家庭用來煮羊肉的大鍋,豪放霸氣。 ↑烏蘭巴托 ▲ 烏蘭巴托 的大街上有不少沿街賣奶製品的,像 蒙古 人最愛喝的馬奶酒,城裡的人已不再自釀,都是買這種街邊擺攤牧民釀製的。 ↑烏蘭巴托 ▲ 蒙古 人生活隨心隨性,嗜酒。半夜的街上常見有人喝的爛醉,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
因此政府規定,每個月1號,專門是 烏蘭巴托 的禁酒日。那一天,各大商超禁止出售含有酒精的飲品,娛樂場所也因此休息關門。 ↑烏蘭巴托 ▲ 蒙古 的“退稅”政策: 蒙古 政府為了鼓勵市民索取發票(小票),掃描小票二維碼可以返還1%的消費額,次年1月1日統一返還。別小看這1%,一年累計下來也是不少錢呢~ ↑烏蘭巴托 ▲ 烏蘭巴托 的青旅,復古的俄式小公寓,暖氣燒得很旺 ↑烏蘭巴托 ▲ 蒙古 人可以在任何地方搭建他們喜歡的 蒙古 包,餐廳里、樓頂上,甚至馬路上。